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章 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第三节 “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政策——大生产运动的兴起/二

黄正林


  二、大生产运动的兴起
  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最先是由八路军留守兵团掀起的。1938年,留守兵团的一部分部队在战斗和训练之余,从事农副业生产,种菜、养猪、打柴、做鞋袜,从而使部队生活得到了改善。毛泽东对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要求推广到留守兵团的所有部队。①
  随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毛泽东已经预见到边区可能会发生财政和经济困难,他多次讲到生产运动的问题。1938年12月8日,毛泽东在给后方干部会议做总结报告时就讲到了生产运动的问题。他说,生产就是农民种粮,工人做工,现在我们钱虽少,还是有的,饭不好,但还有小米饭。以后有那么一天,票子不值钱了,那怎么办?只有一条路是饿死,第二个办法是解散,第三个办法,不饿死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来一个大动员,我们几万人大家来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②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大晚会上做报告,再次讲到生产的问题。他说,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给,要自己种地……我们这里的荒地很多,只要玉皇大帝降一点雨下来,就可以种田,就可以生产,于是我们就半工半读。我们种田,生产粮食,是农人;做桌子,造房子,是工人;办合作社,是商人;读书,研究学问,是学生;懂军事,会打仗,是军人。这就叫做工农商学兵一齐联合起来。③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五期开学典礼上又一次讲到生产问题。他说,现在日本要封锁我们,我们就自己生产,种小米,种菜,喂猪,做鞋,打袜子,日本能封锁吗?我们今天讲了,就不是空话,党政军民学,大家一齐动手,衣食住都由自己来解决,艰苦奋斗,不怕没有饭吃,没有衣穿。④毛泽东在短时间内,在各种场合都讲到生产运动的问题,说明开展生产运动在边区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毛泽东的这些谈话对1939年以后边区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38年12月20日,《新中华报》发表了《广泛开展生产运动》的社论。社论指出:“广泛开展生产运动,一方面要促进国防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工业农业的生产能力,激发工人农民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热忱;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运动,应发动各级党、政、军及各群众团体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生产运动。……我们号召各机关的工作人员,各部队的指战员,一面工作,一面生产,把工作与生产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支持长期抗战,才能保障战时的物资供给。”关于大生产运动,社论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扩大生产运动的宣传,深入目前抗战形势的传达,指出我们要遭受的困难,高度的发扬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生产的热忱。使大家了解:发展生产运动,不仅对抗战胜利有重要保证,而且对于奠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组织的动员,经过党的、干部的、群众的各种会议,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又是一个组织问题,必须把全部工作人员很好的组织起来,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热忱的发扬。
  (三)参加生产运动,还是一个斗争问题。因为敌探、汉奸、托派必然要利用我们的困难,大肆宣传造谣,来破坏我们。同时,个别落后分子不愿参加生产,或者轻视生产工作。我们必须一方面反对敌人汉奸的阴谋活动,另一方面克服个别不正确的倾向,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并与汉奸破坏作斗争。
  (四)在技术上,必须适当的解决,如种子、原料、工具……等,应迅速设法准备与制造。在技术上生疏或不懂的,应发动熟悉的人去帮助,并积极动员他们去学习。
  1939年1月17日—2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林伯渠代表边区政府向参议会做了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边区与日俱增的经济困难,林伯渠提出了边区政府扩大生产运动的政策,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扩大耕地面积,提出:二十八年(指1939年—引者注)应扩大耕地六十万亩,增加棉麻一倍生产。为达到这任务,必须广泛的提高劳动热忱,发动妇女学习生产,奖励劳动英雄。
  (二)发动一切机关学校和后方部队实行自己耕种,以达到粮食蔬菜自给。
  (三)广泛发展畜牧,以达到牲畜数目增加一倍,应号召农民集资买进母羊及牛驴,禁止母羊出口或宰杀。
  (四)发展手工业和近代工业,颁布奖励手工业生产的条例,欢迎外边的企业家来边区投资,颁布投资保护条例。
  (五)发展公营企业,川口的纺织工厂应加以扩大,使它能供给各机关、学校、部队衣服的需要。改良并扩大造纸的生产。发展农具、榨油、制革等手工业,以供人民和机关的需要。
  (六)加强对石油、煤矿的管理,增加生产,提高质量。
  (七)发展生产的和消费的合作事业。⑤
  1月31日,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12个提案中,有两个提案与边区发动大生产运动有关。一个是王子宜、惠庆棋等14人提出的“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案”,一个是高克林、高寿久等12人提出的“工作人员参加生产运动案”。
  “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案”的内容是:
  持久抗战,已为确定之国策,发展经济建设,实为保证抗战供给、改善人民生活、粉碎敌人封锁、建立民族工业基础、争取最后胜利之必要条件。年来边区政府对此工作积极推行,不遗余力,已收莫大之成效。今后更应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办法:一、大量发展企业生产,二十八年度应开荒六十万亩,兴修水地一万亩,增加棉产一倍,并注意多施肥料,改良种子,调剂劳动力。保证今年粮食生产较二十七年度增加百分之十二。二、发展农村副业,提倡畜牧,防止兽瘟,改良畜种,使二十八年边区牲畜增加一倍。大量植树,保证每人植活一株。鼓励家庭纺织业,解决布匹供给问题,并发动人民,从事养猪、养鸡、养蜂、制酱等副业,以改善人民生活。三、发展工业,供给抗战需要,奖励人民投资开办纺织、硝皮、煤炭、打盐、造纸、榨油等小规模的手工业工厂。政府有计划的充实扩大现有之煤油、造纸、煤炭、纺织、硝皮等工厂。开办建立农具、植物、灯油等工厂,开发三边之盐矿、关中之铁矿,以供军事之需要。其资本应由政府呈请国民政府补助,并号召国内外实业家投资兴办之。四、发展商业及合作运动,充实现有之消费合作社,建立各地区之生产合作社,颁布投资条例,鼓励各种投资,建立集市,便利贸易,开发交通事业,流畅各地货物。五、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政府应发动人民竞赛,给以相当鼓励,以提高生产热忱。⑥
  “工作人员参加生产运动案”的内容是:
  为了渡过抗战第二阶段的经济困难,准备敌人对边区的可能封锁,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所以本席等提议,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属各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全体动员,参加生产运动。这种生产工作,是要在不妨碍工作及学习的原则之下来进行,一般农民,一人所产,足给四五人食用,而各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轻力壮的、有艰苦奋斗传统的、有献身抗战事业之热诚的、有劳动经验的、并且是有组织的,因之,实行生产运动,做到生活上的自给自足,必能完成。
  办法:一、生产运动,包括农业、小手工业、商业、畜牧等事业,而以农业生产为中心;二、必须即时动员,完成一切准备工作,以免失时;三、必须有良好的组织工作,使每一工作者都成为生产者,每一生产者都发挥其全部力量;四、必须进行广泛的、深刻的政治动员,唤起与激励每一工作人员的生产热忱;五、耕牛、种子、耕具、土地、组织等问题,另由政府详细讨论,总以做到完成并超过自给自足为目的。保证从今年秋收起至明年秋收止,一年中八个月食粮自给,蔬菜从今年七月起自给,今年的冬衣自给。⑦
  我们认为,这两个提案是对毛泽东多次谈到生产运动和林伯渠政府工作报告的回应,对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提案针对当时边区面临的经济和财政困难,提出了在边区广大农民和全部工作人员中开展生产运动。这一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采纳。边区在1939年提出当年开荒60万亩,就是以“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案”为依据的。第二,提案提倡的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中心”,同时包括小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明确了大生产运动的方向。提出边区全体工作人员“实行生产运动,做到生活上自给自足”的设想。这都对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制定大生产运动的方针产生影响。
  总之,1938年底到1939年初,不同人物站在不同角度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大造开展生产运动的舆论。毛泽东从中共党的负责人角度谈生产运动,林伯渠站在边区政府的角度谈生产运动,边区参议会的提案从边区最高权力机关的角度倡议开展生产运动。可见,在边区开展生产运动的氛围已经形成了。
  就在参议会通过这两个提案的第三天,即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洛甫(张闻天)、陈云、李富春等出席大会。毛泽东从十二个方面宏观地讲了生产运动的意义、作用、应遵循的方针和组织方法。要点包括:要继续抗战,就必须发动全中国的人力物力,没有人力物力,抗战是抗不成的。要发动人力,就要实行民权主义,要动员物力,就要实行民生主义;今天开的是生产动员大会,也就是民生主义大会,也即是实行民生主义的大会;要改良生活,仅仅是有衣有食,这个民生主义还实行得不够,而要使生活更好些,才算是认真实行民生主义。用什么办法改良生活呢?没有别的,只有自己生产,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与改良自己的生活;无论机关、部队,开展生产运动,大家种菜喂猪,办合作社,做一个伟大的经济战线上的斗争;我们在边区进行了生产运动,一方面部分地帮助了前方,而另一方面又解决了边区204万人的生活问题;关于财政经济方面,边区可以作为全国模范的,除生产运动外,还有津贴制度,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等,这些是和生产建设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要违背农时,这是农业中最重要的一条;开展生产运动第一要有好的组织领导,第二要认真,第三要开展革命竞赛。⑧
  李富春作了《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的动员报告,对生产运动进行了部署。主要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生产运动的意义与目的;(二)我们在发展生产运动中的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三)我们的保证在那里?(四)生产运动的具体计划;(五)生产运动的准备工作;(六)领导生产运动的组织。关于边区发展生产运动的具体方针,农业第一,工业第二,商业第三。李富春指出:“我们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一环。因为边区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区,有广大的土地可以耕种,而且我们可以普遍的动员广大民众以及党、政、军各机关部队各学校各群众团体参加农业生产,解决我们自己的吃饭问题。其次,我们要发展边区的工业,只因边区工业过去没有基础,所以我们要从手工业、国防工业着手进行。我们要发展边区的商业,只因边区交通不便,出产不丰,所以我们要普遍的发展合作社运动,保障边区内日常用品的供给,并且能够把边区的生产品运输出去。”关于如何动员组织和领导群众参加农业生产,李富春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一)要求各级政府进行确实的调查工作,内容包括人口、耕地、荒地、耕牛、农具等。(二)在动员工作中要用教育的启发的方式,不用强迫命令的办法。(三)在劳动力的组织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四)各个政府应该注意帮助民众调剂耕地、劳动力、耕牛农具等。(五)进行生产教育工作,教育人民,帮助人民,改良耕种方法,改良播种方法,改良农具。(六)政府机关人员在生产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七)奖励劳动英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热忱。(八)厉行检查制度。⑨
  这次生产动员会议的召开,说明边区的经济建设开始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也标志着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始兴起。同时,抗战初期“休养民力,争取外援”的经济政策被“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政策所代替。
  在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的时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的背景下,中共领袖预感到困难局面的到来,开始在陕甘宁边区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口号,发动“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动员边区全体人民和机关、学校、部队开荒种地,以解决粮食问题。大生产运动作为陕甘宁边区乃至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贯穿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尽管对自然环境和其他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⑩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一政策对增加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总量,解决边区老百姓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和其他日用的供给品,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②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③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第131页。
  ④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第133—134页。
  ⑤《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第150页。
  ⑥中共中央党校:《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第145—146页。
  ⑦中共中央党校:《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第146—147页。
  ⑧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第134—135页。
  ⑨《解放》第65期,1939年2月28日。
  ⑩阎庆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可耕地的开发和利用》,《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