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
作者:杨共乐
Seres国是希腊罗马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处于远东地区的国家,一般都把它称作是“丝国”,其理由是:Seres一字是希腊文Σηρ(Ser)的复数形式,而希腊文Σηρ(Ser)来自中文的“丝”,是中文“丝”的音译①。那么,Seres国到底有没有“丝国”之意呢?这是下文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追根溯源,搞清Ser一字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原意。从字源上讲,Ser一字来源于希腊文Σηρ,拉丁文Ser实际上是从希腊文那里承袭而来的。不过,希腊文Σηρ是指蚕的意思,根本没有丝的意思。这可从包撒尼阿斯的作品《希腊志》一书中看得很清楚。书中这样写道:
至于赛里斯人制作衣服的丝线,并不取自树皮中,而是另有别的来源。在其国内有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赛儿’(Σηρ),而赛里斯人则以别的名字名之。这种动物约比最大的金甲虫大两倍。其他特点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蜘蛛有八足,它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使用冬夏咸宜的小房屋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所吐之物,类似细丝,缠绕它的脚上。赛里斯人一直用黍喂它四年,至第五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虫活不了多久)改用青芦苇饲养。这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它们贪婪地吃着,直至肚子破裂。丝即在其体内。②
由此可见,Σηρ(Ser)指的是人工喂养的一种小动物,有八足,食黍(黄米)和芦苇,与蚕相似。这至少可以说明,Σηρ这个字指的不是“丝”。即使承认Seres国的Seres一词来源于Σηρ(Ser),也不能称“Seres国为‘丝国’”。
其次是要考虑Ser与Seres的关系,Ser的复数形式确实是Seres,但笔者认为作为Seres国中的Seres一字不是从Ser那里演进过来的。原因是Seres在希腊文中出现得比Ser早。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Seres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克泰亚斯③,而Ser一字则出现于2世纪。这说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字源中没有出现过Seres来自Ser的说法④。而且,在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辞源学》中到有赛里斯一字另有所指的说明,即“赛里斯”一名来自他们自己城堡的名称。在另一处,作者更明确指出,“赛里斯原是东方的一个城堡,赛里斯民族即以此得名,其国名也来源于此(Seres oppidum Orientis,a quo,et genus Sericum,et regio nuncupata est.)”。⑤这充分说明,Seres国与Ser无关。
实际上,希腊罗马人对“丝”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从现有的材料看,即使到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也不知道“丝”是如何产生的。例如,维吉尔认为,丝是从赛里斯的树叶上采集而来⑥。辛尼加也认为:丝是赛里斯人采摘自他们树林中的物质⑦。老普林尼更认为:赛里斯人是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闻名的民族。他们取出生于树木上的“丝”,“他们以出产羊毛而闻名。⑧这种羊毛生于树叶上,取出,浸之于水,梳之成白色绒毛,然后再由我们的妇女完成纺线和织布这双重工序。靠着如此复杂的劳动,靠着如此长距离的谋求,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耀眼于公众场合。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⑨这说明,即使到老普林尼时期,罗马人还是不了解丝的生产情况,还是认为丝来源于羊毛树。一直要到2世纪,也即马尔库斯·奥里略时代,包撒尼阿斯才最后了解到丝来自蚕这一事实。所以,从命名学的角度上讲,要用不了解的物品来命名其国名显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Seres国为丝国这种观点的来龙去脉,笔者又对与此有关的资料和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发现:赛里斯出口至希腊、罗马的物品并不只有丝,还有铁、皮货、弓弩和丝织品等。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古代既没有把中国通往罗马之路称为“丝绸之路”,也没有把丝与Ser、Seres联系起来思考的作品。最先把丝与Ser、Seres与丝国联系起来的是近代西方学者M.克拉普罗特(M.Klaproth)。1823年,M.克拉普罗特在《亚洲杂志》(Journal Asiatiqu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古代‘丝’名起源之推测(Conjecture sur l'origine du nom de la soie chez les anciens)”的论文。文中对古代“丝”名的起源作了大胆的推测,认为希腊文的Σηρ(Ser)来自亚洲的东部,其名起源于西方人去那里寻找的贵重商品,是中文丝音译西传的结果,理由是蒙古语Sirgek和满语Sirge都与汉文的丝发音接近,而蒙古语Sirgek和满语Sirge又和希腊文Σηρ(Ser)很近,所以他推测蒙古语Sirgek、满语Sirge和希腊文Σηρ(Ser)一样,都来自中国的丝,是丝的音译。作为推测,M.克拉普罗特的论文无可厚非。但比较遗憾的是夏德与李希霍芬等知名学者很快便轻率地接受了M.克拉普罗特的这一推测(Conjec-ture),并把它当成了事实。在夏德与李希霍芬等学者的推动下,M.克拉普罗特的这一看法在学术界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并产生长久影响,此后的学者也很少对此提出疑问。不过,影响虽大,但其依据还是M.克拉普罗特发表在《亚洲杂志》上的这篇带有推测性的论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希腊罗马古典作家笔下的 Seres国并没有“丝国”之意。后来的学者们之所以将其说成是“丝国”,其始作俑者是法国学者M.克拉普罗特。不过,他也只是提出了一种假设,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① 参见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13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Simon Hornblower and Antony Spawforth ed,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1392.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25页,1993。方豪:《中西交通史》上册,69页,长沙,岳麓书社,1987。布尔努瓦:《丝绸之路》,31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L.布尔努瓦十分肯定地说,“希腊文中的‘丝’写作‘Ser’,拉丁文又抄袭了希腊文,而希腊文也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伊兰文借鉴而来的,伊兰文又是从汉语引入的,古汉语中就把‘丝’字读作‘Ser’,而今则读作‘ssen’”。赫德逊也认为:“丝国人是一个由于其有名的产品而著称的民族;产品及其名称两者都是汉文的‘丝(Ssu)’字,由于经过拉丁文而衍生出了英文的丝(Silk)一字。”赫德逊:《欧洲与中国》,32~33页。李约瑟说得更明显,他说:“Seres(丝国)这个字起源于‘丝’,传到欧洲成为希腊字‘Ser’,很明显,这个名字暗示了它大约始于丝绸贸易开始的时期(约公元前220年)。”参见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第1卷,6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也参见李明伟:《丝绸之路贸易史》,80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② Pausanias,Description of Greece,6,26,6~9,Cambridge,Mass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
③ 阿谢德认为:Seres一字最早出现于阿特米塔的阿波罗多鲁斯(Apollodorus of Artemita)的作品中,斯特拉波把这一材料引入自己的著作《地理学》中,说巴克特里亚国王优提德摩斯一世(Euthydemus Ⅰ)把他的疆域扩张至Seres一带。很显然,阿谢德是搞错了,因为在阿波罗多鲁斯以前,克泰亚斯就已经提到了Seres,认为Seres人寿命很长。参见George Coedes,Textes d'auteurs grecs et latins relatifs a l'Extreme-Orient,p.1。
④ 希腊人在2世纪以前有Bombyx(蚕或野蚕)这个字,它与Ser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⑤ George Coedes,Textes d'auteurs grecs et latins relatifs a l'Extreme-Orient,pp.136-137.
⑥ Virgil,Georgics,2,121,Cambridge,Mass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⑦ Seneca,Phaedra,387~389,Cambridge,Mass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⑧ 一般认为这里的羊毛是指赛里斯人的姓。
⑨ Pliny the Elder,Natural History,6,20,54,Cambridge,Mass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译文见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12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3。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杨共乐著.-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