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个人著述
|
周文文集第三卷:中德的“反差不多” |
周文 |
|
|
前些时的“文坛”上曾经掀起过一次“反差不多”的运动。跃马当先的炯之先生高扯起“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的旗号,凄惨的大声疾呼道:“提起‘时代’,真是一言难尽。为了追逐这个名词,中国近十年来至少有三十万二十岁以内的青年腐烂在泥土里”了!因此,那些和“时代”有关的作品,都应该反对;罪名是“差不多”。反对了之后就不见了,大概此刻正埋头于轰炸机还不曾飞到的玻璃窗下,在制作他们所预约了的:要“教育与娱乐”读者,并“提高这个民族精神”,而又是“有永久性”的“经典”去了吧? 直到七月十九日,又才从《大晚报》上听见了一点由欧洲那边“德国艺术馆”开幕典礼中传来的“反差不多”的声音;标题是《希特勒的艺术观》。现在就节录在下面。让大家也一同欣赏欣赏吧: 希氏……对“国际艺术”之观念,加以攻击,谓按照此种学理,……则今日无德国艺术、法国艺术、中国艺术、日本艺术之分,仅有“近代”艺术。希氏力辟此说之妄,谓艺术决不能谓之近代,因为真正艺术,可以垂诸百世,永受欣赏,初非时代变迁,所足改变其价值。余可郑重申称,……国社党秉政后,德国所要求者乃德国艺术。此种艺术如其他任何创造成就为永存不变者…… 我们也该还记得,当我国军民又在芦沟桥被屠杀被轰炸之前,上海曾经公映了,那作为侵略中国先锋的日德合作的《新地》吧。当然,它不能名为“国际艺术”,因为希特勒就在攻击“国际艺术”。 我们也该还记得,以德帅瓦德西为重要一员的八国联军蹂躏北京一带的残酷吧。当我国人把那才只反映当时一部份事实的《赛金花》搬上舞台的时候,就遭受德国的干涉而禁演了。像这种作品,从我们这里的“反差不多”运动者看来,当然判为“差不多”之流;倘若从希特勒看来,因为既然该禁,当然就算不得是真正的“中国艺术”罢。 我们更该还记得,最近七月二十一日《申报》上的一条关于辱华影片的消息吧,那是这样的: 德国托俾斯(Tobis)影片公司摄制之《北方警号》影片中有辱华情节,曾经外部提出交涉,请其设法禁映,以维邦交,乃近传该片将在德公映,我国人士对此,非常愤懑,中德邦交,向称敦睦,希望该国有以制止云。 虽然“中德邦交,向称敦睦”,然而这回是直接来一个辱华影片了。但这对的是他们所要征服的国家,当然希特勒决不会以为它是在为“时代”。 但这些,确也是希特勒所竭力“提高”的德国法西精神,同时也就是他的真实的“艺术观”。 至于我们这里的“反差不多”运动者们呢,虽然和他的理论“差不多”;但也许是因为中国人一向被称为全世界特等“酷爱和平”到骨髓的民族吧,所以先生们的笔尖指着要“提高”的精神自然也就和希特勒恰恰成为有趣的对照:有的在教人要“浑身静穆”,“超一切忧喜”,“眉宇间常如作甜蜜梦”,以成其“伟大”,或者叫作“提高理想”;有的在教人“娱乐”,说是要使甚至工场里的读者都能“得到一点有会于心的快乐,得到一点忘却寂寞与疲劳的安慰”;……像这些在精神上暗暗“先行撤兵,以示和平决心”的“艺术”,大概才是希特勒所赏识称道的“中国艺术”。 可惜的是这种“艺术”才只有沈从文先生的《贵生》之类,但上市不久,那曾经订结了“德日协定”的日军,又在将变成他们“新地”的华北砰砰訇訇轰炸起来,而全中国还不曾被“安慰”到“浑身静穆”的“如作甜蜜梦”的人们,竟居然不怕“腐烂在泥土土里”。一下子把先生们的“教育”抛进毛厕,又怒潮般“追逐”起“时代”来了! 1937年8月20日《中华公论·社会杂感》第1卷第2号 署名:周文 |
|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