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谁是深山宝库的猎奇者

作者:王嵘






  6
  谁是深山宝库的猎奇者
  二十世纪初叶,先后有五六个国家的探险队到库车一带进行考察。最著名的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险队和德国人格伦威德尔与勒柯克,俄国人居然宣称库车是他们发掘的领地。所以当德国人格伦威德尔和勒柯克到达库车后,就爆发了一场“文物战争”,双方差一点要动武。甚至连斯坦因也抱怨说:“德国人常像狼群一样去猎奇,”“用学术盗宝者的方式去挖掘。”
  当时勒柯克正在吐鲁番进行挖掘,接到他的上司格伦威德尔的指示后,就到达库车与他会合。勒柯克从吐鲁番动身前,又听到消息说敦煌有一个石窟群,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藏有大量古代文献的藏经洞的惊人消息。后来勒柯克没有被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所左右,还是决定去库车同上司格伦威德尔会合。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敦煌获取重大珍贵文物的机会,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斯坦因,使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敦煌秘室的旷世珍品。
  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克孜尔千佛洞的考察上,在这里获取的壁画等文物也很珍贵,可以说是德国官方派遣的四次中亚考察队收获最丰富的一次,也是所有中亚艺术品中价值最高、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一次。
  勒柯克、克伦威德尔和巴图斯一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这荒漠深处的佛国仙境。当他们走进一个个洞窟时,古刹中的佛殿,洞窟中五彩斑斓的壁画,随处可见的栩栩如生的佛和菩萨雕塑,文书抄本以及意想不到的各种文物,使他们目不暇接,欣喜若狂。
  “我们在那里热烈而高兴地进行挖掘,因为没有一天没有新发现”,勒柯克写道,“这里的壁画是我们在中亚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它包括传说中的佛陀的种种形态,几乎都具有纯粹的古希腊的特征。”
  每当看到一张杰出的壁画,格伦威德尔就坐下来临摹、速写或对洞窟的全景进行测绘。而勒柯克则带着巴图斯到另外的地方,“寻找和挖掘那些激动人心的文物”。
  勒柯克沿着临河流的悬崖洞窟前的通道,进入一个个佛室、经堂和满壁生辉的绘图艺术世界。拿出狐尾锯、鹤嘴锄、匕首、锤子和凿子,取下一尊尊雕塑,剥下一幅幅价值连城的古代壁画。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龟兹男供养人壁画,这幅画的惊人之处,是男供养人两腿分开、用脚尖着地而立,穿着美丽的锦缎和精致的刺绣衣服,腰中挂环佩和宝剑,另一侧挂匕首,整个打扮装饰具有欧洲“哥特式”和“斯基泰”的骑士风格。
  男供养人旁边的女供养人的穿着也很特别,紧身背心的前襟很短,衣袖是喇叭袖,前胸绘有图案,装饰着小铃铛。她们肩膀微微向后而使胸脯挺起,长长的纱裙一直拖到地面。勒柯克看到男女供养人的形象与欧洲骑士和妇女的装扮很相似。而这些装扮形式实际上是波斯或突厥式的,因而勒柯克十分震惊地感叹道:“原来这些服装都来源于东方的这里,这些服装比欧洲的长一些,只不过传入欧洲时截短了些而已。”
  接着,勒柯克又发现了一幅画,让勒柯克想起了欧洲名画《死亡之舞》。特别精美的是两位女乐师图,令人称奇的是画家把这两位漂亮的女乐师一个绘成白皮肤,另一个绘成黑皮肤,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充满动态感。
  三个德国探险家在雀尔塔格山和明屋塔格山间艰难攀登,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洞窟。陆续发现了《佛涅槃图》和《焚棺图》等精彩壁画。一幅佛壁画中,佛身边哀痛的弟子们都穿着库车当地人的服装,他们用一些夸张的、过度的表情来哀悼,其中一个弟子用匕首刺破自己的前额,这种自残脸面表达悲痛的方式,在西域很普遍,谓之“*面”。另一幅《焚棺图》中描绘的是佛陀的弟子迦叶正在吻释迦牟尼的脚。这是一个佛传故事,是说佛涅槃后,焚化尸身的柴火一直点不着,后来迦叶发愿并吻了佛的脚之后,火焰才燃烧起来。
  在他们发现的许多壁画中,最重要的一幅是《降三魔女图》,前文中曾提到,魔王波旬在佛将修成正果时,派三个女儿去引诱他。佛坚持正道,不为所动,结果三个美女变成了三个老太婆。
  这幅绘画杰作和上述一些精美壁画,均被勒柯克和巴图斯切剥而去,无一幸免。
  勒柯克喜不自胜地说:“我们在这里的收获比以前任何地方的都巨大,在这儿发现的都是最原始的、最有特色的古代寺窟,里面充斥着极有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精美艺术品,它们都是早期作品,都具有印度、伊朗风格。”
  不仅如此,勒柯克还成功地找到一个藏书洞,发现了大量写本,其中居然有一部长达60页的完整的书籍,是用印度梵文和吐火罗文书写的。同时,还找到一些佛和菩萨的雕塑像、木刻神像和刻在木板上的山水风景和光轮。这些木刻品上留有金叶和红绿蓝等常见的色彩。此外,他们发掘了一个“财宝窟”,里面有壁画,还出土过一些黄金制品。比这更重要的是佛陀塑像。在另一个台座凹进的部分发现一个石柱,整个石柱刻成一条象腿,象腿上面又刻出一个象头,象头突起的部分刻着两眼睛又像是女人头像。这奇怪的石柱的出现,经请教格伦威尔后勒柯克才知道,它与庞贝古城的类似艺术品有惊人的共同之处。
  得到这么多的文物,使勒柯克在后来追忆时,都按捺不住狂喜的心情。他说:“这一时期好运不断,虽然食物依然时常困扰着我们,但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发现,这给我们以欢欣鼓舞,它足以让我们满脸笑容地去面对人生的苦恼。”
  切割壁画是一件很精细又很费力的事情。但勒柯克的助手巴图斯不光力大无比,而且精于此道。他们早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就已很熟练地掌握了切割壁画的技术。
  他们选中一幅壁画后,先用锋利的刀子把边沿切成弧形或直角,再用鹤嘴锄在壁画的边上凿洞,给狐尾锯操作时留开一个空间,切割时还要辅助于锤子和凿子。如果画幅太大,就要分块切割,但下刀时要避开画面的重要部位。还要用一块板子垫上毛毡,紧紧压住正在切割的画面。锯下来的画要一层一层包装,每层之间铺上松软的干草,蒙上毛毡包上棉花,然后装箱运走。
  勒柯克主张把所有的文物特别是壁画全部拿走,但他的上司、学识渊博的东方学家格伦威德尔不同意这样做,后者主张对艺术品进行测量和复制,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把每一个遗址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不能随意搬动。如果把这些艺术品搬走,格伦威德尔认为“除了意味着猎奇与盗窃之外,不会有什么别的意义”。
  一个洞窟的穹庐顶上绘有装饰着孔雀羽毛图案的壁画,这些孔雀羽毛从中心向四处辐射,每根羽毛的顶端都画着一个飞天,孔雀羽毛上闪耀着蓝色、绿色、金色和红色的光泽,美丽绝伦,奇妙无比。当时勒柯克要把绘有这些装饰壁画的整个窟顶锯下来,运往柏林,但遭到了格伦威德尔的极力反对。勒柯克说:“如果我再坚持,就可能使我们两人的关系破裂。所以非常不幸,只有两组这种装饰画被我们运到了柏林。”
  还有魔王派魔军征战,大破佛祖道法的故事画,勒柯克要让巴图斯锯下来,又受到格伦威德尔的阻止,勒柯克不得不罢手。但还是在以后的一次克孜尔考察时,终于“抢救”出了这幅心仪已久的壁画精品。
  他们在克孜尔发掘中,危险的事件不断发生。在一次石窟塌方时,将一名民工压死。还遇到过地震,巨石从山顶滚落,有一次是岩石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幸好正在挖掘的德国人和民工没有遇难。余悸未消的勒柯克后来回忆道:“我向山谷中的河流望去,只见河水剧烈地荡来荡去,拍打着堤岸。山谷河面上突然又升起巨大的尘土,像云一样,更像巨大的柱子,一直升向无际的天空。大地开始震动,在悬崖周围发出雷鸣般的巨响,这时我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
  当地震停止时,勒柯克这才想起正在“十六骑士佩剑”窟中临摹壁画的格伦威德尔,地震时他没能逃出来。洞窟随时有可能被震塌,但勒柯克来到洞口,只见格伦威德尔和壁画上的“十六骑士”及真人大小的龟兹供养人站在一起,不动声色如同画中人。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代表了塔里木河流域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勒柯克一行在这里的收获之丰,令所有各国探险家同行又羡又妒。勒柯克对文物的占有欲之强,他对文物下手时的果断和狠心,也是人所共知、自比不如的。

西域古寺探秘/王嵘著.-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7 ;克孜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