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长安与丝绸之路

第一章 第二节 路漫漫几多丝路通罗马

作者:张燕




  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丝绸之路,专指汉唐时期西运的途径,自长安经过中亚、西亚,以至地中海西岸,路程约7000公里;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通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广义的丝绸之路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89年、1990年和1992年连续3次派出考察组,专门考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山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也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之说。
  一、陆上丝绸之路(或称绿洲丝绸之路)
  说法之一:绿洲丝绸之路,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要商品。它东起河南开封市,经郑州、陕西西安(长安)、咸阳(渭城)、甘肃平凉、宁夏固原(安定郡)、甘肃靖远至武威,或经咸阳、宝鸡、秦安、天水、岷县(临洮)、兰州(金城)至武威。从武威经永昌、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嘉峪关至甘肃的安西县后,开始分为三道,即塔北道、塔南道、准南道。
  塔北道,以沿塔里木盆地北沿而得名,也称为“北道”。塔北道,从安西(瓜州)过敦煌后,西北出玉门关,经吐鲁番(车师前国)、焉耆(北大渠乡、四十里城子乡、七个星乡)、库尔勒(塔什店、铁门关、库尔勒旧城等)、轮台的策大雅乡(乌垒)、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帕米尔高原(葱岭)、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大宛)和萨马尔罕、土库曼斯坦的马雷(木鹿城)、伊朗(安息或波斯)的马什哈德、达姆干(和椟城)、德黑兰和哈马丹(阿蛮)、伊拉克(条支国领域)的斯宾和巴格达(塞琉里亚)、叙利亚(条支国领域)的腊卡(塞佛立昂)至土耳其(大秦或黎轩,即古罗马帝国领域)的安塔基安(安都城),从安塔基安分道,西北行经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可再至罗马、威尼斯、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或西南行经黎巴嫩的贝鲁特、赛达(西顿)、耶路撒冷和苏尔(推罗),至埃及的开罗或沙特阿拉伯(大食),从此可再至罗马、威尼斯、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
  塔南道,以沿塔里木盆地南沿而得名,汉代称为“南道”。塔南道,从安西(瓜州)过敦煌后,西南出阳关,经或不经楼兰(罗布泊一带)至若羌、且末、民丰(精绝)、策勒(捍弥)、和田(于阗)、皮山、莎车、帕米尔高原(葱岭),过帕米尔高原后分为两道,南道经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至印度(身毒或天竺)的新德里,再至其他地方,西道经阿富汗(大夏)的法扎巴德(阿姆河流域,大月氏故地)西行至赫拉特为止或西北行至马雷(木鹿城)与塔北道汇合。
  准南道,是绿洲丝绸古道三道中形成最晚的一道,以沿准噶尔盆地南沿而得名。据《新唐书》可知:准南道,从安西西北行经星星峡(猩猩峡)、哈密(伊吾)、木垒、奇台(古城)、吉木萨尔(庭州)、阜康、米泉、乌鲁木齐(轮台)、昌吉(张堡守捉)、乌苏、精河(石漆河)、霍城(弓月城)、伊宁、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或阿拉木图、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碎叶)至哈萨克斯坦的怛罗斯,可再至其他地方。②
  说法之二:丝绸之路分为北道、中道和南道三条线路。
  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汉书》曰:“车师前王庭(即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随北山(指天山)陂河西行至疏勒(即今新疆喀什市一带),为北道。”“从鄯善(今若羌一带)傍南山(指昆仑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组成。北路是指北纬50度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历史上称为北路。从北纬40度向西至北纬35度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条线路,但以北纬40度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人们通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此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是这条丝路。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说法之三: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信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在新疆境内汉代有南北两道,隋唐有南北中三道。其中一条线路是从长安到敦煌走南道,以长安西行过咸阳、陇西、临洮(岷县)、兰州到武威入河西走廊。在新疆境内走南道,西出阳关,经楼兰、若羌、且末、和田、于阗、莎车、南越葱岭通往中亚、西亚,其中此道途经世界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这却是古丝路的一条主干线。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霍去病抗击匈奴,唐玄奘西出取经和从印度取经回国,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说法之四: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凿了丝绸之路,其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今伊朗),西通犁靬(jia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信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说法之五:丝绸之路的东面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
  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东西向北道、中道与南道之间又通过南北向的通道互相连接,使陆地丝绸之路成为网络状延伸。南北向的通道主要有穿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走廊和连接天山南北的山谷通道。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汇合,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汇合,这条道被称做“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称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做“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这个著名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华文明是大陆和海洋共同孕育出的世界最古老的伟大文明之一。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和开拓进取精神,铸就了古代中国处于世界前列的辉煌航海业绩。20世纪初,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了“丝路有陆、海两道”,此后法国学者让·菲利奥扎首次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以中国为起点,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港口。
  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对话之路”。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的陶瓷、茶叶,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此外,它更为东西方创造了精神上、思想上的交流机会。东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经过它传入中国的,中国最早的几座清真寺就出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广州和泉州。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为三大航线: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115年,由汉武帝派船队开通的。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行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
  唐代中国的航海技术继续发展,地理学家贾耽对当时海上交通航线有相当详细的记载。这条以运输丝绸到西方的航路,叫做“广州通海夷道”。这是一条从广州出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再由印度驶向阿曼湾,最终抵达波斯湾头的重要商埠巴士拉(今伊拉克境内)的海上航路。除了丝绸之外,晚唐时期,华瓷开始远销北非的埃及。从海路运到红海各港口上岸,然后集中到埃及南郊的福斯塔特,再从这里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摩洛哥及马格里布等地。中国广州是当时世界闻名的港口,从波斯湾的巴士拉、西拉夫、阿曼、印度、爪哇、越南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驶来的海船,帆幡云集,香料、珍宝等各种货物堆积如山。除了广州以外,明州(今浙江宁波)、江都(今江苏扬州)等海港也发展起来。
  唐宋以后,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瓷器被称做“china”,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学者把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陶瓷之路。由于沉重易碎的瓷器经陆路运输极易颠簸坏损,因此海运凸显出其优越性。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中国已开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与航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促使海路交通日益成为中西往来的主要途径。南宋朝廷十分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不仅在沿海各地陆续设置市舶司,而且还派人携带诏书和丝织品出海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民间商人活跃于海外各国港口,阿拉伯商人大批来华经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更加详细。赵汝适《诸蕃志》一书记载了埃及的情况,信息很可能是到泉州贸易的埃及商人直接带来的。
  元代陆海并举,中西交通路线空前扩展与畅通,造成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了解。此时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北非地区扩展到了欧洲。当时,从泉州、广州到波斯湾的海路交流极为活跃。元末汪大渊撰写的《岛夷志略》一书,记载华商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国家和地区,共载有220多个国名和地名。著名的马可·波罗来中国走的是陆路,回国走的是海路。驰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明珠,而且所叙述的中国富庶繁荣,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航海来华,在泉州登岸。他的《游记》赞誉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并介绍了中国与印度、阿拉伯半岛以及波斯湾地区的海运贸易盛况。
  今天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开元寺、老君岩、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等中世纪世界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风石刻等见证着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商人友好交往的遗址。
  发展到明代,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自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航,这是中国人首次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出国门,走向海洋,与外部世界和平交往的壮举。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发展至人类历史的巅峰,同时也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鼎盛。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满载着深受各国喜爱的绫绢、纱罗、彩帛、锦绮、瓷器、药材等物品,航行于南海直至印度洋。使团每到一地都以中国丝绸和瓷器等馈赠给当地国王或酋长,并以中国丝绸等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推进了对外贸易的空前发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明代后期,西方人航海东来,中国与欧洲直接接触的时代到来,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主要以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往西方的航路,此时更多地加入了西方的因素,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各洲的海上大动脉。通过不断延伸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改变了欧洲时尚,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播和影响,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古道,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核心,以中国的黄金为主要商品。它东起大兴安岭的北部,经蒙古高原、新疆阿勒泰地区,再到世界各地。草原丝绸古道在新疆境内从北向南可分为哈巴河道、火烧山道、米泉道、额尔齐斯道和乌伦古道。
  1.哈巴河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阿尔泰山北部,过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湖一带后,沿哈巴河至哈巴河县城,再从哈巴河县城至吉木乃县,再至世界各地。
  2.火烧山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富蕴县,过火烧山至吉木萨尔县,与绿洲丝绸古道相接。
  3.米泉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阿勒泰市,再横渡额尔齐斯河至福海县、米泉县,与绿洲丝绸古道相接。
  4.额尔齐斯道
  (1)陆地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今伊吾县、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一带,过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古城、将军戈壁、青河县(也可直接从蒙古高原进入青河县)至富蕴县(也可直接从蒙古高原进入富蕴县),然后沿额尔齐斯河至布尔津县,过布尔津县至吉木乃县,再至世界各地。
  (2)水域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福海县的喀拉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斋桑泊乃至北冰洋,再至世界各地。
  5.乌伦古道
  从蒙古高原进入今伊吾县、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一带,过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古城、将军戈壁至青河县(也可直接从蒙古高原进入青河县),然后沿乌伦古河至福海县(也可直接从蒙古高原进入阿勒泰市的东北面,再进入福海县),过福海县至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后,若西行可从塔城市、阿拉山口至世界各地,若南行可过克拉玛依市与绿洲丝绸古道相接。
  四、山地丝绸之路
  山地丝绸古道,由西北向东南依次是天山道、昆山道、祁山道、阿山道、唐山道和秦山道。
  1.天山道
  天山道,以穿越新疆天山而得名,从北向南可分为下面三道:
  (1)阿拉沟道
  阿拉沟道,指从中国内地西行至吐鲁番后,从托克逊县城西行经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老巴仑台、小尤尔都斯盆地北部(即查汗诺尔达坂)、巩乃斯防雪走廊、巩乃斯林场和阿尔先沟至新源县那拉提乡,从那拉提西行至伊宁市后与绿洲丝绸古道的准南道相接。
  (2)捌棵树道
  捌棵树道,指从中国内地西行至吐鲁番后,从托克逊县城南行经苏巴什达坂(又称干沟、唐代称“雷石碛”)、库米什镇、库米什山(唐代称“银山”)、榆树沟(唐代称“银山碛”)、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曲惠乡的曲惠古城、和静县的乃门莫墩乡(又名“捌棵树”)至哈尔莫墩乡(又名“先行”)的哈尔莫墩旧城,然后沿大尤尔都斯盆地中的开都河西行至天鹅湖、巴音布鲁克区政府所在地,再从巴音布鲁克区政府所在地南行经库车县的小龙池、大龙池和盐水沟后与绿洲丝绸古道的塔北道相接。或从巴音布鲁克区政府所在地北行经“云中路”至新源县的那拉提乡,从那拉提乡西行至伊宁市后与绿洲丝绸古道的准南道相接。
  (3)北大渠道
  北大渠道,指从中国内地西行至和硕县曲惠古城后,西南行过焉耆的北大渠乡、七个星乡后,北行至和静县的哈尔莫墩乡,然后与哈尔莫墩乡以西的捌棵树道相接。
  2.昆山道
  昆山道,以穿越昆仑山而得名,从西向东可分为下面四道:
  (1)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道
  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道,从今新疆和田市沿喀拉喀什河上游南行,经岔路口、河尾滩、萨岔口至温泉或尼斯楚,再南行翻越昆仑山进入西藏,再去世界各地。
  (2)两湖山口道
  两湖山口道,从今新疆和田市沿泉水沟南行,经阿克赛钦湖和萨利吉勒干南湖之间的山口进入西藏,再去世界各地。两湖山口道,今已辟为新藏公路。
  (3)克里雅山口道
  克里雅山口道,从今新疆于田县沿克里雅河南行,通过慕士山(海拔7282米)和琼木孜塔格山(海拔6920米)之间的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再去世界各地。
  (4)长虹湖沟口道
  长虹湖沟口道,从今新疆且末县长虹湖南面的沟口南行,翻越昆仑山进入西藏,再去世界各地。1896年,斯文·赫定曾由此道前往西藏。
  3.祁山道
  祁山道,以翻越祁连山而得名。祁山道,又以是否经过敦煌而分为沙河道和柴盆道。
  (1)沙河道
  沙河道,因核心路段沿沙河河谷(原流向新疆罗布泊的今甘肃疏勒河古干涸河道)而得名。沙河道,从西安过甘肃的临夏在永靖刘家峡过黄河至青海省的民和(上川口)、西宁后,沿祁连山南麓西行并翻越祁连山至张掖(甘州),再从张掖西行经敦煌、梧桐沟、拉配泉、索尔库里、金雁山至鄯善国(新疆罗布泊一带的古鄯善国的国都伊遁城,即楼兰古城),然后与绿洲丝绸古道塔北道或塔南道相接。
  沙河道,以敦煌至米兰段而闻名世界,《佛国记》是这样描写的:“夏坐讫,复进到敦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余日。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于宝云等别。敦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之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尔。”“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
  (2)柴盆道
  柴盆道,因穿越柴达木盆地而得名。柴盆道,从张掖西行经敦煌南面的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当金山口、大苏干湖、牛鼻子梁、茫崖镇、沙子达坂至鄯善国,然后与绿洲丝绸古道塔北道或塔南道相接。
  4.阿山道
  阿山道,以翻越阿尔金山而得名。阿山道,从西安过甘肃的临夏,在永靖刘家峡过黄河至青海省的民和(上川口)、西宁(西平)后,逆湟水而上越日月山(赤岭),沿青海湖北岸、布哈河(大非川)至柴达木湖,从此穿越柴达木盆地,过老芒崖、芒崖后进入新疆的若羌,再与绿洲丝绸古道相接。
  5.唐山道
  唐山道,以翻越唐古拉山而得名。唐山道在青海、西藏境内,又可分为长江源头道和黄河源头道。
  (1)长江源头道
  长江源头道,从西安至西宁后,西南行越日月山至倒淌河,再沿青海湖南岸西行,过茶卡盐湖后,再西南行经格尔木、唐古拉山长江源头区、那曲、拉萨、日喀则、拉孜、定日、聂拉木至樟木口岸,沿恒河的支流麻章藏布河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尼泊尔至加德满都,可再至其他地方。
  (2)黄河源头道(即唐蕃古道)
  黄河源头道,从西安至西宁后,西南行越日月山至倒淌河,继续西南行,过共和县、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区、玉树草原、通天河、唐古拉山的查午拉山口、那曲、拉萨、日喀则、拉孜、定日、聂拉木至樟木口岸,沿恒河的支流麻章藏布河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尼泊尔至加德满都,可再至其他地方。
  6.秦山道
  秦山道,以翻越秦岭而得名。秦山道,从西安翻越秦岭至成都后,经岷江、邛崃(临邛)、雅安(青衣)、汉源(窄都)、西昌(邛都)、金沙江、云南大姚(青蛉)至大理,或经宜宾、云南昭通(朱提)、昆明(滇池)至大理,从大理西南行经永平(老街)、澜沧江、保山(隽唐)、怒江、腾冲,从腾冲西南进入缅甸,可再至其他地方。
  陆上丝绸之路无论哪一条,起点均在西安,西安是无可争辩的丝路起点。西北丝绸之路就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西南丝绸之路有人认为以成都为起点,其实成都与西安有蜀道相连,成都作为区域性都市,不足于担当国际性大通道起点的重位,这条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应该在西安,始起西安,经成都、西昌、渡金沙江,至云南大理一带,再往西南到缅甸,最后到达印度。这条路线和近代滇缅公路基本吻合。鉴于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阿富汗)看到蜀布和邛节杖以及印度孔雀王朝(前321年—前185年)的著作《政事论》《摩奴法典》中已有那帕塔(china patta意为支那成捆的丝)一词出现的事实来看,西南丝绸之路的开创要比西北丝绸之路早;吐蕃丝绸之路也以西安为起点,过咸阳、陇县,经天水,到兰州,从鄯州(今青海东部)进入青海省境内,然后穿过西藏、尼泊尔到达印度。这条丝绸之路相比较前两条丝路萧条,但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丝路。这条丝绸之路除了丝绸贸易之外,还有黄金、麝香、食盐、瓷器和茶叶贸易。
  古长安是条条陆地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东方文化、文明、科技以及经济西传的源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从周边诸多文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消化利用。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有人说中西文化交流,在古代主要是从东往西,是由于中华文明在近代以前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物质文化,诸如丝绸、瓷器、茶叶以及许多重大工艺与发明,诸如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等,都是从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长安与丝绸之路/张燕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