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张寒晖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短暂五十天 铭心半世纪
伊 洪

  西安事变爆发几天后,东北军学兵队大部人员被分配到各军、师、团做政治思想工作,我被分配到军警督察处做锄奸工作。我们接收了“西北剿总”的“大道剧社”,在学兵队话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二·一二剧团”,我和几位同志调到剧团,开始在寒晖同志领导下工作。
  我是唱着寒晖同志的《松花江上》从学生运动走向武装斗争的。这首歌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威力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以及巴黎公社运动中的《国际歌》可以伦比。多少青年唱着它走向抗日的战场!多少东北军弟兄怀着《松花江上》的悲愤在被迫同红军作战的战壕里悄悄地把枪口空对天空。《东北军地下党党史资料》中写道:“在前线,红军发动政治宣传攻势,对东北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对外一致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高唱《松花江上》尤为动人心弦。促进了两军互相来往,谈心发展到座谈、联欢”。“教唱救亡歌曲更是东北军地下党普遍开展的工作。《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枪口对外齐步向前》等歌曲在学兵队中广为流传……发挥了应有的战斗作用。”这是中国革命的史实,也有着寒晖同志不朽的贡献。但寒晖同志本人总是非常谦虚的。当我知道《松花江上》是他的作品,又见救亡歌集中把作者写成“佚名”,情不自禁地为他不平。他说:“我写这首歌时是把自己设身处地当成一个东北流亡学生黄昏的时候立在秦皇岛的海边遥望东北,惦念爹娘而发出的心声。我认为,所有唱这首歌的人都是作者,写成‘佚名’未尝不可。”他和那些沽名钓誉之辈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济南实验剧院院长王泊生,是个打着“纯艺术”招牌的欺世盗名之徒,王曾一再向青年人强调“不是为政治牺牲”,自己则公开在猖嚣“攘外必先安内”的《中央日报》上发表文章,向国民党当局献媚,并把其编导的京剧《岳飞》与周信芳的《明末遗恨》等同起来,自诩为“国剧运动”的“榜样”,打击进步的话剧运动。寒晖和我们谈论戏剧运动时深表不齿其虚伪的“清高”及其政客行径。
  寒晖同志和我们谈论过保定地区的高蠡暴动。他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者无比仇恨,对封建剥削和旧礼教深恶痛绝。寒晖热爱农民,他个人保持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为革命奔波无法照顾家庭,每每提起他在定县农村家中的妻子就深以为歉。
  新生的“一二·一二剧团”首演王林同志创作的《在火山口上》,在“双十二”事变后的西安轰动一时,并到咸阳为东北军骑兵演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寒晖同志团结了来自各方的导演、演员和舞台工作者。《在火山口上》剧组邀请的导演早与寒晖相识;女主角我们年青人都称她吴大姊,原是南京剧专的高材生,是当时杨虎城将军部下一位处长的夫人。她知道寒晖同志于二十年代已从事红色话剧运动,对寒晖非常尊重。后来,她勇敢地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同我们一起去了延安。另一位女演员,我们年青人呼为“二姊”,是东北流亡学生,东北军少校军需官的妻子,积极要求参加我们的演出,她丈夫怕她“赤化”,常到剧团逼她回家。寒晖同志掌握党的统战政策,劝她回去,她临走时痛哭了一场。此外,我们由“剿总”军法处的红军俘虏营里解救出来一位红军文书,为我们剧团缮写油印剧本。他一直跟随剧团“东调”,直至剧团遭到遣散。这些都是和寒晖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操和热忱的感召不可分割的。
  寒晖同志的革命乐观主义情绪,豪放诙谐的性格,深受我们的爱慕和留恋。我在剧团中年龄较小,公称为“虎弟”。一九三七年一月,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寒晖同志得知后风趣地说:“草帽儿将军过生日有人‘献机祝寿’,虎弟过生日咱们来个献鸡祝寿。”他说完就和另一同志转身而去,我当时还弄不清是什么意思。他们回来时却提了一瓶酒和两只烧鸡。我们几个吃鸡饮酒之间,我才清楚,他是针对一九三六年蒋介石五十岁生日时,其喽啰们在各地敲诈勒索购得一架飞机“献机祝寿”而导演了这一幕“献鸡祝寿”的喜剧。
  

革命英烈/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西安:《革命英烈》编辑部,1986.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