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2.14.1河西民族:裕固人传奇
作者:王蓬




一
这样的情景与盛况,只有亲眼目睹,才会有真切的感受。整座小城的大街小巷都变成了彩色的河流,裕固族人、哈萨克族人、汉族人、藏族人、蒙古族人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从机关院落,从学校单位,从散布于祁连山的大小牧场,甚至从分布于河西走廊的四个片区——延绵300余公里的裕固族居住地,流汇到这雪域小城。天气也十分凑兴,夜雨于黎明停止,把整个小城的楼宇、街道、草坪、垂柳洗涤得无比洁净,无比清新。太阳一露脸,便射出万道霞光,高耸的祁连山雪峰闪着银辉,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起伏的山峦,照耀着群山环抱紧依隆昌河的小城;照耀着满街裕固人艳丽的长袍和极富特色的尖顶或方顶的小帽;照耀着藏族人镶嵌着豹花点的长袍和闪着光亮的玛瑙项链;照耀着蒙古汉子骏马上装饰的银鞍和长长的流苏;照耀着此前多天便从各个牧场赶来参加表演活动,在城郊大草坪搭起的大片白色、彩色的帐篷。那里正飘升着袅袅炊烟,弥漫着奶茶的香味,急不可耐的摔跤手和歌舞队在草坪上晨练,歌声悠扬,舞姿翩翩,最引人注目的是从小学校涌出的一队队穿着民族盛装的表演队伍。小姑娘们被艳丽的衣裙打扮得像一群美丽的仙女,小男孩一旦穿上小皮靴、小皮袍,就全都成了英俊的骑手。人们或排着整齐的队伍,或成群结伙,一齐向民族中学的大操场会聚。那里早成了彩旗和花朵的海洋,彩服霓裳的海洋,裕固、蒙古、藏、回、汉各民族会聚的海洋。欢声笑语伴着重槌擂响的羊皮大鼓声,清脆的唢呐声,古老的马头琴声,构成了一股巨大的交响声浪,沿着街道扩散,远远地就使人深受感染。
二
这是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腹地,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在2004年盛夏庆祝自己的盛大节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
裕固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三四世纪生活于蒙古高原的丁零人很可能就是其先祖。至今在裕固的古老语言中,又可寻找到匈奴人使用过的古代突厥语汇,以至于近年远在欧洲的匈牙利屡屡派专家到肃南裕固族中寻根,因为匈牙利人认为他们的祖先便是曾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同时,又有资料表明,裕固族的祖先曾和公元八世纪在蒙古高原建立回鹘汗国的回鹘人关系密切。有一首裕固族民歌传唱着裕固族东迁的故事:“说着唱着才知道了,我们是从西至——哈至来的,千佛洞、万佛峡来的,青山头底下住下了,我们是从远处迎着太阳光来的。”历史上,公元六世纪到10世纪,裕固族的祖先曾在漠北草原建立过回鹘汗国,并与唐王朝交好,是从未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的民族,为唐王朝的强盛作出过贡献。公元10世纪初,回鹘汗国因内讧和雪灾离开漠北,其中一支进入河西走廊,在甘州(今张掖)建立过回鹘王廷。裕固族的一些老人和学者也认为他们是以古代回鹘(回纥)人中的一支——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唐古特人(祁连山中的藏民)、蒙古人等民族而形成的一支独立的民族。千百年中,他们自称为“尧熬尔”或“撒里维吾尔人”。事实上,新疆维吾尔人的祖先也是蒙古高原上的回鹘人,公元九世纪遭遇暴雪瘟疫和异族入侵,才迁徙到西域的,这在整个欧亚游牧民族的发展史中是常见的事情。
裕固人大约在明代进入祁连山北麓,已在八个家、老虎沟等草原生活了四五百年,他们主要以游牧和狩猎为生。裕固男人爱穿长筒皮靴,佩带腰刀,戴圆筒平顶卷边毡帽,高大英武,性情豪爽,善骑善射,英勇剽悍;裕固女人主要织毡、捻线、接羔、挤奶,勤劳能干,能歌善舞,爱穿绣有花边的高领长袍,头戴喇叭形毡帽,顶缀红缨一穗。
裕固族没有文字,但却有丰富的民间文艺和口头文学。有叙事性长诗《我们来自西至哈至》《萨那玛可》等,而且从小到大都接受民歌教育。走路有《学步歌》,放牧有歌、织布有歌、割草有歌、挤奶有歌、狩猎有歌……既传承各种劳动技艺,又抒发劳动和收获的愉悦,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尧熬尔人在漫长的游牧岁月中,经历迁徙、整合,在服饰、饮食、语言、习俗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时,尽管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情况复杂,但裕固族仍以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而成为第一批就被确认的38个少数民族之一。1954年,经裕固族各界人士充分协商,一致同意采用与“尧熬尔”、“依熬尔”音相近似的“裕固”,也兼取汉语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族名,报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裕固族。
三
由此,裕固族群众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成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尽管由于受极左影响,在勘划甘肃、青海省界时,蒙受过迁徙之苦,但经周恩来总理干预后停止迁徙;在“十年动乱”中,裕固族群众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遭受过苦难,但终于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日子,尤其是在兴办教育和发展文化方面十分突出。历史上裕固以游牧狩猎为主,几乎无人识字,建国后进行了扫盲和举办马背学校,粉碎“四人帮”后新型学校逐渐得到普及。目前,裕固族的九年制教育在甘肃省乃至全国56个民族中都名列前茅,人口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出了一批在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诗人和歌手。
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牧业产品有了广阔销路,办起了养鹿场,商业、运输业、旅游业都有了较快发展,肃南县政府所在地红湾寺镇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以现代、卫生、文明而闻名的城市。依河而建的几条街道,开阔整洁,楼宇林立,街边绿草盈盈垂柳依依,穿城而过的河水清澈蜿蜒,在巍巍的祁连雪峰衬托之下,简直像座花园城市。
我在庆典活动的前一天赶到肃南小城,整个城市的幽雅干净出乎预料。在裕固族姑娘银召的引导下去了祁连山中的牧场和养鹿场,逛了热闹非凡的商贸城,徜徉街市,几家赶做裕固族民族服装的店铺门庭若市,机关单位正悬挂彩灯,张贴对联,赶排节目的单位一家挨着一家,歌声此起彼伏,家庭主妇们满脸喜气地购买着羊腿和蔬菜。整个县城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肃南县文联办公室,十几年前还在祁连山放牧牛羊的藏族汉子王政德,成为摄影家,进城当了干部,当了文联主席。一见我就双手握了上来,滔滔不绝地介绍肃南,还拿出一沓图片,全是他的摄影作品,再是文联为县庆出版的特大专号《牧笛》。突然发现没倒开水,便对他的部下,一位裕固族诗人挥挥手说:“赶紧去弄点喝的。”不想,那诗人竟提回一大捆啤酒,藏族汉子主席立刻笑得满脸开花,拿出几只大搪瓷杯,打开酒瓶一瓶一杯,往我面前一推:“喝!”
来肃南前,朋友告诫千万别说会喝酒,这儿喝酒一杯一首歌,喝得非醉不可。可这会儿容不得推辞,再说是啤酒,于是裕固、藏族、汉族三条汉子便一齐举起酒杯为裕固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盛大节日干杯!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