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长安到敦煌的丝绸之路

作者:武伯纶




  丝绸之路这条古代的国际大道,由来久远,因而西方的一些地名在我国早期的典籍中即有反映。《山海经》①中记述西方的昆仑山说:“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②屈原也曾问过:“昆仑县圃,其凥安在?”③《穆天子传》说周穆王(公元前一〇〇一——前九四七年)曾到过焉居、禺知、昆仑邱。焉居当即焉耆,禺知当即月支。大月氏人在秦末汉初,被匈奴从甘肃河西走廊驱逐,迁移到今阿姆河流域。昆仑邱在今青海省,传说周穆王和西王母曾在昆仑邱会见,周穆王赠送西王母很多珍贵礼品,西王母请周穆王再来,周穆王回答说,他回去把国家治理好,三年后再来。
  《穆天子传》这部书,是晋太康二年(公元八一年)河南汲县人不准从魏襄王墓中掘出的竹简,大概是战国时期的东西,其内容当然不一定可信。但周穆王可能是个爱好游历的人,从《春秋左氏传》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史记·秦本纪》说周穆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秦之祖先“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等记载,已可看到当时丰镐和西方各地关系的影子,也可以说是以后秦咸阳和汉长安与西方各国密切关系的先河。秦始皇设的最西边的郡,是陇西郡。
  秦、汉的首都咸阳、长安二城位置相邻,都位于关中盆地。它们是黄河流域各大城市中和西方各文明地区很接近的地方,在商业上自来就和西方关系密切。古代文献中所说“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而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④,表明了长安是这些地区商业的中心。
  由长安出发西行到敦煌,可以称作丝绸之路的东段。北出玉门关或南出阳关,即进入新疆境内。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⑤渭城即秦之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余里之窑店公社一带,与唐代咸阳(位于今咸阳市东侧)东西相去仅十余里,都是去西域的第一行程。由这里出发,可以有两条干线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一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而上到宝鸡市东,经今陕西省的陇县和甘肃省的通渭、临洮(古狄道县)等县去西域,汉张骞基本走的是这一条路。一是沿泾河西北行,经今甘肃省的泾川、平凉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以及甘肃省的景泰县,到达武威县。由泾河而北上的这条路,似乎较早,栎阳(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就是这条路上的大城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栎阳北郤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前面提到的秦始皇时贩卖绮缯、用谷量牛马富比封君的乌氏倮,他家秦乌氏县,也在这条路上。从古代文献中一些亲自经由此路(主要沿渭河)前往西方者的记述,更可以得知由长安到敦煌沿途的具体路线。例如:
  一、晋沙门法显所走的路线。法显在东段的行程,大体同张骞走的路线一致。《佛国记》中说他“以弘治二年(后秦姚兴年号,公元四〇〇年)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迹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夏坐迄至耨檀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殷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复进至敦煌。敦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
  法显说的“发迹长安”是汉长安,在唐长安西北约十五华里。陇即陇山,在汧河上游的陇县境内。乾归国即五胡十六国南凉之秃发耨檀,本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时已降后秦,姚兴署为凉州刺史,驻凉州。养楼山“在永昌县西北,与山丹县接界处,今曰大黄山,即唐地理志天宝县之焉支山也”。张掖旧甘州首县。《十六国春秋》:“是年,沮渠男成等叛吕光,推段业为主,攻张掖,克之。张掖王即段业也。”⑥夏坐是佛教徒的一种静坐安神的仪式。《大唐西域记》卷二:“依佛圣教有两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夏坐,或云坐腊,皆边裔殊俗,不达中国正音,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敦煌之塞”在玉门关外部分尚可得见,城墙、墩台均以芦苇和泥沙制成。
  二、北魏宋云所走的路线。后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五《宋云行天竺记》载:“洛阳闻义里有敦煌人宋云宅,云与惠生俱使西域也。神龟元年(公元五一八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崇玄寺比邱惠生向西域取经。……初发京师,西行至赤岭,即国之西界也,皇魏关防正在于此。赤岭者,不生草木,因以为名。其山有鸟鼠同穴。异种共类,鸟雄鼠雌,共为阴阳,即所谓鸟鼠同穴。发赤岭,西行二十二里,渡流沙,至吐谷浑国,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从吐谷浑城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
  此间说的初发京师,指的是洛阳,不是长安。闻义里原名上高里,魏迁都洛阳时改名。赤岭见《新唐书·地理志·鄯州》注:“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番,有开元中分界碑。”当在今陇西县。今地图鸟鼠山即在陇西县西。吐谷浑城名伏俟城,故址在今青海湖西十五里。鄯善即楼兰故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桥头堡。宋云走的是由今青海省直达鄯善的一条路,没有路过敦煌。
  三、玄奘所走的路线。据《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由长安到敦煌的这段路程说,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年),有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法师(即玄奘)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凉州。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玄奘在此停留月余,开讲《涅槃摄论》及《般若经》,因此西去求经消息,遂传布开来。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拟逼之还京,幸遇慧威法师密遣二弟子慧琳、道整窃送向西,乃昼伏夜行,遂至瓜州。
  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县,是当时交通西方各国的大城市,“商旅往来无有停绝”。玄奘出国,未获唐朝政府批准,故凉州都督李大亮,可以勒令他回京。唐瓜州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境。
  四、岑参所走的路线。岑参是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与王昌龄、杜甫、高适等同时。他曾做过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县)刺史,故其诗集名《岑嘉州诗》。岑参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考中进士前后,曾两次去过西域。他从长安到敦煌沿途都有诗作,具体记录了行程路线:
  甲、咸阳、陇山 岑参的《初过陇山赠宇文判官》诗说:“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唐咸阳在今咸阳市东,即秦杜邮所在。《史记·白起传》:“白起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被秦昭王迫令自杀。”咸阳是唐人去西域的第一站。陇山,《元和郡县志》记载:“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陇山有水东西分流,因特为设分水驿。行人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寸断。’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上多鹦鹉。”大震关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又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诗:“西向轮台万余里,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又《经陇头分水》诗:“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乙、渭州 唐渭州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渭水发源于县境鸟鼠山。岑参有《两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诗:“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丙、临洮 岑参到临洮作的诗歌有《临洮客舍留别祁四》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二首。前诗说:“无事向边外,至今仍不归。三年绝乡信,六月未春衣。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后一首说:“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元和郡县志》说临洮“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故诗有“客舍洮水聒”之句。北庭即北庭都护府,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轮台、武威、疏勒见后。岑参在临洮作的诗,还有《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其中有“池上风回舫,桥西两过城”等句。
  丁、金城临河驿 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诗中说:“古城依重险,高楼望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国花隐麝香。忽为江浦上,忆作捕鱼郎。”《元和郡县志·兰州》条下说:“汉武帝降匈奴,以其地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又分陇西置天水郡。昭帝六年,分陇西、张掖以为金城郡,今兰州即金城郡之旧也。”又说:“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为名也。大业三年(公元六〇七年)罢州为金城郡,武德二年(公元六一九年)讨平薛举,复置兰州。八年(公元六二五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公元六五六年)复为兰州。”从“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等句看,今兰州当即唐代的临河驿。晋代五胡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史称为五凉。其割据地多在今武威、张掖等地,故登楼可以远望,极言驿楼之高。
  戊、武威 武威即凉州,亦称河西。武威是唐朝经营和巩固西北边防,保护西北交通的军事重镇,岑参的《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和《武军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诗都是在武威写的。第一首是送刘单呈高开府的。高开府即唐朝的大将军高仙芝,唐玄宗开元末年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是驻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边防和保护丝绸之路安全的最高军事长官。第二首是专写给刘判官的,其中两个“军”字疑皆为错字,“武军”当是武威,“行军”当是行营。此诗说“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和前一首诗“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等句之情景相同,可见这首说的刘判官也是刘单。刘单之名,也见《旧唐书·高仙芝传》:“其月末(唐玄宗天宝六年九月)还播密川(帕米尔高原),令刘单草告捷书,遣中使判官王廷芳告捷。”这是唐朝政府为保护东西交通发动的一次大战争,故刘单赴任如此之急。刘单似是第一次到西域,因此岑参在便呈高开府诗中,特别告诉刘单沿路情况:“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可见当时在这条路上旅行是十分艰苦的。但岑参在此诗末尾还是鼓励刘单和他慷慨告别,“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慷慨”,表现了为国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赤亭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北,安西都护府在龟兹(今库车县),故岑参和刘单告别是在武威西郊。
  岑参在武威作的诗,应该介绍的还有:
  《梁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从其中的“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等诗句,可以看出当时凉州是一个胡、汉杂居的大城市。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末二句是:“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如前述,唐瓜州位今甘肃省安西县东。《新唐书·地理志》:“瓜州治晋昌县。”又《岑嘉州诗》中还有《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和《寄宇文判官》二首。前者有“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等句,后诗有“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等句,突出表现了这段丝绸之路条件的恶劣和他们不避艰辛往来奔波的情况。
  己、酒泉 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诗:“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琵琶长笛曲相合,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犛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三更醉后军中寝,无乃秦山归梦何。”《赠酒泉太守》诗:“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亦清贫。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思君倏忽令人老。”酒泉在今甘肃嘉峪关东三十里。白草今名芨芨草,状如芦苇,经霜变白色,故名白草。
  庚、敦煌 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涌泉,黄沙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出月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后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还有《玉门关盖将军歌》说:“玉门关城回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另外《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长安万余里,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断肠,况复明朝是岁除。”已如前述,玉门关在敦煌西约一百二十华里处。文献记载,玄奘在瓜州访问西路,“或有报云,从此北行五十余里,有瓠*(左瓜右盧)河,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⑦。《岑嘉州诗》有《题苜蓿烽寄家人》说:“苜蓿烽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此诗和玄奘传说中的瓠*(左瓜右盧)河,即流经敦煌西边的党河。苜蓿烽为玉门关外的第一个烽火台。
  上引诗文,具体表明了由长安西行的路线。四人中,除宋云由今青海湖西吐谷浑首都伏俟城,直西到罗布泊附近的鄯善城外,其他人走的道路基本相同,即由长安出发,经过咸阳、凤翔、陇县、天水、陇西、临洮、兰州、武威、张掖、酒泉,而至敦煌。这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的大概走法。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都曾沿着“丝绸之路”,巡视过这一带的部分地区。
  ①《山海经》是中国较早的地理著作,作者不详。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提到,《汉书·艺文志》中也有著录。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有的写成于战国时期,有的则是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包括山川、物产、民族、医术和许多神话传说等。
  ②见袁珂《山海经校注》,中华书局一九七八年版,第47页。
  ③王夫之:《楚辞通释·天问》。“凥”,当为“尻”之讹,意思是尾部。
  ④《汉书·食货志》。
  ⑤《王右丞集》。
  ⑥丁谦:《佛国记地理考证》。
  ⑦《大唐三藏法师传》卷一。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武伯纶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