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五节 西域地方政权对丝绸之路的通、阻作用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宋朝国势衰弱,疆域日蹙,对西域则鞭长莫及。宋取河湟地区后,北宋与西夏共同与西域相连接,漠北草原丝路北道,沟通辽与西域的联系。西域高昌、龟兹、于阗等地方政权对丝绸之路畅通的维护,曾作出过很大贡献,至金灭辽,宋室南迁后,金又切断子南宋与西夏和西域的联系,使陆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辽统辖西域后,虽与宋、金、西夏交往不多,但对中国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非常深远。
一、高昌回鹘对丝路交通的维护
漠北回鹘崩溃后,自鄂尔浑河流域部分西迁的回鹘,在甘州、西州和葱岭以西,分别建立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拉汗三个地方政权。同时,原属吐蕃统治下的安西回鹘,遂离开以龟兹为中心的安西,南下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一带,复建龟兹回鹘政权,西与于阗李氏政权为邻,东接瓜沙归义军。诸回鹘政权基本上仍以甘州回鹘为宗主国,共同发展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甘州回鹘继承唐与回鹘的姻缘关系,始终以甥舅相称,朝贡不绝,维护着丝绸之路的畅达,并与吐蕃友好,在其立国至被西夏攻灭前的120年(公元909~1028年)中,先后向中原王朝遣使61次,平均每两年1次,其中也有一年3次的。由于朝廷赏赐从优,因此以贡赐为形式的商贸活动从未间断。甘州回鹘灭亡后,瓜沙归义军亦不复存在,其遗族一部南下入吐蕃唃厮啰,一部则西去沙州龟兹回鹘。所以,西域只剩下高昌、龟兹、于阗三个回鹘政权。
高昌回鹘由于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及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力量雄厚,境内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在丝路贸易中曾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高昌回鹘王派遣督麦索温等人入贡,自称“西州外生狮子王阿厮兰汗。”[1]外生即外甥,仍然承认中原王朝为舅,与宋保持甥舅关系,表示亲切。为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高昌入贡当年,宋即遣供奉官王延德等由草原丝路居延道回访高昌,双方交往达到高潮。王延德一行被迎至高昌后,又由吐鲁番盆地的西州喀拉和卓城西北出交河故城,越天山金岭口、汉冢寨、金岭(又称金沙岭),龙堂(有刻石记云:小雪山也)等地,至天山北麓的北庭,住高台寺。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川)长广数千里,狮子王、王后及太子养马牧放于川中,以毛色分别为群,不知其数多少。高昌狮子王率亲属拜见使节后,泛舟于池中,宴游于佛寺,极尽国主之谊。在北庭,适逢契丹使者亦来,并离间道:“高昌本汉土,汉使来觇视封域,将有异图,王当察之”。延德侦知其语,对国王曰:“契丹素不顺中国,今乃反间,我欲杀之。”[2]经狮子王极力劝阻乃止。这一史实说明,高昌回鹘与北宋和辽双方的交往及友谊的真实情况。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时,即与高昌回鹘建立友谊。天显七年(公元932年),高昌回鹘开始与辽有了贡使贸易关系。根据辽的规定,高昌回鹘每三年可向辽派遣一次贸易使团,贡使人数不得超过400人,携带物品则不加限制,每次的贸易额不下40余万贯。有时,官方贸易额过大,双方官吏不敢擅自作主时,两国可汗和皇帝还可以在边界会晤,亲自谈判确定货物价格,即“亦有互市,其国主亲与北主评价。”[3]高昌回鹘所生产的各种工艺美术品十分精致,并能辨识珠玉真假,久居燕京的回鹘工匠,绝大多数来自高昌回鹘。
喀拉汗信奉伊斯兰教,在宗教的支配下,经济交往十分频繁,高昌回鹘入贡内地的物品中,有大量玉石、骏马、乳香等,尤其乳香是东部喀拉汗的独特产品。至耶律大石西迁后,高昌回鹘与西辽的关系亲密,一直保持到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西辽盗位时止。高昌回鹘与印度、大食和拂菻等国,虽无直接的政治交往,但经济往来和宗教活动从未中断。高昌回鹘除信仰佛教外,也有不少人信奉袄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都源于波斯、大食和欧洲。当时波斯臣属于大食,欧洲东部则为拂菻,因此,不断有西方的传教士前来高昌。高昌建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2]高昌位于丝路中段,与远近邻国都有交往,对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作用很大。
二、龟兹回鹘对丝路交通的维护
龟兹回鹘地属沙州,亦称沙州回鹘,又因处于宋朝西方,也称西州龟兹。甘州回鹘灭亡后,龟兹回鹘得到了壮大。早在瓜沙归义军初期,隶属于吐蕃的龟兹回鹘就不断南下,向原居于沙州等地区的仲云族集结,在罗布泊及柴达木一带定居下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因安西都护府曾治龟兹,故原居安西的这部分回鹘就以龟兹自称。龟兹回鹘登上历史舞台的著名可汗为禄胜。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龟兹回鹘可汗王禄胜遣使曹万通以玉、名马、独峰骆驼、镔铁剑甲、琉璃器皿等物向北宋纳贡,“万通自言任本国枢密使,本国东至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数百,甲马甚精习,愿朝廷命使统领,使得缚继迁恶党以献。”[4]龟兹回鹘的辖境,东至青海湖东南共和盆地的黄河沿岸与河湟吐蕃交界,西至于阗,北至沙州,南至昆仑山,包括今新疆东南、青海西北和甘肃西南部地区。
河湟吐蕃洗纳等族大首领“阿厮结在青海住坐,连夏国、龟兹。”[5]当时注重政治联姻,唃厮啰子董毡曾娶契丹公主,董毡子奇鼎又娶西夏公主和龟兹公主,奇鼎夭折后,董毡养子阿里骨又收西夏、龟兹二公主为妻。所谓龟兹公主,即龟兹回鹘可汗禄胜的亲属。龟兹回鹘与河湟吐蕃既为近邻又是姻亲,关系密切,因此,丝路青唐道的开通,与龟兹回鹘的大力赞助分不开。甘州回鹘存在时,龟兹回鹘积极协助甘州回鹘抗击西夏,保河西道,甘州回鹘灭亡后,龟兹回鹘又努力协助吐蕃抗夏,保青唐道。所以,西州回鹘维护丝路交通,功在草原道以通辽,而龟兹回鹘维护丝路交通,功在青唐道以通宋,均系二者所居丝路交通位置不同之故。不过,西州回鹘亦通宋。龟兹回鹘亦通辽,次数毕竟少一些。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西夏出兵攻甘州回鹘,“其可汗夜落纥尝与沙州可汗禄胜数出兵为保吉难”[6],就是联合抗西夏保丝路交通的明证。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甘州回鹘遣使同龟兹回鹘可汗王智海(禄胜的继承者)使者,向宋献大尾羊。在甘州、龟兹二回鹘受到西夏威胁时,曾共同求助于宋。时瓜沙归义军曹氏政权亦深有危机感,也积极向宋、辽双方靠拢,因此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变化极为频繁,同年七月,辽遣使赐龟兹回鹘、敦煌王曹贤顺衣物,九月,曹贤顺遣使贡于辽、龟兹回鹘使一同前往、十月,辽使郎君老由沙州还,十二月至辽,说明瓜沙政权与龟兹回鹘近若比邻,行动与共。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闰九月、四年(公元1026年)六月,龟兹又两次遣使向北宋纳贡;九年(公元1031年)正月,龟兹再遣使贡方物,贺太后永宁节。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出兵攻占甘、肃、瓜、沙等州,甘州回鹘灭亡,瓜州王曹贤顺以千骑降于西夏,归义军亦终。宋与西域交往的丝路河西道,为西夏所阻隔后,由丝路青唐道西出柴达木龟兹回鹘、东部喀拉汗王朝所属于阗的交通线,自然兴起。
青唐道自青唐城西行40里(20公里)至林金城,再去青海湖3日可达。青海湖以西地势较平,其间居民逐水草而居,以畜牧狩猎为生,沿途多有铁堠,高丈余,作为界标,即后世所谓俄博,兼有祭祀之用途。“自铁堠西皆黄沙,无人居,西行逾两月,即入回纥、于阗界。”[7]回纥即龟兹回鹘,在于阗以东。青唐道中部即吐谷浑道一般是沿柴达木盆地南缘沮洳川西行,吐蕃兴起后,又沿盆地北部戈壁行走,即由青海湖西的布哈河流域,西沿哈尔腾河至西桐(苏干湖),再西经昆特依湖、察罕此老图等地,西北越阿尔金山至若羌,接敦煌以西丝路中段南道西去。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龟兹回鹘在沙州的镇国王子即遣使上书给秦州曹琮称:“我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自党项(西夏)破甘凉,遂与汉隔,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8]西夏取河西走廊后,沙州地区的龟兹回鹘仍独立存在,其牙帐就在甘州西南、祁连山北今党河流域。
丝路青唐道东端的通畅有赖于河湟吐蕃,西端则归功于龟兹回鹘。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龟兹回鹘又入贡,求买金字大般若经;六年(公元1073年)复来,补其首领5人为军主,岁给绢20疋。宋神宗问其种族人口情况,答称30余万,强壮可用者20万。“明年,敕李宪择使聘阿里骨使谕(龟兹)回鹘,令发兵深入夏境。”[4]李宪遂遣殿直皇甫旦为使前去,皇甫旦未达而妄奏功状,被逮赴御史狱治罪,用龟兹回鹘伐西夏的计谋未能实现,宣和年间又常到陕西地区开展民间贸易。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龟兹回鹘可汗为活刺散,曾经遣使入贡于金。”[9]后因金、西夏以黄河为界,割断丝绸之路,贡献方止。
三、于阗回鹘对丝路交通的维护
于阗回鹘亦称新复州回鹘,属于建都于疏勒的东部喀拉汗王朝。后晋高祖遣张匡邺、高居诲使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国王后,于阗即与北京的贡使商贸不绝。于阗原为“产玉地邑”之意,其方物主要以特产的玉为大宗。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十二月,于阗王“李圣天遣使贡玉圭一,……,玉枕一。本国摩尼师贡玻璃瓶二,胡锦。其使言:本国去京师九千九百里,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余里,南接吐蕃,西北至疏勒二千余里。”[10]于阗入贡意义重大,不仅代表于阗,还有中、西亚摩尼教经师相伴而行,预示着中西道路交通的畅通。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李圣天之子尉迟苏拉即位,遣使直末山来贡,并言本国有玉重237斤,难以运输,请派专使去取。四年(公元971年),于阗国僧吉祥又以其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得舞象,欲以为贡,从之。”[11]另据敦煌遗书,尉迟苏拉亦曾给其舅沙州归义军曹元忠写信,报告曾亲自率军远征进攻疏勒的3座城池,取得胜利。后来于阗尉迟氏末代国王哈里哈卢率兵2万人,再攻疏勒,东部喀拉汗王哈桑·布格拉汗命其子玉素甫·喀的儿汗指挥反攻,“向英吉沙进军,并追敌到和田,用兵二十四年,杀死佛教首领海力哈勒(即哈里哈卢),夺取和田(即于阗)。”[12]东部喀拉汗王朝的玉素甫·喀的儿汗遂做了于阗王。由伊斯兰教代替佛教,这种时代性的大变革,不仅未影响丝路交通,却使中西交往更进一步频繁,因于阗回鹘与宋仍以甥舅相称,至喀拉汗王大汗哈桑·本苏来曼遣使时,仍称宋神宗为“汉家阿舅大官家。”[10]于阗回鹘自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至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的115年中,喀拉汗王朝以于阗名义和北宋贡使贸易共计42次,平均不到3年即进行一次。“熙宁以来,远不逾一二岁,近则岁再至。所贡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砂、龙盐、西锦、玉鞦辔、马、温肭脐、金星石、水银、安息鸡舌香。有所持无表章,每赐以晕锦旋,襕衣、金带、器币、宰相则盘珠、云锦、夹襕。”[10]有表章的为官方代表,无表章的属民间贸易,不论官方与民间,皆予以厚赐,通过不等价交易,喀拉汗国获利不少。
甘州回鹘亡后,西方贡使即循丝路青唐道入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五月一日,“于阗贡方物,见于延和殿。上(宋神宗)问曰:‘离本国几何’?曰:‘四年’;‘在道儿何时’?曰:‘二年’;‘从何国’?曰:‘道由黄头回纥、草(应为黄)头鞑靼、董毡等国。’四日,诏于阗大首领画到鞑靼诸国离汉境远近图,降付李宪,曾有朝旨委宪遣人假道董毡,使鞑靼故也。”[13]由此足以说明于阗是由青唐道入贡的。由于阗贡使了解到青唐道中还有黄头鞑靼一族,故又令李宪遣使假道董毡国诏抚鞑靼。为恢复丝路河西道,喀拉汗于阗遣使入贡时曾提出:“缅药家(指西夏)作过,别无报效,已差人攻甘、沙、肃三州”,宋谕使者:“若能破三城,必更厚待。”[13]宗教信仰虽不同,但助宋抗夏维护丝绸之路畅通,保持贸易关系的愿望与龟兹回鹘是一致的。
四、西辽西迁与中国文化传播
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军陷中京,天祚帝从燕京逃往云中,进入夹山藏匿。次年,金军逼近燕京,留守燕京的耶律大石西出居庸关,途中被金人俘获,得脱后来到夹山与天祚会合。二人在抗金问题上意见不合,耶律大石遂于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率部西征,意欲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行东征,重建大辽帝国。虽然他重建大辽的目的虽未能实现,但西征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共5传、88年,对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中亚地区的传播意义深远。
(一)耶律大石西征的线路 耶律大石西征,是自草原丝绸之路居延道东段转入北道西段,即穿越蒙古高原而行。天祚帝自居延道东端燕京西出居庸关,“过云中城(即今山西大同市,亦辽西京)下,留守萧查剌以下接见,有旨:‘贼马不远,好与军民守城’。但取马三十匹随行,迤逦入天德军。云中外得土豪二百余骑,护卫趋渔阳岭,入夹山四部族卫。”[14]由燕京西行,不敢入西京而直奔夹山。耶律大石则自今呼和浩特西北率领所部精骑200人出征,“北行三日,过黑水(今内蒙古自治区爱毕哈河),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驼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15]踏上草原丝路北大道。
在镇州建安军节度可敦城,即鄂尔浑河流域回鹘牙帐古城,获辽统治漠北属部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北路招讨司(驻镇州可敦城)的牧马数十万,时还“金未之取,悉为达实(即大石)所得。”[16]耶律大石在途中得到人力、物力的补充,又在可敦城大会7州、18部王众,要求大家支持他的复国事业,得精兵万余人,遂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自立为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共住5年多,至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将粘罕自云中遣燕云汉军,女真军一万多人北攻耶律大石林牙,耶律大石被迫离开可敦城,自草原丝路北道西行,进驻唐时北庭都护府金满城(新疆吉木萨尔)。金满城已是西州回鹘的夏都,耶律大石在中途遣使,致书西州回鹘王毕勒哥,要求借道,回鹘王把耶律大石迎请入夏宫内,大宴三日,献马、驼、羊送出境,并表示愿为附庸。西辽建国,即派一名“沙黑纳”的镇守官常驻高昌,治理经贸活动和税收事宜。
自草原之路北大道进入丝路中段西域北道以后,耶律大石又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渡过叶密尔河、伊犁河、楚河,直取喀拉汗王朝都城巴拉沙滚;另一路向西南经焉耆、龟兹、阿克苏,取喀拉汗东部都城疏勒及所属于阗地区,最后在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打败塞尔柱王朝苏丹和西部喀拉汗的10万联军,取得了对中亚河中腹地区的统治权。又西进至一个叫起儿漫的地方,耶律大石正式即西辽“葛尔汗”之位,群臣复上汉尊号为天祐皇帝,改元延庆元年(公元1125年),然后班师东归,定都于巴拉沙滚,号称虎思斡耳尕,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公元1135年),雄踞丝路西段中亚地段的交通要冲。
(二)中国文化的西传 西辽初建时,其国土南至苏儿汗河入阿姆河的河口上的忒儿迷,北至塔拉斯河北岸的塔拉斯(今奥利阿大),东至位于阔帕勒附近的喀呷立,西至今别洛甫斯克附近的八儿真,以后陆续占领康里、乞儿吉斯、拔汗那和阿姆河以北地区。另外,还特派一支部队去征服花剌子模,“幅员数万里。”[17]但是,由于西辽的统治十分松散,不大干涉所征服国家的内部事务,且征收赋税很低,每家只交一个地纳儿即行。“对待属国国王极有恩惠,凡附属了他的,只要用一块银牌系在衣带上,表明臣属关系就够了。”[18]西辽的统治跟游牧的其他汗国统治的通常形式很不相同,除了保持游牧习俗之外,西辽人还把从中国文明中所吸取的东西,基本上都传播到了丝绸之路沿线所及的中亚地区。
近代在中亚地区考古发现,出土文物证实了汉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日本学者在研究西域历史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否认汉文化从古以来就已及此地的事实。”[19]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对中亚地区所发生的影响,为世所公认,而宋代,特别是南宋局促于东南一隅,又有金、西夏之隔,与西方通过丝路交通的交往大为减少的形势下,正是西辽继汉、唐之后向西方传播了中国文化。
西辽王朝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史称其:“通辽、汉字。”[15]曾考中进士,擢翰林应奉,迁升翰林承旨,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率部族中,有相当数量的汉民族参加。西辽末代宰相李世昌,其祖上亦为耶律大石初建时的宰相。河中府寻思干、即撒马尔罕城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不能自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长官亦以诸色人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城中。”[20]这就充分说明了西辽国的民族构成及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情况,同时西迁的契丹人,尤其是上层人士,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西辽参战的主力约10万人,这样多的汉人和契丹人涌进中亚地区,对当地文化发生了影响,诚如史学家陈垣所说:“当元人未据西域之先,大石林牙已将汉族文明炫耀于中亚大陆”[21],这正是公允之论。
耶律大石在直辖领地,不再分封,实行北宋的中央集权制,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如中亚地区伊斯兰法典规定的赋税制度“哈拉吉”(土地税)为收获量的三分之一,西辽改为户赋,每户只收一个地纳尔(岁只输金钱一文),同“哈拉吉”制相比是比较轻的赋税,所以对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至今思之。”[17]伊犁河流域原以瓶取水,后见到中原传入的汲器(桔槔、轳辘或水车之类),“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20]西方普通称喀拉汗王朝和喀拉契丹为桃花石,意味着视同汉民族一样。中国的造纸业已完全顶替了羊皮和阿拉伯草纸的使用,钢制武器等比铁器更先进,方砖、瓦当等建筑材料源于汉艺术的原型等,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出现的高度发展的汉文化的新浪潮,归功于哈拉契丹。”[22]
参考文献
[1]《宋史·高昌传》
[2]《王延德西州使程记》转引自杨建新《古西行记》
[3]《契丹国志》卷二十一
[4]《宋史·回鹘传》
[5]《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6]《西夏书事》
[7]李远《青唐录》
[8]《宋史·曹彬附琮传》
[9]《金史·太宗纪》
[10]《宋史·于阗传》
[11]《山堂考索后集》
[12]《新疆宗教研究资料》第十六辑《沙兔克·布格拉汗传》
[13]《宋会要辑录稿》
[14]史愿《亡辽录》
[15]《辽史·天祚帝附耶律大石帝纪》
[16]洪皓《松漠纪闻》
[17]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载《怀古诗一百韵》自注
[18]梁园东《西辽史》
[19](日)羽田享《西域文化史》
[20]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21]陈桓《西域人华化考》卷一
[22]《古尔吉斯地区史》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