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隋唐五代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货币

作者:黄志刚




  隋朝时期,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农业发展,工商兴盛,商品经济比较繁荣,因此,货币在丝绸之路贸易和民间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渐显得重要起来。
  隋文帝杨坚为了适应统一的形势,对南北朝紊乱多变、形制不一的钱币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大兴铸炉,铸行统一的五铢钱,其钱有缘有郭,两侧铸铭“五铢”二字,钱背无文。定量一千枚重四斤二两,一枚约重今日的4克。朝廷多次下达敕令,废止和严禁使用前朝的各种钱币,凡是初铸或私铸的不足分量的五铢轻钱,统统没收归官,熔后重铸,因此,铜钱的形制和重量很快全国统一,公私无不称便。但因五铢钱不敷社会需要,朝廷下令并用绢帛,但以一匹白绢在五铢钱中的估价为基价进行结算。边远的河西地区因为两百年来通行金钱(东罗马金币)和银钱(萨珊波斯银币),积而成俗,因而隋朝在其通用五铢钱和绢帛的同时,也允许通用金钱和银钱,官府并不加以禁止。这样的状况一直继续到隋末,由于战乱和经济危机,货币制度才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隋朝的西疆仅及西域东缘的伊州、鄯善和且末,真正的丝绸之路贸易也仅在张掖一地进行,规模有限。隋末大乱,战祸连年,朝廷和地方的档案和文书几乎丧失殆尽,尤其是河西地区和西域,情况尤其严重,因此,隋朝货币在丝绸之路贸易和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如何,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幸好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吐鲁番发现了大量高昌国麴氏王朝高昌王麹乾固后期和麹伯雅前期和中期的经济类文书,其地最靠近隋朝的伊州、鄯善和且末,其经济情况也最接近于隋朝,从中探讨锦、绢、金钱和银钱的流通情况及其价值,可作隋朝情况的参考。
  隋时的高昌王国,不属隋朝的疆土,隋朝铸行的五铢钱既到达不了其国,其国又不铸行本国的铜币,所以其国并不通用铜币。隋朝的法令也到达不了其国,因此,其国也不以绢帛为实物货币。高昌国遵照百年以前的旧俗,只通用金钱和银钱。由于金钱的价值较高,是银钱的十倍,即十个银钱兑换一个金钱,所以其国虽通用金币,但不将它作为常用钱币和基价钱币。隋朝时期的高昌王国只以银钱(萨珊波斯银币)一文为基价,万事万物皆以银钱计价办理或交易。
  隋朝的高昌王国,是按每户占用田亩的多少而征收银钱做赋税的。吐鲁番阿斯塔那78号墓发现的《高昌将显守等田亩得银钱帐》,即是按亩收银钱作赋税的官方文书,因原件较长,共有二十七行,现摘录其十一至十五行,内容如下:
  高昌王国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计算,由上件文书可知每亩据土地肥瘠,约输银钱四至八文。
  高昌王国地处丝绸之路中枢,兴贩贸易的外国商人颇多。他们携带货物出关入关时,必须缴纳关税,但无文字记载和出土文书可供参考,其关税的税率是多少,则不得而知,但税率决不会低。高昌王国还为外国商人进行交易时特设固定的国际市场,并由官府派人作中介,中介在称量货物时,买卖双方都必须同时交纳“称价钱”,其税率不低,也都以银钱交纳。吐鲁番阿斯塔那514号墓中出土的《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即记录了这种国际贸易中介劳动税的情况。因为原文太长,这里仅摘录其中的第一二行,以供“蠡测”、“窥豹”之参考。
  (一)
  1 起正月一日,曹迦钵卖银二斤与何卑尸屈,二人边得钱二文。即日,曹易婆□
  2 卖银二斤五两与康炎毗,二人边得钱二文。次二日,翟陁头卖金九两半与
  ……②
  从买卖双方多为曹、何等粟特九姓胡商,贸易的货物为金、银、丝绸、香料、鍮石(精铜)等情况看,这是一种国际买卖,“称价钱”按货物贵贱和多少,由买卖双方支付,归高昌王的“内藏”(王家经济管理机构)所有。“称价钱”也一律以银钱支付,可见银钱不但是高昌国的基价钱币,也是丝绸之路的通用货币。
  在高昌王国,银钱是万能的,不但可以交纳赋税,进行国际贸易,而且可以购买和租赁田地、房屋、奴婢、驼马牛羊及各种日常生活、生产的必需品。下面是用银钱购买和租赁各种事物的价格情况:
  (1)吐鲁番阿斯塔那326号墓出土文书《高昌延昌二十四年(公元584年)道人智贾夏田契》记:道人智贾租别人常田一亩,交租金银钱五文。从其他文书可知,菜园的租金最贵,一年须交银钱十六文。
  (2)吐鲁番阿斯塔那338号墓出土的《高昌延寿四年(公元627年)赵明儿买作人券》记:赵明儿从别人处买得一名作人(耕作的农奴),名叫骆奴,年龄为二十多岁,价格为银钱叁佰捌拾文。可见年轻强壮的男性奴隶,买卖价格是很高的。
  (3)吐鲁番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的《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廿九日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记:高昌王国兵部从突厥首领阿都瓠处用银钱卅七文,买马一匹。兵部共买马四十八匹,用银钱壹万伍仟文左右。马的平均价格为三十七文银钱,才及年轻易奴卖价的十分之一。
  (4)吐鲁番阿斯塔那151号墓出土的《高昌传钱买钁铁、调铁供用帐》记:虎牙将军麹怀明传令:用银钱肆文,买钁铁肆斤。用银钱肆文,买调铁壹斤伍两。钁铁是制作农具的铁,比较便宜,一文银钱可买一斤。调铁是精锻的钢铁,用来制作兵器,其价格比钁铁要贵得多。
  (5)与上列同墓出土的文书《高昌作头张庆祐等偷丁谷等物平钱帐》记:
  羊肉三脚(三条腿羊肉),值银钱2文。
  氎被(棉被)一条,值银钱8文。
  八纵布一匹值银钱5文,此布应属麻质。
  牛一头,值银钱10文。
  六纵氎布一匹;值银钱12文。
  (6)吐鲁番阿斯塔那377号墓出土的文书《高昌乙酉、丙戍岁某寺条列月用斛斗帐历》记:
  卖麦八斛,得钱8文,每斛麦值银钱1文。
  卖粟七斛,得钱5文,每斛粟值银钱0.7文。
  卖*(外广内禾)六十九斛,得钱69文,每斛*(外广内禾)值银钱1文,与麦等价。
  卖胡麻子五斛,得钱5文,每斛胡麻子值银钱1文,与麦、*(外广内禾)等价。
  高昌王国在国际贸易或国内高价物品的买卖中,可能同时通用绢帛为实物货币,但绢帛的价值则须用银钱来评估。例如:吐鲁番阿斯塔那84号墓出土的文书《高昌条例出臧(藏)钱文数残奏》记:藏龙遮之捺提婆锦(天竺锦)一匹,平(评估)五十文。□□□人红锦二匹,平钱九十文。可见天竺(古印度)人利用中国蚕丝织成的提婆锦,价格较高,每匹值银钱五十文,国产的红锦则每匹只值四十五文。白绢的价值则更低。
  以上高昌王国后期通用银钱和丝绸及其价值的情况,大致与隋朝的伊州、鄯善郡和且末郡及河西走廊的情况相近。
  自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创建唐朝,至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平定西突厥汗国,统一西域之前,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唐朝虽然早已普遍铸行开元通宝,但因攻取河西走廊的时间不长,平定高昌王国,征服焉耆国和龟兹国,于阗国自愿归附唐朝的时间则更短,大量的笨重的开元通宝铜钱不可能运至河西走廊和西域,因此,河西走廊和西域东部诸国仍然沿袭旧贯,继续通用金钱和银钱,同时以绢帛为辅。
  唐僧玄奘决心西行取经,“时有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僧孝达在京(今西安市)学经,功毕返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今甘肃兰州市)伴,又随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今甘肃武威市)停月余日。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葱岭以西)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钱、银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③上文中的“口”即奴婢。在玄奘讲经时,听经的施主施舍的物品中,除奴婢和马匹为一般财产外,金钱(东罗马金币)和银钱(萨珊波斯银币)则是凉州通用的金属货币。其中一字未提“开元通宝”铜钱,可见河西走廊东端的凉州当时尚未通用此钱。
  同年夏天,玄奘至高昌王国,与其王麹文泰结义为兄弟,并讲经一月。讲讫,(高昌王麹文泰)为法师度四沙弥以充给侍。制法服三十具,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袜等各数事。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资。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遣殿中侍御史欢伩送至叶护可汗衙(碎叶城附近)。又作二十四封书,通屈支(即龟兹)等二十四国,每一封书附大绫一匹为伩。又以凌绢五百匹、果味两车献叶护可汗,并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出境。”④麹文泰赠送给玄奘的“往返二十年行资(盘缠)”是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可见当时高昌国的金钱不多,改以黄金为高价货币。银钱则很多,仍是高昌国和西城诸国的基价货币。另外即是丝绸中的“绫”和“绢”,也是流通于高昌国和西域诸国的重要实物货币。从吐鲁番出土的麹氏王朝后期的文书看,唐初的高昌王国不见“开元通宝”铜钱的影子,其国仍以银钱为基价货币,黄金和丝绢则是通行于高昌和西域诸国的高价辅币。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朝平定了西突厥汗国,自于阗国以西,远至波斯国,皆成为唐朝的疆土。唐朝在伊犁河谷至怛逻斯流域设置昆陵和濛池二都护府,监护那里游牧的西突厥十姓部落,统归安西大都护管辖;又在葱岭以西至波斯国,设立了十六个都督府、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也统属于安西大都护管辖。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丝绸之路的东段、中段和西段的东部,皆归唐朝控制,于是,东西方的政治往来和贸易交流更频繁了,丝绸之路的商品经济也更为发展了,货币在丝绸之路贸易和各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著提高和日益繁荣了。
  此后,唐朝对西域的经济控制日渐严密,最主要的表现是,内地铸造的标准“开元通宝”铜钱不断大批地运至西域,投入国际贸易和各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商品市场,逐渐开始替代银钱,成为西域的基价货币之一。另一种实物货币——内地织制的标准白练,也不断大批输入西域,成为广泛流通的高价辅币。吐鲁番阿斯塔那4号墓出土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墓主左憧熹在行军途中的一件消费流水账,即真实反映了当时西域的货币经济情况。该文书的标题是《唐支用钱练帐一》,其内容是:
  在这件文书中,出现了三种货币:一种是“练”,应为唐朝内地织成西运的标准实物高价货币——“白练”,“帐”中记载用它购买婢女、白毡、羊等贵重人和物;偶尔也用它购买中价粮食“米”、“麨”(炒熟的面粉)。又一种是银钱,当时属中价金属货币,是前朝遗留下来,仍按旧俗行用的萨珊波斯银币,“帐”中用它购买中、低物品:弓弦、*(左豆右昔)、马草、肉(“帐”内的“一脚肉”,价值银钱二文。前文所举隋朝时期高昌王国文书的经济数据,有“牛一头,值银钱十文”,则“一脚牛肉,约值银钱二文”。又有“羊肉三脚,值银钱二文”,可见此“帐”中价值银钱二文的“一脚肉”,必是牛肉)。还有一种是低价金属货币——同(铜)钱,它必是此后广泛流通使用的“开元通宝”铜钱,当时在西域已大量涌现,与“白练”、“银钱”成三足鼎立之势。它是购买低价草料“苜蓿”、“麸”(麦麸子,即麦粒去籽后的壳,是饲牛马的草料之一)等的低价货币。从此“账目”可知,唐朝法定的货币——“开元通宝”铜钱和白练已经占据西域商品流通市场的三分之二的地位。隋时一统西域商品市场的银钱,则已逐渐衰退,勉强保留市场三分之一的地位。
  此后又经历了近三十年,到了女皇武则天统治中期,“开元通宝”铜钱已在西域独占法定基价货币的统治地位,银钱已经退出商品市场,偶有所见,也须用“开元通宝”钱折价计值。如吐鲁番阿斯塔那35号墓出土的《武周如意元年(公元692年)里正李黑收领史玄政长行马价抄》记录:
  1 史玄政付长行马价银钱贰文,准铜
  2 钱陆拾肆文。如意元年八月十六日里缶(正)
  3 李黑抄。其钱是户内众备马价,李黑记。
  64 TAM 35∶28⑤
  由这件文书可知,银钱已经基本退出流通领域,其比价为“开元通宝”铜钱32枚,折价为银钱1文,可见“开元通宝”钱的价值还不是很低的。从此,西域的万物和万事,皆以“开元通宝”铜钱一文为基价,进行评估定值。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女皇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统管西域天山以北地区,治所设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于是,庭州成了唐朝与西突厥和突骑施互市的重地;而原有的安西都护府则主管天山以南和葱岭以西的唐境和属国,成为唐朝与西域诸国开展贸易交流的枢纽。唐玄宗统治时,唐朝进入“开(开元)、天(天宝)盛世”,国力鼎盛,东西方的贸易交流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于是,唐朝法定的货币:标准的“开元通宝”铜钱,以白练为主的各种丝绸,在西域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首先,唐朝在西域的军政开支相当巨大,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仅以两大都护府的军事开支而言,“自开元及于天宝(公元713~756年)……每岁军用日增,其费粜(按,当为‘籴’字之误)则三百六十万匹段。其中伊、西、北庭八万,安西十二万”。这就是说,仅仅用来采购粟麦,即供应军粮的经费,中央政府每年须给西域拨解缣帛二十万匹。同时又记载:“给衣则五百三十万。”其中“伊、西、北庭四十八万,安西三十万”。这就是说,为了备办军装,朝廷每年须给西域拨解绢帛七十八万匹。两项合计,即为九十八万匹。我们知道,衣粮的开支仅占军队开支的一小部分,战马、武器、住房、军营帐幕、城防工事的修筑等开支更为浩大,这些经费朝廷皆以丝绸之路商品缣帛支付,这些缣帛必能投入西域的市场。
  西域丝绸之路的贸易额有多大,以下的事实可以说明:
  唐朝为了弥补西域军事和民政的开支缺额,唐朝特别在西域各条丝绸之路的枢纽上设立关卡,抽取关税。有关的官方记载说:“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焉耆王)龙嬾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可见安西大都护府在军事政治上的缺额,由四镇所立关卡抽取丝绸之路贸易的商税补充;北庭大都护的军政开支缺额,则由轮台(遗址在今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抽取丝绸之路贸易的关税补充。五个关卡抽取的关税,足可补充西域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浩大缺额,可见当年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的兴旺和发达。
  于阗国处于丝绸之路南道的中点,商旅往来不绝于路。于阗是唐朝的属国,朝廷除在其国度设关抽取关税外,其余商品交易的制度则按其本国的旧习行事,不按唐朝的制度设市交易,对商品质量进行评估买卖。在近代考古发现中,有一份《唐开元九年(公元720年)于阗某寺支出簿》的文书,可以看出万物皆以“开元通宝”铜钱一文为基价,估价买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货物的价格,了解当时于阗国商品经济的一些具体情况。下面是该支出簿中一些内容的摘录:
  买胶贰斤,斤别一百五十文。出钱壹佰贰拾文,估酒叁斗。出钱贰仟伍佰文,籴僧慧澄乾葡萄两硕(石),斗别五十文。出钱贰仟壹佰陆拾文,籴油麻(籽)两硕肆斗,斗别九十文。出钱伍佰贰拾文,籴枣壹硕贰斗,斗别四十文。出钱叁仟玖佰壹拾文,买彩帛贰拾叁匹,匹别一百七十文。出钱陆拾文,买纸壹帖。出钱壹仟文,付孔家,充还定估甜浆瓮价。出钱伍佰贰拾文,买土緤布一,长一文。出钱陆佰柒拾伍文,买鎶鉴一具。出钱壹仟叁佰文,估酒一硕,斗壹佰叁拾文。出钱壹仟捌佰文,籴河粟壹拾贰硕,斗别一十五文。出钱壹佰贰拾文,买纸两帖,帖别卅十五文;笔两管,管别一十五文。出钱壹佰叁拾伍文,籴澡豆贰胜(升),胜别拾文;杏仁贰胜,胜别二十文;温勃叁拾颗,二十五文;酢壹斗,五十文。出钱叁拾文,买涝(捞)篱两个,个别十五文。出钱玖拾文,买柘畄(石榴)两颗三十文;胡饼四斗四脚(酵面)六十文。出钱贰仟肆佰捌拾文,籴乾葡萄壹硕叁胜,胜别五文;绿豆壹斗捌胜,胜别九文;小豆壹斗肆胜,胜别一十文。出钱壹佰文,买白纸两帖,帖别五十文。籴稻谷花贰胜六十文;饧(米糖)壹斤半壹佰文。⑥
  从这份支出簿看,于阗国中的数十种日常生活用品,无论贵贱多少,皆以“开元通宝”铜钱一文为基价定值,看来其地不流行实物高价货币——以白练为代表的各种丝绸。
  从这份支出簿看,于阗一匹彩帛(染色绢帛)的价格为一百七十文,而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唐朝京城长安的官价“绢每匹五百五十”⑦,于阗彩缯的价格竟然仅为长安白绢价格的三分之一。为什么于阗深加工的彩缯,远远不如中原半成品白绢的价格高?原来唐朝的于阗是盛产丝绸的地方,那里“桑树连荫”⑧,人“工纺织”⑨。由于罗布泊周围的日益荒僻,大患鬼魅碛(罗布沙漠)的凶险,行旅和商贾大多改走自伊州(今新疆哈密市)西经西州(今吐鲁番盆地)、焉耆、龟兹,至疏勒的丝绸之路新北道。路经于阗的丝绸之路南道退居次要的地位,于阗生产的大量彩缯销路不畅,价值难免低迷。
  于阗乾葡萄(即葡萄干)的价格为每升五分,每斗五十文,同时小麦的价格为每升三十分,葡萄干的价格仅为小麦价格的一倍半。绿豆的价格为每升一十五文,每斗为一百五十文,葡萄干的价格仅为绿豆的三分之一,可见于阗葡萄的种植相当普遍,但是销售也不好。
  于阗的一枝毛笔仅值十五文,一帖上等纸值六十文,次等纸值五十文,下等纸只值四十五文,可见当地制造纸笔的手工业比较发达。
  于阗一丈緤布(棉布)的价格为五百二十文,四丈为匹,一匹緤布竞值二千〇八十文,竟是当地彩缯价格的十二倍多。物以稀为贵,看来当地的植棉业和棉纺织手工业极为有限。
  于阗的石榴一颗值十五文,饧(米糖)壹斤半值一百文,价格很贵,可见民间种植石榴和稻谷不多,作饧的人更少。石榴大多从疏勒或葱岭以西的国家运来,饧则来自关内。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西州为交河郡都督府,吐鲁番出土文书《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交河郡市司市估案》为官方商务机关的货估文书,对研究盛唐时期的货币经济和丝绸之路贸易,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当时高昌城的商业十分发达,城中设有规模宏大的市场,市场内分设行区,共卖一色货物。当地政府按照朝廷制度,设有市司(相当于现在的工商局),统管市场,每隔十日,即检校各色货物,按三等评估定价,公布执行,商品粗劣者没收归官,哄抬物价者拘捕法办。《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交河郡市司市估案》即是交河郡市司检校评估百货的成案,公布以之执行。现列举部分行业中部分货物的价格如下:
  米面行:
  白面壹斗,上值钱叁拾捌文,次叁拾柒文,下叁拾文。
  北庭面壹斗,上值钱叁拾伍文。
  帛练行:
  大练壹匹,上值钱肆佰柒拾文,次肆佰陆拾文,下肆佰伍拾文。
  梓州小练壹匹,上值钱叁佰玖拾文,次叁佰捌拾文,下叁佰柒拾文。
  河南府生*壹匹,上值钱陆佰伍拾文,次陆佰肆拾文,下陆佰叁拾文。
  蒲陕州纯壹匹,上值钱陆佰叁拾文,次陆佰贰拾文,下陆佰壹拾文。
  生绢壹匹,上值钱肆佰柒拾文,次肆佰陆拾文,下肆佰伍拾文。
  缦紫壹匹,上值钱伍佰陆拾文,次伍佰伍拾文,下伍佰肆拾文。
  缦绯壹匹,上值钱伍佰文,次肆佰玖拾文,下肆佰捌拾文。
  果子行:
  乾葡萄壹胜(升),上值钱壹拾柒文,次壹拾陆文,下壹拾伍文。
  大枣壹胜,上值钱陆文,次伍文,下肆文。
  布行:
  常州布壹端,上值钱伍佰文,次肆佰玖拾文,下肆佰捌拾文。
  雄州布壹端,上值钱肆佰伍拾文,次肆佰文,下叁佰捌拾文。
  火麻布壹端,上值钱伍佰文,次肆佰玖拾文,下肆佰捌拾文。
  鱼布壹端,上值钱肆佰捌拾文,次肆佰柒拾文,下肆佰伍拾文。
  小水布壹端,上值钱叁佰叁拾文,次叁佰贰拾文,下叁佰文。
  大绵壹屯,上值钱贰佰壹拾文,次贰佰文,下壹佰玖拾文。
  小绵壹屯,上值钱壹佰玖拾文,次壹佰捌拾文,下壹佰柒拾文。
  采帛行:
  紫熟绵绫壹尺,上值钱陆拾陆文,次陆拾伍文,下陆拾肆文。
  染色隔纱壹尺,上值钱拾肆文,次拾叁文,下拾贰文。
  细绵紬壹尺,上值钱肆拾柒文,次肆拾伍文,下肆拾肆文。
  细割(缂丝)壹尺,上值钱叁拾陆文,次叁拾伍文,下叁拾肆文。
  次绵紬壹尺,上值钱肆拾贰文,次肆拾文,下叁拾捌文。
  细緤壹尺,上值钱肆拾伍文,次肆拾肆文,下肆拾叁文。
  次緤壹尺,上值钱叁拾文,次贰拾伍文,下贰拾文。
  緤花壹斤,上值钱柒文,次陆文,下伍文。
  凡器行:
  瓮壹口叁石,上值钱佰陆拾文,次壹佰伍拾文,下壹佰肆拾文。
  甗壹口两石,上值钱壹柒拾文,次陆拾文,下伍拾文。
  椀一枚,上值钱捌拾文,次柒拾文。
  河(荷)叶盘子壹枚,上值钱柒拾伍文。
  叠(碟)子壹枚,上值钱贰拾叁文。
  镔铁横刀壹口,鍮石铰,上值钱贰仟伍佰文,次贰仟文,下壹仟捌佰文。
  斧壹孔,重三斤,上值钱壹佰壹拾文,次壹佰文,下玖拾文。
  三寸铁钉一枚,上值钱壹文贰分,次壹文,下捌分。
  锄壹孔,上值钱伍拾伍文,次伍拾文,下肆拾伍文。
  铛釜行:
  釜一口,三斗盛,上值钱捌佰文,次柒佰文,下伍佰文。
  釜壹口,伍斗盛,上值钱壹仟贰佰文,次壹仟文,下玖佰文。
  鏊一面,阔二尺,上值钱玖佰文,次捌佰文,下柒佰文。
  驼马行:
  突厥敦马壹匹,次上值大练贰拾匹,次拾捌匹,下拾陆匹。
  草马壹匹,次上值大练玖匹,次捌匹,下柒匹。
  波斯敦父驼壹头,次上值大练叁拾叁匹,次叁拾匹,下贰拾□匹。
  草驼壹头,次上值大练叁拾匹。
  香药行:
  朱砂壹两,上值钱壹佰伍拾文,次壹佰肆拾文,下壹佰叁拾文。
  经墨壹挺(锭),上值钱叁拾文。
  硇砂壹两,上值钱玖文,次捌文。
  薏苡人(仁)壹小两,上值钱叁文,次贰文,下壹文。
  犀角壹小两,上值钱玖文,次捌文,下柒文。
  沈(沉)香壹分,上值钱陆拾伍文,次陆拾文,下伍拾文。⑩
  这份市估案中所说的“值钱××文”,无疑是指唐朝法定通用的基价货币——标准大小和重量的“开元通宝”铜钱。除驼马外,因与突厥和波斯国开展互市,采用非金属货币——大练来计价,交河郡商品市场的其他货物都是用“开元通宝”铜钱进行评估和开展交易的,可见当时交河郡,乃至于西域各地,“开元通宝”铜钱的供应量是十分巨大和充足的,唐朝的经济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于阗一斗小麦的价格为“三十文”,交河郡一斗白面的价格,中估价(次值)为“叁拾柒文”,由小麦磨成面粉.除去麸皮,两地主粮的价格基本相同。
  于阗一升葡萄干值钱“伍文”,交河郡的葡萄干,中估价为“拾陆文”,吐鲁番自古即是盛产葡萄干的地方,葡萄干的价格竟是于阗的三倍多,其主要原因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交通便利,内地欢迎葡萄干,交河郡的葡萄干销路很好的缘故。
  于阗的彩缯一匹仅值“一百七十文”,交河郡的缦紫(彩缯的一种)中估价即为“伍佰伍拾文”,高达于阗的三倍半以上,看来是交河郡从内地运来的彩缯有限,而西方和北方对彩缯的需求量较大的缘故。陕州*在长安的官价为伍佰伍拾文一匹,西运交河郡,中估计为“陆佰贰拾文”一匹,两地差价仅“柒拾文”。看来丝绸之路畅通,运输方便,所以两地差价不大。
  从驼马的价格看,唐朝中期的交河郡,一匹好马值大练二十匹,次者值十八匹,下者值十六匹,草马中最驽钝者,也值大练七匹。一峰较好的波斯公驼值大练三十三匹,连一般的草驼也值大练三十匹,比起唐朝前期西州市场的驼马价格来,显然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这种价格的变动,与唐玄宗积极开边,军事行动频繁,西域丝绸之路畅通,贸易往来不绝,中转运输繁忙有关。
  在这份市估案中,细绁(精细棉布)一尺的中估价为“四十四文”,四丈为匹,一匹细绁的价格高达一千七百六十文,几乎是生绢价格的四倍。交河郡自古盛产绁布(南北朝时称“氎布”、“白氎布”),但从价格看,虽然比于阗土绁布的价格(每匹贰仟零捌拾文)要便宜,但比起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等,价格仍然贵得出奇,可见绁布深受当地和关内欢迎,销路十分通畅。
  一口盛三斗的釜(铁锅),中估价为七百文。直径二尺的鏊(平底锅),中估价为八百文。一把锄头,中估价为五十文。一枚三寸长的铁钉,中估价为一文,交河郡的铁器价格很便宜,当地及周围并不产铁炼铁,这些铁器都应是从内地运来的,丝绸之路畅通,运输便利,所以交河郡的铁器会多而价廉。
  市估案中以药物的种类最为齐全,上文仅摘录了其中几例。朱砂、经墨、薏苡仁是内地西运的药物,其中以朱砂的价格为最高,薏苡仁的价格则惊人的便宜。土产的硇砂每两竞值“玖文”,价格也不低,运入内地,则更成了珍贵的药物。沉香出产于海南诸国,它既是香料,又可入药,壹分即值“陆拾文”,价格吓人。犀角虽然是印度和东南亚诸国输入的药材,但因来料较多,价格很是便宜,壹小两仅值玖文,只有沉香价格的千分之一十五。从市估案看,交河郡拥有天下所产的各种药物,都是中医的用药,可见中医对交河郡及西域各地的影响很大。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政治经济顿时陷入崩溃的状态,更无余力顾及西域。“开元通宝”铜钱和各色丝绸的供应断绝,东西方的贸易和经济交流也立时停废,西域各地又常销熔“开元通宝”钱制作铜器,作为基价货币的“开元通宝”钱日益紧缺。唐肃宗即位后不久,因为财政困难,曾试制“乾元重宝”重轮大钱,以一枚顶“开元通宝”钱五十枚。此钱一度也曾运至西域,在交河郡内行使时,与内地的情况一样,不受民众欢迎,受到强烈抵制。后来当局只得改为以一当十,或一当五,因此官方指令捉钱放钱的人为此赔累不堪。吐鲁番曾出土一份唐宝应年间,某客馆捉钱人叼赔大钱的文书,即是当年西域行用“乾元重宝”重轮大钱的实际情况之反映。
  不久,吐蕃占领了陇右和河西,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与朝廷的联系断绝,朝廷须发的薪俸、衣赐及各种经费没有了着落,两地将士只得自行铸造“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大”、“元”、“中”字铜钱,注入当地市场,换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艰难度日,为唐守边。直至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北庭大都护府为吐蕃攻陷。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安西大都护府也被吐蕃所占,唐朝完全失去了西域。公元9世纪初,回鹘汗国强盛,逐走吐蕃,统一西域。由于吐蕃和回鹘皆处在封建社会初期,主要从事游牧,生产方式落后,即使完全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交通大道和重要据点,对丝绸之路贸易却始终没有起过积极作用。
  公元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崩溃,许多回鹘部落或者西迁西域,或者南迁甘州,河西和西域诸小国又不断进行重组和分割,丝绸之路东段形成了甘州回鹘国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沙州(今甘肃敦煌市)汉族人的归义军割据政权。西域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及其周围建立了高昌回鹘国。高昌回鹘以西则有仲云人建立的焉耆国(有时又称“月氏国”),割禄(即“葛逻禄”)部人建立于龟兹国周围的“割禄国”,于阗尉迟王族复辟的于阗国,粟特族的一支——佉沙人建立的疏勒国。在这些国家之西,则有回鹘人在阿姆河流域、碎叶川、怛罗斯草原创建的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甘州、高昌、喀喇汗三国的统治者和居民主体虽然国小民少,也互不统属。因此,唐末至五代,丝绸之路诸国处于分离割据的状态,东西方政治往来和经济交流处于极端冷落和荒凉的状态。除高昌回鹘国因受当地汉文化先进传统的影响,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不但自制回鹘文铜币,以供国内市场流通的需要,而且与五代的后晋和后周,北方新兴的辽国,有着较多的政治往来和经济交流,犹如午夜昏暗中的一个亮点,闪耀着清幽的光芒。
  ①见《吐鲁番出土文书》四,68~70页。
  ②见《吐鲁番出土文书》三,318页。
  ③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
  ④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
  ⑤见《吐鲁番出土文书》七,441页。
  ⑥〔日〕池田温著,龚泽铣译:《中国古代籍账研究·录文》,44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⑦《唐会要》,卷40,《定赃估》中李林甫的奏文。
  ⑧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2。
  ⑨《新唐书》,卷221上,《西域上·于阗》。
  ⑩〔日〕池田温著,龚泽铣译:《中国古代籍账研究·录文》,480~48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黄志刚主编.-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