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怀念徐特立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长征途中的徐老
肖月华
    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位红军战士,头发斑白了,牙齿脱落了,却始终走在我们的前面。在他的身上,深刻地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是谁,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徐特立同志!
  “我是拖不垮的!”
  长征的时候,中央为了照顾徐老,把他和我们女同志、伤病员编在军委纵队总卫生部的一个休养连队里,还配给了他一匹马。身体瘦弱的徐老,却把马让给别人骑,自己很少踏上过马鞍。不管是崎岖的山地,还是泥泞盖膝的平原,他总是拄着那根红缨梭镖,抖擞精神,跟大伙儿一道,跋山涉水,大家常不忍地劝他:“徐老!全连都轮着骑过马了,你也该上马歇歇吧!不然,身体会拖垮啦!”徐老却笑着说:“都骑过了,就驮行李嘛!你们放心,我的身体和革命一样,是永远也拖不垮的,不信,咱们比比看。”说罢,便和大伙儿比赛起来。
  “人老心不老”
  从瑞金出发以后,敌机就象老鸦一样,天天盯住我们。因此,我们只好改为夜行军。我们连里,大都是些年纪较大的、负了伤的和女的;女的当中,还有怀孕的、包脚的;很多同志白天都不容易跟上队伍,夜晚行军就更加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领导上便利用敌机没来的空隙,进行军事训练,让大家学会梭镖刺杀、夜间辨别方向和辨认岔路等方面的本领。这个训练,领导上没有通知徐老参加。不知怎的,那次敌机刚过不久,我们正待集合操练的时候,徐老忽然从树林子里跑了出来,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头戴树枝编的掩护圈,裹腿打得绷紧的,活象个生气勃勃的青年战士。他非常认真地操练,每个动作都要反复做它几遍,一点也不马虎。教练员同志劝他休息,他却坚决不肯,还很有风趣地回答说:“这可不对呀!教练员同志。我年纪大了几岁,难道就可以不执行上级的规定吗?难道就取消了当红军战士的资格吗?”接着,他又补上一句:“不能光看表面,我可是人老心不老啦!”
  “别管我!”
  部队到达贵州边境的时候,正是隆冬季节。北风怒吼,寒雨纷飞,到处是原始森林,渺无人烟,山峰象陡壁一样,一座一座的矗立在我们的面前。这个地区,真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天气酷寒,气候恶劣。可是徐老和我们一样,也只穿了两套单军衣,披着一块油布,戴着一顶斗笠,冒着风雨,拉纤似地向前行进。有时,他还抢先站到路边,照应着我们:“小心些,一个拉着一个走呀!”
  “徐老!快把斗笠戴上。会淋湿一身呀!”同志们看到徐老的斗笠被风吹落了,很关心地叫着。
  “别管我,你们好生走,招扶摔跤子!”徐老这样一边回答,又一边匆匆地走到没东西覆盖的担架旁边,把自己的油布和斗笠,一齐盖在伤员的身上。
  “我怎能例外呢!”
  徐老跟着我们在滂沱大雨中行军,已经整整一天了。好容易才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到达了一个小集镇。本来,大家嚼着生米爬山已经好几天了,照理也该做顿饭吃的。可是不行,敌人在“催促”我们前进。连长说:“在这里休息片刻,继续赶路。”即使只有片刻的休息,大家也想趁这个难得的时机,买点熟东西吃。镇上仅有的两家小店铺,一下子就挤满了人。一个警卫员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买来了两个油粑粑,硬要送给徐老。徐老说:“大家都在饿肚子,我怎能例外呢!”经过警卫员的再三劝说,徐老才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答应一人吃一个。
  警卫员听说徐老肯吃了,非常高兴。可是,徐老接过油粑粑,就一股劲儿跑到担架旁边去了。他躬下身子,用亲切的眼光,向伤员扫射了一遍,然后,把油粑粑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全都塞进了伤员的嘴里。
  “给我安排了更好的地方”
  每次宿营,负责找房子的同志,总要替徐老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可是徐老连门板都不肯睡。同志们劝他,他总是那句老话:“别管我,先安置伤员吧。”有好几次,他硬把自己的地方让给别人睡了,别人不同意,他就说:“通讯员给我安排了更好的地方。”其实呢,他不是躺在别人的脚边过夜,就是披床旧毯子睡在人家的门楼里。
  “把这块羊皮送给谢老吧!”
  一九三五年六月,我们的队伍来到了大渡河边。大渡河水在翻腾咆哮。对岸,隐约可见敌人正向前赶,妄图赶到前面的渡口堵击我军。军委命令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把敌人甩到后边,抢先渡过河去。我们开始是走,接着是跑,为了轻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衣服和生活日用品丢弃了。我们终于赶在敌人的前头到了渡口,按预定计划过了河。不久,要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了,气温不断下降,越来越冷,大伙都穿的很单薄,可再也没有衣服添加了。而吃的呢?也很困难。兄弟部队见我们都是老头和妇女,就送了两只羊来。
  同志们想到徐老和谢老,年纪大,身体也不好,穿得那么少,怎能过雪山呢?一致决定把羊宰了,剥下皮来用火烤干,给这两个老头御寒。
  “徐老,你来披上这块老羊皮吧!”我们找到一根绳子,准备把老羊皮捆在徐老的身上。
  徐老连忙摇着手说:“不行,不行,我身体还好,能坚持,你们拿去送给谢老吧,他的身体比我差。”
  我们把另一块老羊皮举起来,说:“你就披上吧,这里还有一块是给谢老的!”
  “一块不够,护了前面,护不了后面。他体质弱,又正生病,两块都要给他。”
  徐老那么诚恳,那么坚决,一定不要,我们只好去找谢老。谢老也不肯接受,要求照顾徐老和其他同志。我们蜂拥而上,一面说服他,一面用绳子把这两块老羊皮捆在谢老的身上了。徐老看着,满意地笑了。
  “你们为什么不要我搓?”
  部队到了毛儿盖,前面就是草地了。
  长时期的行军,艰苦的生活,过度的疲劳,徐老的身体更加消瘦了。
  过草地,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准备粮食。可是,当地受了反动派欺骗的老乡们,都吓得跑光了,怎么办呢?经过请示,上级叫我们多留下点钱,割老乡们一些青稞来解决粮食问题,寨子里找不到镰刀,徐老就带领我们到青稞地里,一蔸一蔸地拔,青稞秆子又滑,又粗,又硬,只拔几下,手就划破了;徐老那双老而千瘦的手,更容易划破。他却毫不在意,还是谈笑风生地拔下去。青稞拔完了,找不到脱壳的石臼,徐老又带领我们用手来搓。从他那血丝丝的眼球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疲困啊!大家劝他休息,徐老却说:“你们为什么不要我搓?难道我不要吃饭吗?”同志们都知道徐老的脾气,劝也是不会听的,就只好加紧搓,想快点搓完,让他休息。脱壳完了,他还是不肯休息,又到处察看一遍,直到把散落在地上的每一颗青稞捡到袋子里为止。
  “我带你们去挖”
  经过长途的跋涉,部队到卓克基了。这时候,我们的干粮袋里早已没有一颗粮食,全靠吃野菜草根充饥,人饿得发慌;加上几个月来,没吃过盐,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同志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坚持向前走去。一路上,都渴望能找到一点粮食。
  翻过一个小山坳,对面的山坡展现出一片翠绿的菜苗苗来。
  “看,那不是一大块土豆吗?”一个女同志高兴地小声嚷了起来。
  土豆,不是很好的粮食吗?大家都希望,放点钱在地上,自己挖一些来,美美地吃一顿。我们心里虽然这么想着,可是实在没有力气爬山走路,都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
  徐老放下他的小背包,站起来说:“来,带你们去挖!”一听到徐老要带头去挖,大家的劲头也就来了。说真的,眼前这一位消瘦的六十岁老人,还自告奋勇地上山去,我们能不振奋吗?
  “我去!”我霍地站起。
  “我也去!”吴吉清同志抢先走在前面了。
  徐老拄着根红缨梭镖,领着我们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对面山坡走去。眼看就在对面不远的山坡坡,却走了两个多钟头才到达。走近了,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土豆苗,原来是满坡的青草和野菜。我们大失所望,更加感到疲乏,一歪就坐在草地上了。
  “来呀,扯呀!这种野菜不也是好东西吗?”徐老一面笑着招呼我们,一面用劲地拔起野菜来。我们又爬起来,和徐老一起拔。拔了很多,抱回到驻地。煮熟后,每人吃了两碗。肚子饱了,也经过了休息,增加了气力,我们的队伍又向前进了。
  “我先下去试试”
  茫茫草地,迷雾沉沉,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我们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时虽然还是七、八月间,却不下于隆冬的寒冷。雷中飞雨;雨中夹雪,冰雹象小石子般地纷纷落下。粮食也吃完了,唯一的就靠蒿草度命。饥饿、寒冷,不断地袭击我们。走着走着,两只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合上了;疲乏的脚,踩在泥泞的草地上,半晌还拔不出来。有些同志,因为身体支持不住,就这样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徐老呢?却真是老当益壮,仍然拄着红缨枪和我们一道行进。有时,他还关心地叫着:“小心些,别打瞌睡呀!”
  草地行军快结束了,新的困难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条弯弯曲曲的河,从齐腰深的草丛中钻了出来。河水夹着腐烂的草块,泛着黑色的泡沫,哗啦哗啦地向前奔去。面对着这一条河,大家都愣住了。
  “我先下去试试!”突然的一声,打破了周围的沉寂。徐老的话刚一落音,就卷起裤管,脱掉上衣,朝着河边走去。
  “徐老!你不能下去,这太危险呀!”我们齐声劝阻。
  “水流又急,天气又冷,你老的年纪这样大,……只能让我们先过啦。”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边脱衣服边这样说。
  “你们先过去就没有危险了吗?”徐老反问了一句。小伙子们还没来得及下水,徐老就扑通一声跳到河里去了。他一边游水,一边探索着河水的深度,终于找到了一条较浅的水道。就这样,伤员们骑在马上,我们女同志拉住马尾巴,安全地渡过了这条河。这时,每个同志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在艰苦的岁月里,在漫长的征途中,徐老始终拄着那根红缨梭镖,一闪一闪地走在前头。他仗着这根“拐棍”,踏遍了终年积雪的大山,走完了一望无涯的草地,渡过了汹涌澎湃的江河。他这根红缨“拐棍”,是他革命的伴侣,也是照耀我们前进的火炬。
  长征,四十多年了!不管时间多么久远,徐老那种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时刻在我的脑子里翻腾。徐老!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他永远是一切革命党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他那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九七九年三月于长沙
  

怀念徐特立同志/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