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当代日本画的发展现状

作者:李洁





  随着西方现代思潮在日本失去活力,日本艺术开始步入后现代主义阶段。21世纪初,西方当代文化形态与内涵更多地为日本新生代艺术家所认识和接受。日本美术界开始注重岩彩艺术本身的自律性,而摒弃外加的“日本画”的束缚。由青年画家组成的各种学术团体开始重组,独立画家群体、个展的盛行,多样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显示了日本岩彩画将进入团体与个人相互竞争的时代。
  日本当代年青的画家们似乎并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具有很强的画种概念和为一个画种的发展而献身的思想。日本传统绘画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像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借用的方法而已。若以这种观念作指导,日本画朝着更符合艺术国际化的进程发展,这也将是日本化作为一个画种解体的过程。因此,当代日本画家既有汇入国际美术洪流的强烈愿望,也有发展独立的民族美术的迫切要求。
  新一代的日本画家,正在这世界共同的基础上自然地向前迈进。以下村介之、大野俶嵩、内田阿古里、冈村桂三郎、村上隆[1]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日本岩彩画家,已不满足于传统日本画现有的表现模式,开始寻求新的表现空间,掀起了更为前卫的岩彩艺术表现新形式。这些画家受西方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的影响,逐步放弃日本画传统的表现手段,去探索日本岩彩画色彩表现的可能性,并打破了艺术的材料和绘画门类的学科界限,将沙子、木头、石膏、棕麻、金属等材料融入画面,使画面脱离了绘画的描写性。画家们试图从岩彩形成的丰富肌理和材质本身的对比中,寻求画面的和谐与表现张力。日本画的内涵与外延已超越了原有的概念界定,走向模糊的、广义的岩彩艺术的范畴(图190)。
  随着青年人的成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将日益加深。他们愈是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便愈会感到民族自身分量的重要,感到立足于东方的重要。日本画作为一种既非中国式也非西方式而是“调和式的优美形式”将如何发展,日本评论界正给以极大关注,桑原住雄说:“也许会产生迄今为止人类不曾经历过的变化。这是超越东与西,或者可称为国际性与地域性之二项对立的问题。”[2]
  当代日本的美术团体众多,主要有日本艺术院、日展、日本美术家联盟、日本美术院、院展、新创作协会、创画会、创画展、日本工艺会、日本传统工艺展览、日本国际美术展览(亦称“东京双年展”)等。各美术团体一般都举办相应的展览,所以美术团体和展览会两者常联系在一起。日本画坛形成以“日展”、“院展”和“创画会”三大美术团体为主导,其他绘画团体和个人多元并存的格局。
  例如,村上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博士学位的人,20余年的学校教育赋予他准确把握自己的当代定位。在东西方流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以及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凸显中,他试图运用多种综合视觉元素来反映战后日本与欧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并采用后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美国卡通形象米老鼠的变体形象移入自己的作品中,转换成融合东西方审美因子的独特的视觉符号(图191)。另一方面,冈村桂三郎则打破胶与材料的局限性,将化学试剂、电烙铁、板材等工具材料用于岩彩绘画之中,创作出尺寸巨大的与现代装置艺术相联系的作品,拓宽了当代日本岩彩画表现的艺术空间,使日本岩彩画具有装置、环境艺术的强烈材质感和视觉张力。显示出鲜明的日本身份和强烈的日本文化意识。三上诚的《寺院》在材质上已不只局限于岩彩颜料二维空间的表现,画面也用强烈的色差及色块来组成。千铸博则利用现代颜料、光影效果将传统岩彩的表现空间扩展到装置艺术等三维空间的表现领域(图192)。
  现代日本的美术受到20世纪西欧绘画的影响,更清楚地追求画面构成及造型组合的关系,特别是色面构成的比重。例如,将动植物的自然形象象征化再重新架构,或以银箔为底,施以明度、彩度强烈对比的色彩,使得视觉效果更突出。战后日本画大都以此类方式在作品上从事实验,然而虽然在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基础之下,但通往情趣的审美意识仍然存在。
  在这个激情、实验具挑战性的年代,有着各式各样充满热情、孤傲、个人风格极为强烈的画家出现,虽说有着许多西方绘画流派影响下的风格,但对于追求绘画本质、个人的心灵探讨、社会现象的批判,生命存在的价值和实体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岩彩素材的挑战等等,却有着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1]村上隆(むらかみたかし):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日本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他强烈意识到西方的当代艺术与日本的艺术创作是截然不同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何不依靠任何固有的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最本质的东西。在日本,他不仅是一位受到广泛的喜爱的艺术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
  [2]《美术》,1990年第8期,第59页.
  

丝绸之路的岩彩艺术/李洁著.-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