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十章 青海道
作者:殷继沽
漫漫古丝绸之路,在历经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担负着古代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历史重任。在世代变迁中,形成了许多主道、辅道。在青海,丝路就有东通中原的河湟道、北接匈奴的羌胡道、中原经青海达西域的羌中道等等。其中,从今天的甘肃临夏至青海民和县、西宁至青海湖一带的河湟古道和青海湖经格尔木至新疆若羌地区的羌中道一直是丝绸之路辅道的主干线,在公元4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三百多年中,曾达至辉煌的顶峰。
最早见于记载,为《后汉书》:张骞通西域,返途中,“欲从羌中归”,“羌中”即羌中道。在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青海道迎来了其鼎盛时期。这期间,河西走廊的通道先后出现前凉、后凉、西凉等割据政权,各霸一方,战乱频发,往来梗阻。而当时的鲜卑族慕容部建立的吐谷(音:玉)浑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强国。其游牧地区“白袍罕暨甘松(今甘肃迭部县东、白龙江北)、南界昂(今四川阿坝)、龙涸(四川松潘)、自洮水(今青甘交界的洮河流域)西南,极白兰(今青海黄南、海南、海西一带)千里中,逐水草、庐帐而居”,后又向西扩展至新疆鄯州、和田一带,一度曾达到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东西数千里。在这块土地上,该地方政权经过首领树洛干等几代人的开拓经营,使丝绸之路青海道全线畅通,东西方使者、商队及僧侣往来不绝于途。据史记,东晋著名的高僧法显、南朝僧人昙无刼、僧人宋云等,都先后沿这条道路往来。北凉在高昌重建政权后,派使汜隽通使南宋,南宋又遣洪范约柔然共同伐魏,南齐使王式武等约剋期攻北魏,后柔然国来使几十次,均经吐谷浑去建康(南京)。南凉时远在中亚、西亚的波斯国、*(左口右厌)哒国和西域的龟兹、于阗等国的使者和商队基本上也经吐谷浑往返。为了开拓和巩固这条丝路辅道,吐谷浑王国,一奉行与临国友好相处的国策;二改善交通设施,在沿线建设了许多店落旅肆,供应住宿、补充给养、替换运力、武装保护等;三开展译导工作,吐谷浑人在不断交往贸易中,学会汉语和西方各国语言、熟悉商情、充当使者和商队的向导和翻译;四对商业采取保护政策,实行“国无常税”的政策,吸引了众多的商队,商队也乐于奉送礼品、慷慨资助当地政府,使吐谷浑的政府和官员获得巨财和珍宝。史载,公元553年,吐谷浑王夸吕通史北齐,北周凉州刺史史宁觇在赤泉(甘肃民勤县扁都口一带)袭击该使团,俘获夸吕的仆射乞觸伏状等和西方的胡商二百四十余人,驼、马等百头,杂綵丝绢一万多匹,足见当时商队的庞大和吐谷浑的富足。
吐谷浑在巩固丝路主干线的同时,还开辟了南通益州道,由吐谷浑最初的牙帐(都城)莫贺川(今青海同德县一带),沿洮河上游,岷江南下至益州(成都),再顺长江而下至建康(南京);东交北魏道;北达凉州至武威之路。许多使团、商贾利用这些道路相访通商;应该说,这些也可以称为丝路辅道。
现代研究丝绸之路的国内外学者把唐蕃(音:博)古道列为丝绸之路,认为是经中国、印度而达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在青海海西州境内的都兰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发掘的吐蕃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绚丽多彩,不少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实为稀世珍品,为展示丝绸之路青海道当年的风采提供了有力的旁证。
直至明初,据《西宁府》载:“(西宁)卫之辐辏殷繁,不但河西莫及,虽秦塞犹多让焉。自汉人、土人而外,有黑番、有回回、有西夷、有黄衣僧,而番回特众,岂非互市之故哉?城之中牡骊黄,伏枥常以万计,四方之至、四境之牧不与焉。羽毛齿革、珠玉布帛,茗烟麦豆之属,负提辇载,交错于道路,出其东门,有不举袂成云,挥汗成雨乎。”也可以看出古城西宁仍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六七百年前,中亚撒马尔罕地区部分民众由尕勒莽和何合莽兄弟率领,基本沿丝绸之路青海道东进,辗转迁移,在青海循化县安家,融合当地各族人民,形成现在的撒拉族,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在民族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至今,西宁东关地区居住的哈、丁、穆、白等姓的回民群众仍传说,他们的先祖是沿丝绸之路来华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西宁,他们的姓氏取原姓氏的第一个字,如哈桑取哈为姓、穆沙取穆为姓等;他们的长相仍有明显的西亚人高鼻、浓眉、大眼的特征,不少人仍继先人业,擅长经营商贸。
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经过多年考证,认为“西宁是在中西交通的孔道上,这条比较稍南的交通路线,它的地位的重要在当时绝不下于河西走廊”。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青海省把重新开发丝绸之路青海道旅游线作为重要基本建设来抓,在不远的将来,丝绸之路青海道定会重放异彩。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谷维恒,潘笑竹主编.-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