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景观

博斯腾湖旅游区

作者: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


  博斯腾湖 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
  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16个,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浅东深,最深16米,最浅0.8米,平均深度约10米左右。
  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与雪山、绿洲、沙漠、奇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源”。
  博斯腾湖除了迷人的景色,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泊,只是一片风景优美、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安居乐业,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名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她的眼泪化为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湖水命名为“博斯腾湖”。
  莲花湖 是博斯腾湖西部系列相互串通的小湖沼之一,因盛产莲花而得名,是孔雀河的源头,距库尔勒市25公里。湖中芦苇茂密挺拔,湖水靛青黛蓝,湖心水域开阔,水深1.5~1.7米,清澈见底。夏秋之季,野鸭、大雁、鹭鸶成对成群,嬉戏其间。莲花湖景区建有水上餐厅、水上平台,并设有游艇、快艇、摩托艇、划艇、划船及游泳、划水、水上滑翔伞等多项水上度假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项目,4~10月是莲花湖游玩的黄金季节。
  西海海滨浴场——金沙滩 乌什塔拉乡向南行23公里就可到达西海海滨浴场——金沙滩,一眼望去,平湖万顷,水天相连。银沙细匀柔软,湖底的缓缓坡度与长2000米、宽60米的沙滩,给人们提供了游泳和嬉水的天然浴场。
  乘艇游至湖中,北望高山巍峨,冰盔雪甲;南眺沙山起伏,沙水共处,神秘莫测。悠悠碧水,渔船点点,一派蔚蓝色的柔情。阳光、沙滩、海浪,堪称西海一绝。不远处分布着许多平畴绿浪的芦苇荡,那里是水鸟的乐园。芦苇丛间水道纵横交错,绿波粼粼,水鸟翻飞鸣唱,好一幅“草长平湖白鹭飞”的水泽风景画。目前,金沙滩俱乐部马兰度假村已向游人开放。
  阿洪口 阿洪口迷人的风光堪称为博湖第一景,芦苇姿态各异,有的倒影涟涟,有的婷婷玉立,湖心鸟岛群鸟栖息,恬静悠闲,空中水鸟展翅翻飞,水中鱼儿游弋,湖面上莲花盛开,一朵朵莲花娇嫩鲜艳,令人爱怜不舍。
  情人岛上的茅草屋,外观古朴乡土气,内具现代设施,宁静安逸的休闲环境,令人返朴归真。举目眺望水上平台,好似海市蜃楼。登上平台,任选游乐项目,漫荡的橡皮舟,自控的情侣船,令人心跳的滑水板;驾驶单人摩托艇,乘一次升空伞更让游人无比刺激;还可跳进清澈的湖中尽情地戏水。
  望湖楼餐厅美味的鱼宴,亲朋聚会,登楼临窗,一边欣赏湖光美色,一边品尝美味佳肴。
  如果小住一宿,可以观赏到这里独特的早霞与晚景。
  金丝特避暑山庄 在和硕县北红山地带的一个水草丰美的山间小盆地里。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40公里左右就可到达高山牧场。牧场草地如毯,牛羊成群,喇嘛庙的鼓声悠扬深远;北坡的松林、蘑菇、雪莲花如神农耕耘;扬鞭纵马在草原上,如入人间仙境。
  在这里,游人还可以尽情地感受到和硕特蒙古人古朴而浓烈的风情。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更是热闹非凡,有醇香的奶酒、鲜美的手抓肉,还有古老悠扬的和硕特绝唱,夏日有日吾乐宾馆接待游人。
  红蝶谷 和硕县曲惠乡有一条曲惠沟,山口有一个神秘的山谷,谷内天山雪水涓涓流淌,百年古树——榆、桑、杏、核桃、沙棘或倔强或葱郁,参差披拂、枝叶婆娑。每到5月中旬,桑葚成熟,黑紫色、白色的果穗引来许多踏青的游客。5月中下旬到6月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有成千上万只红色的蝴蝶在谷内飞舞,一片火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蝶谷”。
  锡克沁千佛洞 锡克沁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维吾尔语是千间房的意思,现在这里没有了千间房,只剩一处唐代的寺院遗址,是当时的“伽蓝”(佛寺)之一。锡克沁千佛洞遗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
  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发现不少泥塑佛头。南大寺出土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有犍陀罗风格,是公元6~7世纪的作品;北大寺的佛头带彩绘,柳眉方脸,表现出东方审美情趣,估计是公元8~9世纪的塑像。锡克沁千佛洞遗址紧靠公路,大寺遗址中间低凹处有一股清泉向路北流去。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