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农业/第一节 边区的传统农业/一

黄正林



  一、边区的主要农作物
  农作物种植的选择,主要决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决定因素是生态环境,另一个决定因素是交通条件和市场。①边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降雨量偏少,气候属于大陆性、高原性的干燥寒冷气候,所以,农作物主要是耐旱作物,有冬麦、糜谷、玉米、高粱、荞麦、豆类、洋芋、油籽、棉花等。由于气候和土壤差别,各种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也存在着差异(表3—1)。
  从表3—1看出,小麦生长期长,主要分布在关中、陇东和延属分区;谷子主要分布在绥德、延属,其次是三边和陇东;糜子主要分布在三边分区,其次是延属和陇东;玉米主要分布在关中;高粱主要分布在绥德;荞麦主要分布在三边,豆类主要分布在绥德;油籽主要分布在三边;洋芋各地都有种植,棉花除三边不能种植外,其他各地均可种植。
  在边区的农作物中,小麦、谷子、糜子是支柱作物。据1944年统计,麦类占总耕地面积的23.4%,谷子占22.3%,糜子占13.9%。其他作物所占耕地面积都在10%以下,分别是:豆类占9.8%,荞麦占8.1%,高粱占6.3%,玉米占3.4%,洋芋占3.2%。②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支柱作物也不同。以绥德县为例,“作物栽培面积,谷子占第一位,黑豆占第二位,高粱第三,冬麦第四,然后是糜子、洋芋、苜蓿、蓖麻、小麻、大麦、春麦、各种豆类、蔬菜及极少量的棉花。”③
  另外,由于受到交通和市场的限制,边区的传统农业作物种植中,粮食作物的比例较高,经济作物的比例较低。
  ①[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144—147页。
  ②《边区农业统计资料(1940—1943)》1944年,《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30—31页。
  ③柴树藩、于光远、彭平:《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第18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