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塞外江南——阿克苏
作者:李良义




这里的绿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种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晴川烟树、云悬玉峰、烟笼多浪、沙海胡杨、古寺晨唱、浑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归舟、古崖幻影、长虹旭日等十景更是闻名遐迩。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色的水”。阿克苏河从境内流过,所以得名。阿克苏总面积1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多万。现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
阿克苏市是维吾尔、汉等多民族聚居区,人口达43.45万。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建乐园,使阿克苏市这颗镶嵌在中国西陲的明珠熠熠生辉。
阿克苏地域,是古代姑墨、温宿国所在地,汉朝归西域都护府,唐代又辖于安西都护府、龟兹都护府。清代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之后设阿克苏县。1949年以后,设阿克苏专区,辖原阿克苏县。1983年,撤县建市,是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阿克苏市地势广阔平坦,水草丰茂,农牧发达,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土层深厚,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适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区。阳春碧波万顷,夏秋遍地金黄。树有杨、柳、桑、榆、槐、法桐,果有杏、桃、苹果、核桃、红枣、无花果、葡萄等。瓜果飘香,四时应市。艾西曼湖、多浪水库和胜利水库,常有大天鹅、小海鸥、野鸭、水雉、大雁等飞禽栖息。盛产鲢、鲤、鲫、草、鲶、大头鱼和牛蛙等水族。河湖、渠系、林网、条田,景色醉人,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瓜果之城”。西部阴干山一带,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具备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
阿克苏在西汉神爵二年(前60),归属汉朝版图。自1883年建新城以来,一直是所在地区军政首脑机关驻地。现驻阿克苏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功勋卓著的一二零师三五九旅。本世纪50年代初期,这支英雄部队奉命屯垦戍边。他们挺进戈壁,兴水利、治盐碱,锁住亘古黄龙;修道路、辟良田,奉献粮山棉海。军垦战士艰苦创业,建成16个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和建材、纺织、化工、电力等实力雄厚的支柱企业,修建了西北地区最长的公路桥—塔里木河大桥。农一师经济已成为阿克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故事生动离奇,绘画精湛绝伦,佛像栩栩如生。克孜尔尕哈烽燧、昭怙喱佛寺遗址、龟兹古城遗址、古墓群、天山神木园等众多关隘、城堡、驿站、墓葬和出土文物展示着西域古文明的神奇异彩。
雪峰、冰川、溪谷、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构成了海拔7435米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美丽和神奇;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源头在这里汇成;人称“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探险者的魂魄和征服者的喜悦显露着神奇圣洁的面目;雪峰辉映下的高山龙池、平台草原、雾雪云杉;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克孜力亚峡谷、盐水沟奇貌和“布达拉宫”赤砂山;长河落日下的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征服自然的奇迹沙漠公路、铁力买提达坂、柯柯牙绿化工程;勇敢狩猎者的天地黑英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尽显阿克苏多姿的风采。
丝绸之路在中国/李良义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