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苏巴什遗址

作者:邵如林 邸明明






  水之源
  苏巴什遗址位于今库车县城东北20余公里处库车河出山口的东、西两岸,遗址由一大型寺院和一座古城组成。寺院在南北朝时候叫雀离大寺,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寺中向西域诸国王公宣讲佛法。由于寺院所处位置正当古代龟兹通往西突厥的交通要道,所以在寺院旁设置了著名的关城雀离关。唐时称雀离寺为昭怙厘寺,玄奘西行时曾到此朝拜,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昭怙厘后称“苏巴什”,系维吾尔语“水之源”之意。
  苏巴什因库车河而分为东、西两寺。西寺在库车河西岸,依山傍水而建,南北长700米,东西宽200米,是一座包括佛殿、僧房、禅室及佛塔的佛教建筑群。虽只有断壁残垣,但仍可从中看到当年的恢弘气势。主寺院西侧存一方形塔殿,高约8米,其上残存中心柱式佛殿,内有少量残存壁画。寺院之南即为雀离关城遗址,墙高6米,基厚1.5米,周长300多米。关城内殿堂房舍清晰可见。
  苏巴什东寺在库车河的东岸,与西寺隔水相望。由塔院、佛堂、僧房等组成,依山势而建,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样式与西寺略同。据《大唐西域记》载:“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六尺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这神秘的佛足印记瑰玉,在古老的苏巴什东寺中静卧了1300余年。1898年,俄国人科兹洛夫来到库车,要将“佛迹玉石”运走,但由于当地玉工保护,使其没有得逞。1964年,总重2000公斤、已被剖为两段的“佛迹玉石”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
  1902年8月,日本名刹西本愿寺的住持大谷光瑞,步瑞(典)、英、俄、德、法等国之后,向中国塔里木盆地派出了“大谷探险队”。1903年4月,大谷探险队的渡边行信和堀贤雄到达库车,考察和挖掘了苏巴什故城。这是继英军中尉鲍尔和俄国人科兹洛夫之后,第三批进入苏巴什的外国人。他们在这里挖了9天。有一天在一座小塔下面,渡边等人挖出了一个高31厘米,直径38厘米,盖似山形,形状像圆木的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只装满白骨的舍利盒。舍利盒由于外形普通,被带到日本后并没有引起注意。到了50年代,有人发现舍利盒颜色层内有绘画的痕迹,剥去表面颜料,一幅精美的乐舞图案大放异彩。乐舞图绘于盒身,由21人组成,有舞蹈者,有奏乐者,人们头戴种种面具,身穿翻领紧袖花边长袍,腰扎珠联纹式腰带,下穿长裤,足登高筒皮靴。人物情绪饱满,舞姿丰富,服饰华丽,乐舞气氛欢快热烈。盒盖上也有4个演奏乐器的裸体童子。有专家考证这就是唐代乐舞中所称的“苏幕遮”,也称乞寒舞,是龟兹乐舞的典型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唐代龟兹社会繁荣兴旺的一个缩影。

永远的丝绸之路:走过新疆/邵如林,邸明明著.-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