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4.9 “支那”和“赛里斯”名称的由来

作者:石云涛

   
  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支那”“脂那”,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文献,在费尔瓦丁神的颂辞中写作Cini,或Sāini,古代波斯文中有的写作Cin,或Cinistan、Cinastan,与粟特文中的Cyn相近。这个名称可能是通过东伊朗语传去的。公元前550年,波斯人居鲁士攻灭米底国,建立波斯帝国。后来居鲁士东征,将帝国东界推进到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汉代中国人称为大夏)。居鲁士之子即位后,一再对东方塞人部落进行征战,把波斯帝国的东北疆域扩大到中亚的锡尔河流域,与葱岭以西塞人游牧地区接壤。这促进了波斯人对中国的了解。
  古代印度人最早也称中国为“支那”,梵文中写作Cīna,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提到这个远在北方的支那。两大史诗起源很早,成书过程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所以不能确定其具体年代。而月护大王(公元前320—前315年在位)侍臣高底里雅的《政事论》是有年代可考的,书中提到Cīnapattā,意即“出于支那的成捆的丝”。至迟公元前4世纪,印度人已经了解到代表中国的这一名称。
  希腊、罗马文献中最初称“Thin”,见于公元80至89年佚名作者完成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一书。此词拉丁文写作“Sina”,复数为“Sinae”。“Sin”是词根,发音接近中文的“星”;加上词尾“a”,发音为“希那”;加上“ae”,发音为“希内”。后来英文作“China”,法文作“Chine”,意大利文作“Cina”,梵文作“Cīna”,其源皆出拉丁文。梵文这个词后来在佛教经籍中被译为“支那”“脂那”或“至那”。支那的本义是什么?有各种解释,如秦、日南、滇、羌、荆(楚)、蚕、丝、绮、褒义的美称等等。
  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秦”和“丝”“绮”,春秋时代秦国处于西北,后来秦代统一全国,开展了对外交通,秦之威名通过西域民族和商贩而传入中亚、南亚和西亚,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就称中国为秦,直至汉代匈奴人仍称中国人为“秦人”。先秦时秦国与西域的交通,史料上缺乏详细的记载。张星烺说:“秦穆公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勋业烂然,史无详文。仅于《左传》中一二处,略见其范围之远近而已。其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九十二国之名,竟无一国,传于后世,至可惜也。九十二国所占区域,究若何之广,亦无从知。鄙意秦始皇以前,秦国与西域交通必繁,可无疑义。惜汉初执政者,皆丰沛子弟,悉非秦人。秦国之掌故,鲜能道者,以致秦与西域之交通事迹,史无详文也。”〔1〕
  西方传教士卫匡国于明朝永历九年(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刊印其《中国新图》,首先提出“支那”即“秦”这一说法。美国汉学家劳费尔(B.Laufer)认为乃马来语之古称,指中国广东沿岸。有人认为“支那”就是丝绸,高底里雅书中已经讲到产于“支那”的丝,秦朝尚未建立,“支那”一词不可能从秦演变而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也认为一定为“秦”之译音。称支那为“秦”之译音的说法似乎更有说服力。伯希和指出,秦朝建立虽然晚于高底里雅之书,然而秦之建国始于周平王时代,在公元前700多年。高底里雅之书晚于秦穆公约350年,那时“秦”之威名早已远扬于印度了。〔2〕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答戒日王所问“大唐国”时说:“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3〕说明所谓“至那”和大唐一样都是国号。“支那”这一名称直至汉晋时还为西域各国所沿用。公元150年前后,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eus)在他的地理学著作中同时用“支那”(Sinae)和“赛里斯”(Seres)两个名称。
  通过中西交通的开展和从遥远的东方传来的丝绸,欧亚大陆上其他地区和文明国家很早都了解到中国的信息。在古代希腊文献中称中国人为“赛里斯”,最早记述“赛里斯”的是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作家克泰夏斯(Ctesias),他说:“据传闻,赛里斯人和北印度人身材高大,甚至可以发现一些身高达十三肘尺的人。他们可以寿逾二百岁。”〔4〕肘尺乃法国古代长度单位,指从肘部到中指长,约等于半米。“赛里斯”,西文写作“Serice”或“Seres”,这个词的原意是“丝国”“丝国人”,显然希腊人也是用他们所见到的中国产品丝绸来称呼中国和中国人,但他们所谓赛里斯人可能是指从事丝绸贸易的人,不一定是汉地人。有人认为,克泰夏斯这一段文字的真实性令人生疑。不过书即便为后人伪作,书中记述的内容却有真实的成分,克泰夏斯的描述有些荒唐,这种荒唐正是古代希腊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早期的模糊认识造成的。他提到“赛里斯”这一名称很有意义,说明希腊人很早已有了对中国的了解。公元1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n)也记载了赛里斯的地理位置,但他的记载并不准确,大致是指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一个地方。到公元1世纪和2世纪罗马作家笔下,“赛里斯”已经是对中国的很普遍的称呼了。
  〔1〕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上古时代中外交通》,第8页。
  〔2〕〔法〕伯希和:《支那名称之起源》,见《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影印本,第36-48页。
  〔3〕〔唐〕辩机、玄奘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卷5,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36页。
  〔4〕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页。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