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第十一章】宗教的输入与传播

作者:沈济时











  宗教是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先后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至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约公元前l世纪传入新疆于阗。张骞出使西域后,自大月氏人那儿“始闻浮屠之教”。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交往的日渐发达,佛教逐步输入中原地区。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二年),有“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这是佛教知识传入中原的开始。东汉时期,佛教流传渐广。光武帝之子楚王英“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公元67年,汉明帝在一天夜晚梦见顶有白光的金人从空中飞过宫殿,就把这个梦讲给群臣听,并让大家解梦。有个“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叫傅毅的解释说,金人就是佛像。傅毅能说出佛像一词,说明当时社会上对佛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汉明帝派中郎将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18人到大月氏,得佛画像和佛典,于公元68年,和中天竺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一同返归洛阳,建立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等,这是中国翻译佛经的开始,白马寺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东汉末年,不仅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民间崇佛立寺者亦有出现。
  统治者的提倡,魏晋南北朝时的战乱和动荡,使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之风行臻于顶点。公元534年,北方僧尼达200万。东西魏分裂与北齐、北周时代,两国僧尼数达300万左右,约占当时北方人口的l/10。佛教之盛行可见一斑。以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灭佛,僧尼人数大为减少。但作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来文化,佛教对中国社会仍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思想领域,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充分吸收了佛教的教理,面目为之一新,逐步形成了中国思想界儒、道、佛三者并存,互相争辩又互相借鉴的局面;在文化艺术领域,佛教艺术大量输入中国社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另外,佛教的输入对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的痕迹还依稀可见。佛教文化是外部文化大规模输入中国的第一次,它进入中国后,很快便被中国固有文化所改造、吸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祆教,在公元前6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故又称琐罗亚斯德教。因为崇火,拜占庭人称之为拜火教。公元226年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被定为国教,一时传播四方,开始盛行于中亚地区。据学者考证,公元6世纪初期,该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魏灵太后时(516—527),废其他祭祀崇拜,惟独保留了该教。北齐,北周仍“事胡天”、“拜胡天”。这里所说的“胡天”即是波斯的祆教。可见6世纪初,该教已在北中国各阶层中流行了。
  隋唐开始,该教甚为兴盛。隋朝设“萨保”对祆教徒加以管理。唐朝长安城中有祆祠5处。布政坊设于621年,时间最早,内设萨保府官,主祠祆神。另有醴泉坊、普宁坊、靖恭坊和崇化坊。洛阳有会节坊、玄德坊、南市西坊,凉州也有祆神祠。按规定,萨保官必须由胡人充任,两京和西部诸州的祆祠,需每岁定时祭奉,但禁止汉族民众祈祭。
  848年(唐会昌五年),武宗采取道士赵归真建议,罢黜佛教,外来的祆教也同时被禁止。祆教、景教和摩尼教徒还俗者共3000余人。但祆教仍继续存在。862年宣武节度使令狐绚曾给史怀恩牒文,准其担任开封城北祆教庙庙祝,从此史氏吐代为祝,至北宋末。西域的高昌,于阗等地则直到10世纪仍有人信祆教。
  祆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民间文化、风俗、音乐、美术均有影响。如北朝至唐,以祆祠官衔萨保(宝)为名者很多,尤其流行于西北地区。祆教的以手拂熄火,以免亵渎神圣之火的习俗,至今在我国民间保留着。祆教的赛神宗教音乐,以后演变成了“穆护歌”,广为流传。
  景教,又称聂斯脱利派,为基督教的一支。431年,景教创始人、时任基督教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聂斯脱利,因主张人神二性的新说,被罗马朝廷罢免大主教职务,旋被放逐。后在波斯建立总教会,遂称聂斯脱利派。公元7世纪上半叶,唐太宗在位,他鼓励对外交流,对各种宗教采取了一视同仁的宽容政策,景教便于此时从中亚传入中国。
  据现藏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波斯主教阿罗本来到唐朝首郜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唐太宗不但派出宰相房玄龄率领仪仗队到长安西郊隆重接待,而且让阿罗本等人在皇帝的藏书楼翻译《圣经》,还在宫内与其时论福音的道理。638年,唐太宗下诏准其在长安义宁坊造波斯寺一所。继太宗而在位的高宗在宗教上继续实行宽容政策,故使景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除了首都长安外,还在各地设立景教寺,以至“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武则天当政时,景教受到佛教、道教的攻击,景教在僧首罗含、大德及烈等带领下,竭力维持。玄宗时,又提倡景教,令宁国等五王亲临景教寺院,建立坛场,景教复兴。744年,玄宗还亲自召集景教僧罗含、普论等17人一同到兴庆宫“修功德”。“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权虽然不稳,但相继的几个皇帝肃宗、代宗、德宗对景教还是支持的。845年(唐会昌五年)灭佛,景教和其他宗教一起被禁止,从此逐步衰落灭绝。
  景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曾翻译过约30多部经文。敦煌莫高窟曾发现景教经文抄本5、6种,这是现存景教重要文献资料。景教虽然在中国消失了,但它的传播毕竟是我国古代与基督教世界最早的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摩尼教是3世纪时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该教采纳祆教、基督教、佛教教义,创立了宣扬光明与黑暗斗争的新教——摩尼教。公元242年,波斯萨珊王朝沙普尔一世准其在波斯传播。但不久继位的瓦伦一世谴责并监视了摩尼,约277年后摩尼死于狱中,摩尼教被视为异端而禁断。教徒多逃往中亚和印度,此教在北非和中亚地区流行起来。
  据中亚发现的文书残卷记载,摩尼教于675年传入中国。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卷《二宗经》来唐朝。拂多诞是摩尼教僧侣的职位,仅次于慕阁,《二宗经》是摩尼教的基本经典。719年,吐火罗国(中亚阿姆河中游)支汗那王献一名懂天文的大慕阁到唐朝来,唐玄宗亲自召见他,询问摩尼教教法,并设置法堂,照摩尼教的要求供养。敦煌莫高窟所出《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上注明是开元十九年(731)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在集贤院译成,这说明在731年摩尼教徒是可以自由从事译经活动的。但次年玄宗下令,称摩尼教是邪教,妄称佛法,欺骗百姓,应严加禁止,但“西胡”外侨,仍允许信奉,不加问罪。
  762年,回鹘登路可汗帮助唐朝击败史朝义的叛军,收复了洛阳,次年带着睿息等4个摩尼僧回国。在可汗的支持下,摩尼教成了回鹘国教。由于唐朝和回鹘有特殊关系,移居长安的回鹘人极多,于是在768年,唐朝正式允许信奉摩尼教的回鹘人可以建寺传教,寺名大云光明寺。3年后,回鹘人又请求在荆(江陵)、扬(扬州)、洪(南昌)、越(绍兴)等州,设置寺院。796年回鹘又派摩尼僧8人到长安。807年,回鹘使者要求在洛阳、太原置摩尼寺3所。于是两京之外,北自太原,南至江陵,东至绍兴,都有摩尼寺;新疆境内,吐鲁番盆地则是摩尼教的传播中心。
  摩尼教在回鹘中地位极高,可汗常与摩尼师共议国政。派往唐朝的使团中必有摩尼僧随同。摩尼教趁机大力传教。大摩尼师几年一换,往来回鹘,小摩尼师每年从长安转往江南、岭南。在外来宗教中,除了佛教之外,摩尼教在唐朝流行最广。
  840年,回鹘亡国。次年,唐朝暂停江淮摩尼寺的活动。843年唐又下令全部没收摩尼寺庄园钱物。京师女摩尼72人被处死,余者被流放。摩尼教在汉地被禁。但摩尼教仍在民间拥有势力,秘密流行。
  古丝绸之路上传来的这些宗教,虽然最终只有佛教在中国站住了脚跟,但它们都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丝绸之路/沈济时.-上海:中华书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