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西丝路文化史

三、从宗教来探讨

作者:李志夫


  我们前面说到大石文化,大石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门希尔(Menhir),一为多尔门(Dolmen)。门希尔形式乃是在冢或室、穴边树一石柱,中国以后称做“华表”,那就象征祖先的男生殖器;多尔门是以三石柱或四石壁上覆盖一大块石版所堆成之石屋,象征女性生殖器。辽宁析木城遗有两座多尔门,当地称为姑嫂石;而崖头集之多尔门与希尔门的联合建筑称做儿女石。①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孝。所谓“追远”,就拜祖宗。祖字从示,从且,且原本为祖,是、,演变而来,即为大石之象形,亦即男性生殖器之象形。后来,建立了祭祀之典仪,才在且之旁加一示而成祖。郑玄《易论》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应都是根据爱尔门与多尔门之“阴阳之变”而成的。
  中国传统上,天子拜天地,诸侯拜社稷,庶民拜宗庙,都是在拜祖宗。炎、黄都源于“昆仑之丘”,而留住原地“効死勿去”的即是西王母一族。炎、黄子孙东移极为进步,但仍不忘记祖宗,《周礼·大宗伯》的“以黄琮礼地”,依郑玄注所礼者即“昆仑之神”,又“礼神影象其类”,黄色之琮乃是外八角而中圆之礼器,以象昆仑神之“黄精之君”亦即黄帝。黄帝乃尧、舜、禹、稷之共同祖先。秦汉以后则祭泰山。西王母与中国汉武帝以前之帝王,都有着朝拜、征伐、献贡之关系。慢慢西王母老守“家园”终无进步。到了帝舜时代就成了藩属来朝献“白环玉块”了。
  诸侯拜社稷亦是拜祖宗,因为诸侯之分封是世袭的,社稷所在即祖宗所在处。殷、商以前尚知拜天即是拜昆仑之神之祖宗,但到“周因殷礼”之后,已无拜祖宗之自觉,而自觉受命于天,为天之子而牧子民。由政治权力熏习,帝王嗜好权力,仅利用神权作为政治的工具。因此,尤其周以后的帝王虽也祭天,只是作为统治之工具而已。因此,中国人之宗教感始终不是很真诚、强烈的。不过,仍反应在易经的阴阳思想中,已不是宗教,而是卜筮与哲学了。
  反观印度虽也经过大石文化,而有生殖崇拜,但却将生殖崇拜升华到宇宙原理原则神,乃至为创造神,形成印度为一宗教文化的国家。
  荼族人湿婆神实即男性生殖崇拜;而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五河以后信仰自然神、多神。多神到择一神,而超越神。当其征服了荼族之后,利用荼族母系“贵族”——女巫与之联姻,而形成祭师阶级,创造了吠陀文化——婆罗门教。在婆罗门教中虽然遗忘了“生殖”崇拜,但是“大梵”创造主仍是因袭原(猿)人(Purnsa)而来,原(猿)人为人祖先,所以人死后仍得回到老家祖先所归之处。②因此,印度雅利安人之大梵,不但是人类之祖先,也是超越的原理原则神。他们崇拜大梵,也有崇拜祖先的因素。
  然而荼族人之湿婆崇拜,因雅利安人之兴起而被抑制,但并未消失;同时,雅利安人也夙意利用先住民之信仰,而便于对其统治。因此,湿婆信仰是在荼族以外之地区发展。据说:印度之女神杜尔加(Durga)、加利(Kalii)都是他的妻子。为了缓和与雅利安人之冲突,湿婆也娶了他们国王大克夏(Daksa)的公主帕瓦娣(Parvatii),后来,又娶了一个蒙古种的西藏女人甘伽(Gaunga)为妻。③湿婆既不是真实的人,说他娶了不同种族的女人,当然是指荼族与其他种族之融合而言,宗教之融合自亦包括在内。其实,在佛陀时代,印度中北部已有西藏人殖民,跋耆(Vrlui,Vajjl)、吠提诃(Videhas)、及离车(Lich-chvais)都是西藏人。④西藏人亦是羌、氐人,同属中国炎帝之一支,为细石器时代之苗裔。⑤这些苗裔现代已被迫东移至阿萨密(Assam)、曼里普(Manipur)及迈罗拉(Mizoram)一带,与以后移民来的藏人、缅甸人及蒙古帝国屯兵后裔相融合。
  ①《中国史前史话》第272、283、288页。
  ②Rg-Veda 10、14、8;10、16、1。
  ③Shrii Shrii Anandamurti,Namah Shivaya Shan-taya (Published by A’nanda Marga Pra-caraka Samgha,Tiljala,Calcutta),PP.58-63.
  ④拙译《印度通史》,上册,第84页。
  ⑤见徐氏《中国史前史话》,第164-165页。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