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2.6凉州大马走遍天下

作者:王蓬





    
  一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马匹不仅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也是军力、驿力、乃至国力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几乎从秦汉始至清军入关,中原王朝在同周边游牧民族的反复较量中,胜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是否具备马上优势。
  “出师之要,全资马力”,古代马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与装甲车组成的快速部队。比如西汉初期,匈奴大举南下,打到山西太原附近,朝野震惊。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却被匈奴来去迅速的马队团团包围,东面一色青马,西面则是白马,北面是黑马,南面则是红黄杂色马,整整七天七夜,汉军无法突围,后用重金收买匈奴贵妇,才得以撤退。
  中原王朝为巩边固防,吸取教训,无不注重充实马力。尤其汉唐,在其强盛之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注重马政,养马业发达,军力、驿力充盈,综合国力也就空前强大。
  汉唐几位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无不喜爱名马良马。不仅是性格使然、个人喜好,更是当时需要大批良马的国情促使。汉武帝为获西域所产大宛良马“汗血马”,不惜遣使万里求索。咸阳出土的镏金马,据说就是依照“汗血马”的体型而制作的。唐太宗马上夺得江山,更是视良马为知己,其陵前留有闻名中外的“昭陵六骏”。
  二
  从历代在中原建立政权的王朝所积经验来看,要建立强大的骑兵队伍,解决马匹的途径基本有两条。一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养马政策,即勤于马政。比如唐高宗时,禁止民间养马,国家公养又难以满足需求。一遇战事,到处购马,结果用高价向回鹘人购来的却是劣马,皆不能用。唐玄宗执政后,针对前朝之弊,大力号召民间养马,并采用奖励政策,能养30匹壮马者则可当哨长一类下级军官。结果,不出数年,全国马匹充盈。这颇有点像我国改革前后的农业政策,土地集体耕种与个人承包完全是两种效果。
  再是与周边游牧民族开展“互市”获得马匹。这便是起始于汉唐,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持续千年的“茶马互市”。
  唐代名将王忠嗣在任朔方节度使时,曾采取高于市价的方式易马,结果胡人争相交易,时间一长,胡人马匹相对减少,王忠嗣却兵强马壮,边境多年相安无事。
  此外,能否占据适宜养马的优良牧场,也是马业发展的关键。有祁连山为屏障且有雪水灌溉的河西走廊自古便是天然牧场。汉唐强盛时期都曾占据河西发展马业。两朝情况有些类似,汉初受匈奴袭扰,唐初也曾遭东西突厥威胁;两朝都曾忍辱负重,和亲纳贡,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也都曾经历由弱至强,反败为胜,击溃强敌,最终取得夺取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域的胜利。不仅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还在河西大规模地发展了马业。不仅满足了军队,还用于邮驿。汉唐邮驿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有充足的马力。“凉州大马走遍天下”成为当时盛传的民谣。古时,没有电报、电话和任何电传手段,公文下达、边关告紧、王命急宣都只能依赖邮传。驿卒腰扎公文,策马如飞,接力传送,有日行“300里快马”“400里快马”乃至“600里快马”的区分,视公文情况而定。汉将赵充国驻扎河湟,距长安900公里,向朝廷奏报军情,往返1800公里,七天就得到指令。这是何等迅速,几乎是今天汽车的速度,也只有河西优良的牧场才能养育出这样优秀的骏马。
  古时的马匹也相当于今日的轿车,王公大臣讲究使用“名马良马”,府邸前皆有拴马桩、上马石之类的配套设施,类如今日车棚或停车场。今日机关小车班司机聚在一起议论小车性能、速度,恐怕也和那时骑手们比较马匹的毛色、牙口、役力时相类似。
  盛唐时,河西走廊公私马匹多达两百多万匹,成为全国良马的供应基地,真正是“凉州大马走遍天下”,使河西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富庶之地。今日哪个省区能产200万辆汽车,恐怕也是富甲天下!
  三
  千载风云逝去,如今最能表现河西走廊繁盛马业的,要算那尊已成为我国文物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我多次河西之行也多次参观过这尊奔马的出土之地。
  1969年,群众挖防空洞时,在武威北郊雷台发现一座东汉大型砖墓。发掘出一套国内罕见、青铜铸就的武装车马仪仗队。这个仪仗队由45尊武装铜俑,39匹骏马,14辆铜车组成,排列严整,气宇轩昂。最为精绝的是一匹带头的骏马。此马一足踏着一只飞掠的飞燕,三足凌空,昂首翘尾,奔突向前,把骏马的威武矫建、奔腾如飞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内外已发现的文物中绝无仅有,此马的出土真正可称震惊中外!
  此前,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都企图在一幅作品中同时表现马的威武与马的速度。中世纪有位外国画家曾让马的两足落于滚动的圆球之上,引起人们的称赞,认为构思巧妙。我国长于画马的国画大师徐悲鸿画过不少走马、奔马,但终其一生也没找到最巧妙的构思来表现奔马。所以,“马踏飞燕”出土后便以构思巧妙、造型精绝让文物考古界、艺术界大开眼界。真没想到我们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能如此成功地同时表现出马的速度与马的威武,连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都亲自鉴定,大为赞赏。
  我一直对马有种深深的敬意,看见马就感到亲切和愉悦。因河西走廊至今还有全国最大的军马基地,所以,在考察丝路中,也把去马场列入了计划。可惜几次都阴差阳错,失之交臂,不是向导突然有事,就是又被突如其来的事打断。甚至有次没有向导,我们也独自前往,已经到了山丹马场总部,却被告知马群都到高山夏牧场去了。海拔四五千米,并不通车路,看着近在眼前的祁连山,实在不甘心,硬着头皮沿着简易公路又前进了十几公里,不想突然下雨,海拔已超过3000米,气温骤然下降,无奈只好返回,但总算看见零散放牧在山坡的三五成群的马。山丹马体形高大,腰细腿长,通体匀称,剽悍俊美,兼有驮、挽、乘、骑多种功能。几匹枣红、赭黄的骏马,在一望无垠碧绿滴翠的大草原上,一边安详地啃草,一边甩动长尾,真正是天地之间的精灵,看着很让人过瘾。考察丝路,每到武威必去雷台参观铜奔马,并花费千元购置两尊原大“马踏飞燕”置于案头,时时观赏,对这对艺术品百看不厌。
  其实,伟大的艺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从河西地貌、史志记载,以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歌谣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这样的图画: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山峦起伏,绿草如茵。各种野花盛开,如带的溪水波光粼粼,明朗的日光之下,白云般的羊群缓缓移动,黑色的牦牛与老实的黄牛在溪水边啃草,唯有吃饱的马群需要用奔驰来展示充盈的精力,辽阔的草原恰恰需要这样的精灵。转瞬之间,一群黑白相间的骏马就从天地尽头奔跑而来,像一阵疾风,惊动了整个草原,牛羊抬起头来呆看,苍鹰在高空盘旋,一群紫燕低低地掠过草原,几乎箭一般地在马蹄下射出……
  这是草原上常见的景象。也许戏耍的牧童日后便正是那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卓越工匠,也许压根儿不是。但铜奔马的诞生却注定离不开长长的河西走廊,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峰,还有辽阔的没有尽头的草原……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