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壁画揭取、搬迁及复原——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

作者:李最雄









  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壁画应原址保护,但因种种原因,有时需对壁画进行揭取、搬迁至异地复原保护。壁画异地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无法抵御的自然破坏,如地震和其他因素造成古建筑、墓室和石窟洞窟坍塌,以及特别恶劣的环境条件且人们无法改变这种条件,使壁画无法继续保存,如20世纪60年代初,揭取了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的唐代壁画,加固后保存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因为墓室离地面30~40m之深,湿度高霉菌衍生严重,对壁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当时无法解决那种恶劣环境中的壁画保护问题,决定以揭取、搬迁的方案,抢救这批珍贵文物。
  古建筑落架维修,需先揭取建筑内的壁画,进行加固修复,待古建筑修复后,再将壁画回贴复原,如近十多年来,对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和曲昙寺等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部分殿堂落架维修时,对建筑内的壁画进行了揭取和复原修复,建筑完工后,修复加固后的壁画都已完好的回贴于原殿堂内。
  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对石窟、古建筑和墓室进行搬迁,这样需先揭取壁画,待搬迁工程完成后,复原修复壁画。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三门峡水电站,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淹没区,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搬迁了永乐宫,随之也揭取、搬迁了四个主要大殿的壁画。又如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黄羊水库,甘肃武威市的天梯山石窟在水库淹没区,当时将洞窟内的壁画揭取、搬迁后,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还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疆水电部门在库木吐拉石窟保护范围内修建了水电站,大坝截流后,致使库木吐拉石窟窟区水位上涨,造成石窟崖体下层第12、15、38等几个洞窟的壁画无法保存,结果对窟内的壁画进行了揭取、修复加固,准备在新修建的展览厅展出。
  因管理、保护及展示等方面的需要,揭取、搬迁壁画,如洛阳的古墓博物馆,是将分散的、因环境条件恶劣无法保护的壁画墓,搬迁集中至保护环境较好的地域,统一保护管理。如20世纪70年代初,甘肃省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人员,将嘉峪关的一座魏晋壁画墓搬迁到兰州市省博物馆内复原展出等等。
  一、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
  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永乐宫,是元代著名的道教建筑。它原来位于该县城西20多㎞的永济县永乐镇,相传这里是道教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唐代就建有“吕公祠”,元代初期扩建为“大纯阳万寿宫”,即今日的永乐宫,主体建筑内的壁画复原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全部完成。
  永乐宫的建筑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前后依次排列着五座建筑物,占地面积近8万㎡。除山门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四座大殿皆为元代建筑。殿内满绘壁画,是元代壁画中的珍品。它的临摹品于1963年秋曾到日本国展览,受到各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三门峡水电站,永乐宫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淹没区,政府决定将永乐宫的全部建筑、壁画、石刻等迁建至芮城县北五里的龙泉附近,距离现在的永乐镇约45里的地方。全部建筑按原来规模、式样恢复后,各建筑物内的壁画也要按原来位置安装复原。全部工程连同壁画迁移保护工作,于1959年春正式开工,1966年春全部完成。现在仅将有关壁画迁移保护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壁画概况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墓葬以及石窟的墙壁上的一种绘画,迁移保护必须对它的绘画内容、画面尺寸、泥层结构、墙体结构以及画面残毁情况等进行了解研究,才能更确切地制定迁移保护方案与具体技术措施。
  1.壁画内容概况
  龙虎殿:又称无极门,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后檐东西梢间绘制26位守卫神宫的天王、力士,神情威猛,衣带飘飞。画面高3.38~4.25m,每面墙宽3.5~3.97m。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殿内四壁及神龛扇面墙内外都满绘场面宏伟的“朝元图”,即群仙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以八位主神为中心,周围绘仙伯、真人、金童、玉女等共286个高达3m左右的人物,色彩富丽,仪态万千,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所在。壁画墙面高4.26~4.54m,东西壁宽14.27m,为元代壁画大师“洛阳马君祥长男七待诏”等于泰定二年(1325)绘制。
  纯阳殿:俗称吕祖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四壁绘吕洞宾生平故事连环画,线条流畅,生活气息浓重,由52幅画面组成,采用分幅通景的布局,段落分明,整体统一。壁画墙面高3.25~3.91m,东西壁宽13.36m,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元代著名壁画大师“禽昌朱好古”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人绘制。
  重阳殿:又名七真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四壁绘七真首领王重阳及其他六真人的生平故事连环画。也是采用分幅通景的布局,由49幅画面组成,风格技法与纯阳殿一致。壁画墙面高3.21~3.44m,东西壁宽10m。
  以上四座建筑物内壁画总面积近900㎡,其中最大墙面为三清殿东西壁,每面壁画达64㎡,壁画除个别部分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代壁画。
  2.壁画地仗层结构
  永乐宫的壁画是绘在土坯墙的泥层上,属于有地仗的壁画。土坯内无掺和物,墙体实为外砖内土坯,用泥浆垒砌,绘画墙面抹泥三层,总厚约3~4㎝(连同插入土坯缝内泥层总厚可达7~8㎝),底层为麦草泥,平均厚2.55㎝,中层为麦糠泥,厚0.5~0.7㎝,面层厚0.2~0.5㎝,做法依绘制时代不同而异。
  砂泥壁:黄土加细砂内掺纸筋(元代)
  灰泥壁:黄土加白灰、细砂及棉花(清初)
  白灰壁:白灰加棉花(清晚期)
  整幅画面泥层,表面凹凸不平,中间凹进最大处达5~6㎝,顶边不齐,高度不同。
  3.迁移前残破情况
  各殿壁画的颜色层脱胶现象虽不严重,但表面积尘较多,在靠近墙内柱子附近,都有宽度不同的裂缝出现,最宽处可达3~4㎝。各墙壁画底部靠近墙下肩处,有的因酥碱早已脱落,现存也多呈酥松状态。多处留有人为破坏的残洞、钉孔,以龙虎殿最为严重。此外,局部墙面还出现了泥层与墙体脱开的空鼓现象。
  (二)壁画揭取
  壁画迁移保护,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揭取、修复与复原安装。三个阶段既是分开施工,又有密切的关联,因而在揭取时必须考虑修复与复原安装的方便。
  1.揭取方案的研究与确定
  壁画的保存现状如上述:数量多,画面高大,残毁严重,揭取方案的制定,首先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揭取最适宜的时间
  永乐宫搬迁工作中,建筑要拆,壁画要揭取,这两项工作哪项先进行,各有利弊。先拆建筑后再揭取壁画,技术上简单一些,但在拆除建筑物后,必须在揭取期间支搭保护棚以防日晒雨淋。若先揭取壁画后拆建筑,技术上复杂一些,但可利用原有建筑物作为保护棚,比支搭保护棚即安全又节约。慎重研究后,在揭取壁画较多的三清、纯阳、重阳三座建筑物内壁画时,采取了先揭取壁画后拆建筑的方案。揭取壁画较少的龙虎殿时,安排在初冬少雨季节,遂采取了先拆建筑物后揭壁画的方案,仅支搭了简易的保护棚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2)揭取方法
  揭取方法是揭取壁画工作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总的要求是必须安全无误地全部揭取下来,运到20多㎞以外的新址以待修复安装。揭取的方法,河南白沙宋墓壁画采取连墙体搬迁的办法,重量大,在此并不合适。陕西唐墓采用的撬取法与这里的条件也不合适。在这里既然建筑物也要拆迁,最好是采用拆墙揭取只保留壁画泥地仗方法为适宜。经过几种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最后确定了拆墙揭取与分块锯取相结合的揭取方案。
  在建筑物也需拆迁的情况下,拆墙解取是最好的方法。由于先揭壁画保留建筑物作为保护棚,在揭取中就需考虑建筑物本身的安全。为此需保留靠近墙内柱的墙体,不能全部采用拆墙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最后研究成功一种木架上装有偏心轮、大锯条的手摇锯(图10-1)来锯取壁画泥层,而保留靠近内柱的部分墙体。在泥层基本脱离墙体时,采取用平铲撬离的方法。施工中依据具体情况,安排好各块壁画的揭取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永乐宫具体情况的揭取方案。在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壁画的揭取任务,并安全地运往新址。
  (3)壁画分块
  揭取壁画时整壁揭取,还是分块揭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每一面墙作为一整块揭取,画面中间无割缝,复原安装较易。过去在一些小型墓葬内揭取壁画,一般一个整壁面也仅1~2㎡,因此,常采用整壁揭取的方法。永乐宫的墙面多数都在10~30㎡,如果整面揭取,每块连同包装重量在1.2~3.6t之间,重量虽不惊人,但厚度薄,面积大,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下是不易解决的。为此放弃了整块揭取的方案,采用了分块揭取。优点是画块小,便于运输;缺点是画面割缝多,损失一部分画面。但分块以尽可能大为好,分割的形式、锯缝的宽窄都需要仔细研究。
  1)分块的大小
  在可能的条件下,分块时以尽可能大为宜,但考虑到包装运输与修复安装等下一工序的方便,又不能太大。根据当时运输条件,考虑画块高以2m左右为宜,又考虑到修复条件,两边人工操作,每块画面的宽度又不能超过1.5m,因此,最后确定每块画面以2~4㎡为宜。连同包装,每块重240~480㎏,一般画块尺寸不超出普通载重汽车的车厢地盘。
  2)画块分割形式
  一般分块的形式,每面墙完全用竖缝便于复原安装,但永乐宫各墙高都在3.2m以上,画块细长、中间凹进,揭取和运输中易发生折断。如果在整个墙面中部横切分成上下两段,每段内再锯竖缝,这样画块高可保持在2m左右,而且由于横切中间凹进的尺寸可以变小。这样修复中大多数画块可以达到基本平整,于是确定了横竖结合的分割形式。竖线一般为直线,个别部分采用斜线。在靠近柱子部位,原想利用自然裂缝作为割缝,但修复安装中自然裂缝很难拼接,就放弃这一方案。最后采用了将自然裂缝用与壁画地仗相近的泥填充抹平,另外开直的锯缝。
  3)割缝宽度
  在揭取砂泥地仗壁画时,一般多采取宽缝的办法,锯缝宽2㎝左右,好处是操作较易。根据试验结果,揭取泥地仗壁画时,横锯缝宽0.8㎝、竖锯缝宽0.5㎝,这样可以达到既不碰伤线旁画面,又可能尽量做得细致一些,估计比开宽锯缝壁画可以减少损失一倍以上。施工结果计算表明,揭取壁画锯缝损失壁画的面积,约占壁画总面积的1%。
  4)分块禁忌
  在美术家共同协商下制定了锯缝的三项禁忌。即不准在画面重要部位锯缝;不准在人物的面部、手部锯缝;不准在重要画面上锯缝。
  根据以上几项研究结果,最后将四座建筑物内的全部壁画分为341块。其中1~2㎡的112块,占总数的32.9%;2~4㎡的215块,占总数的63%;4㎡以上的14块,占总数的4.1%。其中纯阳殿内的“盘道图”,为了画面的完整,将两个主要人物吕洞宾与汉钟离放在一块画面中,面积为5.67㎡,成为永乐宫壁画揭取中的最大画块。
  2.揭取壁画的工艺和步骤
  揭取壁画的步骤,主要分为画面临时加固、测量绘图、主要工具制作、揭取与包装等四个大的工序。
  (1)画面临时加固
  由于原壁画多处残破,揭取前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来保证施工中壁画的安全。为了不妨碍下一阶段的修复和安装工作,揭取前的加固都必须是临时性的,即各种措施都必须具有可逆性。首先根据画面颜色层比较牢固、表面积土较多的情况,用湿毛巾清除灰尘,然后用与壁画地仗相近的泥填充抹平画面上的裂缝和残洞。用胶矾水加固酥松地仗,封护画面。最后用胶矾水在裂缝及残破严重的画面上,先贴一层纸,再贴一层布保护画面,以防揭取中受到意外损伤。
  加固和封护画面使用胶矾水,是我国传统绘制壁画时使用的材料。实践证明,只要浓度合适(一般为2%~5%),它对颜色层是很好的保护剂。贴纸和布都使用我国传统裱画用的团粉糨糊,在壁画复原安装后,可用温水将其取下,不会损坏壁画的颜色层。纸为白色、韧性较大的拷贝纸。布为白色、经纬线较松的棉布。
  (2)测量绘图
  分块划线后,为制造揭取工具、修复用的底托、安装支架、壁板等工作的需要,及时进行测量,绘制出壁画分块编号图、分块尺寸图及各墙面的关系尺寸图(简称关系尺寸图)。这种测量要求准确程度较高,因为有了几毫米的误差,修复或安装时就可能出现拼接不准的问题,严重影响复原效果。
  (3)主要工具的制作
  由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所有工具几乎都要自行设计和制造。主要工具有前壁板、揭取台和手摇锯等。
  1)前壁板
  每块画,揭取前都必须在画块前置一块前壁板,以备承托揭取后的壁画,包装时就作为包装箱的底托。它的形状、尺寸都与揭取画块一致,故每块前壁板的尺寸都不完全一致。用2.5~3㎝厚的干燥板材,背面钉小方木立带做成。
  2)揭取台
  为保证揭取的壁画安全脱离墙体,在画面前安放一个自重较大的木制揭取台。一端装有合页大轴,与前壁板底部临时连在一起。揭取后的壁画即慢慢地平贴在前壁板上,再通过揭取台的合页转动,将壁画及前壁板都平稳的放在揭取台上(图10-2)。
  3)手摇锯
  它的构造主要有偏心轮带动大锯条,装在木制工字架上,用手工操作进行锯割切壁画泥层。此种工具适用于大面积壁画的揭取,数量小或者画块小时都不宜使用。
  (4)揭取与包装
  无论采取哪一种揭取方法,在揭取前都需要在画块前安装揭取台及前壁板,然后开缝按照预定顺序逐块进行揭取。一般情况是,先拆墙揭取柱间壁画块,留下靠立柱附近画块用手摇锯锯取,保留墙体。拆墙揭取时,从壁画的背面,自上而下分段逐层拆去土坯砌块,只保留壁画泥层。锯取时为了绝对安全,锯取画块对连同部分土坯一起锯下,因而厚度较厚,一般定为8㎝,揭下后再剔除松动土坯以减轻运输重量。揭下的壁画及时运到安全地点进行包装(见图10-3),以待运到新址。包装时利用前壁板作为包装箱的底板,四边加挡板,顶部加十字格空心盖板,内用锯末包垫牢,外用穿带螺栓绑牢(图10-4、图10-5)。
  (三)壁画的修复
  揭取后的壁画,经过修复加固才能按照原状安装在复建后的建筑物内。因而修复工作必须考虑到安装的便利与陈列参观时的安全。
  修复壁画的方法,在国内外虽有些实例可供参考,但是按原状安装在原来建筑物内的做法尚不多见。为此在揭取后对壁画的修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最终确定了首先减薄泥层,然后再进行背面补平、贴布、粘框,最后修整画面的修复方案。
  1.泥层减薄
  揭取后的壁画,由于原有泥层中三层做法不一致,底层与中层接合不牢,极易脱离,因而在泥层处理的各种方法中,采取了减薄原有泥层的做法。泥层减薄的基本做法是,打开壁画包装箱,此时壁画是画面向下,先将背面粗泥基本铲平,并剔除残碎土坯,然后边喷适量净水,边用铲轻轻地将地仗泥层逐渐铲至要求的厚度。砂层壁主要是剥除底层的麦草泥,保留厚度为0.5~0.7㎝。灰泥壁及白灰壁则只保留面层,厚度为0.2~0.5㎝。泥层减薄有以下的优点。
  (1)便于泥层加固
  泥层厚薄直接影响加固方法与材料的选择。试验证明,在真空或浸泡时,各种加固材料对泥层试块的渗透性都较强,在通常状态下涂刷渗透时,渗透性能都较差,一般仅为0.7㎝左右。另外还发现,一些加固材料对麦草与泥土间的粘接强度都不理想,为此施工中首先剔除底层的麦草泥,以利于对壁画泥层的加固。
  (2)利于平整画面
  原壁画表面凹凸不平,如果在修复时将画面不整平,以后复原安装后,由于灯光下的折光现象,严重影响观感。泥层减薄的壁画地仗,用加固剂渗透加固的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塑性,在地仗泥层自重的作用下,地仗会慢慢地在干燥过程中自动展开。试验证明,砂泥地仗在展开的过程中表面也未出现裂缝,这一平整画面的工艺方法获得非常好的平整效果。
  (3)便于安装
  泥层减薄,修复后的壁画重量自然减轻,为安装创造了便利条件。
  2.泥层背面补平加固
  壁画泥层减薄后,为了安装与陈列参观时的安全,采取了以下三项背面补平加固措施。
  (1)泥层背面初步补平
  原壁画泥层背面减薄后凹凸不平,先用5%~10%牛皮胶调制的砂泥初步补平,一般规定厚度为1㎝。用5%~10%牛皮胶调制砂泥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初步补平的泥层,所用的胶结剂必须渗透到减薄的地仗原有泥层中,这样补平的泥层才能与减薄的地仗泥层牢固粘接,但是,这样有可能渗透到画面上。因为原来的壁画也是矿物颜料掺加牛皮胶绘制成的,所用胶结剂相同,即是渗到画面上,也不会影响壁画颜料的色彩。二是这样补平的泥层干燥后,试验证明它对以下工序,如贴布、再补泥时所用胶结剂有很好的防渗透作用。因为这一工序所用的胶结剂不是牛皮胶,而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实际上初步补平的泥层,不但是新旧泥层间的连接层,也是隔层,即使下一工序中新补泥层因老化等原因发生变化,有此隔层,就可防止或减少对原有泥层的损伤。
  初步补平的泥层强度比原有泥层稍高,但由于使用牛皮胶而使它的防水性能较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用牛皮胶主要目的是从保护原有壁画的颜色层考虑,贴布、再补泥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从防水性能考虑。我们认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古代建筑物、石窟、墓葬内的有地仗的壁画,由于潮湿,地仗中的泥层时常发生酥碱、颜色脱胶、发霉等现象,因而在保护壁画中所用材料,常常把防水性能列为主要条件,这种考虑是有道理的。如果在环境潮湿的原址保护壁画,对防水性能更是应该特别注意。如果是修复后放在博物馆的展览厅里,其环境可以人工控制,水对壁画的影响就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2)贴布加固
  为了增强壁画泥层的抗震、抗冲击性能,防止施工中因受意外震动损伤壁画,在补平的泥层背面,用紫胶酒精泥贴布一层。布为经纬线较松的白色棉布。为防止棉布受潮收缩,使用前用水浸泡。试验证明,连续浸泡3~4次后,布的收缩率降到非常小。
  (3)补泥加固
  初步补平加固后,壁画泥层厚1㎝,为增加其抗冲击强度,贴布后再补抹砂泥一层,总厚度达到2㎝。砂泥用料比例与原壁画砂泥层一致,砂泥的体积配比是,沙:黏土=1:1,内掺适量纸筋,用我国传统材料——10%紫胶酒精溶液调制而成。此种砂泥的强度为,抗压6.09kg/c㎡,抗折7.74kg/c㎡,抗拉4.22kg/c㎡,强度虽然不高,但比原有泥层较高。这样的强度是适宜的,因为在强度较低的原有泥层背面,不宜补抹强度过高的泥层,以免两种泥层强度差异太大,影响其粘结强度。
  3.粘木框
  木框是加固壁画的承托体,借助它将壁画挂在墙上。目前国内外已经采用多种质轻且强度高的加固支撑材料。揭取加固永乐宫壁画时,根据当时的施工条件,采用木框做支撑,其优点是质轻、易加工、便于安装悬挂,缺点是木材受潮后易腐朽、变形。在设计中必须注意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1)木框形式
  框的外形必须与揭取的画块尺寸一致,框内采用纵横搭交的十字格式。此种组合方法,基本上消除了木材纵横方向收缩不同的缺点,同时增强了木框架的刚性,使整体木框不致因受潮而变形。木框棂条断面以画块高低不同,采用3㎝×6㎝和4㎝×6㎝两种规格,厚度都是6㎝,修复后各块的壁画总厚度一律为8㎝,为安装提供了方便条件。
  (2)木框防腐
  经过不同的试验,最后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涂刷生漆防腐的方法。漆器的使用在我国文献记载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许多考古发掘材料证明生漆是较好的防腐材料。这次施工中,全部木框及安装用的铁件都在表面涂刷生漆四道防腐。
  (3)粘结材料的选择
  做好的木框与加固好的壁画泥层粘结才能进行安装。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的工业技术条件,可选择的粘结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当时大都使用传统的粘结材料——紫胶,俗称漆片。用它制出的粘结剂——紫胶酒精泥,经过试验,它的粘结强度仅为2.2kg/c㎡,但却超过实际需要。以龙虎殿第15号画块为例,画高203㎝,画宽85㎝,面积为1.73㎡,它的木框棂条粘结总面积4200c㎡,可负重9240㎏,修复后的这块壁画重量为73㎏,安全系数达百倍以上,应该是安全的,没有必要再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
  粘结材料的选择,还有老化期与可逆性的问题。用紫胶酒精制出的粘结剂,一般说来是有可逆性的。实际工作中证明,粘结效果不好的画块干燥后,用酒精渗透一天后就可揭下重新操作,对原泥层无损伤。老化期由于当时的设备所限,未能规范进行,初步实验证明,经耐热试验10次(59~68℃),抗冻试验10次(-15~-18.3℃)及冻融试验循环5次(+66~-18.3℃),都未发生异常现象,说明它的耐老化性能是比较好。为防止紫胶酒精的粘结剂老化后影响原有壁画,如前所述,在原有泥层背面初步补平的泥层,实际起着隔层的作用,粘结剂一旦失效后,不致损伤原有壁画泥层。
  (4)木框粘结
  粘框前应先详细检查壁画与木框尺寸,校核无误后,按图用紫胶酒精粘结,并在木框的每一方格内另粘短布条1~2道,以增强木框与壁画泥层的连接强度。
  4.画面修复
  将以上经过背部加固后的壁画块,在修复台上反转使画面向上,清除揭取时临时加固的纸和布。然后剔除残洞的临时补泥,再用配比与原壁画地仗泥层相同的泥填充抹平。为了不损伤原画,规定细小裂缝及残洞小于0.2㎝的不补泥或灰,人物面部在一般情况下不补,在靠近每块画边缘部分留待安装后再补。补泥或灰时,还特别强调不准超出原来残缺范围,以防掩盖原有画面的线条和颜色。
  至此,单块壁画的修复工作完毕。其余工作,如各块接缝处的补泥、补色及残洞补色等工作,都留待安装后由美术工作者完成。修复用的修复台是利用揭取台改装而成的。
  (四)壁画的复原安装
  根据当时能查到的国内外资料,壁画的安装大多数都是将修复后的壁画单块或是数块拼接后置于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永乐宫迁建工程中要求全部壁画都要按原来位置、式样、排列顺序,安装在迁建后的原建筑物的墙面上,这种实例很少。这种复原安装的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悬挂壁画的支撑物如何与原来砌墙的关系问题。无论采取哪一方案,最后的结果都必须做到在建筑物内外保持原来建筑的形式与色彩,墙外抹红灰,墙内为壁画。其他如墙体的收分、披水、墙边的八字墙等都不能改变原来的式样。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悬挂壁画的支撑物必须置于墙体与壁画之间,才能使参观者从建筑内外都不能觉察,因而它应是一种隐蔽的安装,所以它的设计只要求结构合理,不必讲求整体形式的美观。
  1.支架方案的选择
  根据当时的技术、材料及施工条件,我们在几种质地不同的支架方案中,选取了木架的方案(见图10-6)。在支撑物与原有建筑砌墙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原来壁画是依附在建筑物的土坯墙上,新添的悬挂壁画的支架,必然占去原有土坯墙的部分位置,原来墙体也就随之减薄。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主要依靠柱子承重,从一般理论上讲,墙体除了负担本身重量外是不荷重的,但实际上它除了防风、保暖外,还能增加柱间的稳定,有利于整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新设计的支架,如果不与建筑物本身结构结合,墙身减薄后对建筑物的刚度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将支架顶在柱间横枋下,不仅可以分担原有立柱的部分荷重,从而也减少原有柱子下沉的可能性。木支架的优点很多,如体轻、便于加工等,缺点是必须做防腐处理。大木构件采用传统的生桐油处理,其防腐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据此从壁画原状的情况考虑,设计了两种木支架,在一面有壁画的部分采用单排支架,在两面有壁画的部分采用双排支架。
  (1)单排支架
  凡一面有壁画处,在墙下肩上立单排支架,因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立柱都是靠近墙的里面,即有壁画的一面。利用这一特点,将支架中的立柱柱头顶在原有建筑立柱间的横枋下披,支架柱间安横杆,其位置恰好相当原来壁画的位置,这样就可在此横杆上悬挂壁画。此种支架与原有建筑结构连为一体。为了木架防潮及便于以后的检查修理,原来墙体只恢复木架外缘变为薄墙,它与木架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这种做法与原有实心墙体相比,习惯上称为空心墙,或夹层墙。这种墙,一是可利用此空间,并在八字墙及墙顶部安装通风篦子,可以形成一条自然通风道,保持夹层墙内经常有一个比较干燥的空间,对防止壁画及支架受潮大有益处。二是必要时可以利用此空间进入修理。由于外墙减薄,施工中改为高标号砂浆的砖墙,每间墙身中部预留检查门洞一个,平时砖砌,外抹红灰,使人不易觉察。必要时才能进入。以龙虎殿东梢间东墙为例,夹层墙内的活动空间,宽度在38.5~59㎝之间,现场试验表明,对于中等身材的修理者是可行的。
  (2)双排支架
  在两面都有壁画的墙体,在墙下肩上立双排支架,按原有壁画的距离立双排木柱,外面(悬挂壁画的一面)置横杆以备悬挂壁画,两排立柱间用枋相连。此种形式的支架,本来可以独立存在,不与建筑构架相连,但由于采用此种木架后,原有墙体完全被取消,因而更应与原建筑构架相连,才能弥补因拆除墙体后而使构架在受力方面的损失。施工中在支架顶部的横枋上另立短柱,顶在原有柱间横枋底皮,使双排支架与原有建筑木构架连为一体。
  2.复原安装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复原安装壁画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四道工序:
  (1)在木支架的横杆上画出壁画分块的边线,并做好安装时用铁件的铆孔。
  (2)将每面墙的各块壁画,依照顺序逐块吊起悬挂在木架上(图10-7),然后依照“关系尺寸图”调整位置,校核无误后,将各种安装铁件紧固。
  (3)垒砌外墙、顶部披水、八字墙,并安好通风篦子。
  (4)安装工作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填补各块接缝,干燥后由美术工作者根据揭取前的壁画临摹品进行补绘,线条色泽要求“整旧如旧”,最后用2%胶矾水封护画面。
  永乐宫壁画在揭取,修复与安装过程中所选用的加固、粘结、封护防腐等材料,都是我国传统的使用材料,施工中工艺简便,节约经费,完工后20年的时间内未发现异常现象,说明效果较好,但就整个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注:
  永乐宫壁画封护、粘结、加固用材料及配方
  (1)胶矾水:水:胶:白矾=100:2:3(重量比)
  (2)胶水泥:土与砂体积1:1
  水:胶=100:10(重量比)
  胶水:土与砂混合体=1:4(体积比)
  (3)紫胶酒精泥(粘结):
  酒精:紫胶:铅料:细土=100:40:40:40(重量比)
  (4)紫胶酒精砂泥:土与砂体积比 1:1
  酒精:紫胶=100:10(重量比)
  紫胶酒精溶液:砂土混合体=1:4(体积比)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李最雄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