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三节 明朝与三佛齐的朝贡贸易

作者:林海村





  印度尼西亚古称“三佛齐”,元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许多贫苦百姓,纷纷浮海到三佛齐谋生。大多数人入乡随俗,在当地安居乐业,但是也有人铤而走险,入海为盗。为了维护中国与东南亚朝贡的顺利进行,大明海军在三佛齐进行过两次维和行动。
  永乐四年(1406),郑和在三佛齐侨领施进卿的帮助下,一举擒获海盗头目陈祖义。据何乔远《名山藏·王亨记》,“广东人陈祖义,故有罪,亡入某国,久之,亦有众。”大明舰队出访巨港时,陈祖义试图抢劫郑和宝船。“永乐三年(1405),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殇灭之,至五年回。”〔1〕郑和擒获陈祖义得到当地侨领施进卿的帮助。明成祖遂“设旧港宣尉使司,命(施)进卿为宣尉使,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2〕宣尉使司是明朝在边远少数族地区设置的行政管理机构,如云南宣尉使司。在东南亚,明成祖只在苏门答腊岛设置过这种地方行政机构。16世纪初,阿里·阿克巴尔甚至把苏门答腊—阇婆当作中国十二个省中的第十个省。他在《中国纪行》中写道:“阇婆是来自默伽(麦加)——秩达(吉达)以及中东其他港口和印度的舶船都在那里抛锚的港口。因为中国的船只停泊处要依靠苏门答腊人。”〔3〕
  永乐十三年(1415),郑和在苏门答腊发动第二次剿灭海盗的维和行动。据《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七,这年“七月,郑和第四次奉使西洋诸国归还。九月,郑和献所获苏门答腊贼首苏干剌等于行在。兵部尚书方宾言苏干剌大逆不道,宜付法使正其罪,遂命刑部按法诛之”。郑和在三佛齐两次剿灭海盗,保障了明朝与东南亚诸国朝贡贸易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朋友帮助查找三佛齐朝贡的红珊瑚的下落,据说故宫仓库内的红珊瑚有上百件之多,最大的一棵高99厘米(加盆高),地表高64.5厘米。由于这棵红珊瑚树太大,找不到合适的展柜展出,目前暂时放在库房里。这些红珊瑚的来历不详,只有清代标签。中国不产红珊瑚。郑和七下西洋结束后,明朝与西洋诸国大规模朝贡贸易亦寿终正寝,此后不再有西洋使者朝贡红珊瑚,所以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与西洋诸国大规模朝贡贸易的历史见证,恐怕就在故宫库房上百件红珊瑚之中。
  据《瀛涯胜览·阿丹国》记载,郑和在红海之滨的阿丹国(今也门亚丁)“买得重二钱许大块猫眼石,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株,又买得珊瑚枝五柜、金珀、蔷薇露、麒麟、狮子、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之类而还”。那么北京故宫收藏的最大的红珊瑚树究竟来自阿丹国,抑或三佛齐国的贡品?仍需海洋生物学家最后确定。
  目前尚未发现旧港宣尉使司遗址,我们只得在印度尼西亚各地博物馆寻找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在考察雅加达国家博物馆藏品时,我们有幸发现两件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大盘,年代皆在郑和下西洋时代。一件为永乐窑青花缠枝葡萄纹菱花口盘,另一件为永乐窑青花缠枝花卉菱花口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与这两件完全相同的青花大盘。〔4〕据展品标签,两者皆出自苏门答腊岛,也即郑和多次造访的三佛齐。明初菱花口青花大盘是永乐皇帝用来赏赐西洋诸王的礼品,在海外只见于伊朗王宫和奥斯曼帝国从埃及掠夺的青花瓷器群。因此,这两件永乐窑青花大盘完全可能是郑和舰队带给旧港宣慰使的礼品。
  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告诫后世子孙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5〕尽管中国舰队有称霸海上的足够实力,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非贸易,而是为了“通西南海道朝贡,宣德化而柔远人”,把明成祖的登基消息昭告天下,制造“万国来朝”的太平盛世景象。永乐二十一年(1423),北京城竟然出现十二国一千两百名外国使节一起朝贡的盛大场面。〔6〕因此,郑和率领的27000水师根本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地中海型”的海军,它同西方海军的根本差异在于:中国水师是以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为生存基础,与农耕生活方式不构成相互依赖之关系,郑和舰队的首要任务是文化传播、政治炫耀,让“犹未宾服之远者”来中国朝贡。西方海军则与其国家生存构成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国家商业行为在军事领域的延续。
  注释
  〔1〕《天妃之神灵应记》。
  〔2〕《明太宗实录》卷七一。
  〔3〕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3年,页256。
  〔4〕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256—259。
  〔5〕《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七。
  〔6〕《罪惟录》卷三六《外国传·古里国》记载:“二十一年,西洋十二国遣使千二百人贡方物,古里为最。”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