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第二次执行委员扩大会议文件(1939.3.10—1937.3.15)

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


  工作报告
  甲、发挥工会民主——团结全边区工人参加抗战
  一、边区代表大会后,召开区、县代表会及小组工人大会选举各级领导机关。
  二、在各级选举中所获得的成绩和效果:
  (一)提高工会的威信,扩大工会影响和组织,加强工人对工会的认识。
  (二)加强与健全各级工会的组织,在改选过程中淘汰了一部分消极怠工不负责分子,提拔一部分有威信的新的积极分子到各级领导机关中来。
  (三)各地工人对代表大会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参加——如乡的全部改选的经费、区的半数由当地工人自己解决。
  乙、组织工作——增加新的抗战力量
  一、扩大与巩固组织:
  (一)扩大了乡工会组织及会员人数。
  (二)重新清查与登记会员并进行了洗刷工作。
  (三)会员入会须经过一定手续,纠正抄名和拉夫的方法。
  (四)重新改编不适当的工会组织。
  二、提拔、培养与配备干部:
  (一)有些地方曾提拔了不少的干部。
  (二)培养干部方面:
  1.调派干部入学校,如陕公、抗大、职工大队、边校、中央党校。
  2.召开短期训练班、流动训练班。
  3.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干部,如不脱离生产的干部,经常给以政治教育和分配其一部分适当的工作,以提高其政治认识和工作能力。
  (三)根据干部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地方具体环境,适当的重新配备干部,把不适宜和不称职的调动和撤换。
  三、征收会费——充实工会基金,提高工人对工会的认识:
  (一)曾进行宣传解释与鼓励交纳工作。
  (二)各分区、各县、各工厂都已进行征收并且交来了一部分。
  丙、工会在抗战动员中所作的工作——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而奋斗
  一、武装工人:
  (一)扩大与整理工人自卫军,而且大部分有武器。
  (二)各工厂以及工人集中的地方,工人自卫军单独编制,散漫地方合并组织。
  (三)教育训练,一般说来也有相当进步。
  (四)动员了工人参加保安队。
  二、锄奸剿匪工作:
  (一)担任检查放哨工作捉获逃兵。
  (二)领导工人帮助军队进行侦探暗查并剿捕土匪工作,在群众中起模范和推动作用。
  三、动员战士归队工作:
  (一)不仅工会动员工人战士归队,并且工人以身作则去影响其他群众。
  (二)派人到回乡的工人战士家中去慰问,并优待其家属。
  四、担任担架、运输、帮助买粮工作:
  (一)工人积极参加军事运输工作(延安、延川、固临、神府,动员到河畔运输三次,工会主任并起模范作用)。
  (二)帮助政府军队买粮、军〔运〕草,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同时,与顽固富农作斗争。
  五、在帮助政府完成国公粮中,工人不但自动缴纳,而且推动和影响其他群众交纳,与以多报少作斗争。
  六、慰劳前方将士和后方警卫及伤病战士运动:
  (一)毛袜、手套运动中,工人热烈参加,有些工人和学徒,甚至将二个月或三个月工资全部支出,如机器厂、印刷厂等。
  (二)“五一”募捐运动由总工会发起,在各级工会推动之下,共募得六百九十多元。
  (三)其余慰劳工作。
  七、优待抗工属工作:
  (一)捐钱,如延安市延安炭矿工人。
  (二)代替耕种、收割、开荒、挑水、打柴,并赠送粮食、蔬菜和柴炭等,如延安、安定、盐池等地工人。
  八、提高生产发展合作社事业:
  (一)加强春耕秋收工作:
  1.扩大耕种面积增加收获。
  2.增开荒地总数、二七八垧,如延安、安塞、安定、固临等县。
  3.种早粮及春麦子,固临、安定、安塞、延川等县四点〇七〇垧杂粮。
  4.保证早收早碾,给群众作模范,如庆环。
  (二)发展生产消费合作事业:
  1.整理和扩大原有工人合作社,各部门扩大生产部门,如鞋工厂、木工厂、被服厂,裁减不生产部门和组织不完善的部门,如工人饭馆、豆芽坊等。
  2.发展手工业合作工厂,如延安、固临的木工厂,环县粉笔合作社,瓦盆合作社,曲子职业学校和毡铺等。
  3.在各县建立消费合作社,如延长、延安、延川、固临、鄜县、甘泉等县。
  (三)吸收外来失业工人和不劳动的人参加生产,如安定吸收八十个吃大烟的参加生产,并代为租借一部分土地。并代向政府交涉分配一部分公地给失业工人耕种。
  丁、巩固工人既得利益和改善工人生活
  一、巩固工人既得利益和保护工人利益方面:
  (一)拥护边区政府保护工人既得利益的布告和决定,并向工人群众进行深入的宣传和解释。
  (二)监督和执行土地登记,如曲子县工人。
  (三)发动工人群众反对豪绅地主索偿地主窑洞与追偿旧债,如固临盐池工人。
  (四)合理解决劳资纠纷,一方面顾全抗战的整个利益,另方面希望雇主和老板相当让步,而工人亦不提出过高的要求。
  二、改善工人生活方面:
  (一)增高工资(一般的):
  1.店员手工业工人比一九三五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泥水木工比一九三五年增一倍,比一九三八年增百分之二十五。
  2.农业工人每年成年二十——五十元,青年十二——十五元,月工三——九元,日工二毛——四毛,都由雇主管饭,比一九三八年亦有增加。
  3.农村副业增加收入。
  4.城市工人与产业工人大半与雇主订立合同。
  5.改善学徒生活和待遇。
  6.一般的废除打骂制度,参加会议不扣工资。
  7.帮助外来失业工人找寻工作或代向政府交涉,分配公地耕种并领导开荒。
  戊、战时文化教育工作
  一、编印教材六种。
  二、编识字课本三册。
  三、现在各地成立识字组,在个别工人集中的地方,各城市和工厂成立夜校。识字工作有进步,产业工人四分之三能识字,有些乡区级以上的干部,能写简单的报告,乡村工人识字的也比以前多一半。
  四、开办各种训练班,如流动训练班等,总工会共开过四次短期干部训练班,各县大都开过流动训练班,也有些县份开过短期训练班。
  五、建立了俱乐部,最好的是印刷厂和机器厂工人俱乐部。
  六、宣传娱乐工作:
  (一)每逢各种纪念日组织宣传队或者化妆宣传队赴街头农村进行讲演,特别如“五一”、“二七”等工人纪念节。
  (二)进行各种晚会以及政治测验和唱歌,墙报的各种比赛。
  (三)收集和编印歌谣小调。
  七、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工会干部或与党政合组政治讨论会或研究小组或单独成立。
  八、克服工人不良倾向和落后意识,如克服参加哥老会、吸食鸦片、游手好闲、行会观念等现象。
  己、促进全国工运的统一和对外通讯联络工作
  一、派代表团在汉口与全国各地工运领袖进行联络,促进工运的统一。
  二、召开茶话会、座谈会,招待各地来延安的工友,联欢并交换工作与经验。如招待平汉路破坏队,山西总工会代表,南洋回国服务团,西北青救会工人代表,扩大职工大队各地工友。
  三、组织汽车工人俱乐部,联络西北各汽车路工友。
  四、与各地工人团体交换文件与出版物并通讯联络,如山西总工会、同蒲路霍县分会、华北第五、第二战区抗日职工联合会、菲岛工人团体联合会等。
  五、帮助邻近区的工友组织工人救国团体,参加抗战:
  (一)公开的合法的进行工运工作。
  (二)组织形式灵活应用,如船舶管理委员会工人俱乐部,业余学校工会等形式。
  (三)进行战时的宣传和教育,如开设短期训练班,灌输工人抗战知识及防空防毒的常识,组织宣传队赴乡村宣传,募捐慰劳抗日军人家属等。
  (四)组织工人自卫军加紧训练,如庆阳。
  (五)在战争吃紧时,还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和破坏队,帮助军队作战。
  庚、经验和教训
  一、成绩方面除上述的成绩外,还有下列几点:
  (一)各级工会基本上实行了集体领导、大体分工与个人负责制。
  (二)县级以上工会都按期定出工作计划,有些区工会也定有工作计划。
  (三)工作检查制度也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检查和布置工作多用主任联席会议来进行。
  (四)报告制度也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部分能按期实行,上下层的关系比前更为密切。
  (五)会议生活也建立起来了,常委会、工作人员会、主任和小组长联席小组会和工人大会,有些地方能按期进行。
  (六)各级工会独立进行工作。
  二、获得上述的成绩原因:
  (一)有明确的坚定的政治方针。
  (二)总的领导正确和各个执委在各地的推动作用。
  (三)边区工人有长久的斗争经验和获得组织上的政治上的自由,再加上在生活上的相当改善,使得他们在一切工作中非常积极和努力。
  (四)得到民主政府生活上的保障以及精神上物质上的鼓励和帮助。
  (五)各级工会干部的努力,积极紧张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三、困难和缺点方面:
  (一)困难方面:
  1.地广人稀工人不集中,再加上交通不便,组织与教育不易。
  2.文化政治比较落后,乡村工人占大多数,农民意识、落后观念以及各种不良习惯如吃大烟等一时不易克服。
  3.干部和工人群众文化比较落后,文字上的指导和教育不能充分利用,因此下层一切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和充分反映上来。
  4.干部不够而且害病的很多,尤其是缺乏能做统战区工作和应付复杂环境的干部。
  5.与各机关关系不密切,尤其是军事机关,对于我们的帮助非常不够。
  (二)缺点方面:
  1.对于改进边区附近区与全国各地工运统一工作以及将边区经验介绍出来并吸收外间的工作经验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
  2.工作检查不深刻、不普遍、不经常。
  (1)下层实际情形反映不够。
  (2)几个月不到下级去检查工作。
  (3)工作报告敷衍。
  (4)常住各个地方帮助工作,不管其它地方。
  3.扩大健全和巩固组织不够,还存在下列的现象:
  (1)抄名册;(2)拉夫式;(3)还有些真正工人在工会之外,而有些雇主豪绅倒混进在工会内。
  4.有些组织有名无实,组员组长互不认识,或者几个月无人负责;会议生活不健全、不灵活,大都以主任联席会议,代替执委会和常委会,小组会或委员会有些地方一年半载不开。
  5.干部问题:
  (1)新的干部提拔不够。
  (2)不充分了解干部和干部的配备亦有不适当的地方。
  (3)培养干部不够,没有专力注意。
  (4)对犯错误的干部说服教育不够,对干部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对于不可救药的分子,不迅速作组织上的结论。
  6.民主发挥不够:
  (1)调换和委派干部,还有些方式不好。
  (2)不足法定人数就进行改选。
  (3)有地方乡工会及小组,还不能按期进行改选。
  7.工作计划不具体,千篇一律月月可用。
  8.宣传解释工作不够,不深入,不具体,还存在有强迫命令方式——募捐和征收会费有些地方还是摊派和硬要。
  四、缺点的来源:
  (一)有上述的困难。
  (二)干部缺少,分工不严密,工作兼任。
  (三)干部能力弱。
  (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能灵活应用。
  (五)下级报告简单,上级领导和指示有时不实际、不具体。
  (六)没有根据工作计划按时切实进行检查工作。
  (七)没有充分发扬自我批评,事先缺乏充分的准备工作。
  辛、今后工作
  根据目前新的抗战形势和现阶段中职工运动的中心任务,除继续努力完成和彻底实施战时工作纲领与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外,更具体地决定下列几点:
  一、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彻底纠正和尽力克服上述各项缺点和困难。
  二、目前抗战运动中的一般的中心工作——努力生产加紧学习。
  三、催促和请求政府迅速颁布劳动保护条例。
  四、切实审查和登记会员,发给会员证。
  五、建立审查制度并公布收支帐目。
  六、切实注意提拔和培养干部。
  七、各种不同职业工人,今后所应分别完成的具体工作:
  (一)农村雇工方面:
  1.继续巩固已得到利益,发展农业经济,每人应增开荒一垧至二垧,并改良生产技术增加收成。
  2.从干部起逐渐做到消灭文盲。
  3.创造模范乡工会。
  4.锻炼阶级意识。
  (二)工人方面:
  1.为着统一与集中领导,应即组织产业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其任务:(1)起草章程;(2)收集材料准备报告;(3)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产业总工会。
  2.加紧团结,克服小团体的现象,帮助行政方面巩固与发展工厂。
  3.加强政治文化教育,并进行职工运动的研究。
  4.修改合同。
  5.加强青年女工工作。
  (三)城市工人方面:
  1.充实俱乐部。
  2.克服行会观念,提高生产热忱与劳动纪律。
  3.改变包工头制,变为集体合同制。
  4.检查合同并促其具体实现。
  (四)交通运输工人方面:
  1.统一沿河水手工人的组织。
  2.加强河防工作帮助军事运输。
  3.加强武装与军事训练。
  4.加强教育,消灭不良嗜好。
  (五)合作社工人方面:
  1.营业工作与工会工作明确划分。
  2.巩固原有的合作社工厂,实现更彻底的合作制度。
  3.广泛地建立与发展手工业工人生产合作社。
  4.培养合作事业的干部。
  决定
  甲、关于一般工作的决定
  一、除用各种方法继续努力完成和彻底实施战时工作纲领与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外,并须根据每一阶段新的抗战形势和职工运动的特殊任务,更切实更具体的布置各项工作。
  二、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逐渐克服与纠正过去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困难与缺点,并责成常务委员会切实讨论进行的具体方法与按期检查所做到的程度(困难与缺点请参观〔考〕扩大会的工作报告与结论)。
  三、目前抗战运动中的一般的中心工作,是努力生产,加紧学习,发动各级工会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生产,并做到今年秋收后实行粮食自给自足;同时,广泛的开展全边区工人群众的生产运动增开荒地,并改良耕种方法,增加收成。而在学习方面,应提高工人干部和群众自动学习的情绪,组织各种学习或研究小组,同时应尽可能给予各级工会以教材和书报的供给,或在所收到文化教育费中划出一部分为各级工会购买书报的费用。
  四、切实建立审查制度或成立各级审查委员会,与各级抗敌会共同组织或单独组织(按当地实际情形与审查经济性质来决定),按时审查各种收入与开支,并将帐目依次公布(边区公布至分区与县、县公布至区、区公布至乡及小组),以防贪污与浪费。
  五、重新审查与登记会员,发给会员证,在本年“双十节”以前,须彻底完成之。至于登记手续及审查方法,由常务委员会讨论具体规定。
  六、切实注意提拔与培养干部。吸收工人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在各级工会的周围,予以适当的工作和教育;并使不脱离生产的干部分担一部分实际工作,培养其工作能力,而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按级提拔。现在必须提拔一些产业工人干部至总工会,开展产业工会工作,至于干部的培养,另行详细规定之。
  七、继续发扬工会干部传统的艰苦工作作风,克服和纠正个别的堕落和腐化的现象。
  八、为着适应目前新的抗战形势与胜利完成扩大会所决定的各项工作起见,广泛的建立竞赛制度,以提高工人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互助精神,实行工作上的切实互助。
  九、今后工作应按照各种不同职业的工人而分别具体规定之,但工作的重心,在于农村,因边区工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农村雇工及手工业者。
  乙、关于农村雇工工会的决定
  一、继续巩固工人既得的利益,坚决反对豪绅地主强占土地、窑洞及追索旧债。发展农业经济,多种熟地,广植树林,并保证每人增开荒地一垧至二垧,同时改良生产技术,增加收成,使其在其他群众中起推动和模范作用。
  二、加强识字运动,从干部起逐渐做到消灭文盲并加强政治教育及国防职工运动的教育,灌输抗战知识以坚强其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健全下层工会的组织,活跃下层工会的生活,加强工会经常工作,在经常工作中创造模范乡工会,其条件则应按照各地实际情形具体规定之。
  四、锻炼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与落后意识(如农民意识、不良嗜好、参加哥老会、一心会等)。
  丙、关于产业工会的工作决定
  一、为着统一与集中领导,应即成立陕甘宁边区产业总工会,须将原有产业委员会改组为产业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其任务:(一)负责领导各产业工会工作;(二)起草章程;(三)收集材料准备报告;(四)秋收后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产业总工会。
  二、关于各地炭窑工人,为领导上便利,直接归地方工会管理,必要时召开各炭窑工会联席会议。
  三、加强团结,克服地方观念与小团体现象。增强工会工作,领导工人帮助行政方面扩大与巩固工厂。
  四、加强工人的政治文化教育,组织各种研究小组,进行职工运动和一般理论上的研究。
  五、为着更进一步的保护工人利益,提高工人的抗战热情,应根据各工厂的实际情形,重新改定合同,并经常检查促其实现。
  六、加强青女工工作,各工会应健全负担青女工工作的干部,更进一步的改善女工待遇,注意青女工的特殊要求和文化娱乐工作。
  丁、关于交通运输工会的工作决定
  一、统一沿河水手工人的组织,成立黄河水手工会筹备委员会,其具体方法,责成常务委员详细讨论规定之。
  二、加强河防工作,担负警戒放哨任务,帮助军事交通和运输,扩大和整理水手工人自卫军,统一组织和武装训练,并灌输其初步的军事常识。
  三、吸收被雇的脚夫和苦力工人参加地方工会,人数多的地方则单独成立小组,同时亦应将依赖自力为生的脚户团结在各级工会的周围另行组织,并动员其参加和帮助军事运输工作。
  四、公路工人工作,责成各级工会切实注意之,邮政工人应统一组织成立单独工会,并与各级工会取得密切联系。
  五、加强政治文化教育,消灭其不良嗜好和落后意识(如吸烟、赌博、参加哥老会等)。
  戊、关于工人合作社工作的决定
  一、营业工作与工会工作,应明确的划分。营业工作,须由工人合作社经理部独立负责进行,工会工作,则由总工会指派专人负责;而在工作上,虽然应取得密切联系、互相帮助,但不能责任不分,混淆不清。
  二、巩固和扩大原有的生产部门,结束和缩减不生产的部门,实现更彻底的合作制度。
  三、广泛的建立与发展手工业工人生产合作社,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形,具体环境,发动手工业工人组织各种工人生产合作工场或作坊,应尽可能的将原有之消费合作社转变为工人生产合作社,扩大股金,并大量吸收工人入社。
  四、注意培养合作事业的干部,选派工人干部积极的工人分子,入政府所办的合作事业训练班学习,同时应使合作社各工厂转变为训练合作人材的学校。
  五、尽量发挥合作社的民主,接受社员大众的意见与社会人士的批评,以资社务的改进。
  己、关于城市工会工作的决定
  一、店员工会须领导工人彻底实行合同制度,消灭一切打骂制度的残余,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之下,合理的解决劳资纠纷与调整双方关系。
  二、泥水木匠等手艺工人的工会,须努力彻底转变包工头的剥削制度为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并设法提高工人的劳动热忱,加强劳动纪律,改善生产技术,经常的加紧教育工作,以消灭一切行会观念与落后意识。
  三、各城市工会对于持有生产工具的手艺工人(如成衣匠、铁匠)等须尽量帮助他们组织生产合作社、以保证边区在抗战时物品的自足。
  四、充实与加强工人俱乐部的工作,建立经常的教育制度与推进其娱乐工作,并有计划的教育干部,提拔城市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到工会中来做工作。
  庚、关于各级工会教育干部的决定
  一、县级主任以上的干部,由总工会有计划的派送适当的学校学习。
  二、区工会主任及县工会委员,由总工会开办干部训练班,每年两期,时间暂定每期两月,教员教材由总工会负责。
  三、区委员、乡主任由各县开办短期训练班,各分区短期训练班训练区主任及县委员,时间五天至十天,教材由总工会文化教育部负责编印发给,教员由各分区各县工会自己负责。经费事先预算经总工会秘书处批准支用,但不得超过五元。各分区县工会开办之短期训练班,每四月须开办一次。
  四、乡委员及小组长由各区帮助乡工会开办流动训练班,时间半天至两天,教材由两方面供给,总工会文化教育部所编印的流动训练班教材及当地实际材料。各乡每两月至少开办一次。
  五、各级训练班结束之后,须向总工会文化教育部单独作报告。
  辛、关于推进识字运动消灭文盲的决定
  一、自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起至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止,全边区工会须努力消灭工人文盲三千。
  二、消灭文盲的识字运动,基本上须从工会干部着手作起,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至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中间各分区、县、区、乡工会各须消灭三分之一文盲,使其认识四百个汉字。干部在这一工作中间,务须以身作则,并抓紧积极分子,使其在一般工人群众中间起模范作用。各城市工会须消灭文盲至五分之一,使其认识五百个汉字,各产业工会,须保证每个工人最低认识五百个汉字。
  三、在一九三九年六月以前各级工会,须将消灭文盲的对象考查并登记清楚,按级依序报告总工会,至此以后,乡每一月须向区报告一次,区每一月须向县报告一次,分区县及各直属城市工会及各产业工会每二月须向总工会文化教育部报告一次。
  四、各级工会在推进识字运动中间,关于教材、教员问题,须与当地政府和抗敌后援会共同协商,以期步调一致,而收统一集中之效。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