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引进和黄河第一桥的修建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道路交通的变化
清朝末期,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交通发展方面的新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如火车、汽车、船舶等逐步进入各国,公路修筑浪潮在欧洲、美洲方兴未艾,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使中国经济遭到掠夺、社会性质发生突变的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也陆续传入中国。汽车作为先进的运输工具,在中国沿海一带的重要城市和港口开始使用,并在这些地方相应地修筑了一些可以通行汽车的道路。当时中国的爱国绅商为振兴民族经济,地方官吏为巩固其权势以及各方人士在国外交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提倡交通建设,开展修建通行汽车的道路,使道路交通发生巨大变革,从此中国公路交通开始兴起。
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品大量的输入,使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受到打击并逐步起了变化。清廷屈于外国势力的压迫,被迫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允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辟商埠、倾销工业品。中国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宁波、青岛、广州、福州和厦门等,先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们控制的商埠,他们还在天津、上海和汉口设立“租界”,在中国开设银行,兴办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经办海关、邮政,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几千年落后的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开始改变,从西方国家输入火车、汽车和电车等交通工具,扩建城市道路、利用驿道或官马大道改建成汽车路,这不仅使城市交通面貌有了改观,而且也促使了各地汽车路的修建和汽车运输业的兴办。传统的道路交通也在这种条件影响下发生了变革。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四月,清廷派张謇去日本考察,目睹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工业和建设公路的情况。回国后,他为发展地方工业,积极致力于江苏南通县的道路建设,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初,张謇主持修建了南通县唐闸至天生港道路,长12里(6公里);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广西修筑了镇南关(即睦南关)至龙州的道路长约100里(50公里);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张謇又修筑了南通县城西公园至唐闸道路,长6公里,民国时期,张謇还参与了“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的工作,为推动中国道路建设作出了有益贡献。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首起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倾销商品、投资建厂、中国农村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流入城市,使一些商埠城市,特别是沿海和交通要冲的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以轿子车为主的城市交通工具,无论从运输速度或运量来说,都不能适应需要,因此近代城市公共交通逐渐兴起。上海、天津开始按照通行汽车的要求修筑城市马路,城市现代道路交通开始兴起。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北京城宣武门外修造有一里多长的“小铁道试通小火车”,这是铁路交通的萌芽。到清末,铁路就在中国的东南、东北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发展起来。光绪年间,纵横河南行省的北京至汉口铁路、道口至清化镇铁路,洛汴铁路先后建成通车,铁路交通部分地取代驿道交通。清代后期,河南行省内的驿道开始向现代交通演进。地处西北的陕西在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创设“陕西铁路有限公司”,拟修豫陕铁路之议,这一倡议虽未实现,但确属丝绸之路沿线创办现代交通的先声。
甘肃是清朝对今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施行行政管辖的交通必经之地。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甘肃道路交通也有发展,兰州遂成为官马西道即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甘肃通往今新疆、四川、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道路交通,在清末也逐渐完善起来。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探险家、军人、官吏、“学者”、商人逐渐到今青海省,以旅行、经商、考察、传教等名义进行种种活动,他们有的从西藏进入玉树,频繁地进入青海,试图探查青海到西藏或新疆的道路,其中以俄国人较多,英国人次之。显然,这与俄、英两国争相抢夺青藏高原和新疆有密切关系。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使青海的道路交通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向现代道路交通的方向发展。
新疆行省自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土地荒凉,尤其北疆地区居民流散、庐舍为墟,断壁残垣,生产处于严重的封闭和落后状态,影响着新疆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乾隆皇帝曾下令组织南北疆各地绿营士兵,招募当地农民屯田,同时还从内地移民到新疆屯田,东三省、察哈尔、热河、陕甘一带的移民到新疆各地屯田,促进了新疆道路交通的发展。屯田为行旅、商贾和往来的官吏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住、行条件,便利了新疆各地与南北疆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往来。移民配发的车辆等交通工具为新疆增添了运输力,推进了运输工具的改进和运输管理工作的加强,这对新疆道路交通的变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清末,汽车的出现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政治、经济、军事以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出现的汽车、公路、城市公共交通,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物,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道路交通的进步,密切了各地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交流,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的早期科学人才与工人阶级队伍,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黄河铁桥的修建
兰州是西北道路交通的总枢,由内地去今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必须跨越黄河。古代行军四域,商旅行人过黄河,全赖木筏、羊皮筏及木船摆渡。自唐宋至元明清时期,在甘肃境内黄河上架设桥梁,多以缆索系舟浮于河面,横梁上铺木板,旁竖栏杆为浮桥,以供军运、商贸和行人往来。长期以来,甘肃地方官府和民众曾多次在黄河上架设桥梁,对官马西道的畅达都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均系木结构,临时性桥梁,时有时无,屡修屡毁,不仅耗资费工而且交通经常中断,运输异常困难。
光绪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拟修黄河铁桥,但因外商索价过高未成。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德商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从天津到兰州旅游,时逢彭英甲等以兰州道台之名举办了甘肃洋务局(即甘肃农工矿总局)大兴新政之际,又复议建桥事宜。经与喀佑斯商议,德商泰来洋行愿意承包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索价16.5万两白银,经呈报陕甘总督升允,转奏清廷皇帝批准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与德商正式达成协议,签订合同。德商承包修建黄河铁桥后,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工程所需材料、机具、设备等均由德国进口,具体施工修建和运输则由中国人承担。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镇远门外原浮桥处,建桥工程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十日正式开工修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八月全面竣工(见图87)。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共用库平银312136两。铁桥上部构造为下承式钢桁架,共计5孔,每孔跨径为45.9米,全长243米,行车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总宽8.36米,桁架高5.1米,桥架横梁为钢梁,栏杆由角铁及钢管焊接而成;下部为墩台构造,南北两岸桥台系水泥砂浆砌条石,中间四个桥墩为高强快凝水泥砌料石重力式桥墩。桥两端分别筑有一座“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兰州黄河铁桥桥面原设计为木纵梁上横铺铁板,竣工时改为碎石砂子桥面。当时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藩以桥面不铺铁板而铺以砂石系偷工减料,巧取搪塞,不予签收凭证,余资不予领讫,几经交涉,终于同年九月,由包商将石子桥面除去,改铺木板桥面,托辞便予维修,才签署了验收凭证。铁桥通车后,甘肃洋务局拟定了年度维修铁桥的法规9条,车马行人的规定6条。规定由兰州府会同皋兰县共同负责,认真防护和管理并设护桥巡兵12人,每人月支银3两,修桥时的技工刘永起留下帮助管理铁桥,月饷银12两,杂费年支24两,以上合计年管理费用白银计600两,由甘肃洋务局统捐项下具领400两,由兰州府在申解通税项下支付200两,每年换修事项和费用由兰州府会同皋兰县派员核定计实支付。
铁桥竣工后,升允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撰文立碑(见图88),以记述兰州黄河铁桥创建始末。
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碑记
兰州城北滨临黄河为甘凉宁夏各郡及伊塔新疆等处往来大道举凡輶轩传符商贾征旅肩摩毂击相望于途中阻巨浸行者苦之每年春间向由皋兰县鸠工搭造浮桥以铁绳比系二十四舟面以木板藉作津梁入冬冰至桥拆则又招舟以渡迨腊月河冰坚凝改由冰上行走士人谓之冰桥开春冻解冰消复建造浮桥如初顾浮桥当夏水盛涨时或中断冬冰冲激亦辄断断必溺人而冰桥将开将结之时人马车辆之失陷者尤夥病沙戍生咸滋永叹昔
昔左文襄公督师度陇固惄焉忧之曾议修筑黄河铁桥因洋商福克索价过昂事遂中止余于乙已夏持节西来询悉情形相度河势每思重申前议利济是图适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游历来甘爰*(左令,右上,右下力)司道商令包修与之订立合同集华洋工六七十人料件悉购自外国设法转运至兰经始光绪三十三年二月洎宣统元年六月而工成桥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零架桥四墩中竖铁柱外以塞门德土参合石子成之轿面两边翼以扶栏旁便徒行——驰舆马计造桥工料共银十六万五千两运费并杆绳等项杂用共银十四万余两二共动支库平银三十万两①有奇由统捐溢收项下作正开销均经奏咨在案嗟夫冬官既佚考工失传外人奇技巧思每可以宜民利用而足辅我所不及用人之长亦奚足异乃上年筹建此桥群相疑沮胥动浮言甚有谓为无成冀其言之必验者而及其成也又咸以去险就坦易危为安称便如出一口使向者惑于众议不能历久不挠又安必尅期蒇事乎凡民可与乐成难与图始大抵然矣余既幸斯桥之成有以续前贤未竟之功而可资一劳永逸也又冀后来者之补修以时俾此桥千百年如一日而以为利于无穷也爰略概其始末而为之记其督办一切始终其事者为二品衔兰州道彭英甲帮同照料者为兰州府知府刘振镛署皋兰县知县赖恩培监理工程者为洋务局坐办候补知县樊鼎枢徐登第英文翻译县丞江连庆亚孙照磨贤林巡检庆椿蒲千总生禄委运桥料者为候补知县张钟骏沈潮云刘启烈府经历高镜环县丞麦方堃赵毓岳巡检傅晸典史藏炳文承修者为美工程司满宝本德人德罗华工刘永起例得备书因附名焉
钦命头品顶戴 赏戴花翎尚书衔陆军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总督陕甘等处地方兼理茶马粮饷管甘肃巡抚事升允撰文并书
大清宣统元年仲夏六月 吉 日
①碑文记载铁桥共动支库平银三十万两,此数不含铁桥竣工前后,工程人员赴长江流域考察所有“川资”即旅差费和泰来洋行还归垫付应纳关税等,故本书正文记载铁桥造价为312136两。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