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皇宫和离宫
作者:武复兴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这是唐太宗《帝京篇》中的句子。唐王朝统治者像秦、汉时期的封建帝王一样,也是尽情挥霍、恣意享乐。他们除在长安城内修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以及禁苑、东苑、西苑、芙蓉苑等皇宫和苑囿别殿外,还在长安四郊修了翠微宫、玉华宫、望贤宫、华清宫、万全宫、九成宫、庆善宫等许多消暑避寒的离宫。唐太宗的这首诗,便概括地反映了这些宫殿建筑的巨大规模和豪华设施。
太极宫是唐长安最早出现的宫城,已如前述,它的南中门名承天门。由于门前有宽三百步的横街,因而这里是举行“外朝”的理想地方。如阅兵,受俘等许多人参加的活动,都可以在横街上举行①。进承天门后,再分别穿过两道宫墙上的嘉德门和太极门,才到达宫城内院,皇宫处于层层包围之中,正表明了封建统治者害怕人民,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太极门左有钟楼,右有鼓楼,正北是前殿太极殿。太极殿是太极宫的主要建筑,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便是在这里登上皇帝宝座的。平时,皇帝定时在这里会见群臣,处理朝政,称为“中朝”。太极殿院东墙左延明门外是门下省和史馆、弘文馆等机构所在地。弘文馆收藏图书,选用富有才学的学士,负责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并参议政事。又置校书郎,掌管校理典籍、刊正谬误。太极殿院西墙右延明门外,有中书省、舍人院等机构。
出太极殿院北门朱明门,再进两仪殿门,便到了举行“内朝”的两仪殿,皇帝日常在这里处理朝政。两仪殿之北又有甘露殿,它位于皇宫北部,距离禁苑很近,皇帝有时在这里举行宴会。中宗时的李峤在参加这种宴会后描绘道:“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②说明甘露殿靠近北城外的禁苑,附近并有池沼,流水和浮桥。
甘露殿东北有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绘画大师阎立本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等24名功臣像画在阁上,太宗自作赞语,并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题于阁上。唐人刘公兴曾在《望凌烟阁》诗中,表现了这一建筑的雄伟气势,以及阁上功臣们的生动形象,他说:“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丹楹崇壮丽,素壁绘勋贤。霭霭浮元气,亭亭出瑞烟,近看分百辟,远揖误群仙。图列青云外,仪刑紫禁前。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
甘露殿西的归真观后,有丝綵院,是专为皇家织绸染丝的地方。
安史之乱时长安一度沦陷。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后,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先住在旧日惯住的兴庆宫中。后来肃宗李亨因见他父亲唐玄宗仍经常“交通外人”,觉得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便强迫玄宗搬到太极宫的甘露殿去住。“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唐玄宗在甘露殿一夜夜、一天天地回味着不可重温的旧梦,直到死去。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为了让太上皇李渊“清暑”,要百官捐款,在太极宫东北城外禁苑中修了永安宫。第二年,改名大明宫。后来的唐高宗因为有风痹症,嫌太极宫低下潮湿,因而于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将大明宫大加扩建后,搬到那里去住,并改名为蓬莱宫,但很快即恢复为原名大明宫。此后的唐代皇帝,便大都在这里起居听政。
大明宫南中门名丹凤门,东有望仙、延政二门,西有建福、兴安二门。由于龙首渠从宫城南墙里侧流过,因而门内水上架有小桥。丹凤门与依次向北的含元、宣政、紫宸等殿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含元殿坐落于龙首原顶端,这是当时长安最显眼的建筑物。殿前的东、西方分别有翔鸾、栖凤二阙,与殿飞廊相接;左右有青石所铺砌的坡道,称为龙尾道;三级依次而下的廊前高台,砖石铺地,石栏杆下每间引出石螭头一个,用以流水。唐代李华在《含元殿赋》中描绘道:“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它“捧帝座于三辰,冲天街于九达。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崪云末”。含元殿将天子宝座高捧于日月星辰之间,面对着京城长安四通八达的道路。近看,它高扬着龙头而张着凤凰般的翅膀;远望,它高耸在树梢上的云雾中。
含元殿是与丹凤门互相配合举行“外朝”大朝会的地方,《剧谈录》说它“彤墀釦砌高五十余尺,左右立栖凤、翔鸾二阙。龙尾道出于阙前,倚栏下瞰前山,如在诸掌。殿去五门二里,每元朔朝会,禁军与御仗宿于殿庭,金甲葆戈,杂以绮绣;罗列文武,缨佩序立,……仰观玉座,若在霄汉。识者以为自姬、汉之代,迄于亡隋,未有如斯之盛。”杨巨源的“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③;以及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④。同样都表现的是在这里举行大朝会的情景。
宣政门内的宣政殿为“中朝”所在地。它的东、西院墙外分散着门下省、弘文馆、史馆、以及中书省、御史台、命妇院等机构。
再往北,便是举行“内朝”的紫宸殿,这是皇帝会见群臣的便殿,“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声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⑤
紫宸殿西北近西墙九仙门外为麟德殿。此殿三面,南有阁,东西有楼,北部相连,故又名“三殿”。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宴会,如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曾在这里宴请日本使臣粟田真人。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德宗又曾宴宰相于麟德殿之东亭。大约麟德殿有很好的舞台或场地,因而曾多次在这里组织演出。如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三月,肃宗为检查皇家乐工新制的钟磬发声是否准确,“临三殿亲观考击”⑥。此“三殿”即指麟德殿。又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二月,德宗自制中和舞,让皇家歌舞伎十余人在麟德殿演出,“会百寮观新乐诗”⑦。据《册府元龟》记载,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曾宴请“神策将士三千五百人于三殿”,可见这里地方的宽敞。
麟德殿西南右银台门附近,是翰林院所在地,其南为学士院。诗人李白便曾供奉翰林,在这里备皇帝咨询和起草一些诏令。
由紫宸殿向北,过蓬莱殿和含凉殿,便到了著名的太液池。池中修有蓬莱山和太液亭子。
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玄宗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帝自为法曲俗乐以教宫人,号皇帝梨园弟子。”“蓬莱宫”即大明宫,唐代梨园应在大明宫附近。玄宗通晓音乐,能自制曲谱,相传他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⑧。这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盛事,以致后人因此而称戏班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唐长安东城兴庆坊又出现了一座皇宫,这便是唐玄宗改筑他未即位前所住房院而成的兴庆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又加以扩建,占据了北部永嘉坊和西部胜业坊的各一部分土地。它的正门是西墙北部的兴庆门,正殿名兴庆殿。又有南薰殿、大同殿、交泰殿,长庆殿等许多建筑。宫城西南角面南修了一座宏大的楼房,名“勤政务本楼”,以标榜皇帝“勤于国事,关心民瘼”。这座高楼下临通东郭城春明门的大街,每年八月初五唐玄宗生日,都要在楼上举行盛大宴会,并在楼前演出鱼龙百戏,称作“千秋节”。这时春明门大街上总有许多人围观,正如诗人张祜所说:“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⑨“赵解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杂技表演者。以《倾杯乐》相伴的“马舞”场面非常壮观,相传当时曾“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⑩这些马“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奏乐开始后,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11)近年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浮雕式骏马,后腿半蹲,前腿斜向前立,马尾鼓起,颈上绸带飘扬,正表现了舞马的生动形象。
在一次勤政务本楼前的庆祝活动中,由于观众太多,人声嘈杂,听不见节目演出的声音,还曾让著名歌手许永新出来压场。她登上勤政务本楼舞台后,“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悠扬的歌声,使“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12)。郑郑曾在《津阳门》诗中概括千秋节盛大的场面说:“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公孙剑伎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诗下原注:“上始以诞圣日为千秋节,每大酺会,必于勤政楼下使华夷纵观。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又设连榻,令马舞其上。马衣纨绮而被铃铎,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又令宫妓梳九骑仙髻,衣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珠翠可扫。”不仅场面宏大,而且奢侈豪华达于极点。
由于兴庆宫西侧的坊里中住着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因而他结合《诗经·常棣》中“常棣之花,鄂不(府)韡韡(wei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些句子,将在勤政务本楼西北新修的一座相连而面西的楼,称为“花萼相辉楼”。“常棣”即棠棣,乔木,花数朵聚为一簇。“鄂”即花萼。“不”,借作“柎”,指花蒂。“韡韡”,形容花色鲜明的样子。
兴庆宫中部一汪碧水,名叫龙池、九龙池或兴庆池。它最初由地下水溢出汇集而成,后来引龙首渠水灌入,面积更加扩大。“缘堤夏篠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13)它的岸上嫩竹茂密,出水新荷在微风中摆动。倒映水中的殿台楼阁,如图画一般。波平水静,高大的楼船就像是在镜子上移动。池岸的细草、柳枝和水中的浮萍,则最先为兴庆池带来了春色,请看陈翊的诗句:“青春光凤苑,细草遍龙池。曲渚交苹叶,回塘惹柳枝。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14)
龙池东是著名的沉香亭,唐玄宗开元年间传来长安的几色牡丹花,便种在沉香亭前。后来玄宗还曾带着杨贵妃来这里赏花,并亲自吹笛,让乐工李龟年演唱了诗人李白当场所写赞美贵妃的《清平调词》。(15)
兴庆宫遗址区今已辟为宏大的兴庆宫公园。在碧波荡漾的湖水四周,花木丛翠,回廊曲桥,花萼相辉楼、南薰殿、长庆轩等碧瓦红柱的古典式建筑交相辉映;沉香亭前,春日牡丹争奇斗艳,颇有些唐时景象。
太极宫与大明宫相距不远,而且皇帝可以从禁苑中往来,外边人看不见。为了便于皇家在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往来,以及前往城东南角的芙蓉园游乐,唐玄宗开元年间先沿东城墙内侧修了一道新的城墙,形成从大明宫到兴庆宫的夹城。后来又修了从兴庆宫到芙蓉园的夹城。这之后就如史书上说的:“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夹城又名复道或阁道,当其经过东城上的通化、春明、延兴三座城门时,由特设的磴道从城楼上越过,与城下行人,互不相干。王维便曾于一个春日,陪同玄宗从大明宫出发经夹城前往兴庆宫,他在诗中写道:“銮舆迥出仙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16)他正是在从夹城登上城楼时,才看到这些景色的。后来在夹城最南端到芙蓉苑去的位置,专设了一座城门,名叫新开门。其地今天仍然叫新开门村。夹城中也种花木,曾住在紧靠东城墙新昌坊东部的白居易,便有诗说:“地偏坊远巷仍斜,最近东头是白家。宿雨长齐邻舍柳,晴光照出夹城花。”(17)
夹城中非常宽敞,据解放后实际探测,新修的夹城墙位于东郭城西23米处,从今西安东郊的胡家庙北开始,向南与东郭城墙基平行,一直延伸到新开门村北部,长8公里左右。它的长度和墙基夯土面的宽度、深度,都与东郭城基本一致。说明它的高度,也应该与郭城相仿。“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18);诗句既反映了夹城联系芙蓉园与皇宫的作用,也表明了皇帝经常在鼓乐仪仗的簇拥下,在宽敞的夹城复道中往来的情景。
在长安附近繁多的离宫中,以九成宫和华清宫最为著名。前者主要供避暑用,后者则是避寒的胜地。
九成宫位于今西安市西北约300里处的麟游县镇头乡。它本来是隋朝宇文恺、封德彝为隋文帝设计监修的行宫,名叫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重新整修后改名九成宫。唐高宗时曾改名万年宫,但随之又复名为九成宫。宫墙周长1800步,有“排云”、“御容”等许多宫殿,并设置了禁苑、府库和官寺等。九成宫的主要建筑都在天台山上,这实际是一个孤立的高大平台,三面环涧,远山耸峙,旁有杜水横过;风光优美,高敞凉爽。当时天台山上的主殿,与四周山上、山下的建筑物,跨谷修桥,飞虹相接,无怪魏征的《九成宫醴泉铭》中说这座宫殿“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月。”王维也曾在《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中描绘道:“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这里简直比传说中的神仙境界还要美妙了。
唐太宗、高宗和武则天等,都曾多次“春往冬还”,带着朝廷百官一道去九成宫避暑,这里实际成了全国临时的政治中心。
相传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一天,唐太宗在九成宫西部散步时,发见了甘美的泉水,因而魏征专为此事撰写了《九成宫醴泉铭》一文。其中说唐太宗“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锁,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知这是当时一个水源很旺的泉眼。
近年天台山出土的九成宫柱础石的承柱面大1平方米还要多,可见原来建筑物的巨大规模。现在宫南西侧之阙门夯土台还存在。魏征所写《九成宫醴泉铭》,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篆额并书写后刻字的石碑,仍然竖立在天台山半腰的一座小房中,它的上部虽已断裂,但字迹还比较清楚。唐高宗李治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亲自撰文、书写后刻石的《万年宫铭并序》碑,也立在这里。不知此地是否即当时出甜水的泉眼所在地。
麟游县南约10公里,清水河与青莲山水汇合后,从鱼塘峡一泻而下,急流飞瀑,声震群谷,下面冲成一个深潭,名叫“玉女潭”。这里两山夹涧,石岩如削,四面怪石嶙峋,真如图画一般。相传隋文帝经常在这里饮宴和观赏瀑布。武则天来九成宫时则曾在潭水中沐浴。“绝谷空山玉女泉,深源滚滚出青莲。冲开巨峡千年石,泻入成龙百尺澜。惊浪翻空蟾恍若,雄声震地鼓填然”(19)的诗句,便是对玉女潭优美风光的最好概括。
由于麟游县是皇家离宫所在地,又靠近沿泾河通向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因而这里在唐代修了许多佛寺,并依山凿岩,雕刻了许多精美的佛像。如在县西南30里的百尺岩上,石窟摩岩雕刻佛像在千尊以上,这就是唐代所建著名的千佛院造像。向南一山洞内,一尊佛像躯体最为高大。另外,在县城东北5里左右的古庄子村旁,在杜、澄二水交汇处的山岩上,两孔高6米左右的石窟中,有大型石雕佛像数尊,这里相传是唐高宗时所建慈禅寺旧址。南窟中立佛一尊,高约4.6米,坦露胸部,抬手作说法姿势。北窟一佛二菩萨,高度都接近4米。中间石佛,身披袈裟,结跏趺坐,衣服层层折叠,遮盖着整个佛座。人站在佛座上,高度仅及佛肩。两侧胁侍菩萨,叉手而立,笑容可掬。佛像都是利用山石原地刻成,面目秀美慈祥,肌体丰满有力,仪态生动自然。在南窟立佛后石壁上,有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题记。这类大型石刻佛像在西安附近比较少见,因而更加珍贵。
避寒的华清宫位于西安东临潼县骊山北麓,有温泉。很久之前,人们就知道利用这里的温泉水沐浴和治病,东汉张衡《温泉赋》说:“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土女煜其麟萃,纷杂沓其如烟。”北魏时的元苌也在《温泉颂》中介绍道:“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枕疴之客,莫不宿枨而来宾,疗苦于水。”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由著名建筑家阎立德主持,在这里修建了汤泉宫。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又加以扩建,并改名为华清宫。
华清宫的宫殿遍布骊山上下,四周设有围墙。它的北门是正门,门外水上桥名望仙桥。门内内城北门名津阳门,其中东侧由北向南有瑶光殿、飞霜殿等建筑。飞霜殿是皇帝寝殿,此殿之南,便是御汤九龙殿。相传这个浴池“周环数丈,悉砌以白石,莹彻如玉,面阶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20)。因此,它又名莲花汤。据说池中这些玉石雕刻品,都是安禄山所献。莲花汤西有芙蓉汤,因石砌如海棠花,因而又名海棠汤。这是专供杨贵妃洗澡的地方。郑嵎在《津阳门》诗中细致地描绘这些浴池华美的设施和妃嫔们来温汤沐浴游乐的情景说:“暖山度腊东风微,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残溜和缨緌。”诗下原有注文说:“宫内除供奉两汤池,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甃以文瑶宝石,中央有玉莲捧汤泉,喷以成池。又缝缀绮绣为凫雁于水中,上时于其间泛钑镂小舟以嬉游焉。”可知其规模也是很大的。
在宫城内外,还有按歌台、斗鸡台、羯鼓楼、舞马台,大球场、小球场等许多供唐玄宗游乐的建筑和设施。
唐玄宗笃信道教,因而在骊山西绣岭上专门修建了供奉老子的朝元阁。朝元阁稍东的长生殿是斋殿,去朝元阁祭祀老子前,先在这里举行迷信的斋戒仪式。羯鼓楼还在朝元阁之上,在这里打鼓,声音自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朝元阁之下,还有荔枝园和养鹿的地方。
唐玄宗每年冬天都带着杨贵妃和朝廷百官来华清宫避寒。《南部新书》说:“每年十月舆驾自京而出,至春乃还。百官羽卫,并诸方朝集,商贾繁会,里闾阗咽焉。”正是“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21)。这里也成了一个临时性的政治中心。
相传唐玄宗每次去骊山时,杨贵妃姊妹竞饰车服,比赛豪华。她们先用牛拉车,由于车上所镶嵌垂挂的金翠珠玉太多,“一车之费,不啻数十万贯。既而重甚,牛不能引”。于是又改乘马,她们又“竞购名马,以黄金为衔*(左革右龙),组绣为障泥”(22)。途中每家一队,各队穿着自己颜色统一的衣服。“五家合队相映,如百花之焕发。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于路歧可掬(23)。温庭筠曾写诗概括这个置国事于不顾的皇帝和权臣贵族们在华清宫的生活,他说:“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月白霓裳殿,风乾羯鼓楼。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薄云欺雀扇,轻雪犯貂裘。……”(24)安禄山叛军的鼙鼓声,才使玄宗大梦初醒,但为时已太晚了。“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25)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杨贵妃也早在玄宗逃奔蜀地的路上,在皇家禁军的强烈要求下,被缢杀于马嵬驿(陕西兴平县马嵬坡)。这便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叙述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代华清宫所在地,如今已建成驰名中外的华清池。“温泉过处花千树,笑向东风色色开。”这里优美的园林花木、清澈碧绿的池水、雕梁画栋的殿堂和游廊,特别是柔润可人的温泉水,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客。朝元阁所在地的老君庙中原有泥老君像一尊,后来发现泥表层下为一精雕玉石老君像。专家们一般认为这是唐代作品,也许它还接受过唐玄宗的顶礼膜拜呢。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唐华清宫,遗址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莲花汤、海棠汤等唐代浴池均已出土。如海棠汤平面近似椭圆,全用青石砌成,分上下两层,为台阶式,整体犹如盛开的海棠。池底正中有一直径十厘米的进水口,与陶水管相连。进水口四周残留之砌凿线,应是安装莲花喷水头的位置;遗址上已建成宫殿式建筑。这些无疑都将极大地增加游人的兴趣。
①见武伯纶、武复兴:《西安史话》。
②李峤:《甘露殿侍宴应制》。
③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杖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
④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⑤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
⑥《旧唐书:音乐志》。
⑦《旧唐书·音乐志》。
⑧《新唐书·礼乐志》。
⑨张祜:《千秋乐》。
⑩《新唐书·礼乐志》。
(11)《明皇杂录》。
(12)《乐府杂录》。
(13)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14)陈翊:《龙池春草》。
(15)详见武伯纶、武复兴:《西安史话》。
(16)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7)白居易:《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
(18)杜甫:《乐游园歌》。
(19)引自清光绪九年编《麟游县志》。
(20)《贾氏谈录》。
(21)卢象:《驾幸温泉》。
(22)《明皇杂录》。
(23)见《杨太真外传》。
(24)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25)吴融:《华清宫》其一。
丝路起点长安/武复兴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