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7.2 汉匈间的和亲和对抗

作者:石云涛

     
  7.2.1 和亲与备战
  汉朝建立以后,匈奴经常侵扰汉朝北部边境地区。匈奴人善骑射,勇敢剽悍,来去倏忽,“往来转徙,时至时去”〔1〕。匈奴以骑兵为优势,“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2〕。对于汉朝来说,大军出征,匈奴很快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大漠草原之中;长期戍守,空费粮草;不加防备,匈奴又会随时而至。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逾句注山,攻太原,至晋阳城下。汉高祖亲率大军30余万北击匈奴,中匈奴诱敌之计,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河西南),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达七天七夜。后用陈平之计,贿赂单于阏氏(单于之妻),才得脱险。
  汉高祖采纳娄敬的建议,“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3〕。同时开放关市贸易,以满足匈奴人对汉地生活用品的需要,以缓和匈奴的进攻。此后七八十年,历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直到武帝初年,汉朝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和亲”并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侵扰和掠夺,匈奴不断发兵南下,劫掠汉地人口和财产。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骑兵14万从朝那(今甘肃平凉市北)、萧关(今甘肃萧关)攻入,杀北地郡(今固原附近)郡尉。前锋到了雍(今陕西凤翔)和甘泉(今陕西淳化县),火烧回中宫,汉政府急调10万大军保卫长安,发车骑抵御匈奴。过了8年(文帝二十二年),匈奴又从云中、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附近)两郡各侵入3万骑。匈奴骑兵不断入侵,汉与匈奴互有胜负,但汉朝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文景时期一边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局势,一边为抵御匈奴做了些防备工作,随着经济的恢复开始做反击的准备。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移民“实边”,增强了边防力量。文帝还大力提倡养马,训练骑兵,在西北及北部边境地区设立了30个牧马所,用官奴婢3万人从事牧养。景帝时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始造苑马以广其用”〔4〕,训练众多精强的军马以扩大骑兵。作为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在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军事对抗过程中,骑兵的发展往往决定了双方的强弱变化。春秋时,中原各诸侯国盛行车战,北边的戎狄步战,在装备上戎狄并无特殊的优势。〔5〕战国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北方出现了习于骑战的胡人,对秦、赵、燕形成极大威胁,各国修长城以做防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聘请匈奴军官训练骑兵。凭借这支军队,赵国灭掉中山国,攻打楼烦、林胡,扩大了领土,“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6〕。汉朝文帝和景帝发展养马事业,为后来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必要的准备。
  7.2.2 汉武帝反击匈奴
  汉武帝即位后,改革政治体制,结束了诸侯跋扈的局面,中央集权大为加强;汉朝建立已经60余年,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综合国力空前雄厚;社会安定,已无内顾之忧,反击匈奴的条件成熟了。从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起,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这一年汉朝使人佯卖马邑于单于,匈奴单于亲率骑兵10万侵扰代郡、雁门一带。汉武帝采取大行王恢的意见,欲诱敌深入,乘机歼灭,在马邑附近以大军设伏。单于退兵,以此绝和亲,汉匈间和亲关系宣告破裂。马邑之谋揭开了汉朝大规模进击匈奴的战争的序幕。
  汉武帝时期,进击匈奴的战争主要在元光三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32年至前119年)的10多年间,将军李广曾说他身经大小70余战。其中大的战役有十几次,大规模的决定性的战役有3次。
  第一次战役收复河套地区。汉匈关系破裂后,汉使卫青等四将军率兵“击胡关市下”。匈奴则“数入盗边”,侵渔阳(今北京密云),“杀辽西太守,略千余人”;又入侵雁门,“杀略千余人”〔7〕。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旗),沿黄河北岸西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大包围,发起突然袭击。匈奴白羊王逃走。这一战役使西汉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汉朝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和五原郡(今内蒙古五原),“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8〕。武帝又下诏募民屯边,建立了反击匈奴的基地。
  第二次战役进占河西地区。这次战役发生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贵族凭借着河西要地控制西域,这一年派骑兵万余人攻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汉朝派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越过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再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越居延津(今内蒙古居延海),攻至祁连山,大破匈奴,俘虏3万余人,俘虏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70余人。汉朝的军事进攻引起了匈奴内部的分化,匈奴西部地区在一年之内连遭两次沉重打击,在西部的统治无法维持。单于怪罪浑邪王、休屠王,欲召诛之,浑邪王率众降汉。汉朝把降众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汉朝又先后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此后“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9〕。河西走廊为汉朝所控制,从而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道路。
  第三次战役收复漠南。这次战役发生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虽然连遭失败,仍不断南下骚扰。元狩三年(前200年)入右北平(今河北平泉一带)、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二郡,杀掠千余人。汉朝决心深入漠北反击匈奴。漠北即蒙古大沙漠以北的地区,自汉代以来即有此称,文献上有时写作“幕北”。第二年,汉朝调发10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分别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向漠北进军。这是汉朝反击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率西路军从定襄越大漠,北进千余里,击灭了匈奴伊樨斜单于的军队,单于仅率数百名骑兵突围逃走,汉军直追至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霍去病的东路军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出兵,深入两千里,跨过大沙漠,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封禅狼居胥山姑衍山,临翰海而还。此后匈奴力量大为削弱,无力大举南下,“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10〕。
  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汉朝对匈奴的反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从而解除了北方边境地区的威胁,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暴掠夺,使北部边境地区得以安定并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构成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1〕晁错:《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见《汉书》卷49《晁错传》,第2285页。
  〔2〕晁错:《上书言兵事》,见《汉书·晁错传》,第2281页。
  〔3〕《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2895页。
  〔4〕《汉书》卷24上《食货志》,第1135页。
  〔5〕《左传·隐公九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杜预注云:“徒,步兵也。”公子刚分析形势,鼓励郑伯出战,结果“郑人大败戎师”。《春秋左传正义》卷4,收于《十三经注疏》,第1734页。
  〔6〕《史记》卷43《赵世家》,第1811页。
  〔7〕《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2906页。
  〔8〕《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2906页。
  〔9〕《汉书》卷61《张骞传》,第2691页。
  〔10〕《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2911页。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