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海伦·福斯特·斯诺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宋氏姐妹
[美]海伦·福斯特·斯诺

  宋查理喜欢凡事都成为第一。他信奉谢尔曼将军的规则,“以最大不过的努力,最快到达”——就宋的情况来说是他的女儿们。他中间的女儿庆龄从威斯莱安学院出来,及时赶上俘虏中国的乔治·华盛顿——孙逸仙。她是共和国第一个第一夫人。美龄效法她的姐姐当了第二个第一夫人;她在蒋介石1927年当上政府首脑的第一年就同他结了婚。与此同时,老大蔼龄作为孔夫子第七十五代后裔、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妻子,正在悄悄地在幕后成为中国头号女商人,以她自己的权利获致了大笔财富和不动产。蔼龄是从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女子和第一个被送出国到美国的学校上学的女子开始的。蒋介石夫人是第一个以非官方的身份,在华盛顿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说的妇女。她是要变成美国公众众所周知的第一个亚洲妇女。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孙逸仙夫人是第一个当选为一个国家相当于副总统地位的妇女。她只是1949年9月成立的联合中央政府六个副主席之一,但是,她的职位是当时妇女所取得的最接近于成为任何主要国家的总统的职位。1959年她当选为第一副主席,仅有的另一个副主席是年迈的董必武,共和国主席是刘少奇。
  此外,孙夫人是唯一在谈到中国总统时被提到了名字的妇女。那是在1948年,由于美国的压力,在国民党政府领导下举行了第一次共和国选举。她拒绝考虑任何提名,但是,她的名字是报章上提到的要同蒋介石竞选的四五个名字之一。
  二十多年来,她是在蒋介石的领土上对他表示反对的象征,是唯一以个人身份从事反对的人;事实上是个只有一个妇女组成的党。中国人说:“宋庆龄同蒋介石一样顽强。”实际上,她更顽强。她开始公职生活更早,比他活得也更长。但是,这位委员长的妻子是她自己的妹妹呀!人们无法用这种戏剧性因素写一个剧本,而又能使之可以置信。
  所有这一切是怎样产生的呢?宋氏姐妹是基督教新教思想、美国化、孙逸仙主义和国际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批果实。庆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而她的妹妹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撞在马克思主义这块岩石上,她们的家属分裂开了。就我所知,庆龄是中国第一个女马克思主义者,是与廖仲恺夫人同时对这种主义进行研究的。这使庆龄在左翼国民党中居于有利地位。在中国目前的共产党领导人还没有听说马克思主义的名字的时候,她就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了。在庆龄的思想发展中,体现了现代中国的所有复杂的变化。她的自传会是时代的杰作,但她到目前为止,由于某种不可思议的原因一直拒绝把它写下来。
  宋氏姐妹得到了一切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她们接受了这些有利条件并加以利用。她们的父母都是优秀的材料做成的,禀赋不凡。她们母亲的祖先徐光启,是早期最重要的基督徒,因此成了崇祯皇帝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为他一直是教会的台柱。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宗教与科学,徐光启就是受利玛窦政宗的二千五百名基督徒之一。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就是以他的家族命名的,因为他的家族在徐家村首屈一指,村子以他的家族命名。徐光启得到了文定公的崇高称号。
  宋家在他们的母亲的讣告上写道:“自从明朝末年,文定公改信基督教并开始尊重新的教育之后,这个家族一直保持了这个传统,对子女的教育完全摆脱了性别偏见。我们母亲的曾祖母和我们的母亲在孩童时期,便受洗礼成了新教徒,一直忠实地尊守了十诫。我们的母亲非常聪慧,深受父母爱宠。她只有三四岁便在一位和人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学习,八岁进了学校;十四岁升入西门培文女子中学,十七岁毕业。她数学学得特别好,而且喜爱弹钢琴。她十八岁同我们的父亲耀如结婚……
  “当时我们的父亲住在上海,是南部上理公会教会的牧师,但他进入了工业界。他当时还帮助孙逸仙博士从事革命,并为此日夜操劳。我们的母亲操持家务,做到量入为出,而且不管她从节衣缩食中积攒了多少钱,都捐献给了革命事业。她还帮助穷人,是学校和教会的赞助人。虽然我们的父母生活并不很富裕,但是,她还是使我们大家过得愉快和舒适,她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这样做……”
  宋查理是他那个时代最美国化的中国人,靠印圣经发了财。但如果不是由于达勤姆牛牌香烟,闻名的宋氏姐妹现在可能只是目不识丁的穷水手的女儿。
  宋查理生于海南岛,据说有若干精力旺盛的客家血统,这可能提供了一种遗传学上的解释,说明宋氏家族为什么无比的精力充沛,即所谓的杂种优势。海伦·尼古拉说,宋氏家族是从山西到海南岛去的。他们是一个企业家的家庭,派出了若干分支,在美国的东海岸创办了小企业。查理被送到波土顿他舅父的店铺里。他舅父是第一位移居美国的经营荣丝生意的商人。由于他没有儿子,预定查理要学做生意,然后成为他的继承人。他舅父在他九岁时过继他为子,但他拒绝让他读书受教育。因此,查理十五岁时离家逃走。他藏匿在查理·琼斯的船上,查理·琼斯待之如友,让他在船上当一名客舱侍者。
  琼斯船长把这个少年介绍给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的某些卫理公会朋友,他便要求以其恩公的名字为名接受洗礼,按他的拼法,取名为查理·琼斯·宋(Soon)。佩奇·里考特博士把年轻的查理托付给大慈善家朱利安·卡尔将军。卡尔是南部邦联的一位军官。将军将他带到自己在达勒姆的家,接着让他进卫理公会的圣三一学院学习,负担他整个学习时期的费用。卡尔将军开创了美国全国性广告的做法;他想在美洲大陆各地的红色牛房为达勒姆牛牌香烟漆上百英尺大广告,因为他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查理有着宋家的全部魅力:他独立不拘、聪明、随和、可爱。卫理公会会友看到他将来是一个当牧师的人才,于是,他被转学到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范德比尔特大学,他在那里和蔼可亲,很孚众望。他有一种幽默感,他成功的关键,是他在介绍给某个人时常常使用的一句成语:“我得加快,以免为时已晚。”
  查理同“卡尔老人”在一起度假。他热爱镇上的主要商人之一的妹妹安妮·索思盖特女士,他同她一直通信到她在1886年去世。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爱你胜过爱美国的任何人。”我们无疑在这里看到了父亲希望为他的小女孩们所使用的模式,如果我们对安妮女士有更多的了解的话。
  查理在1886年到达上海,以担任对“非教徒”的传教士工作。他们认为他的健壮的体格和美国式的开朗坦率“独具特色”。他的学生之一胡适博士说,学生们第一次看到他都吃吃地发笑。他所有的女儿都继承了这种坦率和开朗的倾向,而不是中国人传统的旁敲侧击。
  这位年轻的传教士和教师回国时仅二十三岁,不久便和上海本地一个世家的女儿倪贵珍小姐结婚。她父亲是一位学者,精通法律,而母系的家族从徐光启的时代起就一直是官宦之家。
  他们结婚后生的孩子依次是:蔼龄、庆龄、子文(男孩)、美龄、子良(男孩)和子安(男孩)。
  查理是比他的赞助人更有作为的新教徒,因为从历史上说,新教总是工业革命的先驱。他对中国工业的贫乏和劳工的惨状感到惊骇。他成了上海第一个外国机器的代理商,亲手帮助建立了面粉厂和纺织厂。在一个中国牧师或教师身上,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他购置了孙家的一所面粉厂的股票,因为他为它安装了机器,并担任了职务。
  查理对中国工业化的兴趣,影响了全家,特别是传给了宋子文和蔼龄。所有三姐妹将来都会在别人加以讪笑的时候,看到在内地乡村开办合作社工业的价值。
  宋查理这时已开始对革命感到兴趣。他成了孙逸仙的一个组织者和秘书,孙到上海来的时候就住在宋家。查现为他的秘密革命活动作掩护。
  他当时开设了一间印刷所印行圣经,但真正的目的主要是替孙逸仙印革命文章和小册子。他还给他的姓氏(soon)加上了一个“g”(而成了Soong),无疑是为了对他从事新的印刷业者的职业表示敬意,因为增加这个铅字是不花钱的。
  宋氏姐妹不可能为她们自己设想有比他们更好的父母双亲了。在中国不可能找到一个更进步、更民主的家庭。她们的周围,她们所受的教育是纯洁的清教思想、人道主义的理想主义,对现代工业的需要的了解以及对美国的钦慕。未来的象征是宋查理刚刚安装机器而满身油污,一手拿着新约全书,一手拿着孙逸仙的革命小册子。宋家当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一切美德,而没有它的一项恶行。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很罕见的,因为新的中产阶级,往往接受资产阶级的全部恶行,而没有一项美德。
  宋查理敏捷守时、诚实、真挚、坦率、精力充沛、随和、豪爽、对他的小孩宽容、工作勤奋、敏于学习、精于开发。她们的母亲同他是对立面:祟尚严格纪律的斯巴达、“有功德”的福音派卫理公会会友、信仰上帝和祈祷的功效、对穷人厚道、在某种程度上很象“圣者”。她的孩子不许跳舞,不许从事不适宜的娱乐。他们特别被教导做事要凭良心,要自力更生。
  埃米莉·哈恩说:“她控制和压制她自己的感情;而小孩却更难以控制。庆龄是一个喜欢幻想的美丽的孩子,是她最喜爱的,这大概是因为她沉静而顺从。最大的孩子蔼龄是一个男孩般顽皮的姑娘,热情奔放到了令人头痛的程度。蔼龄是她父亲最喜爱的孩子,他常常同她一起骑自行车上街。这是他在她十岁的时候给她买的,是中国姑娘所曾有过的第一部自行车。
  宋家过的是美国式的而不是中国式的生活,有钢琴、美国床垫、浴缸以及美国的烹调。每个姑娘都必须学美国式的烹调,但是,蔼龄既不喜欢烹调,也不喜欢缝纫。父亲在虹桥家宅后面的菜园子里劳动,因此,在邻里当中丢失了很大一部分的“面子”。他劳动之后进屋来就同蔼龄一起唱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歌曲。星期天,他是卫理公会摩尔纪念教堂主日学校的首脑。
  决心不使子女们不致浪费时间,宋查理总是不得不同学校作特别安排,让他们年纪很小便到学校寄宿。蔼龄五岁的时候,寄宿在中国最为上流社会所欢迎的女子学校——麦克蒂尔学校,虽然她母亲反对这样做,因为她还很小。在两年里,她在校长监督下由私人教师教导,她班上只有她一个学生。她是给学校带来好运道的吉祥符瑞,因此,也对自己有了信心,也获得了对付客观世界的能力。
  庆龄的英文名字叫罗莎蒙德,到七岁的时候才进麦克蒂尔学校。但是,美龄五岁就进去了,因此,又必须为她作出特别的安排,同比她大六岁的庆龄一起住宿。从那时起,庆龄便对这位小妹妹备加爱护。她后来所以深恨美龄违反她的意愿而同蒋介石结婚,这也是原因之一。
  庆龄从小就总是一个有身份的淑女,喜欢莫文,对英文特别有天资。她为人娴静、规矩。但是,蔼龄和美龄都是男孩式的顽皮姑娘,喜爱体育运动和玩耍。美龄说,她一直到她九岁去美国,大部分的时间都穿男孩的衣服。孩子们全都被鼓励在圈子里和野外戏耍。这培养了一种耐力,在以后的岁月里,使她们全都得到了好处,因为生活远不是容易的。
  在把这些女孩培养成人的方式中,有某种《小妇人》式的东西,这本书查理坚持要她们都读。此书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精髓是,一个女孩子必须能对付任何事情,就象是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具卡那样。在五岁以前早就向她们灌输为人要有勇气的思想。
  蔼龄十五岁时去美国就读于佐治亚州梅肯城的威士莱安这个全世界获得特许最早的女子学院。蔼龄是第一个送到美国上学的中国女子。
  她的两个妹妹在1908年也跟着赴美,当时庆龄十五岁,美龄九岁。美龄不肯被留下来,也要去,宋查理就是这样训练他的女儿们决不能甘居第二位或第二流。于是,又必须作出特别安排,使美龄能够住在校园里,并专门为她开了一班,同班还有其他两个小女孩。
  由于开辟了以前从未走过的新路的结果,所有三姐妹都是有独创性的人,各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方式。美龄试图模仿庆龄成为“第一夫人”,但她在风格上同第一个第一夫人几乎毫无相似之处。
  从一开始,宋氏姐妹便受到了要成为独立不羁和有先驱精神的教育。她们培养了一种为任何国家所罕见的意志力和性格。每个人都必须克服无数的障碍,适应不断改变和捉摸不定的环境。但是,她们谁也没有在这种过度的紧张下垮下来,虽然这对她们所有人都是一场实力的考验。一个因素是宋氏姐妹之间的竞争精神。仅仅为了赶得上宋家的人这一点,就使得宋家的人保持忙碌不息。美龄和蔼龄关系一直很密切,但是,在她们三姐妹之间,竞争的精神从未消失过。
  直到她们在美国学校完成学业回国的时候止,三姐妹有着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环境。美龄是最外国化的,因为她从九岁一直到十九岁都在外国学习。
  蔼龄在1911年革命前夕于1910年回国。她帮助她的父亲筹集经费,组织秘密会社的集会。这时蒋介石从日本学习回来,帮助他的恩人陈其美参加这场战斗。    
  宋家参加了孙逸仙就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就职典礼,但是不久,他被迫退位而让给袁世凯。孙担任铁路发展局局长,而宋查理就是该局司库。蔼龄是孙逸仙的秘书。
  袁世凯在获得外国列强的改组借款之后,把国民党看作是煽动性组织而下令加以解散,孙博士便逃亡日本。宋家也跟着去了日本,在那里住了两年。不过,美龄仍在韦尔斯利学院,子文在哈佛大学。庆龄在1913年回国,于是,蔼龄便将孙逸仙秘书的职位移交给她,自己同孔祥熙结婚。
  查理在东京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上认识年轻的孔、并邀他到家里吃饭。他的资历只是:青年会的秘书,奥伯林大学毕业生,1907年在耶鲁大学得了个硕士(他后来在他的老家山西太谷开办了中国的奥伯林);他是孙博士的一个追随者;他出身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第一个妻子刚刚去世。宋氏姐妹没有一个是第一个妻子。蔼龄前往中国遥远的内地她丈夫的山西老家,据她说是希望着手过一种纯粹的家庭生活。孔家是一座宫殿,石头围墙很厚,为的是防范强盗。全家有五百口人。根本没有一个美国化的年轻妻子的地位,但她尽其所能地适应起来。她的第一个孩子罗莎蒙德1916年在太谷出生,是以庆龄命名的,因为罗莎蒙德是她的英文名字,美龄的英文名字是奥利夫。与此同时,蔼龄在中国的奥伯林任教,她是在外省第一个被允许在高等学府任教的妇女。
  

中国新女性/[美]海伦·福斯特·斯诺.—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