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辉煌的视觉盛宴——河西走廊的石窟岩彩艺术

作者:李洁



  “悠悠驼铃之声,仿佛把我们带上了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像是一条绸带,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敦煌是这六大历史文化的汇集地,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在璀璨的六大历史文明的撞击下,莫高窟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它珍藏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瑰宝。”
  敦煌石及其岩彩壁画艺术—人文地理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塞山,与天山余脉相接,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党河冲积扇带和疏勒河冲积平原,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大片绿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构成了敦煌这片广袤的内陆平原。
  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玉门市境内,以莫高窟为主,包括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石窟群。这些石窟规模大小悬殊,但同在古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同属一脉,因此总称为敦煌石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中心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凿建,经历代坍塌毁损,现存洞窟492个,保存着历代彩塑2400多尊,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窟外原有殿宇,有木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壁画有佛像和佛经故事、佛教史迹、神话等题材,构图精美,栩栩如生。此外还绘有出资建造石窟的供养人像和耕作、狩猎、捕鱼、婚丧、歌舞、杂技、旅行等生产、生活情景。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历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图107)。
  

丝绸之路的岩彩艺术/李洁著.-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