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在中国

声名显赫的地方——库车

作者:李良义






  地处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和“中国白杏之乡”的美誉。
  库车古称龟兹,隶属阿克苏市。全县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与轮台、新和、和静、沙雅、尉犁等县相邻,县辖9镇、6乡、218个行政村、5个国营农牧场,有中央、自治区、兵团、地区驻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70余个。
  库车总人口45万,其中,城镇人口20万,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汉、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县。库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唐时期,龟兹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领辖西域22个都护府及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驻军,是当时中央政府统辖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商贸中心。
  库车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国道314线贯穿全县5镇1乡1场,国道217线贯通天山南北,终至库车与314线相连,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南疆铁路横穿县域,并与石油、煤炭铁路专用线连接,民航直达乌鲁木齐、阿克苏,是南疆五地州的交通枢纽和南疆至北疆的大动脉,已成为南疆集航空、铁路、公路相交织的客货运集散地,具有南联北拓、东进西挺的地域优势。
  库车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气源地。境内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0%以上,原油储量7亿吨,占探明储量的70%以上,其中凝析油占探明储量的88%以上、已探明的油气田有雅克拉、塔河、东河塘、牙哈、伊奇克里克、大涝坝、依南、依深、亚肯背斜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库车成为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接替区。
  库车矿产资源储量极为富足,开发前景广阔。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达15.6亿吨,发热量均为7000大卡以上,可广泛用于炼焦、发电和发展煤化工业。境内的俄霍布拉克煤矿,精查储量达10.5亿吨,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好的整装煤田。石英沙储量约430万吨,品位高达95%以上;岩盐储量达36亿吨。石膏、陶土、石灰石、大理石、铁、锰等十余种矿产均有较大的储量和开采价值。
  库车水土光热资源丰沛,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1.4℃,年均降水量为64.5毫米,无霜期长达266天,是全国年平均晴天最多的县市;全县耕地面积达79万亩,可垦荒地约350万亩;全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经县域,渭干河、库车河两大河系年径流量达14.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总补给量达7.14亿立方米,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库车物产丰富,是国家、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畜基地,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库车小刀、花帽、紫羔皮、地毯、小白杏、药桑椹汁、木纳格葡萄等名优特产品驰名中外。
  全县杏树种植面积达14.7万亩,其中瓜果面积9.7万亩,年产量8万多吨,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白杏之乡”。
  库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一。人文历史景观中,石窟、壁画独树一帜,堪称一绝。龟兹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齐名,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窟群。境内星罗棋布的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多达80余处,洞窟壁画面积达2万平方米。龟兹古遗址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50余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克孜尔千佛洞已申请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古文化遗产。始建于两晋时期中国著名石窟之一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和新发现的阿艾石窟深为世人瞩目。库车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壮、美为一体,资源类型非常集中,有山川、河谷、草原、沙漠、小溪、河流、瀑布等不同景象和地貌。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苏巴什古城、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杨林等。国家2A级风景区天山神秘大峡谷,景色粗犷豪迈,鬼斧神工、雄浑奇绝,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备受游人青睐。《西游记》、《绿洲客栈》、《天地英雄》、《绝代双雄》等多部影视剧相继在此拍摄。中国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的绝句,尤令世人惊叹。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