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事件 > 解放战争时期 > 横山起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十四、武镇誓师

李凤权


  10月25日左右,各地的起义部队在摧毁了当地反动政权以后,把地方政务移交给边区工作团,奉胡景铎的命令,陆续前往武镇集结,准备整顿队伍,重新编制,正式组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
  在起义部队集结过程中,原来就不是真心诚意参加起义的王永清和张伟如叛逃而去,带走了2000余人。这当然是起义的一大损失,但对于整个横山起义和整个革命事业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倒是一件好事。大浪淘沙,在历史大转变时期,总会有一些人或因方向不明,或因意志薄弱,或因旧性难改,被历史的列车甩出去,而历史的列车照样前进。王永清之流是刚刚爬上列车就自己跳了下去的一时的投机者,甚至连投机者都不如,这种人在革命队伍里越少越好。所以北线战役总指挥王世泰将军说:“人各有志,任他们去吧”,并指示部下把王永清等人滞留于解放区的家属礼送出境。
  11月4日,起义部队在武镇广场举行了骑六师誓师成立大会。榆横各界3000余人齐集广场,热烈庆祝这一支革命队伍的诞生,四乡农民欢欣鼓舞,携带着瓜果蔬菜等慰问品,前来祝贺,同时也庆祝自己翻身得解放。他们载歌载舞,唱起了翻身歌曲:“满天乌云风吹散,榆横百姓见睛天;千里雷声万里闪,穷苦百姓把身翻。”①在反复高奏的胜利进行曲中,绥德分区文工团秧歌队进行了表演,各界代表向胡景铎将军献旗致敬。
  隆重的庆祝典礼开始后,贾拓夫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及各群众团体致词,祝贺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的成立,祝贺榆横地区十余万人民的解放,他说:“这次起义是对蒋、胡的沉重打击,是被迫卷入内战旋涡的全国军队的实际榜样,给全国民主和平运动增加了新的力量。”他又特别指出:“胡将军起义并解救榆横人民,是继承了西北历次革命传统,是西北革命先烈胡笠僧将军革命精神的复活。”他最后以四点希望寄于骑六师全体将士:“忠心为人民,学习好本领,上下一条心,军民一家人。”②
  联司副政委张仲良,在安边起义的将领曹又参也到会祝贺,并表示愿与骑六师并肩奋斗。
  胡景铎将军在热烈的掌声中宣誓就职,并代表骑六师全体将士发表了骑六师成立通电,全文如下:
  铎等投身戎伍,原欲张靖国军之大义,实行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之革命三民主义,以期驱外寇以求独立,除国贼而要民主。溯抗战之前,蒋介石借口退让,纵日寇深入国土;抗战之后,则消极对日,积极反共,对其所谓“杂牌”斫削吞并,不遗余力。本军年来驻守榆横,未敢懈怠,但亦难免蒋胡之吞并掠夺,如陈长捷、董钊、何鼎文、徐之佳辈先后而至,造谣中伤,挑拨分化,无所不用其极。去岁以还,不仅严令整编,大加削减,且屡下攻击中共边区之令,驱铎等屠杀无辜同胞,徒负千载不义之名,借刀杀人,其计甚毒!且蒋记集团卖国事实,历历可数,一切“美化”,人人皆知,专制独裁,变本加厉,内战之火,旷古未有。目睹我国不亡于日,将亡于美,汪精卫虽死,继者已有其人。故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早被蒋记集团抛弃殆尽,铎等决不敢亦不愿为蒋胡一家之利欲,视我国沦为美帝国主义之奴隶。故毅然于上月十三日在横山起义,复于本月四日正式成立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今后当一本初衷,拥护邓副长官、左军长,继承靖国军之革命传统,为反对卖国坚持独立、反对内战坚持和平、反对独裁坚持民主而奋斗到底,并当以民主官兵头脑,加强军事训练,改进军民关系,秣马砺兵,决与各友军携手共进,誓将粉碎蒋胡之恶毒进攻,解放西北与全国人民,不达目的,绝不甘心。谨此奉闻,尚乞匡正。③
  通电全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革命意志,堪与当年胡景翼将军组建靖国军时发表的讨陈(树藩)檄文相媲美,体现了对胡景翼的遗志和靖国军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宣布通电之后,胡景铎将军又对骑六师全体将士提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与人民合作,充实力量,巩固榆横新区,并为解救关中父老与西北人民而战。加强学习革命理论,和共产党八路军亲密合作,改善军民关系,加强政治军事教育,加强部队团结。”④
  人们不会忘记,那时的中国正处在蒋介石发动的大规模内战之中,战火纷飞,硝烟四起,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甚嚣尘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景铎将军高举义旗,独树一帜,毅然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公然率部站在革命人民一边。如此大义凛然的壮举就发生在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的第三天,就发生在蒋介石准备围攻延安的最前线,它不能不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革命与反革命两个方面同样强烈但却迥然不同的反应。
  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人们,对胡景铎将军的起义和骑六师的成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连日来,函电飞弛,络绎不绝,对胡景铎及其所部表示热烈地欢迎和祝贺。
  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人习仲勋、马明方、张德生、曹力如等同志发来贺电:“将军举反对内战之大纛,率部起义,成立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谨电申贺,并致慰问之忱!当此蒋介石一面召开其一手包办的‘国大’,一面积极布置进攻延安之际,陕甘宁边区军民誓为抗击蒋胡进攻,保卫民主和平而斗争,深愿团结一致,共谋西北人民之安宁,以慰三秦父老的期望。”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将军、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将军、民主建国军第一军军长范龙章将军等分别发来贺电,并表示“誓愿携手并进,以求中国和平、民主、独立、团结之彻底实现”。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陕甘宁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以及关中各界,也纷纷发来函电,表示祝贺和共勉。
  曾在国民党特务枪口下死里逃生、誉满三秦的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病中闻讯,喜出望外,也向胡景铎发来贺电:“拜读酉元通电,不胜欣喜!时因残躯微恙,贺电迁延至今!将军立马长城,高呼民主和平;鞭指金陵,痛斥卖国殃民;率部起义,退出内战,三秦父老,无不额手相庆,海内同胞,自当携手并进。仁一介书生,身受国特重创,敢请继续努力,为人民报仇,为乡党造福,并愿追随后尘,以彻底消灭顽固分子、内战专家。谨此驰电,敬致贺意!”⑤
  陕甘宁军区负责人王世泰、王维舟、阎揆要、张仲良等也致电祝贺。
  特别值得一起的是,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胡景翼将军共事七八年的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不仅发来了贺函、贺电,而且还在《解放日报》上赋诗歌颂。
  续范亭将军在祝贺胡景铎起义的信函中写道:“欣闻将军等拒绝蒋胡乱命退出内战,举行起义,誓充人民公仆,不为蒋氏奴才,忠贞为国,曷胜兴奋。此今日救国之第一有效方法也。我西北军自辛亥以来,即以反专制争民主之革命传统精神著称,此次义举,更使其发扬光大,革命先烈井勿幕可谓有继,胡公景翼可谓有弟。世界潮流之所趋,国内人心之所向,独裁好战,定归失败,和平民主,终必实现。……”
  他在祝贺骑六师成立的贺电中写道:“顷闻贵师在横山建立,曷胜兴奋。回忆民国五年讨袁之役,令兄景翼公,以两连人奠定陕局,逆军数万,不战而退出潼关,功在党国,至今成为美谈。⑥今兄等以五千之众,为和平民主,起义西北,全国瞩目,影响尤巨。凡武力深能与民众结合者,虽小必胜。蒋介石正在不顾一切,卖国殃民,肆意独裁,全国有良心人,莫不痛恨切齿,兄等义举,正深合乎人心,团结奋斗,必大发其光辉。谨电驰贺,并祝胜利。”
  续范亭又在12月4日以《忆胡老大》、《赞胡老六》、《惜胡老五》为题,写了三首七言绝句,发表在同月17日《解放日报》上。《赞胡老六》诗云:
  关中豪杰胡景铎,
  意志如钢最坚决。
  革命诚无愧乃兄,
  义旗高揭横山缺。
  除了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连续突出地报道以外,陕甘宁边区和其他解放区的报刊,也都对横山起义作了详细的报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与中共和解放区以及一切进步的舆论截然相反,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对横山起义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当胡景铎率部起义的时候,蒋介石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做着“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美梦。横山起义的消息报来后,蒋介石勃然大怒,立即命令胡宗南派飞机轰炸波罗,突袭边区,又令他派驻榆林地区的国民党二十八旅旅长徐保逮捕胡景通,以治其“督率无方”之罪;同时又指示中央社散播谣言,硬说胡景铎及其所部是在共产党的围攻下“作了俘虏”,企图掩盖胡景铎举义反战的事实真相,为其进攻延安制造借口,并挑拨中共与榆林邓、左等的关系。延安总部发言人特于10月30日发表声明称:“胡景铎将军反对内战,纯系国民党自己内部问题。”并说:“只要别人不向边区进攻,我们决不进攻别人”。⑦《解放日报》派记者深入现场采访,进行了大量报道,以确切的事实真相,粉碎了国民党的谣言,并对胡景铎及其部队自觉的正义行动作了公正的评论。
  令人可笑的是,在事隔20多年后的“文革”期间,有些坚持执行极“左”路线的“英雄”们出于某种政治的需要,竟对横山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妄加非议,对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横加指责,把参加起义的官兵诬蔑为“兵临城下的降兵降将”,“国民党的残渣余孽”,把联络和支援起义的领导者们诬陷为“招降纳叛”、“网络党羽”。这不仅是可笑的,而且可悲。
  历史容不得随意揉搓,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① 延安《解放日报》记者普金:《人民的祝贺——骑六师成立特写》。
  ②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1月17日报道。
  ③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1月14日头版报道。
  ④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1月17日报道。
  ⑤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1月6日刊。
  ⑥ 这是指胡景翼在1916年在富平活捉陆承武,创建陕西护国军,发动“逐陆讨袁”之役,迫使袁世凯在陕代理人陆建章退出陕西的革命事迹。
  ⑦ 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0月30日。
  

横山起义/李凤权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