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 刘建章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四章 在北平接管
刘建章著

  从石家庄到涿县
  1948年年末,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控制的平汉、北宁、津浦、平绥四条铁路干线同时展开破击战,使平津、保定之间的交通瘫痪,孤立了北平、平津、保定和张家口之敌,打乱了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军事部署,开始了伟大的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开始。华北野战兵团开始向张家口国民党守敌发起攻击,形成包围之势,揭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提前完成对华北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从而为歼灭平、津、张之敌人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华北人民政府为了适应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在石家庄集中了大批工业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为接管平津两市的工业交通作准备。
  华北局领导同志多次对接管干部进行了有关城市政策教育和入城纪律教育,强调进入平、津大城市,一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熟悉城市工作特点,认真执行党的各项城市政策。对大城市接管,主要是接收官僚资本,对于民族工商业则要好好保护,使它们尽快开工恢复生产。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则要团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原有的经济组织和企业机构,如铁路、矿山、工厂、邮电、银行等,采取原封不动地接收下来,以后再逐步改造。派去接管的干部,尽可能要选择准备留下来负责经管企业的同志,让他们承担现在的接管和将来管理的双重责任,不使他们有“五日京兆”之心。在接管原有的经济组织和企业机构之后,留下来的军代表,仍要依靠原有的机构和人员,继续维持工作,而不代替他们去指挥管理。我们只负责监督,保证上级命令的执行,对原有的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一般地也暂不予改动。判断接管工作的好坏,主要是看工厂机器是否照常转动,工人群众是否照常工作,要求来自四面八方的接管干部,要加强团结,按照党的政策,齐心协力搞好城市接管工作。
  华北局领导的讲话,为我们进城接管,指明了方向,成为我们接管工作的指导方针。
  12月15日,我率领铁路接管组,从石家庄出发,于当晚到达保定。翌日继续北上,中午到达涿县,住在涿县城里一家庄户大院。这里已有很多接管干部早期到达了,在分头进行有关准备工作。
  12月18日,中共北平市委在涿县召开第二次会议。19日,彭真和叶剑英同志召集所有接管干部开会,作进一步动员,并传达了两次市委会议精神。会议期间我向叶剑英同志,请示了我的工作范围,入城后是否只接管铁路?叶剑英同志说不,所有交通、邮电、铁路你都要接管。20日一早,我带领铁路接管组从涿县到达良乡,又到了长辛店,首先着手接管北平外围的铁路各部门。在长辛店铁路工厂遇上“香慈”同学王子纲同志,他也是来参加接管北平邮电工作的,刚一见面我们只觉得面熟,没有立刻认出来,王子纲问我,你是不是“香慈”的“春秋大刀”刘建章吗?我说是呀。我问他,你是左撇子杨炳玉吧(即王子纲)?他说是呀。他是“香慈”中等专业班的学生,学的是电讯专业,在学校里喜欢打网球,我们常在一起打球。他打球与众不同,用的是左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1928年我们在“香慈”分别后,我去了东满,他去了天津,后又去了上海,在当时上海党中央机关搞秘密电台,后又到了苏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分别20多年的老同学,一个北上东满,一个南下苏区,现在又同归故里,在此不期而遇,特别感到高兴。当年北平慈幼院里的孤儿,现在成了北平城市的接管者,这是很难想像的,但它是革命造就的历史,建国后王子纲同志曾任邮电部部长。
  刚刚获得解放的广大铁路职工,都很兴奋,见到接管组的同志,主动介绍情况,反映问题,积极协助接管组工作。
  当时,接管组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消除混乱现象,维持社会秩序,监视敌人,发动群众,尽快恢复生产。为了实现上述中心任务,我们反复深入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依靠工人阶级,以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为骨干,组织起工人纠察队和护厂委员会。对重点部门、重点设施实行重点保护,同时按照业务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接管。
  12月30日,北平市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宣告成立,叶剑英同志兼任主任,苏井观、戎子和同志任副主任。
  物资接管委员会所要接受的范围很广,除北平市政府外,其他一切军政机关,后勤补给,工矿企业,交通邮电、银行、商店、房产、仓库等等,均由这个委员会负责接管。稍后,经北平军管会批准确定了物资接管委员会委员名单,除叶剑英、苏井观、戎子和同志外,又增补王铮、刘建章、童陆生、徐驰、张云天、赵介、韩克宁、石金奎、程宏毅、赵子尚、李公侠等同志为委员,并确定我为北平市军管会交通接管部部长兼铁道处处长,负责接管北平地区所有的铁路、邮电和交通部门。鲁文同志任铁道处副处长,负责接管平汉北段。
  1949年1月4日,北平外围长辛店和丰台地区的铁路接管工作告一段落。新华社发布消息:北平外围接管工作良好,丰台镇所有铁路工厂、仓库均完整无损,并已复工复业。
  在北平外围接管工作中,采取边接管,边学习,边总结经验的方法,从中了解和积累了不少有关情况和资料,为以后的入城接管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接管干部队伍庞大,来自四面八方,工作经历和思想水平不同,对党的城市政策掌握程度不一样,为此,北平市军管会在北平外围接管和稍后一段时间,对接管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政策教育和纪律教育,组织接管干部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约法八章》和新华社播发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件。在我方和傅作义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后,还特别对接管干部进行了一次有关和平接管的教育,要求接管干部在接管工作当中,要态度和蔼,避免盛气凌人。事实证明,这些教育对以后的接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思想保障作用。
  入城接管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194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成立了军委铁道部,“统一全国各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和运输”。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同志为军委铁道部部长,吕正操、武竞天同志任副部长。
  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16日,傅作义接受我方所提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接受改编。北平城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始移至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管会在丰台成立了“铁路运输司令部”,统一管理、调度平汉(北平至汉口)、平津(北平至天津)、平古(北平至古北口)等铁路的抢修和运输工作。军管会任命我为司令员,我提出要配备一名干部,经聂荣臻同志推荐,李克非同志担任军运司令部参谋长。运输司令部组成以后,根据军运急需,首先组织力量,抢通了在平津战役第二阶段中为了隔断敌人联系,我军曾主动拆除的平津间部分路段,紧跟着又抢通了平汉北段琉璃河至高碑店段铁路。这期间,我们还通过北平地下党组织了解到一些市区内的情况,为入接管做好了准备。
  1月28日,军委铁道部长滕代远在石家庄召开首次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军委的电令,阐明统一全国铁路管理的必要性,强调当前必须统一铁路的组织领导,以适应战争和生产的需要;统一材料调配与使用,以加快铁路修建进度;统一铁路的规章制度和铁路修建规格标准,以符合铁路安全、迅速、成本低的原则。会议确定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作为全国铁路职工的行动口号,号召各解放区铁路职工抢修、抢运,支援解放战争,并以此为中心,着重部署了全国范围内的铁路抢修任务。
  这次会议,明确了铁路面临的基本任务是要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彻底改变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使之转变为繁荣经济,巩固国防,方便人民生活的新型的人民铁路。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时刻,铁路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这项基本任务而展开。
  2月1日,我率领铁路接管组,随同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入北平市区。
  北平很多街道,很多胡同,我都熟悉,在这里我上过学,追求过真理,坚持过地下斗争。从我10岁那年只身来到北平慈幼院,时间已经过去整整30个年头。30年中,我四进北平,亲眼看到军阀政府的腐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日寇掠夺和横行,北平饱受战争的创伤,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缩影。过去每次进北平,都是心情压抑,忧绪满怀,而且总是躲躲藏藏。这次进北平,心情却大不一样了,满怀无限喜悦与自豪,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北京接管者的豪情,挺直腰杆,步履坚定地走进北平。我站在西直门前,思绪万千,浮想联翩。1920年的一天,就是在这里,我大哥的一位朋友雇了一辆人力车,把我送到香山慈幼院,在北平我接受了马列主义,入了党,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北平也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故乡解放了,自己成了京都的接管者,成了这里的主人,心里的喜悦劲儿是难以形容。我随着解放军铿锵的步伐,昂首阔步地走进城。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也是我革命生涯的新起点。从此在军委铁道部领导下,开始为新中国铁路事业而奋斗。
  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进驻北平的入城式。天刚蒙蒙亮,获得解放的北平市民和铁路职工就兴高采烈地拥向前门五牌楼一带迎候解放军。上午10时,入城式开始。指挥车和军乐队为先导进入永定门,随后是装甲车队,炮兵车队,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骑兵方队和步兵方队组成的雄壮队伍。前门大街人山人海,市民、工人、学生和各界欢迎的人群拥塞了各条大街小巷。入城部队通过前门后向东进发,特意经过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经西四、西单、西长安街、和平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从广安门出城。整个北平城红旗飘舞、鞭炮齐鸣,大街小巷汇成了欢歌笑语的海洋。张灯结彩的海洋,历史文化古城从此获得了新生。
  按照军管会的部署,入城后我们与平津、平汉两铁路局和晋冀铁路办事处的负责人进行了接触,具体安排了接管工作日程与步骤,要求移交人员交清全系统的人员和物资档案,并听取他们的情况介绍,还和三个单位的职工见了面。铁路物资多,人员多,工作复杂。我们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方面要求大家团结起来,保护好公共财产,坚守岗位,主动协助接管组做好接管工作。这时,北平地下党铁路负责人叶克明同志和我接上了关系,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北平铁路情况。
  在接管中,我们听说原平津区铁路管理局局长石志仁因病住在医院,我去北京饭店请示了董必武同志。董老说:“石志仁是个人才,要留住他为人民铁路服务,你们可以去医院看一看。”根据董必武同志意见,我和高万秋同志带了一些钱和水果去医院看望石志仁,对他表示慰问。石志仁见到我们很受感动,一再表示,病愈后立即回去办理移交,在他住院期间,委托副局长王羽仪负责移交工作,平汉北段管理处的移交工作,由原运输处长郑熙负责。
  对铁路部门的接管方法,实行军代表制。先由我方向联合办事处提出被接管单位和军代表名单,经过同意后,军代表进驻被接管单位,宣布接管工作开始。军代表的任务是宣布与执行政策,接管与掌握人员、物资档案,管理生产业务,处理人员、物资问题等。军代表下设联络员协助工作。联系群众,了解情况。接管工作实行自上而下,按系统接交。军管会还要求在进行接管工作的同时,立即恢复运输生产,切实保证广大铁路职工的生活。把职工群众真正从国民党黑暗统治下造成的困苦中解放出来。
  白天,我们与群众接触,了解情况,晚上听取联络员的汇报,研究问题。因为有很多事情关系到党的政策,必须认真对待,不敢丝毫马虎。有时我们连饭都吃不上,觉也睡不足,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日出东方才躺下来打个盹。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努力把铁路接管工作做好,以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生产。
  2月下旬,开始清点移交物资档案。这是接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凡属于人民的东西,都要如数交还给人民,北平的和平解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物资财产的损失,现在完整地把它接收过来,可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物资力量。为了做到账物相符、堵塞漏洞,我们发动群众,选出群众代表与接管人员和移交人员一起,组成清查小组,逐项进行清点,收到较好效果。
  关于被接管人员的处理,物资接管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人事处理委员会。接管开始,被接管的人员心情有些紧张,他们不了解党的政策,不少人受反动宣传的影响,有恐惧心理,担心失业,生活没有保障。针对这些思想,我们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再三宣布凡留守原工作岗位的,一律原职原薪,安心工作,听候处理。同时,预借薪金,预借粮食,以安定人心。然后我们深入群众调查摸底,对反动党团、特务进行登记,清理出一些反革命分子。敌我阵线分明了,解除了大部分留用人员的思想顾虑,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他们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热情。
  接管工作虽然很忙,但是工作进展还比较顺利,回想起来,原因有四:一是北平市和军管会的领导抓得紧,我们能及时得到指示,政策掌握较稳;二是和平接管不同于战争接管,有对方的合作,互相商量比较好办;三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四是有前一段北平外围接管的经验,有地下党前一段的工作基础,接管干部配备又较强,工作作风深入细致,所提意见和措施能使被接管单位的人心悦诚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从2月初进点接管,到2月末转入清点和处理人员、物资阶段,至5月上旬基本上清点处理完毕,整个接管工作大体上用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期,我的同乡曹福云(原国民党军队少将参议)和陈庆源(原高树勋部下,抗日时期做过国民党盐山县长)到霞公府铁路接管组找我。说他哥哥曹福林(国民党军队兵团副司令官)从湖北襄樊撤往厦门。他想前去争取曹福林率部起义。我考虑曹福林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在蒋家王朝行将覆灭之际,争取曹福林率部起义是可能的。我将这一情况向当时担任华北军区敌工部长的康健生同志讲了,他同意派曹福云和陈庆源前往厦门做争取工作。临行前,康健生在一家饭馆请他俩吃了一顿饭,嘱咐了一些事情,然后曹、陈二人从北京去天津,乘船去了厦门。以后听说,曹福林兵团驻厦门的一个军已经起义,其中一个团的团长名叫曹月轩,是景县王谦寺高小的学生,我们很早就认识。曹福林本人去了台湾。曹福云和陈庆源也没有再回北平来,一个去了台湾,一个去了当时尚未解放的海南岛。
  曹福云是景县王谦寺人,30年代我在王谦寺教书时相识的。1947年我任冀中行署副主任,曹福云跟着他哥哥曹福林在北平国民党军队任少将参议。这期间我曾派遣过两个同志到北平做曹福云的工作,希望他能争取他哥哥曹福林起义。曹福云对我派去的同志进行过掩护。
  50年代,曹福云从台湾回到大陆,人民政府以台湾国民党涉嫌罪将其逮捕入狱。到了60年代国家实行大赦,曹福云获释。后来经我出具证明,将他去争取曹福林那段情况作了说明,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个省政协委员。此人现已去世。
  在平津铁路局
  1949年2月22日,军委铁道部电令成立平津铁路管理局,郭洪涛同志任局长,我任副局长,局址设在北平。管理局下设天津、张家口两个分局。同时组成中共平津铁路管理局委员会,郭洪涛同志任局党委书记,我和王孝慈同志任局党委副书记。
  此时,铁路的恢复工作形成了更大规模,广大铁路职工和军委铁道纵队的指战员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口号鼓舞下,在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经过日夜奋战,加紧抢修,北宁铁路全线通车。在淮海和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之后,我们又抢通了津浦铁路北段。后又经过艰苦奋战,到12月20日平汉铁路全线通车。
  在此前后还抢修了石德、石太(石家庄至榆次)、平绥(北平至张家口)、京包(张家口至大同)和北同蒲等路段。这些铁路的修复,不仅支援了解放军向西南、西北、华南、东南进军,而且沟通了全国各大行政区和大城市的联系,加强了全国的物资交流,对国家克服经济困难,进行大规模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会集中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后,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全会规定了在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使我们在胜利面前得以保持清醒头脑,明确了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4月8日,军委铁道部召开全国铁路运输会议,研究如何保证迅速运送解放军南下,支援革命战争,夺取最后胜利。
  平津铁路管理局,根据全国铁路运输会议精神,提出了以“快运”为中心的口号,制订新的运输计划,组织固定直达列车,统一调拨军运车辆,全力确保军运任务的完成,我们开始了紧张的抢修、抢运工作。
  5月6日,军委铁道部为适应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需要,决定平津铁路管理局迁至天津办公,北平设办事处。当时,北平解放不久,职工的思想觉悟一时还不大适应,难免会产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局党委对此十分重视,本着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精神,一面讲清迁局的必要性,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一面对职工的实际困难,给以适当解决,从而保证了迁局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下旬,平津铁路管理局正式迁往天津办公。
  5月18日,北平市军管会接管铁路的工作,全部胜利完成。上午10时在北平霞公府铁道部礼堂举行北平、长辛店、丰台地区铁路交接大会。我以军代表身份向大会报告了接管经过。移交人员石志仁、王羽仪和郑熙等也讲了话。监交人军委铁道部长滕代远同志在会上指出接管的重大意义和人民铁路的性质,勉励职工群众加强团结,为建设人民铁路和建设新中国服务。大会对941名在接管工作中有功人员授了奖。
  我在平津铁路局工作时间不长,班子很团结,同志间关系和谐,郭洪涛同志在工作上对我很信任,很放手,王孝慈、刘英才我们相处得也非常好。
  

我的九十年/刘建章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