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第六节 茶马贸易与民族往来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汉唐以前,中原与西域各民族经济往来的基本形式是贡赐与互市贸易。两宋以后贡赐依旧,茶马互市成为经济往来的主要方式。尤其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的茶马贸易对加强民族往来、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茶马贸易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南方,饮茶之风俗起源很早,逐渐由中原传至西域各民族,并进一步传向世界各地。北宋时期由于农耕武备需马,而西域各民族需茶,所以茶马贸易大兴,丝路运输也因茶马贸易进一步发展而呈现繁忙景象。
  (一)茶叶输出 唐代茶已传入吐蕃与回鹘,文成公主入蕃后,即已带去先进生产知识和饮食习俗。武则天称帝时“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亦有此。’遂命出之。”[1]乃展示寿州、舒州、顾诸、蕲门、昌明、*(左氵右邕)湖等茶多种,说明饮茶之风俗已在吐蕃上层社会传开。吐蕃赞普即松赞干布的曾孙都松芒布杰(公元676~704年在位),曾率领吐蕃军队征战南诏(今云南滇西地区),为茶盛产地之一,所展示的茶叶除由丝路吐蕃道输入外,另从征战南诏时获得。藏文史书记载:“此王(即都松芒布杰)在位之时,吐蕃出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茶叶和碗。”[2]以后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赤德祖丹(都松芒布杰之子)后,陪嫁物品名目繁多、量大,随带杂技百工和龟兹乐等,饮茶习俗更会在吐蕃社会推广。以牧为主的游牧民族,饮茶能助食肉和奶酪消化,起“通利”、“疏滞腻”的作用。此外,茶还有兴奋精神、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和血管等器官组织的功能,初期的伤风、感冒、气喘、咳嗽,只要多喝热茶,即可克制好转,所以,茶传入西域地区以后,很快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谚语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有关古籍也有“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记载,这都说明了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茶在吐蕃地区传开后,很快又由草原丝绸之路传入漠北回鹘地区,“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3]所谓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就是回鹘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以后的事。“其后尚茶成风。”[4]回鹘每年以马交换来大量的茶叶、丝绸及其他用品,除部分留作自己消费外,其余则转运至西域、中亚以至西方各地销售,有时自行经营,有时通过胡商(即粟特人)代为经营,有时还与胡商合作经营,频繁活动于中原与漠北之间,接踵往来于丝绸之路上。
  (二)茶马互市的发展 茶叶通过回鹘传至西方,说明茶马贸易向域外的发展。此后,在阿拉伯伊斯兰文献中最早提到中国有茶:“在各个城市里,这种干草叶售价很高,中国人称这种草叶叫‘茶’。此种干草叶比苜蓿叶子还多,也略比它香,稍有苦味,用开水冲喝,治百病。”[5]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以后,由信奉佛教改奉伊斯兰教,故崇尚饮茶的习俗也反映在伊斯兰文献中,说明阿拉伯人在宋代就已开始饮用中国茶了。
  周边各民族饮茶之风始于唐,而盛于两宋。两宋时期茶马互市逐渐成为定制,尤其北宋之际在与西域进行茶马互市,在国内实行榷茶,即国家专卖制度。榷茶和税茶是解决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北宋为舒缓防御契丹和西夏几十万大军的军需费用,先在东南地区榷茶,即令商人在京师或河北、河东、陕西沿边榷货务入纳金帛或入中粮草,再凭茶引到产茶地区偿以茶货,既节省馈运,又解决军需。“故以茶引走商贾,而虚估加抬以利之”[6],公私两便。王韶开熙河时,上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7],遂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始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入蜀经画买茶,于秦凤、熙河博马。”[7]由国家榷东南茶,令商贾于沿边纳金帛或粮草,凭引到茶场买茶的办法,变而由官府派员榷西蜀茶,驿站负责转运,至秦凤、熙河两路专市军马。茶马互市之法由此而兴,即以茶换马改变了以金帛为中介的交易办法。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8]蕃市即北宋与吐蕃等民族的贸易市场,初置在丝路东段关陇中道上的原、渭、镇戎、德顺四州军内,西夏建立并辖河西走廊及兰州、会州地区以后,丝路东段陇关中道被阻,又移至秦州、通远军等地,又使丝路陇关南道得以复兴。至宋收复河湟地区后,又在熙州、河州、湟州设置互市之所,以蜀茶专市青海马,使丝路青唐道勃兴。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即青唐道开通之初,喀拉汗回鹘以于阗名义入贡,“诏提举茶司:于阗进奉使人买茶,与免税,于岁额钱内除之。”[7]喀拉汗王朝买到的茶,必然由丝路青唐道经西域南道的于阗地区再转入中亚各地。西方阿拉伯大食前来买茶,说明饮茶之风已远播西方。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七日,大食国遣使进奉珠玉宝贝等物虽已到熙州,但是,宋高宗以“川茶不以博马,唯市珠玉,故马政废缺,武备不修”为由,宣谕“以礼赠贿而谢遣之。”[9]自此,茶马互市之制逐渐削弱。
  二、茶马贸易与民族之间往来
  丝绸之路沿线各族人民嗜好饮茶,茶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每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已成习俗。北宋确立茶马互市之策,以茶易马建立往来,增强内向力,加强民族团结,在治边、军备及经济等方面都颇著成效,为历代沿用不废,作用很大。
  (一)茶马贸易是沟通民族团结的媒介 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地区素不产茶,而居住沿线尤其是黄河以西的吐蕃、回鹘等民族却习惯饮茶,并成为生活必需品,因茶叶而对中原的依赖程度相对增加。至榷茶即茶叶由国家实行专买专卖,禁止民间经营后,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遂与北宋官府打交道。马也是中原地区所急需,除农业生产外,交通工具中的驿马和战马每年所需也不在少数。唐在西北曾置有牧苑专门生产马匹。宋时,马的生产基地基本上皆为吐蕃所有,故茶马互市的对象主要是吐蕃,先以贡赐贸易形式进行,后发展为茶马互市,并逐步形成商业贸易定制。
  建隆四年(公元966年),吐蕃西凉府折逋葛支向宋廷报告护送去天竺求经佛僧一事,取得政治上的联系,经济上也开始往来,不断进行马与茶的贡赐贸易。历折逋阿喻丹、折逋喻龙波及潘罗支、厮铎督等贡献不绝,宋亦“遣渭州指挥借职李仁义诏赐厮铎督茶、药、裘衣、金带,其部下蕃族锡(赐)赍有差。”[9]茶马交易开始,一次贡马千余或两千匹不等,赐茶虽未言数量,但作为回赐的主要物资也不在少数。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二月,唃厮啰等大首领联合派遣使者向宋贡马,估计价值约钱760万。宋真宗下诏“赐唃厮啰等锦袍、金带、供帐什物、茶、药有差,凡中金七千两,他物称是。”[10]进贡以马为主,回赐也少不了茶叶之物。
  西夏建立后,河湟吐蕃不仅成为北宋抗击西夏的主要力量,也是战马的补充基地。北宋于秦、渭等州设招马处,专门招收吐蕃等西北各民族的马匹,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宋廷奉行拓边之政时取唃厮啰属下河、熙、洮、岷、宕、叠六州地,置熙、河、岷、通远军、永宁寨买马场,控制了河湟吐蕃对北宋的马市,基本解决了因与辽、西夏战争所需战马不足问题。自“乾兴以来,西北兵费不足,募商人入中刍粟,如雍熙法给券以茶偿之”[7],雍熙法是令商人先运粮至边关交纳,按市价优惠给券,持券至京师兑钱,或行文至江淮荆湖茶场取茶,商人再以钱或茶买刍粮运至边关循环获利。至熙河置买马场后,吐蕃地区善马大量而至,所嗜唯茶,而茶由商运一时供应不及,遂专派李杞入蜀催茶,专运熙河买马,西蜀曾是蚕的故乡,至此又成为茶源地,茶叶继丝绸又成为丝路运输的主要物资。
  茶马互市是北宋朝廷与吐蕃民间的贸易关系,与吐蕃唃厮啰地方政权仍以贡赐贸易为主。唃厮啰死后,其子董毡嗣为保顺军节度使。王韶取熙河后,“董毡贡真珠、乳香、象牙、玉石、马,赐以银、彩、茶、服、缗钱。”[11]其后阿里骨、瞎征相继嗣位,贡马、赐茶不绝。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王赡进军湟水流域,瞎征自青唐脱身来降,遂以邈川为湟州,青唐为鄯州(后改西宁州),市茶时将熙河路存茶,全部集中到湟州,专市青海马,湟州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茶马市场。随着青唐吐蕃的归降,贡赐贸易亦终,茶马互市全面开展,茶马比价大致是茶一驮(120斤)换上等马一匹,后来茶价下落,下等马一匹需茶10驮,每年市马约1.5万匹至2万匹不等。
  南宋以后,金与西夏以黄河为界,隔绝南宋经丝绸之路与西域的联系,复又置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西和等州军买马场,唯良马不多。“盖祖宗时,所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边,强壮阔大,可备战阵,今宕昌(在西和州),峰贴峡(在阶州)、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格尺短小,不堪列阵,今黎、叙等五州军所产是也。”[13]羁縻马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照顾民族关系不得不买,与贡马一样成倍偿其值,目的在于怀柔边疆各民族,政治重于经济。中国古代,男女结姻还有以茶为礼的习俗,由于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人们便取其含义,把茶作为女方接受男方的订婚聘礼,叫做“受茶”,因此,茶在古代不仅是一种饮料,而且是缔结两性婚姻和沟通民族团结的媒介。
  (二)茶马互市的经济地位 两宋时期,党项、契丹和女真人皆已饮茶成习,而所在地域皆不产茶,故对南方宋境的茶叶依赖性很大,结盟或和市,茶叶列为重要物资之一。盟约破坏或市场关闭后,茶亦成为严禁出口之物,所以茶在敌对政权关系中起着和则通、战则绝的作用,无形中成为制约关系的工具。
  李继迁切断丝路灵州道,隔绝西凉吐蕃潘罗支贡马线路后,重伤而亡,其子德明继位。宋乘机向德明提出媾和条件:“许德明以定难节度、西平王,赐金、帛、缗钱各四万,茶两万斤”[13],并许西夏人入内地贸易往来,撤销青盐内输的禁令等。和约的确立,对西夏政权的稳定起了不小作用,以后在宋、西夏和市中,贡马与赐茶仍占很大比重。因茶马贸易,西夏在丝绸之路上建立驿馆、修治道路桥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德明死,其子元昊继位,以青天子(兀卒)自居,与北宋分庭抗礼。后北宋对西夏岁赐的茶叶又增至3万斤,另在和市榷场中也用大批茶叶进行交易。至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五月,知制诰田况言:“臣在延州,见王正伦伴送元昊使人,缘路巧意钩索贼情,乃云:‘本界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口’。今既许于保安军、镇戎军置榷场,惟茶最为所欲之物。”[14]茶不仅党项人所饮,还可向吐蕃、回鹘等换取羊只等畜产品,一旦断绝茶源,则对西夏损失很大,所以西夏不敢贸然与北宋决裂。
  辽与金嗜茶,不亚于吐蕃和西夏。澶渊之盟后,北宋即于霸州安肃军等地置榷场,与辽开展边境贸易。绍圣时(公元1094~1098年),北宋使至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然后品味以进。”[15]茶水已成为招待客人的必需品,金人用茶除“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6]绍兴和议后,宋每年例行供金绢、银及茶榷场主要设置在泗州等处,准许民间贸易。开禧北伐,宋复泗州等地,金所需茶源断竭。金又招诱吐蕃即木波进马,以绝宋自阶、文、西和三州所市吐蕃战马。北宋、金双方又以茶马互相制约。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铁木真在漠北兴起,北宋乘机兵入秦州,与金人在陇西展开激战。金尚书省因势奏称:“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兢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也,若不禁,恐耗财弥甚。”[16]金章宗遂下令:七品以上(后又限五品)官员方许饮茶,余皆不准。可见饮茶之风,在北方诸民族中极其普遍,已影响到国计民生,关系重大。朝令虽禁饮,民间未必能行,一有机会自当向南方求茶,直使茶马互市长期延续。
  参考文献
  [1]李肇《国史补》
  [2]达仑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
  [3]封演《封氏闻见记》
  [4]《新唐书·陆羽传》
  [5]佚名氏《中国印度见闻录》
  [6]《通考》卷一八《红榷考》
  [7]《宋史·食货志茶下》
  [8]吴曾《能改裔漫录》
  [9]《宋会要辑录稿》
  [10]《宋史·吐蕃唃厮啰传》
  [11]《宋史·吐蕃董毡传》
  [12]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13]《宋史·张崇贵传》
  [14]《续资治通鉴长编》
  [15]朱彧《萍州可谈》
  [16]《金史·食货志》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