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5 徐福求仙——秦通四邻与秦人东渡 5.1 秦与西域的交通

作者:石云涛

    
  秦始皇击灭六国,建立秦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东亚大陆出现了第一个封建制中央集权大国,为中西交通更大规模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代之而起的汉朝在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基础上,将中外交通推向一个新阶段,从而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本章先论述秦代与周边的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开展。
  5.1 秦与西域的交通
  秦朝统治仅十五年时间,统治者又忙于稳定东方局势,无暇顾及向西部的开拓。因此无论文献记载,还是考古资料,都很少能够说明秦时中国与西域各国各族间的交往和交流,历来中西交通史著作都对此不加论述,或者一笔带过。实际上秦朝在中西交通和交流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大一统的局面为汉朝中西交通形成高潮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秦朝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征服南方的百越,无论在西北陆路,还是在南方海路的交通上,都具有奠基和开拓的作用。
  秦朝是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发展而来的。如前所述,秦于周平王东迁时始建国,地处西陲,自建国之初便与西北戎狄接壤。秦国与戎狄间有过战争,但长期以来秦国统治者主要精力在于与中原各诸侯国的争霸斗争,对于西北戎狄主要处于守势,相互进攻的不多,为彼此间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环境。秦朝建立,“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1〕。秦与西域交通的咽喉地带,即后世所谓“河西走廊”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汉初河西居住着羌人、匈奴人、月氏和小月氏人、单桓部人、敦煌(薨)人等,而且各有不同的部落。〔2〕秦与诸族基本上和平相处。
  秦虽然没有向西域发展势力,但秦国在中国西部的崛起和秦完成全国统一,其声威却远达西域。“秦人”之称呼广播于新疆地区、中亚和南亚。《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李广利率领的汉军远征大宛,大宛国人却称汉地人为“秦人”〔3〕。在伊朗、阿富汗和中亚诸国不少地方,中国人至今仍被称为“秦人”。〔4〕在印地语(北印度语,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中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一种语言)称中国为“秦”。新疆拜城县保存至今的东汉时期摩崖刻石中还按传统称“秦人孟伯山”〔5〕。
  史书上虽不见有关秦与西域官方的往来,但有史料说明,彼此之间有人进行着贸易活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据《史记集解》引韦昭曰:“乌氏,县名,属安定。倮,名也。”《史记正义》则云乌氏县“古城在泾州安定县东四十里”。泾州安定县在秦时属边境地区。倮是人名,所以《史记》同传说他“鄙人牧长”〔6〕。《史记》中所谓西戎,是西北戎族的总称,分布在黄河上游和甘肃西北部。这段记载是说乌氏人倮从事畜牧,贩卖马牛,换取中原之丝织品,又将丝织品献于戎王,戎王则偿之以十倍的牛羊。乌氏倮因此成为巨富,秦始皇以封君视之,请参与朝事。这件事说明秦代的丝织品通过私人贩运传至西北戎人部落。
  秦代器物也有向更远的西域地区传播的迹象。据苏联考古学家鲁金科介绍,在阿尔泰山北麓巴泽雷克3号墓发现有花纹的丝织品,制作精美。在6号墓出土一面中国铜镜,白色金属制成,镜体已经损坏。日本学者梅原末治曾把中国汉代以前的铜镜分为战国式和秦式镜两种类型,此镜乃秦式镜的变形之一。他认为此铜镜的年代至迟不晚于公元前4世纪。阿尔泰山西麓的一个墓室中曾出土过形制相同的镜子。古阿尔泰部落居于中亚地区,在这里发现的中国丝织品和铜镜,反映了秦时中亚与中国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上的联系。〔7〕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前期,考古工作者对秦咸阳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在第三号宫殿基址发现大面积壁画,其中有葡萄内容。秦与西域邻近,葡萄是西域特产,传入秦国和秦朝都是有可能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云:“葡萄,《汉书》作蒲桃……《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8〕汉以前陇西已有葡萄,陇西地近秦国都,葡萄传入秦国或秦朝首都咸阳当有可能。李斯上秦王《谏逐客书》中有云:“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又云:“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9〕昆山之玉、夜光之璧来自西域。此书虽上于秦朝建立之前,而秦时也应源源不断地输入。传说中西域刻玉工人和画工来到秦朝。王嘉《拾遗记》记载:
  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诡怪群物之象。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皆名其臆前,记以日月。工人以指画地,长百丈,直如绳墨,方寸之内,画以四渎五岳列国之图。又画为龙凤骞翥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山泽之人云,见二白虎,各无一目,相随而行,毛色相似,异于常见者。至明年,西方献两白虎,各无一目。始皇发槛视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杀之,检其胸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迄胡亥之灭,宝剑神物,随时散乱也。〔10〕
  如果剔除此段记载中一些夸张的成分,其中所反映的西域进献工艺匠人善于雕刻玉器和绘画,有一定的真实性。新疆于阗是产玉之地,其地当有善于雕刻玉器的工匠艺人,秦国和秦朝都城咸阳地近西域,西域刻玉画工入秦,应该是有可能的。同书又记载: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见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其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又见赤云入于丰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南得烟丘碧树,郦水燃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漂檖龙松,寒河星柘,岏云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垦,涤嶂霞桑,沉塘员筹;北得冥阜干漆,阴坂文梓,褰流黑魄,暗海香琼,珍异是集。二人腾虚缘木,挥斧斤于空中。子时起工,午时已毕。秦人谓之子午台。亦言于子午之地,各起一台。二说疑也。
  此段虽凭虚之说,难可信据,而“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出于对西域的想象,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释道安、朱士行等人撰佛经目录书记载:“秦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弗从〔11〕,遂囚禁之。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意谓秦时已有西域僧人来中国传教,此事有的学者以为可信,有的学者以为太远于事实,姑且存疑。〔12〕
  〔1〕《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239页。
  〔2〕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3〕《史记》卷123《大宛列传》,第3177页。
  〔4〕2014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境外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笔者有幸参加。8月12日至9月1日,赴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梵蒂冈、荷兰等国;10月2日起至15日,赴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11月18日至12月3日,赴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间时时听到诸国人仍以“秦”或“契丹”称呼中国人。
  〔5〕王炳华:《丝绸之路新疆考古研究》,见氏著《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6〕《史记》卷129《货殖列传》,第3260页。
  〔7〕〔日〕梅原末治:《汉以前的古镜的研究》,日本京都,1935年;〔苏联〕鲁金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见《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第39页。
  〔8〕〔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3《果部》,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01页。
  〔9〕〔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39,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542页。
  〔10〕〔晋〕王嘉:《拾遗记》卷4,收于《汉魏丛书》,第717页。
  〔11〕〔唐〕释道世撰,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卷12,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36-437页。
  〔1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