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敦煌莫高窟的创建——莫高窟的创建

作者:刘进宝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它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的支脉三危山。从公元4世纪开始直到14世纪,在这里连续开窟造像,形成了南北长1700余米的石窟群。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735个,鳞次栉比地分布于高达30多米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莫高窟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的492个洞窟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时代的木构窟檐建筑5座;北区的243个洞窟,经近些年来敦煌研究院专家的发掘和研究,认为主要是僧侣修行、居住和瘗埋的场所,里面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大多无彩塑和壁画遗存。
  第一节 莫高窟的创建
  一、莫高窟之名称
  莫高窟的“莫高”二字,是唐代以来在敦煌城沙漠附近流行的一种乡、坊里和山的名称。P.2913《张淮深墓志铭》载:“公以大顺元年(公元890年)二月廿二日殒毙于本郡,时年五十有九。葬于漠高乡漠高里之南原,礼也。”
  又P.2482《阴善雄墓志铭》曰:“(善雄)当清泰四年丁酉岁(公元937年)八月十四日寿卒于钦贤坊之私第。春秋五十,以其月二十日权葬于州东漠高里之原也。”
  同卷《罗盈达墓志铭并序》云:“府君讳盈达,……即以天福八年,岁次癸卯九月……十六日葬于莫高里扬开河北原之礼也。”又《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中说:“将就莫高山为当今圣主,及七代凿窟龛一所,远垂不朽,用记将来。”
  至于“莫高窟”一名,在S.5448《敦煌录》中就已经出现了。《敦煌录》说:“(沙)州南有莫高窟,去州二十五里,中途石碛带山坡,至坡斗下谷中,其东即三危山,西即鸣沙山;中有自南流水,名之宕泉,古寺僧舍绝多。”
  “莫高乡”是唐代沙州十三乡之一,“莫高里”是“莫高乡”下辖的一个里名。据有的学者研究,今敦煌城东南七八公里,去莫高窟中途有佛爷庙,庙东就是戈壁,其地势比佛爷庙高出很多,戈壁上荒冢累累,可能就是莫高里之原。而阴处士在莫高山开凿的窟龛,应当就是今天的莫高窟了。既然敦煌有莫高乡、莫高里,那么附近的原和山,也就有可能称为莫高原、莫高山。因而在这里开凿的石窟也就叫做“莫高窟”。由此可知,“莫高”二字,一定是与高出绿洲的戈壁沙漠有直接关系的。①
  对此,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或认为这个石窟建造在鸣沙山崖壁上,而鸣沙山较之周围地形又高,沙漠的“漠”字与莫高窟的“莫”字,古语可以通用,在沙漠高处开凿的洞窟,即称作莫高窟;或认为最初开凿洞窟的乐僔和尚,道行高超,后莫能及,故以他所开凿的石窟称为莫高窟;或认为“莫高”是译音,即突厥语沙碛的意思,莫高窟就是指在沙碛里开凿的洞窟。
  至于“千佛洞”一名,实际上是不确切的。因为“千佛洞”是一切刻有佛像的崖洞的通名,如山西大同的云岗,河南洛阳的龙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新疆的吐鲁番、鄯善等,都有“千佛洞”之名。即以敦煌一地而论,也有西千佛洞、东千佛洞等。但自斯坦因将其在敦煌劫夺的全部艺术品汇集成书,取名《千佛洞》后,“千佛洞”一名,也就为莫高窟所专有了。②
  二、乐僔法师与莫高窟的创建
  关于乐僔法师及其创建莫高窟的文字资料,据目前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五月十四日立《大周李君莫高窟佛龛碑》,简称《圣历碑》。碑文中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爰自秦建元之日,迄大周圣历之辰,乐僔、法良发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推甲子,四百他岁,计窟室一千余龛。今见置僧徒,即为崇教寺也。”这是我们所见最早记述创建莫高窟的资料。
  2.敦煌遗书P.3720《莫高窟记》:“右在州东南廿五里三危山上。秦建元中,有沙门乐僔,杖锡西游至此,遥礼其山,见金光如千佛之状,遂凿空镌岩,大造龛像。次有法良禅师东来,多诸神异,复于僔师龛侧又造一龛。伽蓝之建,肇于二僧……”末署“时咸通六年(865年)正月十五日记”,比《圣历碑》晚167年。
  3.莫高窟第156窟前室北壁左上方墨书《莫高窟记》题记曰:“右在州东南廿五里三危山上。秦建元之世,有沙门乐僔,仗锡西游至此,巡礼其山,见金光如千佛之状,遂架空□岩,大造龛像。次有法良禅师东来,多诸神异,复于僔师龛侧又造一龛。伽蓝之□肇于二僧……”末署“□□□□□□通六年正月十五日记”③。据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认为,此壁题记乃是据P.3720卷子本抄录的,P.3720《莫高窟记》为此题记的底本。
  有学者通过对上述三种资料摘句比较、排列分析后认为,后两件《莫高窟记》中的重要记述和主要词句都是从《圣历碑》抄录或略加改动而来的。因此《圣历碑》应该是我们目前所见关于乐僔、法良事迹和莫高窟创建的最早而且是唯一权威性的资料。关于乐僔法师与莫高窟创建的历史,无疑应以《圣历碑》所载为准。④
  由以上探讨可知,莫高窟创建于苻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其开创者为乐僔法师。这一年的某一天,乐僔法师杖锡林野,游方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这时天已傍晚,暮色苍茫,太阳即将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乐僔蓦然抬头,奇景在他眼前出现了:对面的三危山一派金光耀眼,好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虔诚的乐僔法师被这奇景炫惑了,认为这是一块圣地,就立誓在这里开窟塑像,兴建庙宇。于是他就到处化缘,募集了许多钱,请来了工匠,在这块沙漠上开起石窟来。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于1600多年前便在这块“圣地”上出现了。
  从科学的角度看,乐僔当时所见的金光千佛,自然是一种幻觉,但这种奇景,我们今天在莫高窟仍可看到。因为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是剥蚀残山,山上无草木,岩石为黯红色,其中含有石英、云母等矿物质。夕阳反射,常灿烂若金光。当然,乐僔对这奇妙的自然景象无法理解,就完全归之于“佛”了。
  不久,乐僔法师又去云游了。许多年之后,法良禅师又从东方到此,他朝拜了这个地方,并在乐僔的窟旁开凿了一个窟。此后信佛的人逐渐增多,石窟也慢慢多了起来。
  这些出资开窟、塑像、绘画的各类人,统称为“供养人”。他们之中既有和尚,也有王公贵族、地方上的大小官吏、有钱的商人、普通的市民、手工业者,甚至还有从良的妓女。
  有的窟是一个人独造的,有的则是一家、一族、一个团体中许多人集资合造的,他们根据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做不同的布施功德,都不断地增加着莫高窟的艺术财富。值得注意的是,莫高窟的创始者乐僔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从东届此”,这就说明敦煌艺术并不是西来的,而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① 阎文儒:《莫高窟的创建与藏经洞的开凿及其封闭》,载《文物》,1980(6)。
  ② 姜亮夫:《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6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③ 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72~73页,文物出版社,1986。
  ④ 李正宇:《乐僔史事纂诂》,载《敦煌研究》第2期,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刘进宝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