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扬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大师风范永存
江晓天
    五六十年代,我在出版社做文学读物编辑工作,参加文艺界活动不多,周扬同志在我心目中是位大权威,很有“威严”的领导人。这印象的形成,与我多次听他的报告几乎都是在文艺界的一场斗争到来之前有很大关系。“文革”后,第一次听他的报告是1978年春天,在西苑饭店礼堂召开的文联全委扩大会上,他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重新认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我是一个在长期工作中犯过不少错误的人,但我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仍然欢迎同志们热诚的批评。”“‘四人帮’虽然在一个时期,把文艺队伍打乱了,打散了,那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一种表面现象,而在人们心灵深处却不但没有被打散,反而使大家的心连得更紧了,彼此的情分更深了,可以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亲了。这是一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经过对敌斗争的考验,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所达到的新的团结。”这样公开地、坦然地自我剖析,并一再地对在十七年中因与他工作有关而遭受不公正处理的同志,表示歉意,这种坦荡的襟怀,磊落气度,使我和在场的同志们一样深受感动和鼓舞,不禁一次又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由衷的尊敬!第二次听周扬同志报告,是1980年5月5日在《全国文学期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说:“文学期刊的编辑,不但要做个哨兵,还要做个勘察员。……更重要的是当勘察员,勘察我们国家的人才的财富、精神的财富。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人才被埋没、被漠视。我们的刊物要让他们显露头角,英雄有用武之地,不致默默无闻。”在这之前不久,周扬同志曾在当时中宣部办公地钓鱼台一间会议室的小型座谈上说过类似的话,说他和陆定一同志交谈,认为过去中宣部的工作只说哨兵的作用,应该加一句,“更主要是园丁的作用。”我虽做过多年编辑工作,听了他用这言简意赅而又高度概括的两句话,全面地表述的宣传部门、文学报刊、出版编辑的基本职责,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印象特别深刻。
  我和周扬同志接触较多。第四次文代会,他当选全国文联主席,任党组书记,1981年又把研究室整个调到文联之后,有幸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前后五年多时间,经常聆听他的教诲,深受诸多教益。对我影响最深、教育最大的,是他对人对事的宽容大度,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人们都知道,从他到延安之后,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深受器重,他对毛主席的意志和指示,总是忠诚听从坚决执行,可是从未听他说过一句怨言、推诿丝毫的责任。1984年一次和他闲谈,说到夏公和荒煤时,我突然问他,你和他们都是多年的老战友,了解很深,64年文化部整风时……未言明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给予保护,他苦笑着说:“一次会后,毛主席把我留下说,周扬呵,您和资产阶级分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句话的份量很重。”显然,当时他不是为了保自己,而出于无奈身不由己。后来,我对夏公、荒煤说过,他们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当时文化部整风开始进展缓慢,毛主席不满意,他老人家的话谁敢不听,何况对主席是那么敬重、忠诚的周扬呢。
  随着“拔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斗争的深入,势不可免地要涉及到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某些论点,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等。作为党在新时期文艺方针的重大调整,不再提“为政治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总口号。文艺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出现了否定一切与全盘肯定的两种思想倾向。在1982年召开的文联二届全委会上,一些同志坚决反对不再提“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有的言词很激烈,说这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背叛。针对当时情况,经过中宣部领导批准,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一次“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周扬在大会主题发言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并作了精辟而有说服力的阐述。他说,“我们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那是办不到的,也是很错误的。”“把为政治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总目的,就会削弱以至取消它作为艺术的特点,使它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甚至被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研究了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文艺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口号,一方面和为艺术而艺术,为表现自我、表现个人而艺术的艺术至上主义、个人主义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又和把艺术只看成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的狭隘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划清了界限。它为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83年秋,文联理论研究室,根据周扬提出的“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烟台召开第二次“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周扬同志因身体不适,不能与会,也未作书面发言,但很关心这次会议,在我向他汇报会议准备情况时,作了两点指示:一是这次会议要着重研讨坚持什么发展什么;二是,在文艺问题上,与马、恩、列、斯相比,毛主席有高明之处,中心是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会议开始不久,情况变化,我们要尽快赶回北京参加学习,第三天就匆匆结束了,未能结合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认真严肃的治学精神,不论大小会议,周扬同志出席讲话,总是不说套话,讲出新意。1984年1月1日曲艺家协会请他到一次会议上讲话,摘要整理发表时,加上个《文艺也是服务行业》的题目,见报后,我去看他,一进门,他就很高兴地对我说:“一位在外地多年不见、年轻时就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老朋友,看到这篇文章给他来信说,马克思、恩格斯早年著作中也说过文艺是服务行业这样的话。”一听,我感到有点迷惑不解,任何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也不能把所有的书通通读完,更不能全记得清楚,何况当时马恩全集未全部编完、出版。周扬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一系列的讲话和文章中,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美学家的独立思考的探索求新精神和勇气,不会为“言必有据”而左右。进而猜想,在他当时的处境下,可能是有点耽心会因此而再受责难,也是可以理解的。
  周扬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基人之一,学贯中西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担任革命文艺的领导,参与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制订,时间之久,经验之丰富,在国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在各种会议上作的报告,撰写的文章,如《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也谈谈党和文艺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关于建设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等,都是认真总结自己极为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时的新情况新问题,独立思考,就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无可否认,周扬在清除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肃清“四人帮”流毒,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拔乱反正,促进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繁荣,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此外,还有他亲自主持、亲自动手,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文艺理论问题,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进行深刻地论述的文稿《关于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他鉴于196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制定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若干意见》(即《文艺八条》),初步总结了“左”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纠正办法。由于种种原因,《八条》没有能够得到顺利贯彻,“左”的错误愈演愈烈。这次他提出要拟定个新的《文艺十条》。先找一些同志到他家谈了他的想法,征求各方面意见。接着就找研究室少数同志去,系统地口述他的意见,由我们纪录、整理、打印出送给他看。全稿一万八千字,分十条,即一、思想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相适应;二、当前的文化形势;三、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方向;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扬艺术民主,保证两个“自由”;六、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加以革新和进一步发展;七、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八、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原则,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九、加强文艺队伍的建设,巩固和扩大文艺界的团结;十、坚持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每次他看后,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整理打印出,他再看,再修改,第五稿,他亲自动手删改了近一半,第六稿,又逐条从文字、用词的准确性到内容,很具体地谈了修改意见。由于非主观的原因,他未能最后修改定稿。周扬在“十条”意见中,又提出了不少在他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中没有过的新思想、新见解:他在论述克服“左”的思想影响和“自由化”、“商品化”各种倾向时,指出:既不能用“左”的观念去克服“自由化”倾向,也不能用“自由化”的观点去克服“左”的倾向。两者看来是两个极端,却往往相互助长,相反相成。克服这两种倾向将是长期的任务。但文艺必须有个活跃的局面,搞僵了,搞死了,那就什么东西也出不来。“文艺也和经济一样,必须搞好,又要活而不乱,这就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文艺是一种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比较起来,有相近似之处,又有重大区别。作为一种高浮空中的意识形态,对基础的反映和作用往往是比较曲折比较间接的。文艺不能像政治、法律那样对社会生活具有强制的约束作用,它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形象,影响人们思想感情,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随着我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求文学艺术也要把重点从关于一般方针路线的空泛讨论转移到广开文路,广开才路,多出作品、多出人才、出理论的切切实实工作上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我们保障作家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作家也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等等,今天看来,实践再次证明周扬的这些意见是正确的,仍有现实意义。
  周扬同志已作古多年了,他的这份未能最后改定的“十条”意见稿,不可能公开发表了,但应是可供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史学家、美学家进行研究的一份遗产、珍贵的资料。等到那一天,就是对他的九泉之下亡灵的慰籍。
  

忆周扬/王蒙,袁鹰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