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考书架 > 秦始皇大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九章 寻求仙药

郭志坤


  寻求长生不死药,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孜孜以求的大事。对此进行剖析,不仅足以透视当时历史舞台一角的景况,而且也能折射出秦始皇深层的心态。秦始皇统一前无暇于注意长寿和享乐,统一后则把企求长寿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正如丘琼山所说:“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纲鉴合编》)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纷纷编织谎言,说东海“三神山”有仙药,吃了能够长生不死。秦始皇听后随即派人寻求。这就由秦始皇自导自演了一出令人难以捉摸的历史悲喜剧。
  第一节 使徐福寻求仙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方,这是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在泰山封禅刻石之后,即向渤海进发,登上芝罘,纵情游览。
  使徐福入海求仙药
  芝罘半岛东西长有五六公里,南北宽五六百米,高出海面三百多米。沿海岸连绵陡壁,其山入海,景色壮观。登高望去,虚无缥缈。海市蜃楼奇观,尤令秦始皇心往神驰。迎合秦始皇的迷信心理和企望永生的奢求,齐人徐福(市)等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仙人,可以得到长生不死仙药。秦始皇听到后大为高兴。他根据徐福的要求,派数千童男、童女随他入海求长生仙药。秦始皇在此流连忘返游览,久久不肯离去,巴望徐福求得不死药回来。一天徐福回来了,他编造了一番假话对秦始皇说:
  我见到了海中大神,大神问我:“你是西皇派来的使者吗?”我说:“是的。”大神问我:“你此次来,有何要求?”我说:“这次来,是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大神说:“你秦王的礼物太微薄了,可以看而不可取。”大神跟我到了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亮照天。我问大神:“应该送上什么礼物?”海神说:“派来童男、童女、百工、技师以及谷物种子,即可取得长生不死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始皇一心迷恋于长生不死,根本不去辨识徐福所言的真伪,听后大为高兴,当即决定派出童男、童女、百工、技师、弓箭手等三千人,还带了一批谷物种子、粮食、淡水等给养,装备了大型的楼船出发。秦始皇满怀希望,想等徐福求得不死药回来,可是,等了三个月没有见到徐福的影子。
  几年过去了,还没有得到徐福求药回来的音讯。秦始皇三十七年第五次巡游时,再次到了琅琊。当年秦始皇在此派徐福入海访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觅求长生不死药已经九年过去,未见徐福归来。这次一到琅琊,秦始皇便传问徐福,曾否求得仙药。徐福借求药为名,每年领取费用,已不胜计,这无疑是个骗局。徐福“恐谴”,便欺骗说:“蓬莱山上的仙人不死药是有的,就是因为海中有大鲛鱼作怪,兴风作浪,阻住海船,故终不得上山求药。愿皇上遣善射的弓箭手一同去,见了鲛鱼就用连弩射杀。”(《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竟然相信这些鬼话,随即择得善射者伴着御舟,亲往射鱼。显然这同秦始皇求仙心切而容易受骗有关,但也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与他夜里的梦境相吻合。他梦见与如同人形的海神作战,问占梦博士,博士也回答:“真正的水神不可看见,是大鱼鲛龙作祟,皇上祷词都很恭谨,有这样的恶神应当除去,然后善神才能来到。”为何博士所言与徐福相同,是否两人有所串通,其中奥妙,已不可知。由于徐福所言同博士所语相符,使秦始皇更加迷信起来。他下令入海时带足捕捉大鱼的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准备与海神一决雌雄。由琅琊起程,北至荣成山,约航行了数十里,不见有什么大鱼、鲛龙。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了大鲛鱼。秦始皇亲自同弓弩手用连弩射死了一条大鲛鱼。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乃命徐福入海求仙药。对秦始皇执迷不悟地求长生不老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诗中作了这样的评述:“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像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里勾画出一场深刻的讽刺画:秦始皇一面发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为自己营建陵墓,一面却在东海派人求不死之药。但事与愿违,不等徐福求药归来,秦始皇已死葬骊山了!李白的评述应当说是击中要害的。
  相信海上有神仙的原因
  秦始皇为什么会相信海上有神山仙境?原因有三:
  第一,秦始皇是一位有神论者,而且沿守着其先人的迷信传统观念。当年秦缪公病卧五日不寤,醒过之后说梦中见到上帝,上帝命他平定晋乱。史书皆有记载,后世皆说“秦缪公上天”。秦献公时,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秦始皇统一全国,有人顺承秦始皇的心意,编造了一个“符应”,说是五百年前秦文公出猎时获得一条黑龙,这就证明在那时就已经出现符应,以秦代周早就定下了。于是,秦始皇根据“五德”说,“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史记·封禅书》)秦始皇怀抱一个多神的世界,在统一天下之后,“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在秦始皇二十七年的时候“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信宫就是神宫,神者伸也,伸与信古字通用。天极者,“太一”之谓也。据《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太一”是“上帝”的别名。可见,秦始皇对于上帝、神仙都是深信不疑的。
  第二,“三神山”之说是早就传闻于民间的传说故事。这一故事,使秦始皇心往神追。秦始皇听说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四人皆慕古人效神仙,还听说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传说在渤海中。俗语说:做了皇帝好登仙。秦始皇听说不少人登仙,而且就在渤海,他就决心到此一游。“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在秦始皇面前说三神山有仙药的人不少。这也就使秦始皇信以为真。可见当时具有迷信观念的人的确不少,这可以说是秦始皇求长生不死药的社会基础。
  第三,秦始皇在芝罘亲眼见到了海市蜃楼的奇观,他以此证实了人们的传闻。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说:“三神山者,其傅(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这里对海市蜃楼的奇景作了生动的描绘。“禽兽尽白”,这是根据人老之后须发皆白而想象的禽兽长生的标志。“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这正是海市蜃楼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景象。“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这里描绘出海市蜃楼的变幻。对于海市蜃楼的观察,古书有不少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秦始皇直接见到这种云气缭绕、宫室辉煌的景观,显然激发了他派人去神山求仙药的热情。当时科学文化水平低下,客观上限制了秦始皇的视野。
  上面的分析意在说明,秦始皇的求长生不老药不能简单地从他个人的个性爱好上去作分析,要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文明程度状况上去分析,也就是从社会的广阔角度上去理解才能分析得比较清楚。
  第二节 使卢生寻求仙药
  秦始皇一心求仙,一些方术之士也投其所好,想方设法来欺骗他。
  使卢生等人寻仙
  派遣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一去求仙药多年杳无音讯,秦始皇还是念念不忘,梦想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再次东游,出抵碣石时,适有燕国的方士卢生在秦始皇面前鼓吹求仙学道之事,秦始皇求仙心切,随即派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两位传说中的古神仙,继而又令韩终、侯公、石生去寻仙人觅不死药。仙人和不死之药当然无处寻觅。秦始皇等到望眼将穿,方得卢生回报。卢生捏造许多谎言,满口的虚无缥缈之词,信口雌黄地夸说了一大篇,然后取出一书,谓仙药虽然没有取到,仙书却已抄得。秦始皇接过来一看,内有“亡秦者胡也”一语。他不觉暗暗生惊:将来我秦帝国,为匈奴所灭,这还了得。为此,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当然,这只是一个契因,征伐匈奴,保护秦帝国的安宁,这是秦始皇的宿愿,前面已作论述。
  始皇自称“真人”
  过了两三年,卢生又回来了,他对秦始皇说:“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卢生的骗术编造得妮娓动听:求灵芝、奇药和神仙,所以常常遇不到,就是因为物类中有忌害。按照神仙方术,作为人主的皇帝要微行以避恶鬼,避恶鬼真人方至。而人臣知道人主的居处,则害于神仙。所谓的真人就是神仙,入于水不沾湿,入于火不燃烧,腾云驾雾,与天地一样久长,今皇上治理天下,未能恬倓生活,请皇上所居宫室不要令人知晓,然后才能求到不死药。卢生编出这么一派荒诞绝伦的言语,其目的是为自己开脱,可秦始皇居然深信不疑,并愚蠢地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为了真像卢生说的那样使自己“所居宫毋令人知”,就下令于咸阳附近二百里内在已建成的二百七十座宫殿之间添造甬道前后连通,左右遮蔽,免得游行时为人所见,并令各处都设帷帐,都置钟鼓,都住妃嫱。秦始皇在众多的宫殿里行居不定,不能让人瞧破行踪,若是有人说出了他的居处,就立即被处以死刑。为了尽快成仙,秦始皇严厉实行他这一禁令。前文已经谈到,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出来随行的车骑众多感到不高兴。后来有人告诉丞相这一情况,丞相很快就减少了车骑。秦始皇知道后,认定是宫中侍从人员泄漏了他的话,于是大怒,审问时无人招认,遂下令把当时在身旁的人全部杀死。“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外人无法知道秦始皇的行踪,因而秦始皇的居处就像神仙一样神秘起来。
  第三节 徐福其人及东渡问题
  若干历史文献都提到徐福。千百年来,徐福其人其事,特别是他有否东渡日本,引起了中日学者的兴味。
  徐福其人
  有的学者不相信历史上有徐福其人,但又拿不出什么证据。笔者认为徐福并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而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活生生人物。
  对徐福其人其事,在中国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又,秦始皇三十五年“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秦始皇三十七年,“方士徐福等人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还有更为具体的记载,将军伍被与淮南王刘安论及秦亡时,言及了徐福其人:
  昔秦……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清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先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个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史记》以后的中国史籍文献对徐福也有所记载,例如《汉书·郊祀志》,《后汉书·东夷传》以及宋代欧阳修的《日本刀歌》等。历史上若无徐福此人,诸多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何必为此不惜笔墨进行虚构呢?尤其是司马迁写《史记》时,离秦亡相去不远,他花那么多笔墨写徐福的种种言行,可见徐福确有其人。
  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从有关考古和考证工作的发现,也证实徐福确有其人。不久前,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乡发掘表明,当地现今的徐阜村就是当年的徐福村。徐福村东临黄海,秦代属琅琊郡,秦始皇曾三次出巡到此。在这里出土的一批历史文物,其中有大量先秦文物和秦代砖瓦,还发现徐氏家谱。据徐氏族谱和当地乡老口述,当时徐福出而未归,乡人出于怀念之情,修建了一座“徐福庙”。以上这些,印证了《史记》中的有关记载。
  徐福东渡何处?
  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史事的是司马迁,可是没有讲明徐福到了何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说,徐福到达的目的地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当时,中国大陆和亶洲已有来往,它的位置,据东晋葛洪《枕中记》认为“对东海之东北岸”,唐人《括地志》认为“在东海中”,后人多说是日本。明确提出徐福到日本安居的,是五代后周义楚和尚。仙撰的《义楚六帖》中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城廓·日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称徐福东渡到日本。他在《日本刀歌》写道: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首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令尚存。(《欧阳文忠公全集》卷十五)
  明初日本空海和尚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明代陈仁锡和刘仲达在其所撰《皇明世法录·日本考》和《刘氏鸿书·地理部》中均有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清末黎庶昌、黄遵宪驻节日本,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
  中日学者对徐福东渡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马非日《徐福传》称徐福是有目的赴日本的,“其意初不在求仙,而实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于海外”,“岂非预定之计划耶!”徐松石《日本民族的渊源》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的童男女是其中的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有其事”。卫挺生《日本神武开国新考》认定徐福东渡建立了日本王朝,说他就是神武天皇。北畠亲房在《神皇正统记》中明确指出:蓬莱就是日本,并且记载:“天皇(秦始皇)好仙方,向日本求长生不死药。”(转引自丁汝华:《三神山与秦人徐福》,《华声报》1985年8月6日)《日本国史略》也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人徐福来。”在日本有不少记载徐福东渡日本的史籍文献,诸如松下见林的《异称日本传》、林罗山的《林罗山文集》、新井白石的《同文通考》以及《孝灵通鉴》、《纪伊风土记》、《宽文杂志》和《日本名胜地志》等。
  日本不少人自认是徐福及其一行的后裔,每年八月都要举行盛大的“徐福祭”。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据载,1950年,日本有关学者在文部省的资助下组织“日本民族头骨指数测定会”。动员全国各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对在校男女学生的头骨进行测量,五年后搜集了六七万人的数据。经日本最著名的人类学和体质学权威长谷部言人博士整理研究,并将有关数据与日本周围的民族进行比较分析,认定:这些头骨指数大多数与中国江苏一带人的头骨指数相同(《外国史知识》,1982年第4期),而徐福正是江苏地区的人氏。
  在日本佐贺县佐贺郡诸富町的寺井津浮地方立有一根写着“徐福上陆地”字样的标柱,歌山县一带的日本人又历来相信,徐福在熊野川畔的蓬莱山登陆。有的学者认为两处登陆处,是否确实,有所怀疑。其实这两地登陆都有可能的。从《史记》的有关记载可知,徐福出海之后又返回向秦始皇报告,在九年的时间里,多次往返于日本与秦帝国之间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在日本的登陆处有多处也是完全可能的。
  有的学者认为当时航海技术落后,指南针尚未问世,对东渡日本的可能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是可以消除的。那时确实没有指南针作为航海的定向仪器,但可以靠日月星辰的出没隐现来导航。据考证,徐福的船队只要能够到达朝鲜半岛的沿海海域,就容易借助海水环流的力量,到达日本的九州岛。
  上述种种的史料以及中日两国学者长年的考证与研究,都大致证明了徐福远涉重洋东渡的去处是日本,这也可以看成中日友谊史上饶有趣味的一页!
  









秦始皇帝大传/郭志坤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