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4.2 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作者:马莉莉,任保平













  独立后,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逐渐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当前,哈萨克斯坦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结构单一、外贸结构失调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与中国睦邻友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哈萨克斯坦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有内在需求,更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可能取得率先的突破性进展。
  一、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基础与社会政治环境
  哈萨克斯坦横跨欧亚,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之一,西濒里海(海岸线长1730公里),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哈萨克斯坦原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伴随着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新思维”的民主化改革,苏联逐渐土崩瓦解,哈萨克斯坦则于1991年12月16日在其通过苏维埃最高《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法》之后正式宣告独立。
  1.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基础
  哈萨克斯坦有12个州、10个经济特区及5个工业园区。①截至2014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国内人口达到1716万,其中城市人口为945万人,占55%;农村人口为771万人,占45%。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3年全球竞争力(GCR)报告》中,哈萨克斯坦成功进入世界前50行列;而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哈萨克斯坦在18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最新排名中位列第69位,属高人类发展指数组别。
  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使得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哈萨克斯坦境内有90多种矿藏,1200多种矿物原料,已探明的黑色、有色、稀有和贵重金属矿产地超过500处。钨、铀、铬矿、铅、锌约占全球储量50%、25%、23%、19%、13%,其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7位、独联体第2位,石油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哈萨克斯坦通过制定和实施《哈萨克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0—2014年)》《哈萨克斯坦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规划(2010—2014年)》等对其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等进行详细规划,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后劲,其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均位于独联体国家前列。2012年哈萨克斯坦全国货运总量为4752.7亿吨/公里,比2011年增加6.9%。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LPI)调查排名显示,在收录的155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名列第86位。②而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3年全球商业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2013)中,哈萨克斯坦名列商业环境排行榜第49位,居前苏联国家前列。
  2.哈萨克斯坦的社会政治环境
  独立后初期,哈萨克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一样,基本上是在苏联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上勾画国家发展的蓝图,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扬弃。1995年新宪法颁布之后,哈萨克斯坦确立总统制,形成以纳扎尔巴耶夫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主要实行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和制衡的原则行使职能。在此过程中,总统权力得到不断加强和巩固,议会和总统关系逐步走向和谐,经济社会稳定发展。2011年,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提前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任期延续至2016年,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近年来频繁调整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及管理层,积极开展廉政建设,打击腐败,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在对外关系方面,哈萨克斯坦将外交关系的总体任务定位为“为国内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从独立后一直奉行以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为核心的“积极、实用、平衡”的外交政策,开展“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周边外交”及“能源外交”,主要在重视与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与俄罗斯交往的同时积极谋求密切与西方之间的关系。此外,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并深化与日本、南亚、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伙伴关系”,活跃于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欧安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之中,为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谋求更大话语权,以增强地区影响力。不过,随着国际恐怖组织的渗透,哈萨克斯坦国内恐怖事件频发,恐怖活动进入“活跃期”,2012哈萨克斯坦境内至少发生14起恐怖事件。不仅如此,阿富汗问题、在周边地区的一系列推翻现行政权的“颜色革命”等都给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的长效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
  二、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的历程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势在必行。贯穿着“市场化”和“私有化”两条主线,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率先实现向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周刊联合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自由度排行榜显示,哈萨克斯坦位于第68位,得63分,得分高于世界和区域的平均值。具体来讲,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私有化”浪潮下的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是哈萨克斯坦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其私有化改革于苏联末期就逐渐展开。从改革措施来讲,“私有化”改革分为“非国营化”和“私有化”两个方面:私有化强调将资产所有权从国家转归私人或者私营企业,而非国营化则是强调将国家资产转变为非国家所有或者非国家经营的财产,即国家对该资产不再享有所有权或者经营权,除完全卖给私人外,其形式还包括对国家资产出租、租赁等。根据资产转让方式,非国营化和私有化的主要方式有:无偿转让、以优惠价格转让、出售股权或者股份、委托或承包租赁、招标、拍卖、定向转让、“库邦”债券等。③哈政府在1991—1999年先后通过并实施《关于1991—1992年国有资产非国营化和私有化法》《1993—1995年国家资产非国营化和私有化实施纲要》《1996—1998年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和重组实施纲要》及《1990—2000年私有化及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实施纲要》等相关法律及规划,使得小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私有化有序展开。截至1998年底,共有2615个股份企业和合伙公司以及2905个社会领域的单位完成私有化。在进行企业私有化的同时,哈萨克斯坦还在独立后12年时间内逐渐实现土地私有化改革,为发展农业打下基础。
  第二,放开价格管制,实现价格自由化。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价格体制改革,希望通过主要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商品价格早日实现让市场主导资源分配,尽快恢复被计划经济体制扭曲的经济联系。在苏联解体之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向这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开出“休克疗法”这剂“良药”。受俄罗斯价格自由化的“休克疗法”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于1992年1月6日开始对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管制,而粮食和能源价格也于1994—1995年逐渐转向由市场进行调节,至此,哈萨克斯坦价格自由化基本上全部实现。与此同时,价格自由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应带来物价飞涨,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率一度飙升。据统计,1992—1995年哈萨克斯坦的CPI指数分别达到3060.8%、2265.0%、1258.3%和160.3%。
  第三,“自由化”主导下的货币、贸易体制改革。独立后初期,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波动,哈萨克斯坦仍然使用苏联时期的货币——卢布。然而,“休克疗法”下的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不断飙升,俄罗斯被迫于1993年进行货币改革。然而,俄罗斯在发行新卢布时采取的诸如限制其他国家新卢布的发行量、将黄金储备存于俄罗斯等措施引起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卢布区”国家的强烈不满。1993年11月1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关于发行哈萨克斯坦货币》的总统令并发表电视讲话,哈萨克斯坦正式退出“卢布区”并开始发行本国货币“坚戈”。此后,哈萨克斯坦政府陆续通过一系列法令,不断保证和实现“坚戈”的自由兑换及充分的流通性,并于1999年正式实现本币和外币之间的自由兑换④,据哈萨克斯坦央行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基准汇率维持在5.5%,平均汇率为150.9坚戈1美元。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放弃了传统的由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的做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不仅对外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而且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外商进行投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2年,哈萨克斯坦吸收外资流量为140.2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哈萨克斯坦吸收外资存量为1069.2亿美元。
  三、哈萨克斯坦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迁
  随着哈萨克斯坦经济逐步走向复苏,其国民生产总值取得高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结构内部失调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迟迟未得到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哈萨克斯坦经济总量的变迁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独立后至1996年,这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适应期,也是克服经济危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关系的阶段;二是从1996年至今,哈萨克斯坦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进入改革和发展阶段。
  1992—1996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遭遇极大挑战,并一度陷入衰退。独立后初期,哈萨克斯坦与前苏联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暂时中断,而与新的经济伙伴之间的交往尚处于建立之中,并且新经济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一定周期,在此过程中,哈萨克斯坦经济一直处于下滑和衰退过程中。1992—1995年哈萨克斯坦的GDP分别为265亿美元、245.8亿美元、219.4亿美元和205.5亿美元,1993—1995年的GDP均为负增长,分别为-9.2%、-12.6%和-8.2%。以1990年为基础,1991年的GDP仅相当于1990年的89%、1995年则仅相当于1990年的61.4%,1995年的职工实际工资相当于1990年的69.9%。在这五年时间内,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下降约40%,民众收入水平下降约30%。为挽救经济颓势和保障居民生活,哈萨克斯坦政府于1991—1995年先后颁布和实施《稳定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纲要》《作为主权国家的哈萨克斯坦的形成和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及走出经济危机政府行动纲要》《1996—1998年深化改革纲要》等一系列“反危机文件”,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哈萨克斯坦终于迎来经济发展的转机,1996年哈萨克斯坦GDP总量为210.4亿美元,同比上涨0.5%,实现独立后经济总量的首次增长,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进入复苏轨道(如图4-7所示)。⑤
  1996年开始,哈萨克斯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制定颁布《2030年前发展规划》及《2050年前发展规划》,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改革及发展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政府成功实施工业创新、农业粮食、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居民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发展纲要。⑥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曾一度给哈萨克斯坦造成较大冲击,但这并未影响哈萨克斯坦经济复苏及发展的总体趋势。经济发展在这一时期仍然实现高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5—2010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5%。其中,2000—2005年是哈萨克斯坦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0.1%。2007年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之后,哈萨克斯坦采取了包括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手段在内的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方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逐渐开始回升,2008—2012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3.3%、1.2%、7.3%、7.5%和5.6%。
  2.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的变迁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绝对值都稳步增长,2011年分别达到96.17亿美元、716.36亿美元及964.37亿美元。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渐降低,由1992年的22.3%降至2011年的5.4%,在1998年之后相对稳定,略有下降。工业生产总值和服务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约占GDP的40%和50%左右,2011年工业和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占GDP的40.3%和54.3%(如图4-8所示)。
  就每个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虽然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逐渐完成土地的私有化改革,农业生产关系与苏联时期相比发生巨大变化,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和设备老化、国外农产品竞争等因素,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从生产结构上来看,哈萨克斯坦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两者产值总和达到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林业和渔业的产值极低(如图4-9所示)。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工业结构并不合理,采矿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石油开采业发展迅速,而其他工业部门发展相对缓慢。2003—2012年,采矿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开始,采矿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而这一比例在2011年上升到63.3%,制造业则由于基础薄弱、设备老化及投入不足、竞争力下降等原因而发展受限(如图4-10所示)。
  而就哈萨克斯坦服务业而言,哈萨克斯坦的服务业主要有商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及通信业、教育培训、金融等,其中房地产业受哈萨克斯坦经济向好的影响,其产值增加较快,由2000年的10.8%增加至2009年的15.9%。⑦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来看,最终消费在哈萨克斯坦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之前,消费占哈萨克斯坦GDP比重达到60%以上,1994年达到最高水平88.3%,2006年以后这一比重略有下降。2011年,消费支出占哈萨克斯坦GDP的53.9%。随着哈萨克斯坦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建立和完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在1999年之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突出,201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占比达到21.9%。投资占哈萨克斯坦GDP的比重较小,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1997—2007年这段时间内,投资比重略有上升,由11.5%增加至35.53%。2007年开始,受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一比重又呈现下降趋势,在2011年达到22.4%(如图4-11所示)。
  四、哈萨克斯坦贸易格局的变动
  哈萨克斯坦外贸格局的变动是其经济改革历程和产业结构的外在反映,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取得快速增长,但是,单一的工业结构影响其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1.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规模
  独立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自1995年经济复苏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除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滑外,其他年份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外贸顺差。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与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在一系列自由对外贸易政策的推动下,从2000年至今,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2012年,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368.2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值,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922.8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445.4亿美元。1995—2012年,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2011年达到历史最大值,为501亿美元。2013年,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商品总额1313.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825.1亿美元,顺差336.4亿美元(如表4-8所示)。
  2.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受此影响,在独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哈萨克斯坦自身的工业结构十分单一,油气资源开采、矿产采掘等发展迅速,其他产业活动则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内部发展失调。
  对外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产业结构在空间范围内的拓展,尽管近年来哈萨克斯坦逐渐认识到发展“非资源领域”、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先后出台并逐步实施了《2003—2015年工业发展创新战略》《2020年商业路线图》《里海油气发展战略》《煤炭工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战略性文件,但出口结构单一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转变。哈萨克斯坦出口产品以附加值低、技术落后的初级产品为主,矿产品、非贵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往往占到其出口额的90%以上,而矿产品一直占到哈萨克斯坦出口总额的70%左右,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收入来源。
  2000年,哈萨克斯坦出口总额86.5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占到62.9%、半成品占到33.7%;2013年,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达到825.1亿美元,同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攀升至76.3%、半成品比重为21.3%,两者合计比2000年上升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中,向中国的贸易增速最高,2000—2013年年均增长26.6%,由6.7亿美元增至143.3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比重达到70.6%、半成品占28.7%,两者合计占到99.3%(如表4-9所示)。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进口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发生太大改变,高科技领域和加工工业的衰落,不仅促成了经济对原材料产品出口的依赖性,而且导致对进口高技术含量商品的依赖性。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类产品进口一直位居首位,占到进口总额的40%左右。2012年,哈萨克斯坦进口商品总额为267.52亿美元,同比上涨24.9%,其中机电产品进口额为82.61亿美元,同比上涨17.6%,占总进口额的30.9%,运输设备进口额为40.87亿美元,同比上涨15.3%,非贵金属及其制品进口额为31.64亿美元,同比增加62.3%,占总进口额的11.8%。从广义商品分类来看,哈萨克斯坦消费品进口比重有所上升,由2000年占总进口的18%升至2013年的25.1%;从中国进口增速为36.3%,远高于哈萨克期坦总进口19.3%的增长速度,其中,哈萨克斯坦加快从中国进口资本品和消费品,两者2013年进口比重分别达到38.1%和22.1%。
  3.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地理结构
  欧洲是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贸易地区,2000年,哈萨克斯坦28.4%的出口流向欧洲16国,到2006年该比重攀升到57.6%的最高值,随后下滑,2013年仍维持在52%的水平。在此期间,哈萨克斯坦同时加大向东亚国家的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9.1%升至2013年的18.6%。从进口结构看,哈萨克斯坦逐步缩减从欧洲和北美的进口,转向从东亚获得进口产品,2000年,该比重为7.1%,到2013年,哈萨克斯坦23.3%的进口源自东亚(如表4-10所示)。
  从国别来看,受地缘政治的影响,2012年之前,俄罗斯始终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04年,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分别为76.5亿美元,到2011年为238亿美元,分别占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的23.3%和18.9%,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达239.8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2.5%,占哈萨克斯坦进出口总值的17.5%;其中,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其出口总值的17.9%;自中国进口75.0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占其进口总值的10.9%(如表4-11所示)。
  就中哈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2012年出口额为115.7亿美元,同比下降0.2%,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2%;2013年1—9月出口额为72.2亿美元,下降13.2%,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成为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2012年进口额为30.7亿美元,增长38.9%,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1%;2013年1—9月进口额为24.2亿美元,增长7.8%,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9.9%。
  总体来说,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市场,进口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并且对外贸易结构的特征是“出口以原料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⑧
  4.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但长期保持逆差。2000—2013年,哈萨克斯坦的服务贸易总额由29亿美元增长至172.1亿美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不过,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领域的逆差格局没有太大改善,在2000—2013年这14年时间里始终表现为逆差,2013年其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71.8亿美元。从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2000年,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比重为0.095%,2006年以后超过0.2%,2012年为0.215%,比2000年上升仅0.12个百分点(如图4-12所示)。
  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流通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在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出口中始终占有很大比重,两者共占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的90%以上,而生产性服务所占比例很小,该结构一直未有太大变动。2000年,哈萨克斯坦生产性服务、流通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出口额分别为0.15亿美元、53.34亿美元和5.04亿美元,2013年则分别达到0.93亿美元、30.73亿美元和18.52亿美元,其增长速度分别为15.1%、14.4%和10.5%。在流通性服务中,交通服务占有较大比重,2013年其贸易额达到12.74亿美元;在消费性服务领域,旅游和政府服务占比重较大,2013年贸易额分别为14.72亿美元和3.79亿美元。此外,生产性服务和流通性服务所占比重略有增长,分别由2000年的1.4%和50.7%增加至2013年的1.9%和61.2%。而消费性服务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47.9%下降至2013年的36.9%,减少了11%(如表4-12所示)。
  五、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形势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在现政府提出的2050年远景规划中,将致力于推动本国跻身全球重要经济体之列,扩大与外部世界的经贸联系成为必要选择。作为快速崛起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亦积极推动欧亚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加快自身融入全球化进程;并且,哈萨克斯坦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亚洲合作机制方面有卓越贡献,共同的利益关切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另一首要合作方。
  1.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展
  自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并针对该构想提出加强“五通”倡议之后,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大国,哈萨克斯坦进行了积极回应。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领导人提议努力加强政治协作,建设统一路网,巩固贸易往来,加强货币流通,扩大民间交流。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将使欧亚国家与拥有很大潜力的中国中西部省份的经贸合作变得更加密切。这将增加双边贸易额、投资额,促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并且扩大人文交流。我们认为,这将放宽货物运输、人员迁徙及商品流通的条件,减少行政壁垒。”⑨2014年1月10日,哈萨克斯坦副外长萨雷拜在会见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乐玉成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正是在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的,当即得到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积极响应,这对哈萨克斯坦而言意义重大,哈萨克斯坦方对此高度重视。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涵盖经贸、投资、人文和战略互信等各个方面,将把本地区合作提升至新的高度。“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打造“欧亚大陆桥”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哈萨克斯坦方愿积极支持、参与经济带建设,以此为契机,通过全面深化对华合作促进本国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⑩
  目前,中哈两国之间已经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展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2013年12月2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巴克图—巴克特口岸试点开通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这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个农产品进出口的快速通道。2014年3月11日,围绕“进一步深化中哈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主题,来自中哈两国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参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中哈企业家委员会首次工作会议暨丝绸之路经贸研讨会,就中哈两国之间的能源、化工、基础设施、制造、投资、展览、物流等行业的经济交流展开热烈探讨。2014年3月27日,“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艺会演和商品展览活动在新疆塔城市举行,活动期间,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政府代表团在塔城市举办文艺会演及哈萨克斯坦农产品、手工艺品展览等系列活动,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2014年4月1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达成合作协议,哈萨克斯坦将把西安作为中国发往该国货物及过境货物集散地,这进一步拓展了中哈两国在投资合作领域的发展空间。此外,“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智库峰会”于2014年5月23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围绕“携手、共赢、创新、繁荣”这一主题,与会成员将深入分析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前景和现实目标,进一步梳理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加强彼此经贸合作的方向、路径与措施,从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既有的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彼此之间的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合作、共同繁荣。作为睦邻友好的战略伙伴国,多年来,中哈之间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不断深化双方互信与合作,两国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及旅游等领域进行一系列互利性战略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全。2012年1月17日,哈萨克斯坦“独立日”前夕,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首都阿斯塔纳发表国情咨文,就哈萨克斯坦2050年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与具体任务进行全面阐释,为哈萨克斯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有参与其中的内在需求和可依靠的合作基础(11)。
  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有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在需求。当前,哈萨克斯坦处于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哈萨克斯坦自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民经济以能源行业为主,造成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依赖于资源开发的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的脆弱性增大,难以抵御较大的经济波动,且容易造成对外来日用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依赖,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哈萨克斯坦迫切需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因此,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2050年前发展战略》中提出“加速推进创新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矿产、油气等资源开采领域的发展;实现农工综合体的创新转变;建立知识密集型经济,提高哈萨克斯坦的科技发展潜力;保障城市化、交通和能源三大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优先发展方向,而在本国经济结构尚未真正成熟以及中亚一体化步伐陷入瓶颈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的合作,实现与外部经济的紧密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两大全球经济增长极,这无疑为哈萨克斯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第一,从合作框架和机制来看,多年来,中哈之间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双方互信与合作,积极探索出多元化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早在1996年,中哈两国就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边境地区相互信任和裁减军事力量的合作机制;2002年,中哈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协约》并于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哈两国之间的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并在2011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2012年中哈建交20周年之际,两国总理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定期友好会晤。中哈两国就双边合作、地区政治经济形式发展所展开的密切沟通与交流已经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一大特色。第二,从经济合作基础来看,中哈双方修建了经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的两条跨境铁路,该线始于重庆,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直抵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铁路正在全线运行,充分保证中哈经济交往的通达性;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西北五省尤其是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密切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双方就能源与管道建设、展会经济与口岸建设、交通技术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此外,中哈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进口来源国,双方共建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陆地边界线上第一个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心,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跨境经济合作区。双方还在努力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简化两国人员往来程序,这为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下了建设的经济基础。第三,哈萨克斯坦具备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能力。独立后,哈萨克斯坦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一系列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整个中亚五国的一半以上,对外开放程度和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具备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条件。随着中哈两国双方政治互信的不断深化以及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条件越发成熟。
  ①10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布拉拜经济特区(旅游)、巴甫洛达尔经济特区(石化)、国家工业石化技术园经济特区(石化)、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建筑、工业)、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物流、交通)、萨雷阿尔卡经济特区(冶金、金属加工)、昂图斯季克经济特区(纺织)、塔拉斯化学园经济特区(化工)、创新科技经济特区(IT创新)、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贸易、物流)。
  ②哈萨克斯坦投资指南:2013[EB/OL].商务部网站,http://www. fdi.gov. cn/1800000121_25_220_0_7.html.
  ③张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71.
  ④哈萨克斯坦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实行有条件的自由兑换。
  ⑤张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04-105.
  ⑥王雅静.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情况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2(7).
  ⑦张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14.
  ⑧张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76.
  ⑨白俄总理和三国驻华大使谈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中国网,http://news. china. com. cn/world/2014-02/26/content_ 31607342. htm.
  ⑩哈萨克斯坦积极支持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EB/OL].新华网,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4-01/ll/c_125989527. htm.
  (11)图列绍夫.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条件成熟[EB/OL].中国社会科学在线,http://www. csstoday. 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7257. html.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马莉莉,任保平编著.-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