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5.4 秦人胡服骑射

作者:石云涛


  古代活跃在欧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国北方草原民族都有优良战马和骑射技术,中国中原地区很早就向这些游牧民族学习骑射。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赵国。《战国策·赵策二》记载赵武灵王为了对付北方匈奴骑兵,说:“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1〕他的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与楼缓谋:“吾欲胡服。”得到楼缓的支持,但“群臣皆不欲”〔2〕。过去认为,“胡服”只限于赵国的各级官吏和骑兵,“骑射”实行的范围仅限于赵国西北边境地带,这里曾是赵国和匈奴相连接之地。
  实际上推行胡服骑射者并不是只有赵国,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和建立秦朝后,也实行胡服骑射。考古发现的著名的秦兵马俑,骑兵都穿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形制,由于缺乏形象资料,在认识上看法不同。王国维《胡服考》认为“胡服之入中国,始于赵武灵王”。他考证胡服形制是惠文冠、具带、履靴,上褶下袴。就是唐代的祷褶之服。从唐墓出土的壁画、陶俑、三彩俑等形象来看,褶服为圆领、右衽,双襟掩于胸的右侧,腰束革带,衣长及膝。他还指出,战国时并不是只有赵国胡服骑射,其他诸侯国也有,如楚国。《楚辞·大招》云:“小腰秀颈,若鲜卑只。”《战国策·齐策》中的田单“大冠若箕”〔3〕。
  秦国和秦王朝曾与北方的匈奴长期作战,秦人也借鉴赵武灵王的经验,向匈奴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骑兵鞍马俑形象反映出秦骑兵的特点,从二号坑出土的骑兵俑服饰上也可能看到秦军胡服骑射的证据。秦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身穿交领右衽,双襟交掩于胸前的上衣,左压右,左侧的襟边垂直于胸的右侧,衣长齐膝,袖长达于手腕,窄袖口,腰束革带,领、襟、袖口都镶着彩色缘边,与上述胡服形制十分接近。不同的是胡服没有配甲衣,而秦骑兵则把甲衣与胡服糅合在一起。其甲衣由125片固定与活动的甲片组成。〔4〕肩无披膊装束,手无护甲遮掩,既保留了行动灵活,又具备了安全性能。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登短靴。这些表明这种服装完全是从骑兵的特点而考虑设计的,既吸收了胡服的特点便于骑射,又从实战出发加强了防护功能。
  〔1〕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武灵王平昼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2页。
  〔2〕《史记》卷43《赵世家》,第1806页。
  〔3〕王国维:《观堂集林》卷22,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69-1077页。
  〔4〕参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张涛:《试论秦骑兵的渊源、发展及其特点》,http://www.reader8.cn/data/2008/0803/article_146150.html;孙德润;《由咸阳骑马俑说起战国秦骑兵》,载《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