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第十一章 河西长城——丝路屏障

作者:罗哲文






























  在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世界伟大工程——中国长城上,有一段在倏筑历史和防卫功能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长城,就是被史家称之为“河西长城”的万里长城地段。为什么称之为河西长城呢?是因为它的位置正处于黄河河套的西部。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后,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曲折北流,到内蒙古境内经山西、陕西等地再往南流,出陕西风陵渡口以后,才奔泻向东流入大海。在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交界之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套,历史上很久以前就把河套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为河西。如在黄河以西的甘肃境内的狭长地带被称为河西走廊,汉武帝在甘肃境内所设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被称为河西四郡等等。再向西出敦煌一直延伸到青海、新疆这一广大的西北地区,正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在海上交通未曾发达之前,对外开放的大道。
  关于我国向西开放的历史,可远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穆王时期。在一本名为《穆天子传》的古书上就描写了穆天子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逸事,其地点相传就在今天新疆的天池。而后来的燕昭王和秦皇、汉武,则又立志向大海进军,力图从海上打开一条对外开放的大道。他们多次派人出海寻求海中仙岛神山,但因当时的航海技术的限制,未能成功。到了公元前2世纪,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再次决心向西开放。经过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艰苦努力,终于才开通了这条从长安出发远至欧亚长逾万里的东西交通大道。因为当时中国出口的货物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丝绸,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丝绸之路”。
  然而,众所周知,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在汉王朝当时控制的地区就要经过今天的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境内长达万里的行程。在这条道路上,不是沙漠戈壁,就是高山险阻,人烟稀少,强梁出没,供应和安全都极端困难。如何才能保证这一十分重要的国际交通大道的安全畅通,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修筑长城。也就是在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同时,在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打败匈奴之后,立即在漫长的河西走廊上,设置郡、县,修筑长城。据《汉书·武帝纪》上记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以其地置酒泉、武威两郡,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相继完成了河西四郡、县的建置,以更好地对这一新的政区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自元狩二年始,就开始修筑长城。到元鼎六年,已将长城修到了玉门关和罗布泊(盐泽)以西的今新疆境内,其烽燧、亭障,一直沿丝绸之路到疏勒(今喀什)以西。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河西长城的修筑,是同时进行的。
  为了适应保护丝绸之路这一国际交通大道功能的需要,河西长城有着许多的特点和创造。最为突出之点,是在长城的功能上有很大的改进。它除了保护安全之外,还突出了使节往还和商旅服务供应的作用。我们从在长城沿线烽燧、亭障中发现的汉代简牍文书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得知,烽燧、亭障的作用大约有五:
  1.轮番守望,观看相邻的烽燧烽烟传递的情况并相继传报警情;
  2.积薪和储备武器以为报警和防御之用:
  3.屯田耕作、生产,以增加生活供应;
  4.为传递文书、命令的公差、使者提供各种服务与方便;
  5.修筑和维修所在地的长城和烽燧。
  为了适应保护这一中西交通大道畅通的需要,对长城的建筑又做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地形、地理、地质的情况,采用了以烽燧、亭障、列城和城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有些地方有城墙,有些地方就只有烽燧、亭障而不用城墙,只要能传递烽烟报警、保护安全就解决问题了。例如,从今天新疆的库尔勒以西数千里就只用烽燧、亭障相联而不修城墙。这种长城的布局形式,一直为以后历代修筑长城的王朝所采用。
  河西长城的另一个伟大的地方,即是在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上的创造。河西这一广大地区,很久以前就被称为不毛之地,到处是沙漠戈壁,无土少石的地方很多,要修筑长城非常困难。古代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了办法,他们利用沙漠中生长的红柳枝条和芦苇,把戈壁滩上的沙子、砾石作为建筑材料,铺一层红柳枝条或芦苇,铺一层沙砾。层层铺筑,把城墙修到六七米高,把烽燧墩台修到一二十米的高度。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巧夺天工。我们今天在敦煌玉门关、阳关及新疆境内还可看到用这种建筑方法修筑的长城和烽燧遗存。
  两千多年来,汉、唐修筑的长城、烽燧、亭障和古城遗址,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仍然巍然屹立,历历可寻。明代的城墙、墩堡、烟墩(即烽火台)、关城、堡寨、卫所、营城等等,更是东西纵横、星罗棋布。从汉、唐古都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路的广大地区,曾经出现过许多辉煌的城市,有的由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其他原因,已经被废弃了,有的还继续延续发展下来成为今天的重要城镇,它们不仅是中华多民族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而且也是新中国进一步繁荣富强的重要区域。
  从长安(今西安)出发,今天的宝鸡、天水、兰州(包括内蒙古包头、宁夏银川)、西宁、武威、张掖、酒泉、额济纳旗(古居延)以及天山南北的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伊宁、库尔勒、轮台、库车、拜城、阿克苏、若羌、且末、和田、叶城、莎车、喀什等等城市,不仅是今天仍然发展着的重镇、都会,而且其本身或在其周围保存着大量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极其精美的石刻、雕塑、壁画等艺术珍品,全国罕见。从这些遗址、墓葬中发现了许多自西汉以来的竹木简牍、丝帛文书、印章货币和大量丝绸制品、金银器皿、佛像、佛塔、碑刻、书画等珍贵文物。
  一千多年来,保护着这条中西国际交通大道的长城、烽燧、亭障、雄关、险隘,虽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它们之中有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遗址,有的已经消失,但是它们的历史丰功永存,是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它们之中有不少已被列为国家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如嘉峪关、玉门关、阳关、莫高窟等等)。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谷维恒,潘笑竹主编.-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