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回忆1930至1932年陕北特委领导下的斗争*—2

赵伯平


  (二)立三路线在陕北的传达与纠正
  1930年8月上旬,到达陕北不久,我就为“左”倾路线和陕北特委的隶属关系弄得很伤脑筋。从刘澜涛和苏醒民的口中得知,在我到绥德的1周前,北方局已派了两个从莫斯科回来的党员,一个叫孔祥祯,一个叫高维翰(后名李杰夫),来传达立三路线。同时还说北方局已决定陕北特委划归北方局直接领导,不再归属陕西省委。这样,省委任命我的特委书记是否有效就成了问题,因此我没有参加孔祥祯和李杰夫的传达,也没有马上就职,给省委连忙写了一个报告,就去义合镇检查工作。义合镇有个高小,党的支部负责人是范子文,还有党员刘汉武、刘成武、马化林等人。我听了他们的汇报,住了些时日,后又回到绥德,这时省委回信已到,指示说照样传达省委二次扩大会议精神,组织关系仍由省委领导。于是我就准备任职并做传达会议精神的准备,但时隔1周,临时省委又来第二次指示,同意传达立三路线,陕北特委划归北方局领导(当时中共陕西省委亦属北方局领导)。
  农历八月中旬①,陕北特委在绥德城西合龙山的一个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我外,还有孔祥祯、高维翰、刘澜涛、苏士杰、张心余(张德生)、白明善(乐亭)、李文芳、常应黎(常黎夫)等,共计20余人。当时,刘志丹到了绥德,被县国民党部的人发现,开会的前两天离开了绥德城,是否参加会议已记不清了。
  会上,刘澜涛首先宣读了立三路线的文件,高维翰做了一个发言,介绍苏联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以后会议决定陕北要搞武装暴动,在组织上取消党、团和工会的日常工作,合并成一个准备暴动的行动委员会。
  会后,我仍住三保太客店。一天武养善突然来到客店,见我仍未起床,催我赶紧起来,不让我梳洗,就一同到城内杨重远的家里。吃早饭时,白乐亭来到说:“有人传说从南路来了两个共产党,一个姓赵,一个姓张,敌人正在捉拿这两个人,已去过义合镇的高小。”我知道这是指我和张仰成两个人,张虽没有来,但省委原来决定他也来陕北。当时我化名康和煦,陕北的同志称我“老康”,尚不知道我的真名字,肯定是西安有叛徒出卖了我们。吃过饭后,杨重远送我到农村避风,到城门口一看,敌人已增哨加岗,盘查极严,见到学生装束的人更不轻易放过,此路危险,改走东门。这里只一个哨兵,在太阳照耀下,正闭目养神,我大摇大摆地出了城门,然后坐船过了无定河,直奔义合镇霍维德的家中。在这里我住了半个多月。
  在我避居义合镇时,曾召开了行动委员会议。研究委员分工,确定行动任务。我担任书记,李文芳任常委兼秘书长,常立德(手工工人)、常应黎任常委,孔祥祯任常委兼军委书记,任命谢子长、刘志丹为陕北暴动的正副总指挥。会议还决定:印制反抗国民党、进行暴动的革命口号,制造舆论;发动神木高志清部的一个连(内有党员近10人)起义,由横山拉下,交由刘志丹、谢子长指挥;特委机关由绥德迁往榆林等。会后,大家分别行动。
  高志清部的骑兵连②,在几个党员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后由神木拉向安定③。由于路途较远,起义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行军中途大部散失了,最后失败了。制定的标语口号,分别张贴各处,但因无实力,不仅未起什么作用,反而暴露了自己,引起了敌人的警惕。
  特委迁往榆林,也出了问题。刘澜涛和张心余去榆林时,骑骡子一路走。这时敌人已非常警觉,他们刚刚出绥德城,敌人就怀疑起来,敌人追上盘问,一个姓刘,一个姓张,姓氏虽不十分对,但与追捕的人长相类似。再一搜查,发现刘澜涛带有会议开支的收据,张心余带有一本进步小说,于是被当做嫌疑犯加以扣押。以后我和常应黎多方营救,通过杜斌丞(杜是常的舅父)的关系,才将他2人释放。
  就这样,立三路线还在酝酿阶段,就遭到了破产。
  *本文节选自赵伯平的《中共陕北特委领导陕北人民革命斗争概述》,标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注释:
  ① 中共陕北特委合龙山扩大会议,于1930年10月初举行。
  ② 骑兵连,应为手枪连。
  ③ 安定,即今子长。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