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二节 鸡骇之犀

作者:林海村













  先秦文献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纵横家张仪替秦国游说楚怀王,怀王终于被说服,便派人给秦王送礼品,“乃遣使车百辆,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1〕。鸡骇是一种印度宝石,学名“金绿宝石”(Chrysoberyl),梵语作Karketana(猫眼石),主要产于斯里兰卡和南印度西海岸。〔2〕
  金绿宝石硬度为8.5,比重3.5—3.8,具有玻璃光泽,颜色有淡绿白、淡绿黄、淡绿褐色及黄色等,透明或半透明,参差状或贝壳状断口。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最名贵的宝石之一。印度人还把“猫眼石”称作vairdūya(猫眼石、水晶),汉代文献或称“璧琉璃”。《汉书·地理志》说“罽宾国出璧琉璃”,有学者解释为“罽宾国出产玻璃”,这是不正确的。汉语“玻璃”一词来自波斯语,相当于婆罗钵语belur/bylwl(水晶)。〔3〕“玻璃”一词在梵文中是silā,在婆罗钵语中是jām。为什么古汉语不直接用这两个词呢?看来,波斯胡商最初用玻璃冒充水晶与中国人进行交易。商人之奸诈,古亦有之。
  顾名思义,“鸡骇之犀”指的是一种镶嵌印度猫眼石或玻璃的青铜犀牛。犀牛品种很多,印度犀牛个体较大,而东南亚的苏门答腊犀牛个体较小。《尔雅·释兽》说“兕似牛,犀似豕”,将两者加以区别,那么“鸡骇之犀”似指模仿苏门答腊犀牛铸造的青铜犀牛。
  早在殷商时代,犀牛形象就进入中国青铜器艺术。清道光(一说咸丰)年间,在山东梁山发现小臣艅犀尊,属于晚商作品,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三册著录了一件“四祀邲其卣”,实际上是犀牛青铜卣,据说出自安阳殷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代流行铜犀牛。1973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一件错金银青铜独角犀。1954年,四川省昭化县发现一件战国错金银犀牛铜带钩,通体布满花纹,长17.5厘米、高6.5厘米。美国赛克勒博物馆也收藏了这样一件带钩。〔4〕战国时代,犀牛还进入中国玉雕艺术。据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网站调查,目前已发现四件战国玉雕犀牛。一件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一件在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一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收藏单位不详。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品,长25厘米、宽7.9厘米,体扁平,镂雕、浮雕和阴线饰纹,背上有横列三孔,可供穿挂使用。洛阳文物考古工作队藏品,长 13.1厘米、宽6.5厘米,体扁平,以镂雕、浅浮雕和线纹法琢制,两面纹饰相同,与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品非常相似。〔5〕
  楚怀王时代,中国流行在青铜器上镶嵌宝石或玻璃珠。例如,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出土镶嵌玻璃珠的鎏金铜带钩就镶嵌有玻璃珠;洛阳西工区战国晚期墓出土的一面山字纹铜镜,也镶嵌有蜻蜓眼玻璃珠,十分精美。〔6〕
  楚怀王送给秦王的“夜光之璧”似乎比镶嵌猫眼石的青铜犀牛更为珍贵,秦朝大臣李斯甚至把它与六国之宝(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骊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相提并论。〔7〕一般认为,“夜光之璧”指夜明珠,而夜明珠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
  1954年,英国学者李约瑟首倡夜明珠为荧石之说,认为古代中国人喜爱的叙利亚产品——夜明珠,别名“孔雀暖玉”(Pyrosmaragd),实际上是一种能发磷光的月长石(Feldspar),或称荧石(Calcium Flouride)。1974年,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汉译本出版,其说在中国学界广为流传。〔8〕但这个说法一直遭到中国宝石专家的质疑。因为中国盛产荧石,根本不必从印度进口。此外,荧石太廉价,一吨才几百元钱。楚怀王不会把这么便宜的东西当作礼物送给秦王,李斯也不会把一种普通宝石列为六国之宝。
  最名贵的宝石是金刚石,印度盛产金刚石,所以章鸿钊早就提出夜光璧或夜明珠指金刚石。〔9〕这个说法得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的进一步论证,认为夜明珠可能是印度金刚石。1928年,大军阀孙殿英部下从慈禧太后墓中盗走的夜明珠,就是由印度莫卧儿王朝沙·贾汗 (Shah Jahan)国王命名,并且已遗失将近350年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据说这颗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蒋介石,曾经镶嵌在宋美龄的拖鞋上,如今下落不明。不过,可与之毗美的金刚石还有印度名钻——Koh-i-Nur(光明之山)和波斯名钻Koh-i-Dariya(光明之海)。
  印度国宝“光明之山”后来落入英国人手中,原来镶嵌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冠上,现藏英国伦敦塔。〔10〕如果“夜光之璧”真是金刚石,那么从印度名钻“光明之山”或波斯名钻“光明之海”,仍可一睹“夜光之璧”的风采。
  注释
  〔1〕《战国策·楚策一》。《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罗马帝国)亦产“鸡骇犀”。
  〔2〕荻原云来等编:《梵和大辞典》上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页321。
  〔3〕D.N.MacKenzie,A Concise Pahlavi Dictiona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p.18.
  〔4〕《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八册称为“错金云纹牛形带钩”,其实应为错金银犀牛带钩。
  〔5〕参见《古玉的断代与辨识——玉犀牛·玉辟邪·玉麒麟》,《收藏家》杂志网络版(http://www.wenbo.net.cn/wbkt27.htm)。
  〔6〕西周晚期工匠已掌握在青铜器上镶嵌宝石或玻璃的技术,河南洛阳西周晚期青铜鼎上就镶嵌有玻璃珠;参见高至喜:《论我国春秋战国的玻璃器》,《文物》1985年第12期,页54—65。
  〔7〕关于西域与六国之宝,李斯对秦王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骊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史记·李斯列传》)。
  〔8〕Joseph.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vol.I,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pp.199-200;李约瑟著、袁翰青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年(1990年第二版)。
  〔9〕章鸿钊:《石雅·宝石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重印本,页102—103。
  〔10〕王春云:《廉价萤石不可能是夜明珠》网络版,21世纪珠宝网(http://www.21gem.com/news/sc/news.asp);原文刊于《珠宝科技》2004年第5期,本文引自《香港大公报》2004年2月17日版的报道。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