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黄帝陵祭祀活动为例
李树民 高超
—、黄帝陵祭祀活动是独特的旅游产品
旅游需求是人们满足吃、住、行后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从广义旅游,大旅游的角度,凡是离开常住地的活动,无论什么目的、都被纳入旅游的范畴。旅游有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等。对于祭祀活动,我们称之为祭祀旅游。
轩辕黄带是中华民旅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始兴的根与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奠基人和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开拓者。数千年来,黄帝作为“三皇”和“五帝”之一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祭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祖。无论是汉族,还是满蒙维藏等少数民族,都以“炎黄子孙”自居,正是在这种“本根”意识的主导下,极大地增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提高了民族的向心力,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由炎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炎黄精神,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为邦本,开拓创新,也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贯穿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中。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黄帝祭祀仪式的恢复,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大陆参加祭祀,人数也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在2004年,黄帝陵祭祀活动首次采用国家祭祀规格,遵循古代以青铜器作为祭器的传统,为此我省专门制作了65件战国编钟,太常旗等传统的仪仗旗帜,编排了名为《轩辕黄帝颂》的盛大祭祀歌舞。据统计2004年参加祭祀的有3000多人。典礼于9点50分正式开始,即取轩辕黄带为“九五至尊”之意。在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钟声、鼓声和人的合唱声中,120名身着汉代服饰的歌者行三叩九拜大礼,虔诚地走向祭祀大殿殿前台阶;24名乐者和24名男子高举云旗入场,24名女子身着长袖白衣翩翩起舞。震天的鼓乐表演将祭祀典礼推向高潮。大型祭祀歌舞《轩辕黄帝颂》共分为风调雨顺、百兽率舞、中华鼓魂、乘龙飞天四个篇章。鼓乐主要以陕西洛川、韩城等地的传统鼓乐为基础重新编排,表现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坚强信念。在激烈的鼓声中千鸽冲霄,万民叩拜,黄色巨龙腾空而起,象征着民族精神的腾跃。
黄帝陵的祭祀活动一方面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盛大典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黄帝陵的祭祀活动由于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使它的规模和档次均处于同类旅游产品之首。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连年举行足以说明该旅游产品的开发较为成功。分析其成功的实质,我们不难看出祭祀活动正是通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现代手段予以包装,使整个祭祀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产品。参加祭祀者通过参加整个祭祀活动,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身为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历史责任感。而体验性不足正是我省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一大软肋。
对于黄帝陵祭祀这一独特的旅游产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做强做大黄帝陵品牌。黄帝作为华夏文明的开创者,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与他的影响力并不匹配,只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大多数海外游客并不知晓。而西安的海外游客含金量最高,来陕旅游的游客80%是国外游客。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从历史的高度重新看待黄帝陵在我省旅游业中的地位,做大做强黄帝陵品牌。
2.扩大黄帝陵祭祀活动的影响力。对于炎黄子孙具有凝聚力的黄帝陵祭祀,目前活动主祭仍是陕西省,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范围,由国家主祭,使黄帝陵祭祀活动更上一个台阶。
3.使黄帝陵祭祀活动形成稳定的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由于受季节影响,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同时,由于受我国风俗的影响,黄帝陵祭祀均在每年4月上旬举行,这就使黄帝陵祭祀活动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我们应围绕黄帝陵祭祀开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降低季节差异造成的游客量下降的现象。
二、旅游文化产品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迅速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九五”以前,由于在旅游开发政策上受简单资源导向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产品明显有“倚古偏旧”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人文景观多,自然景观少;文化遗址多,现代专题少;观光产品多,度假产品少;静态参观多,动态参与少。总体上说我国的旅游产品多是以文物古迹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周围配套的旅游开发几乎是几十年一个样,只是多了许多没有文化内涵的人造景观,而缺乏结合兵马俑文化内涵的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的旅游项目,使游客一个小时就可以结束参观游览,造成了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经过几年来的开发与调整,上述状况已经明显改善,但总体上说并未必改变产品类型单一,开发深度不够,创新能力较差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十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游览观光型的旅游产品。游客来源的多元化和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使我省目前的旅游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难以持续吸引旅游者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人造景观热,各地纷纷修建的西游记宫和鬼城,以及90年代末期各地纷纷开发的微缩景观项目,到目前绝大多数都已经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开发商没有抓住产品的精神实质,仅从表面上予以模仿照抄,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西安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北京、桂林、杭州并驾齐驱,是全国旅游城市中的佼佼者,但是近年来西安市的旅游业却相对滞后。分析其内在原因,不难发现这与我省的旅游浅层次开发密切相关。究其实质,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的浅层次开发与我们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浅层次理解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浅层次理解,没有抓住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导致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停留在对表象的浅层次模仿阶段。
三、传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地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博大、丰富为旅游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而旅游的目的性也决定了传统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旅游自古以来就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在当代社会,当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旅游则成了人们新的目标和热点。人们的旅游目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二是增加知识、扩大眼界。人们旅游的目的除了休闲,还想通过对不同环境的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观赏后,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开发出更适合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三是满足好奇心,体验不同经历的心理需求。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之后,从时间角度来看,各个时期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从空间角度来看,各个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传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结合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引导旅游需要。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使得西安的旅游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所以在开发西安乃至全省的旅游资源时,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产品开发,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开发遗迹类人文景观时,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实质,用现代的手段予以包装,开发出具有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努力改变我省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开发层次浅的问题。黄帝陵祭祀活动的成功举办,已经为我们的旅游产品开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为我们今后开发我省其他类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该民族的精髓和灵魂,它沉淀在民族文化的最深处。相对于繁复多变的表象文化,它是稳定的、持久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在时代的变迁中,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因此,在开发中我们必须注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开发。这种开发,不只停留在对一些文物古迹或现存民俗的简单开发的层面上,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精髓加以弘扬。
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帝陵基金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