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拓厥关遗址

作者:邵如林 邸明明






  拓厥关,又写作柘厥关,是唐朝设在安西都护府府治龟兹西面的要塞之一,位于库车西约23公里处渭干河边的夏合吐尔古。史书记载,拓厥关的日常戍守士兵在五千人左右,可见此关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作用。也有人据此认为唐代安西都护府也曾经一度设在这里。
  沿着314国道,离开库车向西行驶不远,首先看见一座高高的烽火台屹立在道旁,那就是尕哈烽火台。尕哈烽火台约建于西汉时期,维语称“克孜尔尕哈”,意为“红色哨卡”。残高12米,底宽6米,是现存烽燧中较高和保存较完整的一座。
  尕哈烽火台的动人传说
  关于尕哈烽火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的是古龟兹国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巫师说她将在16岁时被毒蝎子毒死。国王于是命人造了一座高大的土台,让女儿住在上面。一天,邻国国王给龟兹国王送来了许多水果,国王挑选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人送给了公主,不想一只毒蝎子从苹果中钻了出来,蜇死了公主,龟兹国王悲痛欲绝。后人就称公主住的土台为“克西喀拉罕”,意为“公主住的地方”。当然,尕哈烽火台的存在,首先是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龟兹国的盛衰。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石窟,就在北距烽火台约500米的地方,有洞窟46个,是龟兹佛教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其中还有龟兹王室的功德室。
  距尕哈烽火台不远处的渭干河桥两岸山冈上,坐落着丝路古道上十分有名的唐代拓厥关遗址。西岸遗址损毁严重,仅剩几堵矮墙遗迹,东岸的遗址则保存较好,高大完整,布局清晰。我们刚来到关前,发现关脚下的山崖上有几个编号的洞窟,刚想进一号洞踏勘,见一条40厘米左右的青蛇在洞口舞蹈,望之却步,悻然退出。这几个洞窟,不见介绍,想必为守关将士的礼佛之处。西域佛教传播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沿着一条土路,从山冈上南围墙一个似为关门的豁口进关,左旁是一座高大的角墩,残高约10米,宽约15米。角墩西侧,一道向北延伸的围墙,又把关内自然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长约100余米、宽约50米的空场地,应为当年守关将士的活动场所。西区主要为建筑区。大大小小的房屋建筑遗址,整齐有序地与西边和北边的围墙联为一体。应为守关将士的居住区和办公区。虽经千年的风雨,房舍坍塌严重,但门洞和路巷依然,围墙和角墩上雉堞犹存,仍能使人感觉到拓厥关当年严格的布局和宏大的气势。
  站在关头瞭望,拓厥关周围形势一目了然。紧傍关南的314国道,应与唐代的丝路古道走向相同。渭干河在西面关脚下自北向南逶迤而来,逆流而上五千余米处,即是开凿于两晋时期的著名石窟库木吐拉。库木吐拉石窟的壁画极为精美,而且以唐代壁画数量最多,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艺术风格具有显著的唐代风韵,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永远的丝绸之路:走过新疆/邵如林,邸明明著.-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