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第十一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上)/第三节 边区的盐业/一
黄正林
一、抗战前盐池县的盐业
西北的盐池、定边等地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产盐区,特别是盐池的食盐开采,在西汉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唐代产量已经相当可观,至明、清进入极盛时期。①光绪六年(1880年),左宗棠为了筹措军费,设立了“花定榷运局”,开始征收产地税。民国沿袭旧制,1915—1917年,该局下辖花定、中卫、一条山、白墩子、漳县、惠安堡、天水、高台、湟源、哈家嘴等10个盐局和西峰镇卡。为征收盐税,又先后设立了宁条梁、张家畔、定边、安边、横山税收分局,在滥泥池、苟池、倭波池、北大池设立税收分卡。1929年宁夏建省后,废除了“花定榷运局”,成立了宁夏榷运局。宁夏榷运局辖9个盐税分局,盐税成为宁夏省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每年征收盐税约100万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下文通知,将甘宁青三省盐务,“改由中央收回整理”,宁夏榷运局遂将盐税收入移交西北盐务总局。②
盐池县“计有盐池8处,其中以北大池为最大。除少数盐池须配引卤水,俟经阳光蒸发,然后能生盐外,其余较大盐池,亦系天然结晶。所产盐色白,颗粒小,俗称小盐,品质虽不若阿拉善盐,然经化验,氯化钠亦多在80%以上。”③关于盐池县盐的年产量没有明确记载,表11—11是宁夏盐区的分布及产量估计。
根据表11—11的估算,食盐的年产量在50—60万担之间。民国时期,花定、惠安堡所产盐除销往守夏各地外,甘肃的庆阳、平凉,陕西的汉中、凤翔、兴安、邠州、延安、榆林、绥德、鄜州是主要销售地。盐的销售方式一般是商人自运自销。运输工具主要畜驮,以骆驼为主,骡马次之,官盐一般雇佣车脚运输。④
1936年6月,红军西征占领了定边、盐池县,7月,中共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到定边、盐池组织盐业的开发,开始了中共政权开发宁夏盐池县盐业的时代。
①盐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3页。
②盐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第187—191页。
③盐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第190页。
④盐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第190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