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一、族源
作者:李志夫
我先节录《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及《宋史》四种史料,分别介绍如下,其中有同、有异。有的历史学者认为,后代较前代文献详实,有改正与补充之优点;有的学者以为,离时代愈远,愈难接受历史之真实性。因为笔者不是史学人士,故只能节录史料,无力多作评述。
(一)【根据由杨家骆主编,鼎文书局印行的《旧唐书》卷195】记载:
1.回纥,其先匈奴之苗裔也,在后魏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通谓之特勒。隋开皇末(600),晋王广征突厥,大破步迦可汗,特勒分散。大业元年(605),突厥处罗可汗击特勒,厚敛、猜忌薛延陀,恐生变,遂集其魁帅数百人,尽诛之,特勒由是反。有仆骨、同罗、韦纥、拔野古、覆罗、并号俟斤,后称回纥焉。在薛延陀北境,居延婆陵水侧,胜兵5万,人口10万。
2.初有特健俟斤死,其子菩萨立。贞观初(627),其与薛延陀侵突厥北部,败突厥于马鬣山。又进击至天山,俘其众,附于薛延陀,乃遣史朝贡;太宗册北突厥莫贺咄为可汗,遣统回纥、阿跌等五部。回纥并薛延陀,又并其地。
3.贞观二十年(646),南过贺兰山、临黄河,遣使入贡,太宗为置六府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长史,以回纥部为瀚海府,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时吐迷度已自称可汗,署官号皆如突厥,置五府七州。(第5195页)
(二)【根据由杨家骆主编,鼎文书局印行的《新唐书·回鹘上》卷217上】记载:
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车,元魏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其部落曰袁纥、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霫,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碛北。
袁纥者,亦名乌护、曰乌纥,至隋曰韦纥。其人骁强,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臣于突厥。大业中,处罗可汗攻胁铁勒部,裒责其财,既又恐其怨,则集渠豪数百悉坑之,韦纥乃并仆骨、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居薛延陀北(之)娑陵水上,众数十万;有时健俟斤者,推为君长。(其)子曰菩萨,有谋勇,其父死,立之。其母乌罗浑,能决平诸事,回纥由是兴。共与薛延陀攻突厥北部,颉利遣欲谷设领兵十万讨之,大败。菩萨领五千骑破敌于马鬣山,追至天山,大俘其部。号活颉利发,树牙(帐)于独乐水上。(第6111-6112页)
又据同书<西域传下>载,昭武九姓: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曷、穆等。中亚昭武14姓:康、安、鏺汗、米、史、何、乌那曷、穆、漕、曹、石、火寻、戊地、东安。①
(三)【根据《五代史》】记载:
1.回纥,其先匈奴之种也,后魏为铁勒,亦名回纥。唐元和四年(809),上请改为回鹘,义取回旋搏击如鹘之速。
2.唐天宝中,安禄山反,有助讨伐,累朝尚主,后为唐之大患。
3.会昌初(841),其国为黠戛斯所侵,乃移帐至天德、振武间,时为石雄、刘沔所破,复为幽州节度使所攻,余众西奔,归于吐蕃,吐蕃处之甘州,其后时通中国,世以中国为舅。
4.梁乾化元年(911),遣都督周易言等入贡,以其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同正。后唐同光二年(924)4月,权知可汗遣都督66人贡方物。
5.晋天福三年(938)10月,遣都督李万全来朝,赐为归义大将军。
6.晋天福四年(939)3月、五年(940)正月,均遣使来朝。
7.后汉乾祐元年(948)5月,遣使李屋等入朝贡;周广顺元年(951)2月,贡玉团77人。之先所贡物品均得入官,不得利营,至周可以利营,玉价大跌,世宗以玉虽是宝、无益国用,皆不纳,所贡马匹,量价给付。(第1841-1843页)
(四)【根据由杨家骆主编,鼎文书局印行的《宋史》卷90,18册,列传249,外国第六】记载:
1.回鹘本匈奴之别裔,后魏号铁勒,唐初称特勒,后称回纥,历五代皆遣使朝贡。
2.后唐同光中(923-926),封其国王仁美为英义可汗。仁美卒,封其弟为顺化可汗。
3.晋天福中(936-941),又改封为奉化可汗。其子景琼立,唐继以公主下嫁,故世称中朝为舅,赐诏均称甥。
4.建隆二年、三年(961、962),42人以方物来贡。
5.乾德二年、三年(964、965),两年均遣40余人献玉、琥珀等。
6.太平兴国二年(977)冬,召谕甘、沙二州可汗赐器币;兴国五年,沙州回鹘可汗遣使贡骆驼、名马、珊瑚、琥珀。
7.雍熙元年(984)4月,西州回鹘与婆罗门僧、波斯外道入贡。
8.雍熙四年,合罗川回鹘第四族首领遣使来朝。
9.端拱二年(989)9月,回鹘都督石仁政等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下,为灵州冯晖所阻绝,不通贡奉,仍有内附之意。
10.咸平四年(1001),可汗王禄胜遣使曹万通,以玉勒马、宾铁剑甲等来贡。万通自言:“其王治东至黄河,西至雪山,愿朝廷命使统领,缚继迁以献。”帝降诏禄胜:“义笃舅甥,继上奏封,备陈方略,嘉叹所深,不忘朕意;今更不遣使臣,一切委卿统制。”特授万通为左神武大将军。
11.天禧二年(1018),夜落隔归化,遣都督安信来朝。
12.天禧四年(1020),又遣使龟兹国可汗智海来献大尾羊。初回鹘西奔,族种星散。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皆其族裔。
13.宣和中(1119-1125),回鹘使不常来,间因入贡至陕西诸州,至久留不归,朝廷虑知其边事通密夏国,乃立法禁之。(第14114-14118页)
①见《中华通志》004,第198页。
中西丝路文化史/李志夫编著.-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