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潮屯田中心

作者:穆舜英


  继晁错之后,公元前89年时又有搜粟都尉桑弘羊向汉武帝上奏云:“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天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谷”;又提出:可以“募民壮健敢徙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桑弘羊在他的建议中明确地提出了“屯垦戍边”的思想,他还具体地指出在古代新疆的轮台地区东面有可灌溉的土地,可以派士兵去开荒垦田,种植粮食;也可以招募真题壮健的又敢于迁移到边疆的人到屯田治所去。桑弘羊的建议后来为大将军霍光所采纳,公元前77年霍光派古代新疆扜*(上四下木)国太子赖丹为校尉,率领士兵至轮台屯田。自此之后,“屯垦戍边”的措施,成为我国历代边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并为历代当权者所采用。
  汉朝时在古代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的屯田据点,就是在轮台和渠犁地区(即今新疆轮台一带),在此地区汉朝曾驻有田卒数百人,并派有使者校尉领护。屯田所收获的粮食,除供应驻地的官兵食用外,还要供给汉朝出使国外的使节和商队,史书中记载:“以给使外国者。”显然,汉朝在古代新疆境内所设置的屯田据点,不仅是单纯地为了守卫边疆,更主要地是为了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进一步开拓边疆所置。继轮台之后,汉朝又先后沿古代丝绸之路,在古军师地区、古龟兹地区和占莎车地区都建立了屯田据点。
  在罗布泊古楼兰地区,汉朝除沿长城派驻有戍卒外,公元前77年又应古楼兰国国王尉屠耆的要求,派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至古伊循地屯田;公元前53年为“通渠转谷”,汉朝又在罗布泊地区设立了粮仓——居卢仓。汉朝在罗布泊古楼兰地区的屯田活动,曾对发展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北魏人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一书中就曾记录了这样一段史实,他记述道:汉朝时有敦煌人索励,很有才能,刺史毛奕将他推荐给贰师将军;索励曾率领酒泉、敦煌的士兵千人,到楼兰地区屯田;为在注宾河上筑坝,他又召集了古代鄯善国、焉耆国和龟兹国的士兵各千人,至坝堤截源,其时水势奋激,波浪汹涌,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才终于完成了筑坝工程。正是由于屯田士卒在罗布泊古楼兰地区修渠筑坝,使河水灌溉田地,才获得了农业的大丰收,史书记载是“大田三年,积粟百万”。上述的记录可能在具体的史实与时间上是有出入的,但所记载的汉朝时屯田士卒曾在罗布泊古楼兰地区拦河筑坝,进行水利灌溉,以致使这里的农田生产获得了大丰收,甚而被当地百姓视为“神明”,这应是可信的。这一点还可以从后来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大批汉文木简中得到证明。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汉文木简,其简文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屯田方面的事务的,木简中记载了来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随带家属、畜产和各类农具杂物;汉朝在此还设有乡政权的基层官吏——三老。这里的屯田据点还承担接待在这条交通线上来往的使节和官吏。从简文中看到当年到过这里的官吏有:都护军侯、右部后曲侯丞,左部左曲侯、军守司马,伊循都尉和交河曲仓守丞等等。汉朝在此还设有管理邮件的机构和官吏,如其中有一枚木简的简文为:“居卢訾仓以邮行。”汉朝政府还通过这些屯田据点,传播了先进的铁制农业工具和先进的农业耕作方法——牛耕等。
  罗布泊古楼兰地区的屯田活动,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和魏、晋时期,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东汉和魏、晋在此还设有西域长史府。
  

神秘的古城楼兰/穆舜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