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普曜经》中的“大秦书”考
作者:杨共乐
《普曜经》,又称《方等本起经》,梵名Lali-tavistarasutra,共8卷,为大乘之佛传,现存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册里。内容主要讲述了释迦牟尼降生、成长到成佛的主要经过及事迹。此书由西晋永嘉二年(308)正式传入中国。其翻译者为西晋时期的月氏三藏竺法护。因为译者是西晋人,既熟悉西域多种文字,又了解中国对中亚和西方国家的习惯用语,所以其译名对于我们解开许多历史之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普曜经》里曾记有净饭王太子与其教师的一段对话。太子问:“今师何书而相教乎?”其师答曰:“以梵、佉留而相教耳。无他异书。”菩萨答曰:“其异书者有六十四。今师何言正有二种。”师问:“其六十四皆何所名乎?”太子答曰:“梵书(一)、佉留书(二)、佛迦罗书(三)、安怯书(四)、曼佉书(五)、安求书(六)、大秦书(七)、护众书(八)、取书(九)、半书(十)、陀比罗书(十一)、久与书(十二)、疾坚书(十三)、夷狄塞书(十四)、施与书(十五)、康居书(十六)、最上书(十七)、陀罗书(十八)、佉沙书(十九)、秦书(二十)、匈奴书(二十一)、中间字书(二十二)、维耆多书(二十三)、富沙书(二十四)、天书(二十五)、龙鬼书(二十六)、犍沓和书(二十七)、真陀罗书(二十八)、摩休勒书(二十九)、阿须伦书(三十)、迦留罗书(三十一)、簏轮书(三十二)、言善书(三十三)、天腹书(三十四)、风书(三十五)、降天书(三十六)、北方天下书(三十七)、拘那尼天下书(三十八)、东方天下书(三十九)、举书(四十)、下书(四十一)、要书(四十二)、坚固书(四十三)、陀呵书(四十四)、得尽书(四十五)、厌举书(四十六)、无与书(四十七)、转数书(四十八)、转眼书(四十九)、门勾书(五十)、乡上书(五十一)、次近书(五十二)、乃至书(五十三)、度亲书(五十四)、中御书(五十五)、悉灭音书(五十六)、电世界书(五十七)、驰父书(五十八)、善寂地书(五十九)、观空书(六十)、一切药书(六十一)、善受书(六十二)、摄取书(六十三)、皆向书(六十四)”。太子谓师:“是六十四书。”
《普曜经》里的这段对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它为后人保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古代印度与附近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又包括印度附近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等。而对这六十四书的翻译则更为我们解开一些不解之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此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对其中的“大秦书”作一认真的考证。
对于“大秦书”,我国学者张星烺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作过研究。他认为:“大秦书”实则为拉丁文。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大秦书”其实不是拉丁文,而是希腊文。①理由是:
第一,这里的大秦不是指罗马帝国,而是指耶槃那(Yavana),而Yavana又是印度和中亚人对中亚希腊人,尤其是对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称呼。
大秦一词在中国史书上屡有出现,一般都是指罗马帝国。例如,《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又如,《南史》卷七十八《夷貊传》载:“孙权黄武五年,有大秦人字秦论来到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权以男女各十人,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等等。然而,《普曜经》中的大秦却另有所指。因为《普曜经》的梵文原本保存完好,我们经过认真核对后,发现大秦书的梵文原文是Mangalyalipi。Mangalyalipi在梵文中是一个复合字,其意为Mangalya之书(Lipi)。对于Mangalya一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核准它的原意,但通过另一中译本,即唐译《方广大庄严经》,我们能够发现:Mangalya即Yavani,而Yavani则是Yavana一字的形容字。②此字来源于古波斯文Iauna,而后者又来自希腊语Ioniana,即爱奥尼亚人。中文常常将它译成耶槃那、耶寐尼和耶般那等,巴利文将它译为Yona,是印度人和中亚人对希腊人的称呼。③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的另一重要著作《佛本行集经》(Abhiniskramansutra)卷十一则直接将Yavani翻译为大秦。“大秦书”中的大秦既然不是指罗马帝国,那么将“大秦书”说成是拉丁文也就没有道理了。
第二,这也与历史事实相符。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中亚,遇到了中亚居民的强烈反抗。经过三年苦战,亚历山大终于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挥师南下,入侵印度。亚历山大在中亚的三年中,曾在当地建造了许多希腊马其顿移民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城,并将大批希腊人安置在这里。例如,仅在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就安置了3500名骑兵和10000名步兵。④亚历山大死后不久,中亚又成了希腊化塞琉古王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256年,塞琉古王国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斯一世宣布独立,并在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建立了新的希腊马其顿国家——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优提德摩斯担任巴克特里亚国王时,巴克特里亚希腊军不断向外扩张,侵占了北印度的信德和提阿瓦尔半岛南部。优提德摩斯之子德米特里掌权后,进一步占领了喀布尔、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德米特里在旁遮普建造了一座新城,名为奢羯罗(位于今巴基斯坦锡亚耳科特城附近),并长期居住于此。米南德时,其军队曾侵入恒河流域的马土腊,并一度占领华氏城。他在印度的统治范围,东起马土腊,西到婆卢噶车,北至犍陀罗地区,是北部印度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好景不长,米南德死后,在中亚和北印度处于统治地位的希腊人由于内患不断,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被北部来的塞人和大月氏人推翻。希腊人对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北印度的长期统治,不但给这一地区带来了许多殖民城市,而且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希腊语既是当地的官方用语,也是在该地区流行的重要商业和交流通用语言。上述历史事实充分说明Yavana语也即希腊语确实在中亚和北印度流行过,而且流行的时间还不短,大约为两百年左右。
第三,20世纪考古学的发现也证明希腊人在这里不但存在过,而且影响非常深远。例如,考古学家在发掘Kei-kobad Shan城①时,发现了许多希腊文的信。此外,还发掘了许多希腊化的城市,像Dal'verzin-tepe(Uzbekistan)和Ai Kha-noum等。从发掘的情况看,Dal'verzin-tepe城有上城和下城;Ai Khanoum城则有一个行政大厦,一个戏院,一个Teme-nos,一个体育馆和数个达官贵人的私人建筑。有希腊殖民者崇拜的Heracles和Hermes神像。此外,还有一块希腊碑文,上面写有放在希腊Delphic神庙中的一段箴言。全文如下:
“在圣皮特奥(即特尔斐)供奉着前贤的圣训和伟人的名言。Clearchus认真地将这些来自远方的箴言抄录下来,把它们放在Cineas区。”接着碑文写到了箴言的全部内容,即:“少年时期,你要在行为上充分表现自己;青年时期,你要学会自我克制;壮年时期,你要公正待事;年迈以后,当一位卓越的顾问。这样,你就不会带着悔恨走完你生命的最后旅程。”⑥与此同时,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国王的许多钱币也陆续被发现。这些钱币正面一般为国王头像,反面铸有其保护神的头像。钱币上有国王的名字和称号,用希腊文书写。从德米特里开始,这种铭文始用两种文字。即除了希腊文以外,又加了佉卢文。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便于当地群众的辨别和使用。巴克特里亚钱采用希腊量制——德拉克玛。后期则采用本地的量制。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巴克特里亚希腊钱币流通的地域非常广阔。这些流通地既包括阿姆河以南的地区,又包括索格底亚那各地。沙赫里夏勃兹(渴石)、布哈拉、泽拉夫善河谷地、花剌子模、帖尔美兹与费尔汗那,都曾发现过优提德摩斯、狄奥多德斯、德米特里、赫里奥克勒斯等国王的钱币。这既反映了当时索格底亚那之隶属于巴克特里亚,也反映了希腊文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广泛流行过。
此外,创作于公元初期的泰米尔(Tamil)诗篇中也记录过耶槃那人在中、南亚的活动。譬如,其中有一首讲述了“耶槃那人的超级货船载着黄金,激起佩里亚尔(Periyar)河上白色的浪花一路驶来,当穆吉里斯(Muziris)的钟声敲响时,再带着胡椒重新返回。”⑦还有一首讲述邀请王子品尝由耶槃那带回的醇香新鲜的美酒的故事。第三首中对普拉的港区作了生动的描述:“阳光普照着露天广场,普照着港口附近的货栈和有着如同鹿眼窗户的楼房。在普拉的不同地方,人们的目光总是被耶槃那人的别具风格的房子所吸引。它们仿佛是一场演出,永远繁华。在港口,来自各地的水手共同组成了一个集体。”⑧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能够得出结论:大秦书不是拉丁文,而是希腊文。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段成式《酉阳杂俎》一书中所说的“西域书有驴唇书、莲叶书、节分书、大秦书、驮乘书、*(左牛右孛)牛书、树叶书、起尸书、石旋书、覆书、天书、龙书、鸟音书等,有六十四种”这段话中的“大秦书”就有了相当清晰的概念。从《普曜经》所载“大秦书”等六十四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中西文化交流在张骞凿空以后尤其是到了魏晋时期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演进尤其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151页,辅仁大学丛书第1种,1926。
② 参见The Mahavastu,Vol.1,Translated from the Buddhist Sanskrit by J.J.Jones,Luzae and Company,Ltd.London,1949,p.107。
③ 这样的证据很多。其中Besnagar石柱上的Heliodorus铭文最能说明问题。铭文的原文为:
[De]vadevasa Va[sude]vasa graudadhvaje ayam
vatena Diyasa putrena Takhkhasilakena
Yona dutena [a]gatena maharajasa
Amtalikitasa upa[m]ta sakasam rano
[Ko]sipu[tra]sa Bhagabhadrasa tratarasa
vasena ca[tu]dasemna rajena vadhamanasa
trini amuta-padani[ia] [su]-anuthitani
neyamti [svagam] dama caga apramada.
其意为:这座众神之神Vasudeva的Garuda石柱由Heliodorus建设,他是一位Visnu(毗湿奴神)的信徒(Bhagavata),Dion的儿子,Taxila的居住者。他作为大国王Antialcidas派往救世主Kosiputra Bhagabhadra国王的希腊(Yona)使者来到此地,时值Bhagabhadra国王统治的第14年。
实践三个不朽的箴言将带你进入天堂。它们是:自律、宽容和自觉。
文中提到的Yona显然是指中亚的希腊人,因为大国王Antialcidas(约公元前115—前100年在位)就是中亚的希腊人。
④ 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22.
⑤ 此城位于Tadzhikistan以南,建城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世纪或公元前2世纪,而消亡的时间为4—5世纪。1942年以前,人们还认为:亚历山大留在巴克特里亚等地的居民未能保持希腊人编纂历史的头脑。他们甚至把自己的语言都丧失了。参见J.W.汤普森著:《历史著作史》第1分册,上卷,62页,商务印书馆,1988。
⑥ Susan Sherwin-White & Amelie Kuhrt,From Samarkhand to Sardis,p.178.Austin M.“Hellenistic Kings,War and the Economy”,Classical Quarterly,1986.
⑦ E.H. Warmington,The Commerc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India,p.58.Jean-Noel Robert,De Rome a la Chine,Paris,1997,Chapter 7. A.L. Basham,A Cultural History of India,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p.434.
⑧ Jean-Noel Robert,De Rome a la Chine,Chapter 7.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杨共乐著.-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