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次反“围剿”,“左”倾错误的影响,西北根据地出现危机—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红十五军团成立

任学岭


  (一)前期作战,西北红军出师制胜
  国民党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1935年7月,蒋介石又调集东北军的2个军7个师,宁夏马鸿逵的3个骑兵团以及原先参加第二次“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共计15万人,开始了重点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企图一举摧毁陕北根据地,使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无处落脚。
  国民党军具体部署是:东面黄河一线,为晋军正太护路军孙楚部3个旅及七十一师二○六旅、七十二师二○八旅;北面的清涧、绥德、米脂、横山、神木、府谷等地,为高桂滋部八十四师及井岳秀八十六师高双成旅;西南面的环县、庆阳、合水、长武、彬县一线,为宁夏马鸿宾三十五师十旅冶成章部,东北军董英斌第五十七军的一○六师、一○八师、一○九师、一一一师,何柱国骑兵第二军的骑三师、骑六师、骑十师和独立团骑十团;西北面的陕宁交界一带为马鸿逵第十五路军的三个骑兵团。延安南面的甘泉、鄜县为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包括一○七师、一一○师、一一七师、一二九师,冯钦哉的第四十二师,杨步飞的第六十一师。迄7月下旬,敌军第一线部队的部署情形是:八十四师、八十六师,在苏区北面频频调动;南线担任“围剿”主力的王以哲六十七军,开始在洛川以南地区集结,其先遣人员从洛川向延安方向侦察地形和刺探红军情况,准备北犯;东线晋军五个旅,正向榆次集中,先头部队已经西渡黄河,进至吴堡一带;西线骑兵第二军布防于彬县、庆阳一带,三十五师一○五旅进驻环县。同时,为了加强对陕北北部各“围剿”部队的统一指挥,蒋介石除严令保定行营驻陕北的参谋团切实协调各部动作外,又颁布成立了陕北“剿匪”总指挥部,以晋军孙楚和李生达为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实行南进北堵,东西夹击,妄图一举歼灭红军。
  对于敌人布置如此周密的“围剿”,中共西北工委等领导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8月1日,根据西北工委和前敌总指挥部对敌情认真分析后所做的决定,刘志丹率领红军主力进至清涧袁家沟、花岩寺一带,进行战斗准备。尔后秘密插至吴堡县宋家坡地带,决定消灭慕家塬守军,以便扩大红军的回旋余地,创造机动作战的有利条件。慕家塬是个土围子,寨墙坚固,守军是晋军二○六旅的一个连。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的一个团担任主攻任务。10日拂晓,贺晋年带领红一团偷袭慕家塬未克。11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也投入战斗,部队很快冲进寨内,歼灭守敌一个连。就在此时,国民党指挥机关还不明白战场实情,又从宋家川、辛家沟、郭家沟各据点拼凑了一个营和两个连的兵力,前往慕家塬增援。12日晨,增援部队撞进慕家塬塬畔红军的伏击圈,遭到突然袭击后仓皇撤退,红军在追击中歼灭约3个连的敌人。慕家塬战斗,红军攻坚、阻援共歼灭敌4个连,拔除了吴堡苏区敌人的坚固中心据点。这是红军首次同晋军交战,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热情,增强了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信心。该战的胜利,也使敌人惊魂不定,误认为红军主力要北上神府地区,急忙在黄河两岸增兵加强防御。
  同日,红军一部埋伏在石佛墕附近,然后采取“调虎离山”的办法,将横山石湾国民党军2个连诱出击溃。此次战斗击毙连长2名,缴获步枪40多支。
  慕家塬战斗后,前敌总指挥部利用敌人的错觉,一面扬言北上,一面挥戈南下,至绥德新庄一带(绥德东南约20公里)集结待机。这时陕北游击队二五纵队正在围攻定仙墕。定仙墕是吴堡、绥德守军外围的重要据点,又是国民党军伸向苏区的一支触角,由晋军四一二团一个营驻守。该部在红军围攻下频频告急,驻敌营长史泽波叫苦连天,央求派兵来援。于是,晋军正太护路军为解定仙墕守军的危急,派第三旅旅长马延寿率第六团前来增援,同时不时派飞机前来轰炸。根据国民党驻绥德参谋团主任毛侃8月16日报告蒋介石和杨虎城以及邵力子的密电,红军在吴堡县定仙墕南约20里的洗马湾,击落其军用飞机1架,俘驾驶员2名。此刻红军围点战术运用成功,打援战机来临。刘志丹率领红军主力在定仙墕东北面两道山梁上做了打援布置:义勇军和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占领北面山梁,红八十四师第二、第三团在南面山梁;两军构成口袋阵状态。同时,派陕北游击队绥德五支队向枣林坪方向侦察警戒。8月21日上午,敌援军果然从枣林坪出发,向定仙墕疾进。红四十二师将其拦截在阵地前。敌晋军全力反扑,连续攻占了几个山头,向定仙墕接近。此时,红八十四师从敌军侧翼冲杀过来,给敌军以重创,敌损失惨重,出现动摇。于是,红军部队派得力连队侧击其背,将其全歼。同时,也全歼了定仙墕守军。这一仗,打死打伤副团长齐汝英以下200多人,俘虏1800多人,缴获八二追击炮6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37挺,长短枪1980余支,骡马80余匹。至此,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的实力大大增强,装备得到了改善,为集中兵力对付敌人“围剿”主力东北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尔后,部队转移到安定县文安驿地区,稍事休整,又出师横山一带,打击北线敌人。9月初,刘志月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讨论反“围剿”斗争的形势和对策。会上,红三纵队指挥曹动之建议:横山城堡虽然险要,但工事简陋,驻军只有国民党八十六师的骑兵第三营,兵力较弱,防守不严,红军可以在鲁家河集结兵力,奔袭横山。刘志丹也认为,攻克横山,可以使国民党石湾守军二五六旅五一一团不战自退。这不仅可以使米西区扩展到无定河上游,还可以减轻八十六师对神府根据地的压力,更有利于红军集中力量打击南线的国民党东北军。于是,决定攻打横山。1935年9月9日,红军主力兵团到达横山鲁家河一带,进行攻城准备。具体安排是:红一团在城西北架梯登城,步兵二团及第三游击纵队由城东架梯登城,义勇军抢占南山制高点,二团抢占城北娘娘庙,三团赴斩贼关占领阵地构筑工事,侦察警戒波罗、榆林方向来的援敌并准备阻击。12日凌晨,各路军按计划进入阵地,不料被驻军发现,突袭不成,转为强攻。经过激战,到下午1时多,城外各制高点、要点及南关都已经攻占,但仍未攻入城内,刘志丹恐榆林、波罗镇方向国民党开来援军,遂主动撤出战斗。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深入北线奔袭横山县城,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这一仗,虽未打开横山城,但迫使井岳秀把安石榴师从驻守神府的二五八旅中抽调一部分兵力加强镇川、武镇、横山一带的防御,有效地减轻了红军独立三团和神府地区各游击队巩固和发展神府根据地的压力,也达到了打击北线敌人,巩固革命根据地后方的战略目的。
  9月10日,郭玉人率领战斗团在绥德三十里铺打围歼战,拔掉了绥德至吴堡公路沿线设立的反动据点。12日,红三纵队和二十一支队在贺树槐、王子长带领下,夜袭横山油房头民团获胜,击毙团总李培银。
  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反对内地敌人第三次“围剿”所打的较大的三次战斗,除了奔袭横山城不克外,其余均取得了胜利。
  (二)西北红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红十五军团成立
  1935年9月13日,红军主力兵团在秀延县七里沟、玉家湾、黄家川一带宿营,刘志丹接到了中共西北工委的来信指示,要求前总立即带领主力兵团返回永坪镇,与即将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师。于是,刘志丹率主力红军南下,在永坪地区集结。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12月初到达商洛,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鄂豫陕省委(原鄂豫皖省委改组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上半年粉碎了敌人的进剿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6月底红二十五军曾进至西安城郊子午镇,威胁陕西的统治中心。在这次行动中,从敌方报纸获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会师,并有北上动向。鄂豫陕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西进,迎接中央北上。红二十五军离陕西后,留红七十四师继续在陕南坚持斗争。
  1935年9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书记兼政委程子华和军长徐海东率领下,胜利到达中共西北工委所在地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9月17日,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永坪召开联席会议,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驻西北代表团书记朱理治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为书记,郭洪涛为副书记。改组西北军事委员会,聂洪钧为主席。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后,为了加强军事领导和统一指挥,将这几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委程子华,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军团设立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卫生部、交通队和手枪团,下辖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八十一师3个师,全军团共约7000余人。其中七十五师由原红二十五军改编而成,师长张绍东,政委赵林波;七十八师由原红二十六军改编而成,师长杨森,政委张明先;八十一师由原红二十七军改编而成,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同时,会师后,前敌总指挥部把西北军委直属的少共营500多人,交给七十五师(原红二十五军)作为补充部队。
  9月18日,在永坪召开红十五军团成立大会。聂洪钧在永坪镇皮肤沟滩宣布红十五军团正式成立,刘志丹、徐海东分别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军团结一致,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而英勇战斗。刘志丹还亲自宣读了他起草的《欢迎红二十五军》的指令。红二十五军的到达以及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的会师,标志着西北根据地革命力量的壮大,意味着西北地区的革命形势将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为尔后迎接中共中央及主力红军大会师,立下了不朽功绩。
  (三)中期作战,红十五军团崂山大捷
  就在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以及红二十七军在永坪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时,东北军一一○、一二九师已经到达延安。其中一一○师一个营在甘泉,一二九师驻守洛川、鄜县;一○○、一○六、一○九、一一七师经合水向西北根据地进犯。而据守在陕北各重要据点的井岳秀八十六师、高桂滋八十四师又蠢蠢欲动,打算与东北军夹击红军,消灭刚刚成立的红十五军团。中共陕甘晋省委和红十五军团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只有迅速南下消灭深入到延安一带的东北军,才有可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中共陕甘晋省委即对南线的反“围剿”战争做了部署。红十五军团从永坪镇出发,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绕过延安县城,抵达甘泉以北的崂山一带。刘志丹、徐海东等领导认真查看了附近的地形,决定设伏歼敌。10月1日,红十五军团在崂山设伏,东北军援助甘泉的一一○师被歼灭,该师师长何立中被打死,师参谋长范某和团长杨德新也被击毙。俘团长裴焕彩以下官兵20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数千支。这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西北红军首次一仗歼敌一个师。崂山战役的胜利,对国民党“围剿”部队的震动很大,驻守瓦窑堡的八十四师一部星夜逃往绥德县城,安定县城乡全部解放。战斗结束后,七十八师师长杨森带队去鄜县羊泉原侦察,又在那里歼灭国民党军一一七师一个营。在取得崂山战役胜利之后,红十五军团继续南下,攻克东北军一○七师一部固守的鄜县榆林桥据点,歼灭4个营,俘团长高福源①。不久,又攻下了鄜县张村驿据点及附近的土围子多处,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崂山和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和迎接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后来的直罗镇大捷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于促使张学良改变他原来的“剿共”政策而逐渐转向逼蒋抗日政策,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① 高福源(1901—1937),字绍卿,祖籍直隶(今河北)盐山,192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1923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连长、张学良卫队营长、少校团副、中校主任、上校团长、少将旅长等职。1933年秋。曾与东北军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商谈过抗日大计。1935年10月22日,与红军交战被生俘。在中国共产党教育下,他更加拥护抗日。不久,又返回东北军,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内主战的“少壮派”枪杀了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一○五师师长刘多荃误认为他也参与了杀害王以哲活动,派人于1937年2月5日将他诱杀。198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把他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西安市烈士陵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