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3 清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走向及发展变迁

作者:陈鹏


  清王朝定鼎北京后不久,即宣布“商民所便”政策。〔1〕于是,“商贾往来贸易络绎不绝”。康熙帝充分认识到商业贸易对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作用,便提出了“恤商”、“利商”才能“便民”的口号,肯定了“商民为四民之一”。雍正皇帝更是把通商与富国联系起来了,他认为只有通商才能富国。乾隆皇帝也赞扬“商贾阜通货贿亦未尝无益于人”。
  由于清朝统治者尤其是清初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这就自然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物品的交流,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清代内地与东北地区经济交流主要以进贡与赏赐的形式表现出来。毛皮是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吉林将军辖区的著名特产,是京城满洲族贵族御寒的必备之物,因此毛皮是清代的重要贡品。凡是上好的貂皮,必须供奉给清政府,皇帝在接受贡品的同时,往往要给予超过纳贡物品价值的回赐。这些物品的交换,就是贡赏贸易的结果。其次,清代内地与东北边疆地区贸易,内地商人要前往东北地区进行商业活动。内地多以纺织品如绸缎、布帛等同当地土特产如毛皮、东珠、人参等进行交换。少数民族纳贡后得到的回赐物品以及内地商人与东北少数民族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内地的丝织品,这些丝织品被运到东北亚,因此称运丝绸品之路为东北亚丝绸之路。
  

路途漫漫丝貂情: 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陈鹏著.-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